02.25 爾朱榮大屠殺之河陰之變

爾朱榮大屠殺之河陰之變

爾朱榮處死胡太后和小皇帝之後,費穆一心投靠爾朱榮,暗中勸說道:“您的兵馬不足萬人,現在遠道而來,前面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沒有什麼戰勝之威,平素人們心中對您又不畏服。以京師人馬的眾多,百官的勢力強大,如果讓他們知道了您的虛實的話,便會對您有所輕視。若不狠狠地實行誅殺、懲治,另外培植親信,恐怕您回到北方之時,還沒有渡過太行山,內亂便會發生。”

爾朱榮內心認為費穆的話很對,便對親信慕容紹宗說:“洛陽人口眾多,驕奢成性,如果不加以翦除,終究難以控制。我打算趁文武百官出迎之際,全部殺掉他們,你看怎樣?”

慕容紹宗說道:“太后荒淫無道,奸佞小人專權,將天下搞得混亂不堪,所以您才起義兵整肅朝廷。現在卻不分忠臣奸臣,無故殺戮許多官員,恐怕會使天下人大失所望。”

爾朱榮不肯聽,請孝莊帝元子攸沿黃河向西來到淘渚這個地方。爾朱榮率領百官來到皇帝行宮的西北,說是要祭天。

待文武百官集中起來後,爾朱榮佈置騎兵四面包圍了他們,指責這些文武百官們說,天下動亂,孝明帝的突然死亡,都是由於這些朝廷大臣貪贓枉法,酷虐無忌,不能匡扶社稷造成的,因此命令部隊誅殺他們。

從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以下,被殺的多達兩千多人。王遵業兄弟本來正在居父喪,因王遵業的母親是孝莊帝的伯母,因此他們一起出來迎接皇帝,結果都被殺掉了。

有一百多名官員後來才到,爾朱榮讓騎兵包圍了他們,對這些官員下令說:“如果誰能作一篇元氏禪讓皇位為爾朱氏的文告,就可以免死。”

侍御史趙元則站出來響應,於是便讓他起草禪讓文告。爾朱榮又命令他的士兵們高呼:“元氏既滅,爾朱氏興!”士兵們一起高呼萬歲。

爾朱榮派遣數十人持刀來到行宮,孝莊帝與哥哥元劭、弟弟元子正一起來到賬外。爾朱榮派郭羅剎、叱列殺鬼侍立在孝莊帝兩側,假裝說是保護皇帝,將孝莊帝強行抱入帳中,其餘的人便殺了元劭和元子正。

接著,爾朱榮又派人將孝莊帝遷到了河橋,將他安置在自己的幕下。

孝莊帝又擔憂又氣憤,他無計可施,派人向爾朱榮傳達旨意說:“帝王的迭興本就無常,現在天下紛亂,將軍奮而起兵,所向無敵,這是天意,不是靠人的力量所能達到的。我原來投奔於你,只是希望能夠活下來罷了,哪敢妄想登上皇位!將軍你逼我做皇帝,我才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如果上天有意安排你做皇帝的話,將軍你應該選好時機登上皇位。如果你推辭不做,想保存大魏的社稷,那麼也應該另選一位親信而又賢明的人做皇帝,您對他加以輔佐。”

這時,都督高歡勸爾朱榮稱帝,爾朱榮的部下大多表示贊同,爾朱榮猶疑未決。賀拔嶽進言道:“將軍您首先發起義兵,志在剷除奸逆,大功還未告成,便急著有這種打算,恐怕只能很快招來災禍,我看不出有什麼好處。”

爾朱榮很迷信,便自己用黃金鑄像,但共鑄了四次,均未成功。功曹參軍劉靈助善於占卜,爾朱榮對他很信任,劉靈助認為無論從天時還是人事上看都不可以稱帝。

爾朱榮說道:“如果我做皇帝不吉利的話,便應當迎請元天穆做皇帝。”

劉靈助說:“元天穆也不吉利,只有元子攸符合天意。”

爾朱榮這時也精神恍惚,支持不住了,過了很長時間才清醒過來,深感慚愧地說:“錯到這個地步,我只有以死來向朝廷謝罪了。”

賀拔嶽請求殺掉高歡來謝罪天下,爾朱榮的部下們勸說道:“高歡雖然愚蠢粗鄙,說話不考慮困難,但現在四方多事,還須依靠武將,請您饒了他,讓他以後為您效力。”爾朱榮這才作罷。

爾朱榮大屠殺之河陰之變

夜裡四更時分,爾朱榮又迎請孝莊帝元子攸回到軍營,他朝著皇帝的馬頭叩頭請求死罪。

爾朱榮所率領的胡人騎兵因為殺朝廷大臣太多,不敢進入洛陽城,便想將國都遷到北方。爾朱榮猶豫了很久,武衛將軍泛禮堅決反對遷都。

於是,爾朱榮率軍護送孝莊帝進入洛陽城。孝莊帝登上太極殿,下詔大赦天下,跟從爾朱榮的將士,全部晉升為五級官階,在京城中的文官晉升二級官階,武官晉升三級,百姓免除租役三年。

可是當時文武百官已經蕩然無存,即使活下來的也大都逃竄藏匿起來,不再露面,只有散騎常侍山偉一人拜見皇帝,接受赦免。

洛陽城中的官員百姓都很擔驚害怕,人人都有所顧慮,有的說爾朱榮要大肆掠取,有的說爾朱榮要遷都晉陽。於是,富貴人家放棄了住宅,貧困人家攜帶包裹,都紛紛逃奔他鄉,城中人口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二,守備空虛,政府各部門都空無一人。

爾朱榮於是向孝莊帝上書說:“大兵交接的時候,難以號令一致,朝中諸王以及顯貴大臣遭遇橫死的很多,臣現在即使粉身碎骨也不足以抵消所犯的罪責,所以請求聖上追封那些死去的大臣們,以稍微彌補一下微臣的罪責。在河陰被殺的人,原先封王的,追封三司,三品官員封贈令、僕,五品官員封贈刺史,七品官員以下的封贈郡守、鎮將。另外,再派使者慰問城內的百姓。”

孝莊帝下詔同意這樣做,於是,僅存的朝廷官員這才漸漸出頭露面,人心才稍微安定下來。

爾朱榮仍然堅持遷都的主張,孝莊帝也不敢違揹他的意願。都官尚書元諶跟爾朱榮爭辯,認為不能遷都。

爾朱榮怒氣衝衝地說:“這跟你有什麼關係,你卻這麼頑固,何況河陰之事,你應該知道吧!”

元諶說道:“天下大事應該讓天下人共同議論,您何必用在河陰殘酷殺戮百官之事來嚇唬我元諶呢!我元諶是皇族宗室,位居尚書之職,既然活著也沒有什麼益處,那麼死了又能減少什麼呢!即使我今日肝腦塗地,也沒有什麼可以畏懼的。”

爾朱榮聽了非常憤怒,想治罪元諶,爾朱世隆死死勸諫才作罷。當時在場見到這種情形的人沒有不害怕的,而元諶卻神色如故。

幾天以後,孝莊帝與爾朱榮登高遠眺,看到宮殿巍峨壯麗,樹木成行,爾朱榮這才感嘆地說:“微臣過去真是太愚蠢糊塗了,竟會有向北遷都的想法,現在我看到皇宮如此壯麗雄偉,仔細想想元諶尚書的話,深深感到他說的一點兒也不錯。”於是便打消了遷都的主張。

北魏朝廷封爾朱榮為北道大行臺,爾朱榮到明光殿去參見孝莊帝,為在河橋殘殺百官之事再次深深地向皇帝謝罪,併發誓絕不會對朝廷有二心。孝莊帝起身親自阻止了爾朱榮,同時也對爾朱榮發誓說絕不會對他有疑心。

爾朱榮非常高興,便要來酒喝,結果喝得爛醉如泥,孝莊帝想趁機殺了他,左右大臣苦苦勸諫,這才作罷,便讓人用床輦將爾朱榮抬到了中常侍省。

半夜時分,爾朱榮才清醒過來,於是直到天亮也沒敢合上眼,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在宮中留宿了。

徐紇的弟弟徐獻伯是北海太守,徐季產是青州長史,徐紇派人通知了他們朝廷的變故,因此他們都帶著家眷逃離了原地,與徐紇一起投奔了泰山郡。鄭儼和堂兄滎陽太守鄭仲明圖謀佔領郡城起兵反叛,結果被部下殺掉了。

北魏河陰之變後,汝南王元悅及臨淮王元彧都投奔了南梁。過去,北魏投降南梁的人都稱自己在北魏的官職為偽官,只有元彧在向梁武帝上表時仍自稱是魏臨淮王。梁武帝讚賞他的儒雅風度,並未加以責難。

北海王元顥前往相州上任,大軍行至汲郡時,聽說了葛榮大肆南犯和爾朱榮殘暴殺戮文武百官之事,於是便暗中做好了安全方面的考慮,故意在路上拖延推遲,又讓他的舅舅範遵監管相州的政事,代替原來的相州刺史李神守衛鄴城。

行臺甄密知道元顥另有圖謀,便聯合他人廢掉了範遵,仍推舉李神管理相州的事務,並派兵迎接元顥,同時觀察元顥的變化。元顥聽說了之後,便率領部下投奔了南梁。北魏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荊州刺史李志、郢州刺史元顯達都向南梁投降,因此,北魏對南梁的防衛近乎完全崩潰。

爾朱榮大屠殺之河陰之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