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大草原上不长树呢?

风雨归舟32961806


内陆凡有阳光水和空气的地方,只要人为不砍伐,连高层佛塔尖上都长灌木,近十多年来农村用燃料几乎不烧柴了,石头山上树木非常茂盛。

喜玛拉雅的植物层次就非常分明,随着高递升,山脚是热带雨林,二层阔叶林,三层针叶林,四层草地,再上去是冻土。如海拔和纬度有关系,与雨水也有关系,与温度也有关系。

中国的草原几乎没什么树,但是非洲草原是有树的,甚至有规模不小的树林。中国草原树木少,第一个原因是土壤层很浅、不储水、营养匮乏,所以树木很难长得高大,第二个原因是中国草原有大量牧民,他们所到之处牛羊铺天盖地,可以短时间内消耗掉大量草料,牛羊在食物不足的时候也是会吃掉树叶的,另外牧民也是需要消耗木材的。

可是,草原上为什么都不长树呢?

主要原因应该是气候,其他的土壤,降雨量也是原因,是次要的。

放眼世界,几乎所有的大草原地区,都是高原地区,国内的也是这样。内蒙古大草原,就处于内蒙古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纬度相同的东北兴安岭地区,遍布森林。

不同的海拔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植被,直至植物因海拔高而无法生长。高原温度低于平原,海拔高度每上升一千米,温度下降六度。几乎所有的高原,都只能长草不能长树。

从青藏高原看,随着海拔的上升,地上的草也逐渐稀少,慢慢的草也没有了,只有一些苔藓植物,最后苔藓也不生长了完全被冰雪覆盖。如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这种特征更明显。而在低海拔地区,有利于植物生长,各种植物一般都比较繁茂。在土壤,降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候应该是主要的原因。

数年前去过内蒙包头北边一个叫做红泥井的地方,那个地方很少有树,只有在村子里才能看到很少的三五棵树。村子的井水很深,井水的水面距离井口,能有五六丈深。村子里的树好像叶子都很小、有沙枣树、榆树、小叶子白杨树。

草原上之所以没有树,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降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一百来毫米,也就是十多厘米而已。草原之所以成为草原,不是因为缺土,而是因为缺水。长在本地的树木,它们的根,根本够不到本地的地下水。草原上树少是因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树根够不到含水丰富的地层。

但是因为降水的缘故只能维持地表长草,至于树目力所及处,也不过不足十数。

打开地图看一下,在水平方向上,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从沿海到内陆;在垂直方向上,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随着气温的降低,降水的减少,植物从阔叶、针阔混交、针叶、草原、草甸变化,树木从密集到稀疏。陆地是岩石还是沙漠并不决定长草还是长树,只要水源、气温适宜,水泥地上也可以长出树来。水,温度,缺一不可。这里说的是地理上的区域,不是某个特定的"点″。

草原上之所以不能长树,关键就是年降水量不足,夏季多雨时,或许有树苗自行长出,但是无法度过冬春长时间的旱季。只能生长草,这种一岁一枯荣的植物所谓的土壤薄,下面都是沙子,这根本不是原因,如果降雨量充足,植物生长茂盛用不了几百年,腐烂植物的堆积就会形成足够树木生长的腐殖层,自然就会长出森林来。

其实我国在三北地区大量植树,实际效果非常差,因为这是违背自然科学的除非跨流域调水,或者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对种下去的树不间断的进行人工灌溉,否则,这些树早晚会死掉。因为这些地方自然降雨不足以供树木生长。降水足够的地方,即便是树木被人为的砍光了,只要封山育林,不再继续砍伐,过上几十年,山上自己就会又长满树木。

至于说草原上冷,这也不是理由,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冬天冷不冷?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仍然有参天大树生长。而且还是原始森林。建国初期,东北的森林进行了大量的砍伐,但近2-30年东北砍伐量减少,封山育林后,其实很多林区尽管没有进行人工植树,也自然长满了树木,没有变成沙漠。

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水泵。种的树越多,蒸发量越大。会把已经缺水的草原的水分全带走,最后草就会枯死。地表植物被破坏掉以后,就意味着沙化,树也存活不久。所以草原上不适合种树,尤其是荒漠化草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草原上,草和树是竞争生长的,为了夺取更多生存空间,草原上的草则在秋天是变得焦黄,枯叶,易燃烧,所以草原是比较容易起火的。随着年复一年的野火,树自然不能在草原上占据优势,而草的根永远可以在草原上世代生长。


Hope球帝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种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好像都默认它存在的合理性,从没想过它为什么会这样。

草原是指?

草原,通常指以草本植物为主,可为马牛羊等常见的家畜,以及其他草原动物提供生存的空间、食物的一个地区。


中国的草原面积广阔,有31908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大部分分布在中国的西北部,有2/3的草原属于可利用的。

中国有五大主要的草原区: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

真实的草原

其实不然,草原在水分充足的小片区域也会长出树木的,它们或一棵,或几棵。

总之不是一大片,否则就不叫草原了,而是森林。

草原作为一种过渡地带,它分割了沙漠和森林。三者之间的接壤处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都是相互渗透。

那么,大片的草原没有树木的原因是什么?

在远离森林一定的距离后,大片草原区域确实很难见到树木,这究其原因,主要是降水量的原因。


草原的降水量一般介于200到600之间,对应于中国的降水量分布图,大部分的地区就是西北部。

降水量可以影响草原的分布,季节性的降水量也能影响。对于大部分树木来说,它们一年四季都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而草原的降雨量不稳定,很难养活高大的树木。


科学新视野


自然生态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性。譬如:原始森林,高原草甸等,在一个同等的范围内,几乎无一例外。

树的生长需要四个必备的条件:土壤、水份、温度、光照。


而中国的草原大都集中在北温带、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高原地区。拿内蒙古草原来说:地表土壤一般厚度在50厘米以内。50厘米以下为坚硬的岩石层。一棵树的结构,往往地上、地下部分大小差不了多少,干旱地区,甚至地下部分更大一些。根深叶茂,根深蒂固,说的就是根在地上部分水份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把根扎深,以便寻找地下水资源,供自已生长发育需要,显然50厘米太浅,下面的岩石层根系又扎不下去。

内蒙古高原降雨量100毫米左右,远远不够树木生长需求。大家会说:草原的北临就是原始森林,肯定长原始森林的地方土壤厚度和草原地区大不相同。甚至在草原上偶尔也会碰到一片树林,那一定是土层较厚,水份充足的地方。

温度和光照不是制约草原长树的因素。

适者生存,是自法法则,人类只能顺应其规律,按规律办事。


李彬文


为什么大草原上不长树呢?

树木生长的必要条件:如阳光、水、空气、土壤、海拔、纬度、温度等。



凡有阳光、水和空气的内陆地区,只要人为不砍伐,条件适宜灌木就会生长。



近年来农村几乎不烧柴了,石头山上树木都非常茂盛。



喜玛拉雅山上的植物层次非常分明,随着海拔高度递升,山脚是热带雨林,二层阔叶林,三层针叶林,四层草地,再上去是冻土。



非洲草原不仅有树,而且,甚至有很大规模的树林。



然而,中国的草原却几乎没什么树,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草原树木少,主要原因就是土壤层很浅、不储水、营养匮乏,所以树木很难长得高大,再者,中国草原有大量牧民,他们所到之处牛羊铺天盖地,可以短时间内消耗掉大量草料,牛羊在食物不足的时候也是会吃掉树叶,而且,牧民也需要消耗木材。



当然,草原上很少长树,主要受气候影响,然后再是土壤、降雨量等。



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草原都是在高原地区,国内也一样。如,内蒙古大草原,就处于内蒙古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纬度相同的东北兴安岭地区,遍布森林。



地球上,在不同的海拔地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植被,直至植物因海拔高而无法生长。高原温度低于平原,海拔高度每上升一千米,温度下降六度。几乎所有的高原,都只能长草不能长树。



从青藏高原看,随着海拔的上升,地上的草也逐渐稀少,慢慢的草也没有了,只有一些苔藓植物,最后苔藓也不生长了,完全被冰雪覆盖。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这种特征更明显。而在低海拔地区,降雨量丰富,温受适宜,有利于植物生长,各种植物一般都比较繁茂。在土壤,降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候应该是主要的原因。


草原上之所以没有树,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降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一百来毫米,也就是十多厘米而已。草原之所以成为草原,不是因为缺土,而是因为缺水。长在本地的树木,它们的根,根本够不到本地的地下水。草原上树少是因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树根够不到含水丰富的地层。



但是因为降水的缘故只能维持地表长草,树木很少很少,甚至没有。



水平方向上,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从沿海到内陆;在垂直方向上,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随着气温的降低,降水的减少,植物从阔叶、针阔混交、针叶、草原、草甸变化,树木从密集到稀疏。陆地是岩石还是沙漠并不决定长草还是长树,而决定长树的必要条件就是丰富的水源和适宜的气温,水和温度,缺一不可。

草原上之所以不能长树,关键就是年降水量不足,夏季多雨时,或许有树苗自行长出,但是无法度过冬春长时间的旱季。只能生长草,这种一岁一枯荣的植物所谓的土壤薄,下面都是沙子,这根本不是原因,如果降雨量充足,植物生长茂盛用不了几百年,腐烂植物的堆积就会形成足够树木生长的腐殖层,自然就会长出森林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草原上,草和树向来是竞争生长的,为了夺取更多生存空间,草原上的草则在秋天变得焦黄,枯叶,易燃烧,所以草原比较容易起火。随着年复一年的野火,树自然不能在草原上占据优势,而草的根永远可以在草原上世代生长。



田兰地博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植被的生长环境与温度、海拔及其降水量有关。

1,温度。热带环境主要生常绿的阔叶林及其灌木丛,叶子的表面积比较大,热带多为雨林气候,即使蒸发再多的水分也是可以供应的。


到了温带,四季比较明显,冬天树木为了能够过冬就落下叶子,以减少对水分的蒸发。所以温带的树木多以落叶乔木为主。

寒带、亚寒带气温比较低以针叶林为主。

2,海拔。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海拔高度越高,空气压力低,并且二氧化碳也大大减少。碳是所有植物生命必需的元素。在接近林线时,树木变得越来越小,并且零零散散。

树木变得发育不良或扭曲。因为树叶小,吸收能量所需二氧化碳的面积很少。在林线以上的高山区,只有灌木,少量耐寒野花,地衣和苔藓等植物生长。灌木长的很矮小。为了在干燥稀薄的空气 中存活,它们不得不贴地蔓延。丛草,地衣和苔藓覆盖地面,以获取极少的湿气。

而且每上升1000米,温度会下降6°,这样也影响了植被的生长,所以一座山的垂直海拔体现了植被与赤道到北极的植被次序是一样的。

3,湿度。地球上的生命需要水、阳光和空气,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当然是维系生命重要元素。降雨量与植被的关系由几条线组成,称为等量降水线。

就拿我们国家为例等量降水线有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称之为等降水量线。

800mm等量降水线,靠近我国的东南沿海,森林覆盖为热带雨林,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400mm等量降水线内,为我国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森林覆盖以阔叶林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200mm等量降水线内,主要分布着我国的草原和牧场,由于降水量的减少不适宜农作物的耕种。

低于200mm等量降水线的范围内,植被覆盖面积会更小,已经不适合植被的生存生长。作为我国的沙漠地区。



4,在非洲大草原上也是有树存在的,只是因为降水量的减少而数量比较少,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在东非大裂谷的另一面则是茂密的热带雨林。

我们国家的大草原新疆及其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属于海拔比较高的,多是在林线以上;蒙古草原及其和黄土高原的北部海拔在1000米以内,是内陆腹地离海比较远多在200mm等量降水线内,没有树木,主要是因为降水量的原因。

有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


叶子写实


森林和草原都是很常见的自然景观,但是它们的分别又常常很明显,茫茫大草原很少有树存在,但是莽莽丛林的下面草也不多,森林里面的草不多还可以理解,毕竟有很多参天大树挡住了阳光,下面的草不好生长,那么为什么草原上只长草却不长树呢?草原不能变成森林吗?其实这和草原与森林所在的地形、降雨量、温度以及人为因素都有关系。


首先必须讲一下的是,并非所有的草原上都没有树,很多草原上也会有一些稀少的树木,比如在非洲就有一种自然景观叫做稀树草原,稀疏的树木下全是草原,野草和树木并存,即便是在我国,在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也存在这样的自然景观,但是距离森林较远的大草原上树木就会很少了,有些地方举目四望,方圆几十里都不会有一棵树,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地形的原因。相对于森林来说,草原通常出现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越高的高原树木越少,草类植物越多,世界的一些著名高原上几乎都有草原,却极少会有森林,最典型的地方就是南美洲了,在南美洲北部赤道及其南北地区,这里属于热带,同时也大都是亚马逊平原,所以这里有着全世界最茂密的热带雨林,但是亚马逊平原向南的地方却是南美洲比较高的巴西高原,这上面就大部分都是草原了。



这样的差别也可以从一些立体型的山脉自然景观看出来,比如喜马拉雅山南麓,山脚下的自然景观都像热带雨林一样茂密,再往上树木就越来越稀疏,而且开始由阔叶林向针叶林变化,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基本都是草类植物了,高度再往上就属于苔藓类了,这种地形体现的部分原因也是温度造成的,比如在两极地区,寒带的针叶林边缘地带还会有一些草类植物存在,说明某些草类比树木更加耐寒,如果在寒冷的话,就是一些苔藓了,苔藓也不能生存的地方,基本就没有植物存在了。


第二、降雨量的不同。草原的气候也比森林要干旱一些,有的还表现为季节性的干季和湿季,这样的气候适合草类植物生长,却不太适合树木生长,因为树木扎的根比较深,可以吸取很深的水分,但是如果降雨量比较少,只能湿润地皮以下较浅土壤的话,那就只适合扎根不深的草类生长,草类植物生长快速,有一场充足的雨水就会很快生长起来,等到气候变干旱了,它们基本又都已经结籽枯萎了,但是树木却需要长期供水,需要从土壤深处吸水,很干旱的环境中显然不适合树木生长。



第三,人为的因素,自古以来人类的生活中就离不开木材,那些在大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当然也是需要木材的,比如蒙古人,他们搭建的蒙古包,围养牲畜需要的栅栏,游牧的时候需要的车辆,都需要木材去制作,然而草原上树木本就稀少,当他们看到一些树木后可能就想到了生活中的用途,所以就砍伐使用了,这也会导致草原上的树木越来越少了。


科普大世界


看过一些回答,感觉说的不完全对。我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在诸多回答中,总结一句话就是草原自然条件气候,水文,土壤等不适合树木生长。气候和水文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水是生命之母嘛,但把土壤归说成是草原不长树的原因就不对了,土壤也是气候和水文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具备一定气候水文条件,经过岁月的累积,风雨侵蚀搬运,动植物改良,自然会形成适合树木生长的土壤。

还有一点是把草原不长树归结为干旱少雨,这个容易造成误解。比较干旱是不利于树木生长,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湿润一些的地方难道都是森林么?我们知道东北的黑龙江省气候湿润,但它自古以来就有大片的草原。这其中还有一个生物竞争的问题。


下面再详细说说,到底什么样的环境适合树木生长?回答了这个问题草原上不长树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说一下,草原上只是树比较少,但不是没有,热带温带草原都有树,只不过他们相对草弱势。下图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河流,可以看到河曲部分还是有林木发育的。

满洲里到海拉尔之间,海拉尔河两岸在清朝末年还广泛分布着樟子松林,后来因为俄国修建北满铁路,毁灭殆尽,如今这里是大片的沙地。现在去海拉尔,可以在市区西郊的森林公园看到樟子松林。


树木相对草来说,生命周期更长,更高大,也就是说树木需要更长的生长时间,所以对热量和湿度要求也就更高。对草来说,两、三个月可以就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结出种子了,但两三个月对于树木来说可能还不足够积蓄过冬的能量。

从我们国家来看,400毫米等降水线是森林和草原分界线。在古代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的胡焕庸线也基本和400毫米等降水线一致。

当然这么区分是很粗略的,降水量大总体来说气候湿润,但也要考虑蒸发量,也就是剩下的水分能够支撑树木的生长才行。下图是燕山山脉中一个小山头的卫星照片,位于河北唐山迁西县城南,当地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

山北坡看起来更暗的区域是树林,南坡日照充足但主要是草地,卫星图不那么清晰,但这个地方我常去,当地这种植被分布状况非常常见,有河北迁西的朋友看到这个给我做个证。这是一条清晰可见的森林草原分割线,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形成这么大的植被差异,其中水分蒸发量的不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植树造林的时候不单要考虑大环境,局部小环境也要重视,即使一个小山头也不都适合种树。下图是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呼伦贝尔大兴安岭西北坡森林和草原分界线。

低矮缓坡的大兴安岭对水汽阻隔没有那么显著,在背对太平洋季风的一面(西北面)森林发育也有足够的水分支撑。


除了水分要求,太冷了也不行,冬天冷不那么可怕,主要是怕夏天冷。冬天零下四五十度的西伯利亚是全世界林木最茂盛的区域之一。而即使地处热带、亚热带,高山上也不长树,主要原因是夏天太冷。下图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四姑娘山。

树木生长期也就是它转换热量为能量储存的时间,这个时间不够长,树木就无法生存。跟北极熊冬眠一个道理,夏天吃的不够胖就熬不过冬天。


最后需要澄清一下,即使温暖湿润,也不一定形成森林。比如我国的华北平原,如果没有人类活动,会是大片的森林么?这个值得研究。

和我们气候条件类似的美国森林覆盖了是百分之三十多,森林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侧的山脉上,美国中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的大平原地区就是广袤的草原。这里的温湿度要是按照前面说的标准是很适合长树的。

美国没去过,我的老家在黑龙江北大荒的农场,如今我们看到的三江平原是这样的。树木把农田有序的分隔开。

三江平原两侧的两侧是长白山及支脉和小兴安岭,都是林木茂盛的地方。三江平原自身又土地肥沃,气候湿润,但这里未开发前还真不是森林。
父辈给我讲述当年开荒的历史时候说,北大荒一望无际的大草甸,茅草一人多高,一棵树也没有!北大荒草地近看是这样的,这些墩子都是草根。

草根连着草根,开荒的拖拉机拽起来的草根可以超过百米不断,都说大树底下不长草,大草旁边也长不了树!即使这里气候水文,土壤都十分适合树木生长,但如果没有人类干预,树木是竞争不过草的。


知识与见闻


首先不是所有的草原都不长树,例如非洲大草原就有树,只不过非洲大草原离我们比较的远,一般人也不太了解,所以人们就产生了草原没有树的概念,不过我们印象中的那种草原,例如内蒙古草原,那里确实是不太长树的,至于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种。

第一个问题是环境的问题,其实草原的气候很特殊,它是沙漠气候和湿润气候的过渡,所以草原的气候通常比较干燥,降水量偏少,当一个地方干燥降水的时候,高大的乔木植物肯定是无法生长的,所以这是草原没有树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和土壤有关系,草原的土壤非常的特殊,它可用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层比较的薄,大概只有几十厘米左右,而下面的土壤则钙化严重,这就导致一些植物的根茎,很难穿透钙化严重的土壤层,而乔木植物的根茎都比较的发达,它们往往深埋地下,吸取土壤深层的营养和水分。

所以草原的土壤,是不支持乔木植物生存的,另外草原气候变化无常,冬天不仅寒冷而且漫长,而夏天虽然降水量有所增加,但草原整体的气候并不规律,干旱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就是有树也会干旱而死,所以草原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是乔木植物无法存活的原因……


科学薛定谔的猫


为啥大草原上基本不长树?因为水不够。

大家应该都有体会,一棵大树所需要的水比同样面积的草要多得多,以至于某个园艺网站上写的养好一棵树的三个要点是:浇水、浇水、浇水。

在城市里我们可以给草坪和树木浇水,但是在野外,即使用机器,想把大片的山区和草原都浇上水也是不现实的,所以野外的植物只能靠天然的降水。那么全球来看,哪里的降水多,哪里降水少呢?


下图是全球一年12个月每月平均降水量的动图(图自wiki),颜色越蓝降水就越多,颜色越白降水越少。从图上可以看出,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中国西北、美国西南等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都很少。

再跟下面的全球沙漠分布图(图自wiki)做一个对比,不难发现前面那个几个全年降水少的地区对应着大片的沙漠(沙漠气候,又叫干旱气候)。

沙漠的话大家都知道,因为严重缺水,别说树了,基本连草也长不了。

在沙漠周边,有一些降水稍微多点的地区(半干旱气候,又叫草原气候),这里的降水量可以让草正常生长,但是对大部分的树来说还是太干了,这些地区往往会形成草原(见下图,图自wiki)。

从上图可以看到,半干旱气候其实分冷(图中偏黄区域)热(图中偏橙色区域)两种,都能长草,虽然草也有很多种类。

其实看草原气候=半干旱气候就知道,在长树还是长草的问题上,关键还是降水。

至于影响降水乃至气候的因素,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乔小海


emmm,大草原上也是能长树的。。。。。

有一种草原类型叫做热带稀树草原,在这种地貌之中,草占据优势,广泛生长,而乔木则稀稀拉拉,隔一段冒出来一棵。

就像下图这种。一般用四个字来形容这种地貌:高草稀树。

热带稀树草原又叫萨瓦纳群落。

这种植被类型在我们国家很少见,只能在云南、广东南部、海南和台湾一些地方见到,它主要分布在纬度更低的热带地区:热带非洲东部啦、美国的加州南部、墨西哥啦,以及澳大利亚、印度、缅甸等地。

能够出现热带稀树草原的地方,一般会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年降水量虽然能有500~1500毫米,但基本都下在雨季。

旱季少雨的情况其实是不利于木本植物生长的,所以虽然热带稀树草原上有树,基本上也都长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的样子,比如乔木个头比较矮小,树干能储存大量水分,树皮厚比较耐烧等等。

而如果是全年雨水不多的气候,处在半干旱到半湿润地区,比如我国的内蒙古、西北地区东部,也会出现大片的草原,但这种草原都是温带草原了,基本见不到树。

温带草原的环境是不太适合乔木生长的。

一方面是干燥,像是我国内蒙古还有大西北,年降水量基本都不足400毫米,木本植物的生长是需要充足水分的。

另一方面土壤也不行,草原地区土壤层薄,土壤里有钙积层,木本植物的根系很难向下长,所以很难见到树的影子。

但草本植物就不一样了,它们足够顽强,干燥、土浅,甚至是常有草原火灾都不怕,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