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东西魏对峙,邙山之战的导火索

东西魏对峙,邙山之战的导火索

当初,西魏伊川的豪强李长寿出任防蛮都督,后来累积了不少功劳,被提升为北华州刺史。孝武帝西迁的时候,李长寿率领手下的步兵抵抗东魏的部队,西魏就任命他为广州刺史。

很快,侯景攻克了他的营垒,并杀掉了他。他的儿子李延孙重新召集起父亲的人马,继续抵抗东魏。西魏的显贵元欣、长孙稚等人都曾携带了家眷前去投靠他。李延孙送给他们钱财,又派了卫队护送,使他们得以平安到达关中。

高欢对李延孙的存在赶到忧虑,多次派遣部队攻打他,都没有取得成功。西魏将李延孙任命为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及担任广州刺史,他也将平定伊、洛地区作为自己的责任。

西魏朝廷认为他的兵力不足,又委派李长寿的女婿韦法保担任东洛州刺史,配备了数百名士兵来帮助李延孙。韦法保到达东洛州之后,与李延孙把各自的部队合到一起,在伏流城安营扎寨。

独孤信进入洛阳的时候,曾经打算修缮已经荒废的宫殿,他派遣权景宣带领三千多名步兵出去采伐树木,然后运回洛阳城。

不久,东魏的部队赶到,河南各州郡都反叛了,权景宣抄小路逃跑,与李延孙会师,他们一同攻打并占领了孔城,洛阳以南的州郡也都连续不断地归附了西魏。

宇文泰随即留下权景宣镇守张白坞,让他统管东南地区的军队响应关西的人马。同年,李延孙被手下的长史杨伯兰杀害,韦法保马上指挥军队占据了李延孙的营盘。

西魏文皇后出家为尼后,居住在别宫之中,但是新皇后悼后还是很妒忌她,于是朝廷就任命文皇后的儿子武都王元戊为泰州刺史,让她跟随儿子,到任职的地方去。

西魏文帝虽然为了国家大计,废了文后改立悼后,但是并没有忘记文后对自己的恩情,他悄悄地叫文后留长头发,表现出要把她接回来的意思。

此时正好遇到柔然倾全国兵力渡过黄河向南侵犯,当时不少人都说柔然人是要为悼后打抱不平的缘故才兴师动众的。

文帝听了之后说:“哪有为了一个女子而征发百万人的事情呢!虽然如此,可是让人说出这样的话来,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将帅!”

于是,他就派遣中常侍曹庞带着他亲手写的诏书送给文后,叫她自尽。文后哭着对曹庞说:“愿皇上万岁,愿天下得以平安,如果这一切愿望都能实现,我死了也没有什么怨恨。”于是便自杀了。

丞相宇文泰召集各路大军到沙苑驻守,防备柔然入侵,右仆射周惠达征调兵马守卫京城,他在大街小巷挖掘壕沟陷阱,又叫雍州刺史王罴到长安商议对策。

王罴没有服从命令,对使者说:“如果柔然人真的攻到渭河北面的话,我王罴自己会率领乡里的父老兄弟们去打败他们,不用麻烦国家的兵马,为什么要使京城人心惶惶?这完全是因为姓周的小子怯懦才造成这样的局面。”

果然,柔然到达夏州之后开始后退,不久,悼后因为生病去世。

北魏自从孝明帝改年号为正光之后,天下各地经常发生各种事端,百姓为了躲避赋税与徭役,许多人出家当了和尚和尼姑。整个国家的出家人达到二百万之多,寺庙有三万多处。高欢掌权之后,颁下诏书给各级地方官,凡是擅自建立寺庙的,根据所花费劳工的多少,以枉法论处。

而且,北魏自从孝昌年间国内发生动乱以后,商人、农民失业,六镇的百姓相继向内地迁移,到齐、晋之地寻求生路,高欢因此才成就了霸业。北魏分裂成东、西魏之后,连年发生战争,在黄河以南的各个州郡,全都变为一片荒芜,公家和个人都贫困不堪,许多百姓都饿死了。

高欢就命令各州的河岸以及有渡口和桥梁的地方,都设置粮仓储存粮食,然后通过水道转运,供应部队,准备应付饥荒,又在幽、瀛、沧、青四个州的海边煮盐。

东西魏对峙,邙山之战的导火索

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军事和行政方面的开支,大致能够周转开了。到这个时候,东部地区的庄稼连年好收成,一斛谷子的价格降到了九个钱,崤山以东的百姓经历了长时间的困顿之后终于能够稍稍地休养生息了。

东魏尚书令高澄与孝静帝的妹妹冯翊长公主结婚,生了个儿子叫高孝琬,朝中显贵纷纷向他祝贺。高澄回答说:“这孩子是皇上的外甥,应该先向皇上祝贺。”

三天之后,孝静帝亲自来到高澄的家中,赠送给他一万匹织锦、彩缎、绵布与绢帛,于是显贵们竞相前来赠送礼品,礼品整整堆满了十个房间。

高欢来到都城邺城朝拜孝静帝,司徒孙腾是高欢的心腹,当初北境战乱之时,孙腾的女儿丢失了,他富贵之后,派人到处寻访,却没有线索,怀疑女儿成为了他人的奴婢。

孙腾担任司徒之后,凡是有奴婢来请求成为良人的,他从不问虚实,一概应允,其目的是希望免除更多人的奴婢身份,从中找到自己的女儿。

高欢入朝后,有人将此事禀告高欢,高欢极其恼怒,撤掉了他的职务。孝静帝任命彭城王元韶为录尚书事,任命广阳王元湛为太尉,高隆之为司徒。

当初,太尉尉景曾经与丞相高欢一同投靠尔朱荣,他的妻子就是高欢的姐姐。尉景依仗自己是国家元勋的亲戚,贪婪放纵,不守法纪,被有关部门弹劾,关进了监狱。高欢连续三次来到宫中向皇帝求情,尉景这才得以免除一死。

高欢来到尉景家中看望,他躺着不肯起来,大声喊叫:“杀我的时候要快一点呀!”高欢不停地安抚他。

高欢带兵从汾、绛进入西魏的土地,准备攻打西魏,营垒连结起来长达四十里,宇文泰命令王思政守卫玉璧,以便切断高欢的道路。

高欢写信给王思政,想要招抚他,说:“你如果愿意投降的话,我就让你掌管并州。”

王思政回信说:“可朱浑道元已经向你投降了,可他为什么没有得到并州呢?”

当时正值冬季,高欢指挥部队包围了玉璧,一共持续了九天,遇上天降大雪,士兵们饥寒交迫,死了许多,高欢只得解除包围撤退了。

西魏皇太子元钦镇守蒲坂,宇文泰带领部队赶往蒲坂,到达皂荚的时候,听说高欢已经撤退,正在渡汾河,就下令追赶,结果没有追赶上。

高欢回去后,就任命可朱浑道元为并州刺史。

高敖曹的哥哥、东魏的御史中尉高仲密原本娶了吏部郎崔暹的妹妹做妻子。李伯徽之女李昌仪,出身赵郡李氏,美貌聪慧、精于骑术,她的出现令高仲密抛弃了原配妻子崔氏,与她成婚。由于这一原因,高仲密与崔暹之间产生了矛盾。

高仲密选用的御史,许多都是他的亲戚同乡,高澄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孝静帝,孝静帝下令另外再挑选御史。此时崔暹正受到高澄的宠信,高仲密怀疑是他在罗织陷害自己,对他更加痛恨。

高澄给崔氏找了门第更高的人家改嫁了,并在婚礼当晚亲自出席,给足了崔暹面子。随后高澄前去调戏李昌仪,想施行非礼,李昌仪没有答应,在挣扎过程中衣服都撕破了。她将这一切都对高仲密说了,高仲密心头的怨恨又深了一层。

高仲密借口崔暹排挤污蔑自己,整天玩忽职守,高欢看见他这般懈怠,责备了他一顿,免去了他御史中尉的职务,并令他离开京城去担任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干脆暗中准备叛离。

高欢对他产生了怀疑,派遣都督奚寿兴去主管北豫州的军事,高仲密只能负责一些民政事务。高仲密先下手为强,安排酒宴与奚寿兴一同喝酒,暗中埋伏精壮的武士活捉了奚寿兴,随即占领虎牢反叛,他投降了西魏,被任命为侍中、司徒。

高欢认为高仲密叛变的起因在崔暹身上,准备杀掉崔暹。高澄把崔暹藏起来,再三为他求情,高欢回答说:“我可以给他一次活命的机会,但是必须狠狠地打他一顿板子。”

高澄这才交出崔暹,但是对大行台都官郎陈元康说:“你要是让崔暹挨了板子的话,就不要来见我。”

陈元康听了这句话,就为高澄而劝高欢说:“大王您刚把天下托付给大将军,大将军有这么一个崔暹,却不能使他免除一顿板子,在人们眼里,你们父子之间的相处都这样,何况对别人呢!”高欢就释放了崔暹。

高仲密的弟弟高季式在永安驻防,高仲密写信给他,叙述了自己投降的情况,高季式跑去告诉了高欢,高欢待他仍跟从前一样。

东西魏对峙,邙山之战的导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