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五胡亂華時期到底有多黑暗?

派大的太陽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五胡亂華。“五胡”的概念是《晉書》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東漢末到晉朝時期遷徙到中國的羯族、鮮卑族、匈奴族、羌族、氐族等為首的外族人。

“五胡亂華”這個歷史教科書上找不到的詞,是指上述多族胡人在西晉時期趁“八王之亂”結成聯盟入侵中原後,陸續建立了16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非漢族國家,且對漢族人實行大規模屠殺。今人稱“五胡十六國”。

一、歷史背景

晉武帝即位後一味地扶植貴族勢力,並大封宗室為王。他本想以此藩衛王室,不料由此埋下“八王之亂”禍根。

武帝死後惠帝即位,這是一個歷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在位17年,後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自此宗室之間為了王位展開爭奪,這便是“八王之亂”。

這次內亂導致百姓死亡幾十萬,更致內徙的幾大胡人族群乘機起兵反晉,終致晉朝滅亡。

二、“五胡亂華”的惡行

1、屠城

五胡亂華時的入侵異族屬於來自小亞細亞的西方種族,當時還處於奴隸制時期,遠未開化。

其時西晉王朝由於“八王之亂”,整個國家正是國力空虛、民不聊生階段。一直對中原虎視耽耽的胡人趁機聯合入侵,打得漢族人毫無還手之力,自此陷入胡人魔爪長達一百多年。

胡人進入中原後,不但對中華文明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還對漢族人實施了毀滅性的屠殺。

有數據表明,西晉統一時全國人口接近2000萬,經過“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後,人口僅存400萬左右。

2、兩腳羊

“兩腳羊”是當時胡人對漢人的稱呼,意即可以當羊一樣食用的兩隻腳牲口。

據說當時胡人逮到漢人俘虜後,男人淪為奴隸,而女人,由於力氣不大,不能幹重活,留著還要消耗糧食,所以胡人對付這些漢族女人都是先奸後食。

相關事例《資治通鑑·晉紀七》有記載:“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而西。軍中乏食,殺人雜牛馬肉食之”。意即軍隊缺糧後,將人肉與牛馬肉混合在一起吃。

另據史載:公元304年,鮮卑族搶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後,對她們先姦淫後宰殺,名曰補充軍糧。待一路走一路吃到河北時,這批少女僅剩8000餘名,他們便乾脆將她們全部趕進河中淹死。

三、亂華五胡的結局

雖說“五胡亂華”是大漢民族的一場災難,導致漢人幾近亡種滅族。然而老天爺最終還是偏向漢族的。當年亂華的5個外族,最終4個消失,1個歸順漢族成為少數民族。

第一個消失的是羯族。這個民族在戰敗之後,被殺光滅族,從此消失;

第二個是鮮卑族。這個民族在中原建立北魏政權後,開始虛心學習漢族文化,後逐漸分散並完全融入漢民族;

第三個是匈奴族。這個遊牧民族後來有一部分遠遠退到了歐洲,另一部分莫名消失;

第四個是氐族。這個民族“亂華”後先是返回了青藏高原,後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氐族自此消失。

第五個是羌族。這個民族先返回了青藏高原,後輾轉到雲貴高原,並一直生息繁衍了下來,今成為我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

“五胡亂華”的歷史雖殘暴到令人不忍卒讀,但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漢族人的進化並導致了漢人的南遷,進而繁華了江南地區並轉而強大了漢族。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晉朝自八王之亂以後,國力空虛,民生凋敝,軍事實力迅速衰退,比之三國時期,可謂大不如前。

胡人趁機起兵,建立了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從而侵害中原,史稱“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說是五胡,即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大胡人部落,其實不只是五胡,北方的少數民族非常多。 而這些少數名族,都是沒有任何文明的野人文化,屬於茹毛飲血的狀態之中,他們把俘虜來的漢族女性稱兩腳羊,晚上姦淫,白天干脆煮了吃了。這還不算完,西晉之後,這種亂世持續了將近三百年,對於中原文明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當時漢族也出現了諸如冉閔、祖逖、桓溫這樣的英雄,但是先進文明還是被落後文明打敗,有人說這是國家分裂的結果,但是我說這不是的,三國也是國家分裂,但是曹操和諸葛亮一北一西把匈奴和蠻夷治得服服帖帖。這說明什麼?還是統治者的問題。如果中原王朝的統治者強勢,是不可能讓蠻夷如此踐踏中原的。五胡亂華的根源是先進文明出現了長時期的統治者精神混亂。比如晉朝的統治者司馬氏,就是家族神經病(不是罵人,是真的有這種遺傳),把整個國家搞得烏煙瘴氣,才會遭到這樣的結果。

北方的漢族南遷的超過了一半,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當時“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晉書中留下了大量漢族百姓被屠殺記錄。但是很神奇的是漢族雖然被屠殺的很多,確實南北朝後期保存下來了一股勢力,這是因為漢人的頭腦,知識和工藝幫助這些少數民族政權,走向了文明的過度,而反過來比如,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卻被新興的北方政權屠殺殆盡。而鮮卑族拓拔部最終獲取勝利,建立北魏,而北魏已經成為了一個實際由漢人控制的文明國家。


大鬍子說史


五胡亂華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沒有之一。漢人在這個時侯,到了差點亡族亡種的地步。其慘烈程度不可想象。

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西晉第二代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痴,因此為了皇位引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後中國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代。說是五胡,實際上不只這五個少數民族,還有其他胡人進入中國。這些少數民族拿著漢人不當人看,比牲畜還不如。尤其是漢族女人,他們將其稱為“兩腳羊”,任意凌辱,殺戮。五胡亂華時代還是中國歷史上的“吃人時代”,那時侯的軍糧不是糧食,而是人類,胡人們帶兵打仗沒有後勤部隊,軍糧靠殺人解決,殺了人後將人烹而食之,和豬羊沒有什麼區別。漢人在反覆殺戮後,接近絕種的邊緣。北方的漢人開始1200萬人,被胡人殺了三分之二。多虧了一位叫冉閔的漢人,挽救了漢族的亡族命運。

胡人對漢人的姦淫殺戮,必將遭到漢人的激烈反抗,冉閔就是反抗胡人的領袖。他是冉魏的創建者,雖然這個政權時間不長,但冉閔頒佈的“殺胡令”卻挽救了漢人。胡人也因此遭了殃。冉閔率眾殺羯族無數,這個屠殺漢人的少數民族被冉閔殺得幾近絕種,史載其殺胡三年,“盡滅羯胡”。冉閔是漢人的英雄,沒有他,現在早就沒有大漢民族了。

春秋史社,悟空問答最專業的歷史領域專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五胡亂華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單純的屠殺。

因為漢人之間的互相屠殺,也是有的。

遠的不說,八王之亂也導致人口劇減。

五胡亂華可怕之處,死在於種族仇殺。

漢人互相殺,基本都是出於家族仇恨、政治仇恨、經濟衝突等等。

但五胡亂華的種族仇殺,根本不為什麼,你只要是這個種族就有危險。

比如冉閔下達殺胡令,漢人群起報復,將鄴城的胡人幾乎殺光,部分男女老幼。

甚至,一些漢人因為長得是高鼻深目濃須,也被當做胡人殺了。

自然,冉閔這次屠殺不過在鄴城殺了幾萬人而已,相比那五胡的屠殺漢人又算不了什麼。

以石虎為例,心理恐怕是變態的,以殺人為樂趣。他每次攻下一座城後,都有殺人,有時候演變為全城規模的大屠殺,不論男與女老幼。

後趙王五年(323年),石勒命石虎率領步騎四萬,進討曹嶷於廣固,嶷部下東萊太守劉巴、長廣太守呂披相繼投降,曹嶷也只得投降,結果被石勒殺死於襄國。

石虎覺得這樣打仗,沒啥人,不過癮,下令坑殺這裡3萬漢人。新任命的青州刺史劉徵忍不住抱怨:你任命我來當刺史,是要治理人民的。現在你把人殺光,還要我這個刺史做什麼?我還是跟你回去吧!

石虎似乎覺得這樣太不給劉徵面子,這才留下男女七百口不殺。

五胡亂華的種族屠殺,最終演變為混殺。也就是不僅僅是漢人殺羯族,羯族殺匈奴等等,殺到最後是各族亂殺。

比如冉閔屠胡以後,很多胡人恐懼中北逃或者西逃。這一路上,這些不同種族的胡人怕被別人屠殺,就先下手為強,先去屠殺別人。比如兩個男人狹路相逢,如果發現對方的服裝不是本民族的,就立即下毒手殺對手,不然自己恐怕小命不保。

結果沿途仇殺,胡人死傷不計其數,最終逃走的只有十分之二三。

可以說,種族屠殺是最可怕的事情,希望以後中國不要再有。


薩沙


據晉陽秋記載,一次屠殺漢族百姓幾十萬。屠殺食人從長沙到洛陽到鄴成,沿著整個路線依次展開,這期間路上鋪滿了屍體,書上城牆上掛滿了頭顱。想想那場景吧。


胡人稱漢族女人為雙腳羊,在他們眼裡漢人就是牲畜,可以吃的牲畜。他們抓了漢族女人,晚上姦淫,白天烹食。在冉閔打入鄴城的時候,城內關押二十萬漢族女人,她們與牲畜一起圈養,晚上洩慾,白天當軍糧。

後來鮮卑又攻佔鄴城,在一個冬天,五萬少女被吃的一乾二淨,鄴城外屍骨如山。慕容鮮卑逃亡時走到易水,帶了8000少女,帶不走又吃不完。他們把少女全部淹死堆起一座橋。



真是應了劉慈欣在三體裡面的一句話:

糧食?這不都是糧食,看看你們周圍,都是糧食,活生生的糧食。


漁耕樵讀


五胡亂華,中國歷史認為是最黑暗的一面,並且認為是最血腥的一面,漢人幾乎要被滅絕,文化要斷層,歷史要倒退。實際上,古今中外,人類社會中,那一個歷史不是先殺戮後融合,再殺戮,再融合。聽起來很殘酷,事實上歷史就是這樣過來的,周武王滅商,開創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秦將白起坑殺了四十萬趙軍,成就了秦始皇統一中國,那一個不是以殺戮推動了一個時代前進。

曹魏明帝景初二年,遼東公孫淵與東吳政權聯盟,司馬懿進行了鎮壓,公孫淵被殺。司馬懿進入遼東,將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殺光,又強行將剩下的居民遷往中原。周圍的鮮卑、匈奴、烏丸遊牧民族進入遼東,大姓有“宇文、慕容、拓跋。公元304年,西晉惠帝時八王之亂,幽州(今北京地區)刺史王俊引進了慕容鮮卑對付成都王穎,慕容打敗了王穎,屠殺漢人掠奪中原,並俘掠了數萬漢族少女,晚上姦淫,白天當軍糧宰殺烹食,吃不完想殺掉。王俊要求放掉,慕容鮮卑將八千少女全部淹死在易水中,為此易水斷流。羯族也進入中原,他們也大肆屠殺漢人,並將漢族婦女當軍糧,稱為“雙腳羊”夜間姦淫,白天宰殺烹食。

東晉建立後,北方中原出現了十六個國家。公元386年,拓跋珪鮮卑建立了北魏,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開始漢化;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550年,東魏變北齊、西魏變北周;北周皇帝宇文泰為了爭取鮮卑上層,開歷史倒車,將漢化的胡人(鮮卑族)又恢復了鮮卑舊姓。這裡有二個人對歷史的痕跡起了關鍵的作用,一個是楊堅的父親楊忠;另一個是李淵的祖父李虎。

楊忠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西,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楊堅承襲父爵,成功的統一了中國,被尊稱為“聖人可汗”,楊忠統一後,恢復漢姓,用漢字、漢文化,並且官制也用漢制的三省六部制。李虎在西魏時因軍功被封為八大柱國之一,官至太尉,在宇文泰時被賜姓“大野氏。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淵,李淵的兒子是李世民。李淵建唐朝,李家父子都否認是鮮卑族後裔,他們都稱自己是隴西李氏後代,是李廣的子孫。眾所周知,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因兵敗投降匈奴,漢武帝分兩次將他的家族全部滅掉,所以根本不存在有李廣的子孫。由於,歷史是有漢人後輩所寫,他們不希望說到一個輝煌成就的唐朝是一個鮮卑族,不是漢族,所以千方百計的要將它遮蓋掉,以免給漢族抹羞。實際上,沒有隋唐的漢化,我們中華民族的漢字、漢文化、漢姓將被打斷,我們的漢字就想埃及的象形文字一樣,只能有考古專家去猜測了。

隋唐事實上就是“鮮卑皇朝”!唐初,李世民想將他的女兒下嫁給漢族士族,(皇帝女兒不愁嫁)但是士族紛紛拒絕。因為當時的士族知道他們是鮮卑人,女子出嫁後可以有情人,並且可以多次婚姻,這是漢族人不能接受的。再則,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以後,將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妻子納入自己的寵妃,士族們會大驚失色的。唐朝的整個上層建築應該都是鮮卑族人,譬如:朝臣長孫無忌、將領尉遲敬德、大臣宇文士及等等,後來的武則天、楊貴妃等等。李世民的漢文學與書法是頂級的,鮮卑族的元稹,他的作品和詩詞到現代人還對它依依不捨,他的作品“鶯鶯傳”,在元代改變為“西廂記”,他的詩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到現在青年男女都在謳歌呢。

由於,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一個帝國,它的盛世影響到現代一千多年的今天。所以,今天的中國人要將它納入到漢族中來,作為炎黃子孫的一部分,這是不作為奇的。但是,歷史應該讓它回到原來的歷史面貌當中去,不應該讓它被人為的自己去曲解。


張律明



“五胡亂華”時期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趁著西晉“八王之亂”南下,可謂群雄逐鹿中原。這一段時期,史稱“五胡亂華”,也稱“東晉五胡十六國”。那麼東晉是指中國南方的統治皇朝,而五胡十六國就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各種勢力爭相登場。那麼有多黑暗呢?

(圖片截圖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首先,黑暗之一就是:“亂”。從字面上理解,“五胡亂華”、“五胡十六國”,其實有何止五胡?何止十六國?這些政權今天建立、明天倒臺,根本無法重視生產、保障民生,所以就是民不聊生,沒有任何安全感,總之就是一個動盪而混亂的時代,沒有政府、沒有法律、沒有禮義廉恥各種道德約束,一切拳頭說了算的時代。有史記載為“民皆流離、盜竊群行”。


其次,黑暗之二就是“吃”。史載,羯族行軍打仗從不帶軍糧,以何解決,以漢人女子解決,稱漢人女子為“雙腳羊”,以此解決軍糧。有史記載為“人皆為食”。


再次,黑暗之三就是“殺”。凡攻城掠地之後,必屠城。凡所過鄉村,十室不存一。人口銳減、劇減不足以形容,因戰亂頻繁人口數量無確切記載,但多數認為中原地區人口銳減了三分之二,實有亡族滅種之危險。有史載記載為“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

(圖片截圖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綜上,“五胡亂華”時期的黑暗就是“亂”、“吃”、“殺”三字而已,若世間真有地獄,可足以與地獄爭高下!



雪峰居士


刀叔導讀:五胡亂華是漢人最黑暗的時代,但也誕生出一位讓漢人至今自豪的一位大英雄!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有三個:

1、是東漢時遷徙大量胡人進入內地;

2、是士族制度,這個歷史更悠久,東漢就是在高門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曹操雖然唯才是舉但是也無法動搖士族的根基,畢竟他自己就是在士族的支持下起兵的,而曹丕的氣量就更加無法使得其採取措施來限制士族的實力。沒有賈后亂政和八王之亂,還會有別的導火索的;

3、由於當時面臨全球性氣候寒冷,草原上很難生存,遊牧民族為了活著只有南下入寇中原地區。

五胡亂華時期無疑是北方漢人的噩夢,西晉在八王之亂時,由於幽州刺史王浚愚蠢的決定,引入段氏鮮卑軍隊來對付當時的成都王司馬穎。從此我國的北方開始淪為五個少數民族的狩獵場。

當時北方的漢人如果來不及隨著西晉的權貴逃到北方,就等於將這條命徹底交代在北方了。

在鮮卑族進入中原之後,看見男人就殺,看見女人就俘虜,由於這些少數民族在入侵過程中都沒有隨軍攜帶軍糧,於是就將這些被俘的女子充當軍糧,開啟了將人當成軍糧的惡習。

隨後的羯趙政權更是將漢族女子直接抓起來當成軍糧來飼養,甚至將這些女子命名為雙腳羊。

冉閔滅後趙後,一次解放被擄掠的漢族女子達二十萬。有五萬多少女這時雖被解放,但也無家可歸被冉閔收留。

一時間,鄴都城內漢人紛紛拿起武器追殺胡族,冉閔親自帶兵擊殺鄴城周圍的胡人,三日內斬首二十餘萬,屍橫遍野,同時冉閔還揚言要六胡退出中原,“各還本土”,否則就將其統統殺絕。

各胡深懼其下場將如同羯族與白奴人,組成聯軍連番圍攻冉魏政權。

面對胡族聯軍的瘋狂反撲冉閔沉著應戰: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六戰於鄴城以一二千剛組織的漢騎將遠至而來的胡軍七萬打的潰不成軍。

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開始對入塞中原的數百萬胡族展開大屠殺,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

在返遷的路上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食糧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

後來冉閔被慕容鮮卑擊敗,鄴城被佔。這五萬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惡魔慕容鮮卑的手中。

當代權威歷史著作《魏晉南北朝史綱》一書也對冉閔作出過相對中肯的評價:“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遙想當年,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代表了最廣大被侵略中原人民的意願。

並非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確實無法調和。縱觀四大文明古國的興衰: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在戰亂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印度文明的當地人列為種姓制度中最底層的賤民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至今;五胡亂華之時,當創造古中國文明的人們面對相似的窘境時,有一個冉閔站了出來,他昭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號令所到,民皆響應,漢軍威武,胡寇散潰,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族免於重蹈他人覆轍,中華文明的主體得以延綿。

而今斯人已遠去,我們只能通過被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1700年前的漢族英雄的傳奇生涯。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出品,全網15億次閱讀的優質MCN自媒體)


王銘葦


五胡亂華時期算得上是漢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

西晉時期因為皇后賈南風乾政,導致了一場皇族政權的內亂,歷時十六年,主要參與者有八個王,史稱八王之亂,而諸多遊牧民族則趁西晉時期王族內訌,國力不斷衰頹,逐漸建立了多個少數民族政權,與漢族人形成了對峙的局面,而這個時期無疑是漢人最為黑暗的時代,胡人到處燒殺搶奪,對漢人下以毒手。看到漢人就殺掉。

以人為食

他們見到男人就殺掉,見到女人就對其進行羞辱,羞辱之後,因行軍沒帶足夠軍糧,胡人餓了就對女性先姦殺再以其為食。他們稱漢族女性為雙腳羊,即就是不把他們當人看,他們將女子看做他們洩憤情慾的工具,當做畜生來看待,餓了就殺掉當做食物,實在是太過殘忍。




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代所遭受到的黑暗遠遠不及我國這個時候的五胡亂華,黑暗時代只是因為天主教對於人們的思想統治,天主教徒的腐朽,並且不斷剝削勞動力,抓平民當做奴隸,百姓生活沒有保障,工業發展比較緩慢,戰爭割據,百姓民不聊生。

而五胡亂華時期,這五胡十六國不僅僅大規模屠殺漢人,並且各個小國之間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也在相互鬥爭,他們根本不顧百姓的生死。


月光侃歷史


南北朝時期的確很黑暗。但是,和其他朝代更替時期相比,並沒有更黑暗。相對秦末,漢末,隋末來說,南北朝早期帶來的人口減少還算是少的。

秦朝末年,人口2000萬,經過7年戰爭,漢代建立時,只有800萬。60%的人口死亡。

西漢末年人口6000萬不到,劉秀稱帝時還有1800萬,死亡率近70%。

東漢末年人口5000萬,經過三國時期混戰,最低點降到2400萬不到,死亡率超過50%。如果單純按照《三國志》記載,不會超過1400萬,還沒有上海市人口多。西晉建立之後,人口巔峰是是3500萬。

五胡亂中華時期過於混亂,不可能有精確可信的數據,但是有一個數據我們可以參考,就是到了南北朝時期,公元6世紀,也就是北魏牛逼那會,全國南朝+北朝人口總數是5000萬多。

那麼是不是和網上民間歷史學家們說的那樣,北方死亡慘重呢?

不是的。

隋朝統一之後,按照慣例做了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維持在5000萬多一點,其中71%居住在黃河流域,黃河流域的總戶數是863萬。

隋末戰爭,人口銳減驚人。貞觀之治時期,人口才回覆到了1000多到2000萬。貞觀十三年人口是1235萬。天寶年間人口達到5288萬。晚唐時期峰值是6000萬。

大家可以自己對比這些數據,相信都會有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