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五胡乱华时期到底有多黑暗?

派大的太阳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五胡乱华。“五胡”的概念是《晋书》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东汉末到晋朝时期迁徙到中国的羯族、鲜卑族、匈奴族、羌族、氐族等为首的外族人。

“五胡乱华”这个历史教科书上找不到的词,是指上述多族胡人在西晋时期趁“八王之乱”结成联盟入侵中原后,陆续建立了16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非汉族国家,且对汉族人实行大规模屠杀。今人称“五胡十六国”。

一、历史背景

晋武帝即位后一味地扶植贵族势力,并大封宗室为王。他本想以此藩卫王室,不料由此埋下“八王之乱”祸根。

武帝死后惠帝即位,这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在位17年,后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自此宗室之间为了王位展开争夺,这便是“八王之乱”。

这次内乱导致百姓死亡几十万,更致内徙的几大胡人族群乘机起兵反晋,终致晋朝灭亡。

二、“五胡乱华”的恶行

1、屠城

五胡乱华时的入侵异族属于来自小亚细亚的西方种族,当时还处于奴隶制时期,远未开化。

其时西晋王朝由于“八王之乱”,整个国家正是国力空虚、民不聊生阶段。一直对中原虎视耽耽的胡人趁机联合入侵,打得汉族人毫无还手之力,自此陷入胡人魔爪长达一百多年。

胡人进入中原后,不但对中华文明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还对汉族人实施了毁灭性的屠杀。

有数据表明,西晋统一时全国人口接近2000万,经过“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后,人口仅存400万左右。

2、两脚羊

“两脚羊”是当时胡人对汉人的称呼,意即可以当羊一样食用的两只脚牲口。

据说当时胡人逮到汉人俘虏后,男人沦为奴隶,而女人,由于力气不大,不能干重活,留着还要消耗粮食,所以胡人对付这些汉族女人都是先奸后食。

相关事例《资治通鉴·晋纪七》有记载:“掠洛中官私奴婢万馀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意即军队缺粮后,将人肉与牛马肉混合在一起吃。

另据史载:公元304年,鲜卑族抢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后,对她们先奸淫后宰杀,名曰补充军粮。待一路走一路吃到河北时,这批少女仅剩8000余名,他们便干脆将她们全部赶进河中淹死。

三、乱华五胡的结局

虽说“五胡乱华”是大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导致汉人几近亡种灭族。然而老天爷最终还是偏向汉族的。当年乱华的5个外族,最终4个消失,1个归顺汉族成为少数民族。

第一个消失的是羯族。这个民族在战败之后,被杀光灭族,从此消失;

第二个是鲜卑族。这个民族在中原建立北魏政权后,开始虚心学习汉族文化,后逐渐分散并完全融入汉民族;

第三个是匈奴族。这个游牧民族后来有一部分远远退到了欧洲,另一部分莫名消失;

第四个是氐族。这个民族“乱华”后先是返回了青藏高原,后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氐族自此消失。

第五个是羌族。这个民族先返回了青藏高原,后辗转到云贵高原,并一直生息繁衍了下来,今成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

“五胡乱华”的历史虽残暴到令人不忍卒读,但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汉族人的进化并导致了汉人的南迁,进而繁华了江南地区并转而强大了汉族。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晋朝自八王之乱以后,国力空虚,民生凋敝,军事实力迅速衰退,比之三国时期,可谓大不如前。

胡人趁机起兵,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从而侵害中原,史称“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说是五胡,即匈奴、鲜卑、羯、羌、氐五大胡人部落,其实不只是五胡,北方的少数民族非常多。 而这些少数名族,都是没有任何文明的野人文化,属于茹毛饮血的状态之中,他们把俘虏来的汉族女性称两脚羊,晚上奸淫,白天干脆煮了吃了。这还不算完,西晋之后,这种乱世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对于中原文明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当时汉族也出现了诸如冉闵、祖逖、桓温这样的英雄,但是先进文明还是被落后文明打败,有人说这是国家分裂的结果,但是我说这不是的,三国也是国家分裂,但是曹操和诸葛亮一北一西把匈奴和蛮夷治得服服帖帖。这说明什么?还是统治者的问题。如果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强势,是不可能让蛮夷如此践踏中原的。五胡乱华的根源是先进文明出现了长时期的统治者精神混乱。比如晋朝的统治者司马氏,就是家族神经病(不是骂人,是真的有这种遗传),把整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才会遭到这样的结果。

北方的汉族南迁的超过了一半,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当时“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晋书中留下了大量汉族百姓被屠杀记录。但是很神奇的是汉族虽然被屠杀的很多,确实南北朝后期保存下来了一股势力,这是因为汉人的头脑,知识和工艺帮助这些少数民族政权,走向了文明的过度,而反过来比如,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却被新兴的北方政权屠杀殆尽。而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而北魏已经成为了一个实际由汉人控制的文明国家。


大胡子说史


五胡乱华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没有之一。汉人在这个时侯,到了差点亡族亡种的地步。其惨烈程度不可想象。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因此为了皇位引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中国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代。说是五胡,实际上不只这五个少数民族,还有其他胡人进入中国。这些少数民族拿着汉人不当人看,比牲畜还不如。尤其是汉族女人,他们将其称为“两脚羊”,任意凌辱,杀戮。五胡乱华时代还是中国历史上的“吃人时代”,那时侯的军粮不是粮食,而是人类,胡人们带兵打仗没有后勤部队,军粮靠杀人解决,杀了人后将人烹而食之,和猪羊没有什么区别。汉人在反复杀戮后,接近绝种的边缘。北方的汉人开始1200万人,被胡人杀了三分之二。多亏了一位叫冉闵的汉人,挽救了汉族的亡族命运。

胡人对汉人的奸淫杀戮,必将遭到汉人的激烈反抗,冉闵就是反抗胡人的领袖。他是冉魏的创建者,虽然这个政权时间不长,但冉闵颁布的“杀胡令”却挽救了汉人。胡人也因此遭了殃。冉闵率众杀羯族无数,这个屠杀汉人的少数民族被冉闵杀得几近绝种,史载其杀胡三年,“尽灭羯胡”。冉闵是汉人的英雄,没有他,现在早就没有大汉民族了。

春秋史社,悟空问答最专业的历史领域专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五胡乱华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单纯的屠杀。

因为汉人之间的互相屠杀,也是有的。

远的不说,八王之乱也导致人口剧减。

五胡乱华可怕之处,死在于种族仇杀。

汉人互相杀,基本都是出于家族仇恨、政治仇恨、经济冲突等等。

但五胡乱华的种族仇杀,根本不为什么,你只要是这个种族就有危险。

比如冉闵下达杀胡令,汉人群起报复,将邺城的胡人几乎杀光,部分男女老幼。

甚至,一些汉人因为长得是高鼻深目浓须,也被当做胡人杀了。

自然,冉闵这次屠杀不过在邺城杀了几万人而已,相比那五胡的屠杀汉人又算不了什么。

以石虎为例,心理恐怕是变态的,以杀人为乐趣。他每次攻下一座城后,都有杀人,有时候演变为全城规模的大屠杀,不论男与女老幼。

后赵王五年(323年),石勒命石虎率领步骑四万,进讨曹嶷于广固,嶷部下东莱太守刘巴、长广太守吕披相继投降,曹嶷也只得投降,结果被石勒杀死于襄国。

石虎觉得这样打仗,没啥人,不过瘾,下令坑杀这里3万汉人。新任命的青州刺史刘徵忍不住抱怨:你任命我来当刺史,是要治理人民的。现在你把人杀光,还要我这个刺史做什么?我还是跟你回去吧!

石虎似乎觉得这样太不给刘徵面子,这才留下男女七百口不杀。

五胡乱华的种族屠杀,最终演变为混杀。也就是不仅仅是汉人杀羯族,羯族杀匈奴等等,杀到最后是各族乱杀。

比如冉闵屠胡以后,很多胡人恐惧中北逃或者西逃。这一路上,这些不同种族的胡人怕被别人屠杀,就先下手为强,先去屠杀别人。比如两个男人狭路相逢,如果发现对方的服装不是本民族的,就立即下毒手杀对手,不然自己恐怕小命不保。

结果沿途仇杀,胡人死伤不计其数,最终逃走的只有十分之二三。

可以说,种族屠杀是最可怕的事情,希望以后中国不要再有。


萨沙


据晋阳秋记载,一次屠杀汉族百姓几十万。屠杀食人从长沙到洛阳到邺成,沿着整个路线依次展开,这期间路上铺满了尸体,书上城墙上挂满了头颅。想想那场景吧。


胡人称汉族女人为双脚羊,在他们眼里汉人就是牲畜,可以吃的牲畜。他们抓了汉族女人,晚上奸淫,白天烹食。在冉闵打入邺城的时候,城内关押二十万汉族女人,她们与牲畜一起圈养,晚上泄欲,白天当军粮。

后来鲜卑又攻占邺城,在一个冬天,五万少女被吃的一干二净,邺城外尸骨如山。慕容鲜卑逃亡时走到易水,带了8000少女,带不走又吃不完。他们把少女全部淹死堆起一座桥。



真是应了刘慈欣在三体里面的一句话:

粮食?这不都是粮食,看看你们周围,都是粮食,活生生的粮食。


渔耕樵读


五胡乱华,中国历史认为是最黑暗的一面,并且认为是最血腥的一面,汉人几乎要被灭绝,文化要断层,历史要倒退。实际上,古今中外,人类社会中,那一个历史不是先杀戮后融合,再杀戮,再融合。听起来很残酷,事实上历史就是这样过来的,周武王灭商,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秦将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军,成就了秦始皇统一中国,那一个不是以杀戮推动了一个时代前进。

曹魏明帝景初二年,辽东公孙渊与东吴政权联盟,司马懿进行了镇压,公孙渊被杀。司马懿进入辽东,将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杀光,又强行将剩下的居民迁往中原。周围的鲜卑、匈奴、乌丸游牧民族进入辽东,大姓有“宇文、慕容、拓跋。公元304年,西晋惠帝时八王之乱,幽州(今北京地区)刺史王俊引进了慕容鲜卑对付成都王颖,慕容打败了王颖,屠杀汉人掠夺中原,并俘掠了数万汉族少女,晚上奸淫,白天当军粮宰杀烹食,吃不完想杀掉。王俊要求放掉,慕容鲜卑将八千少女全部淹死在易水中,为此易水断流。羯族也进入中原,他们也大肆屠杀汉人,并将汉族妇女当军粮,称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宰杀烹食。

东晋建立后,北方中原出现了十六个国家。公元386年,拓跋珪鲜卑建立了北魏,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开始汉化;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550年,东魏变北齐、西魏变北周;北周皇帝宇文泰为了争取鲜卑上层,开历史倒车,将汉化的胡人(鲜卑族)又恢复了鲜卑旧姓。这里有二个人对历史的痕迹起了关键的作用,一个是杨坚的父亲杨忠;另一个是李渊的祖父李虎。

杨忠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杨坚承袭父爵,成功的统一了中国,被尊称为“圣人可汗”,杨忠统一后,恢复汉姓,用汉字、汉文化,并且官制也用汉制的三省六部制。李虎在西魏时因军功被封为八大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在宇文泰时被赐姓“大野氏。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渊,李渊的儿子是李世民。李渊建唐朝,李家父子都否认是鲜卑族后裔,他们都称自己是陇西李氏后代,是李广的子孙。众所周知,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因兵败投降匈奴,汉武帝分两次将他的家族全部灭掉,所以根本不存在有李广的子孙。由于,历史是有汉人后辈所写,他们不希望说到一个辉煌成就的唐朝是一个鲜卑族,不是汉族,所以千方百计的要将它遮盖掉,以免给汉族抹羞。实际上,没有隋唐的汉化,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汉文化、汉姓将被打断,我们的汉字就想埃及的象形文字一样,只能有考古专家去猜测了。

隋唐事实上就是“鲜卑皇朝”!唐初,李世民想将他的女儿下嫁给汉族士族,(皇帝女儿不愁嫁)但是士族纷纷拒绝。因为当时的士族知道他们是鲜卑人,女子出嫁后可以有情人,并且可以多次婚姻,这是汉族人不能接受的。再则,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以后,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妻子纳入自己的宠妃,士族们会大惊失色的。唐朝的整个上层建筑应该都是鲜卑族人,譬如:朝臣长孙无忌、将领尉迟敬德、大臣宇文士及等等,后来的武则天、杨贵妃等等。李世民的汉文学与书法是顶级的,鲜卑族的元稹,他的作品和诗词到现代人还对它依依不舍,他的作品“莺莺传”,在元代改变为“西厢记”,他的诗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到现在青年男女都在讴歌呢。

由于,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一个帝国,它的盛世影响到现代一千多年的今天。所以,今天的中国人要将它纳入到汉族中来,作为炎黄子孙的一部分,这是不作为奇的。但是,历史应该让它回到原来的历史面貌当中去,不应该让它被人为的自己去曲解。


张律明



“五胡乱华”时期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趁着西晋“八王之乱”南下,可谓群雄逐鹿中原。这一段时期,史称“五胡乱华”,也称“东晋五胡十六国”。那么东晋是指中国南方的统治皇朝,而五胡十六国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各种势力争相登场。那么有多黑暗呢?

(图片截图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首先,黑暗之一就是:“乱”。从字面上理解,“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其实有何止五胡?何止十六国?这些政权今天建立、明天倒台,根本无法重视生产、保障民生,所以就是民不聊生,没有任何安全感,总之就是一个动荡而混乱的时代,没有政府、没有法律、没有礼义廉耻各种道德约束,一切拳头说了算的时代。有史记载为“民皆流离、盗窃群行”。


其次,黑暗之二就是“吃”。史载,羯族行军打仗从不带军粮,以何解决,以汉人女子解决,称汉人女子为“双脚羊”,以此解决军粮。有史记载为“人皆为食”。


再次,黑暗之三就是“杀”。凡攻城掠地之后,必屠城。凡所过乡村,十室不存一。人口锐减、剧减不足以形容,因战乱频繁人口数量无确切记载,但多数认为中原地区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二,实有亡族灭种之危险。有史载记载为“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图片截图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综上,“五胡乱华”时期的黑暗就是“乱”、“吃”、“杀”三字而已,若世间真有地狱,可足以与地狱争高下!



雪峰居士


刀叔导读:五胡乱华是汉人最黑暗的时代,但也诞生出一位让汉人至今自豪的一位大英雄!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有三个:

1、是东汉时迁徙大量胡人进入内地;

2、是士族制度,这个历史更悠久,东汉就是在高门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曹操虽然唯才是举但是也无法动摇士族的根基,毕竟他自己就是在士族的支持下起兵的,而曹丕的气量就更加无法使得其采取措施来限制士族的实力。没有贾后乱政和八王之乱,还会有别的导火索的;

3、由于当时面临全球性气候寒冷,草原上很难生存,游牧民族为了活着只有南下入寇中原地区。

五胡乱华时期无疑是北方汉人的噩梦,西晋在八王之乱时,由于幽州刺史王浚愚蠢的决定,引入段氏鲜卑军队来对付当时的成都王司马颖。从此我国的北方开始沦为五个少数民族的狩猎场。

当时北方的汉人如果来不及随着西晋的权贵逃到北方,就等于将这条命彻底交代在北方了。

在鲜卑族进入中原之后,看见男人就杀,看见女人就俘虏,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在入侵过程中都没有随军携带军粮,于是就将这些被俘的女子充当军粮,开启了将人当成军粮的恶习。

随后的羯赵政权更是将汉族女子直接抓起来当成军粮来饲养,甚至将这些女子命名为双脚羊。

冉闵灭后赵后,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

一时间,邺都城内汉人纷纷拿起武器追杀胡族,冉闵亲自带兵击杀邺城周围的胡人,三日内斩首二十余万,尸横遍野,同时冉闵还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原,“各还本土”,否则就将其统统杀绝。

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组成联军连番围攻冉魏政权。

面对胡族联军的疯狂反扑冉闵沉着应战: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开始对入塞中原的数百万胡族展开大屠杀,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

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

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

当代权威历史著作《魏晋南北朝史纲》一书也对冉闵作出过相对中肯的评价:“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遥想当年,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代表了最广大被侵略中原人民的意愿。

并非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确实无法调和。纵观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在战乱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列为种姓制度中最底层的贱民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至今;五胡乱华之时,当创造古中国文明的人们面对相似的窘境时,有一个冉闵站了出来,他昭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号令所到,民皆响应,汉军威武,胡寇散溃,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免于重蹈他人覆辙,中华文明的主体得以延绵。

而今斯人已远去,我们只能通过被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的汉族英雄的传奇生涯。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MCN自媒体)


王铭苇


五胡乱华时期算得上是汉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

西晋时期因为皇后贾南风干政,导致了一场皇族政权的内乱,历时十六年,主要参与者有八个王,史称八王之乱,而诸多游牧民族则趁西晋时期王族内讧,国力不断衰颓,逐渐建立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人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而这个时期无疑是汉人最为黑暗的时代,胡人到处烧杀抢夺,对汉人下以毒手。看到汉人就杀掉。

以人为食

他们见到男人就杀掉,见到女人就对其进行羞辱,羞辱之后,因行军没带足够军粮,胡人饿了就对女性先奸杀再以其为食。他们称汉族女性为双脚羊,即就是不把他们当人看,他们将女子看做他们泄愤情欲的工具,当做畜生来看待,饿了就杀掉当做食物,实在是太过残忍。




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所遭受到的黑暗远远不及我国这个时候的五胡乱华,黑暗时代只是因为天主教对于人们的思想统治,天主教徒的腐朽,并且不断剥削劳动力,抓平民当做奴隶,百姓生活没有保障,工业发展比较缓慢,战争割据,百姓民不聊生。

而五胡乱华时期,这五胡十六国不仅仅大规模屠杀汉人,并且各个小国之间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也在相互斗争,他们根本不顾百姓的生死。


月光侃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确很黑暗。但是,和其他朝代更替时期相比,并没有更黑暗。相对秦末,汉末,隋末来说,南北朝早期带来的人口减少还算是少的。

秦朝末年,人口2000万,经过7年战争,汉代建立时,只有800万。60%的人口死亡。

西汉末年人口6000万不到,刘秀称帝时还有1800万,死亡率近70%。

东汉末年人口5000万,经过三国时期混战,最低点降到2400万不到,死亡率超过50%。如果单纯按照《三国志》记载,不会超过1400万,还没有上海市人口多。西晋建立之后,人口巅峰是是3500万。

五胡乱中华时期过于混乱,不可能有精确可信的数据,但是有一个数据我们可以参考,就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公元6世纪,也就是北魏牛逼那会,全国南朝+北朝人口总数是5000万多。

那么是不是和网上民间历史学家们说的那样,北方死亡惨重呢?

不是的。

隋朝统一之后,按照惯例做了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维持在5000万多一点,其中71%居住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总户数是863万。

隋末战争,人口锐减惊人。贞观之治时期,人口才回复到了1000多到2000万。贞观十三年人口是1235万。天宝年间人口达到5288万。晚唐时期峰值是6000万。

大家可以自己对比这些数据,相信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