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样炒粿条才能不粘在一块?

伊帆小妞


炒粿条对于潮汕来说是最家常不过的一种做法,特别是星期六星期天节假日,都喜欢用炒粿条作为午餐或者晚餐。像我这样一个潮汕的厨男,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炒粿条,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炒出不同的效果,当然这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要吃湿一点,那么在炒的过程中了可以滋一些水;如果想吃干一点焦一点的,比如像揭阳的笋粿的做法,它下油比较多,然后火力不要太大,中到小火,慢慢的煎一下,那么就会焦化,不少年轻人和小孩喜欢吃这种焦化炒粿条。


具体的不同的成分的炒粿条当然有不同的做法,一般情况下,不粘在一块是正常的。粿条是用大米碾成米浆,摊开蒸熟以后切成条状,它本身粘性不大,所以,虽然弹性很好的,要把它炒得粘在一块其实难度还挺大的。


一般情况下,无论我们用什么来炒粿条都会把配料,就是菜啊肉啊,与粿条分开来炒。先根据食材的不同把配料炒熟,然后再炒粿条。炒粿条如果有猪油更好,先把锅和猪油热好,再把粿条放进去,这个时候油温较高,油温高能让粿条边缘很快焦化,就不会粘合在一块。我自己炒,每根粿条都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是分离的,因为喜欢吃湿粿的话,可以在炒的中间滋上水。

许多酒店都会把粿条炒熟以后,再加进已经炒熟的肉类和蔬菜,或搅拌继续炒几下然后装盘。而另外一种做法,比如炒牛肉芥蓝粿条的话,不少店家都是把粿条分开炒,炒好了以后再把事先已经炒好的牛肉芥蓝淋在上面就行了。


潮人陈佬


炒粿条是潮汕的一道美食,很多非潮汕地区的朋友不知道粿条是什么东西,其实跟广州的河粉形状上有点像,但是原料、吃起来的口感完全不同。粿条是用米浆制作而成的,蒸熟后,切成细条状,就是粿条。炒粿条有很多种炒法,比如牛肉粿条、笋炒粿条等等,都是很好吃的潮汕常见美食。


直接上图了,这个就是牛肉炒粿条,炒粿条的代表作之一:


既然炒粿条是潮汕人的常见美食,那么,亲手炒粿条一定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把粿条炒好,才能算了解这道潮汕美食。下面我就教教大家一些炒粿条的小窍门,保证炒出来的粿条条条分明,不会黏到一起。


第一,炒粿条的时候,一次不要炒太多,最好一次炒两个人的分量,同时尽量保证炒锅够大,这样,在炒粿条的过程中,粿条能够完全铺开,让水分快速蒸发,水分蒸发后的粿条,不会再黏在一起。在炒的过程中,可以分多次少量的放油,让油把每条粿条包住。同时,一开始用猛火炒,来回的炒,等差不多熟的时候再把火候调到最小。这样炒出来的粿条是最干爽、入味的。


第二,刚买回家的粿条,你可以先放冰箱里保鲜一天,第二天再拿出来炒,凉透了的粿条不粘手、干爽,炒法还是按照上面第一点进行。


好了,现在可以在家里试试了,根据自己的口味下料。肉可以选择牛肉、猪肉等,菜可以放韭菜、芥蓝、笋等,如果你是炒牛肉粿条,放些沙茶酱,那是相当的搭配。最后,上一盘笋炒粿条。


揭阳埔田笋粿,够力不:


如果你想了解潮汕文化,请关注《吃喝玩乐在潮汕》 这个头条号。


体育世界图集


粿条是福建闽南地区,台湾省,海南省、广东潮汕等闽南语系地区的传统小吃。“粿条”则是福建闽南地区和广东潮汕地区那边的叫法,同属于闽南语系地区的海南省全省和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的客家人则将其称为“粄条”。粿条和河粉却不一样,裸条的口感比河粉更具有弹性。而像闽南、潮汕、海南和台湾地区喜欢把用米粉,面粉,薯粉等材料做成的食品,都称“粿”或“粄”。所以在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人们嘴里的粄和粿,在被别的地区可能就被叫为糕。而用米粉调成浆蒸成薄片切成条状的叫做“粿条”或“粄条”,台湾也有的地方管他叫“粿仔”或“粿仔条”的。现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可见到粿条,是当地非常受欢迎的小吃,追溯原因可能是闽粤的移民者带出去的。

湿炒粿条

首先准备材料:粿条,包心菜,鸡蛋,沙茶酱,葱,肉,准备好后将包心菜切碎,葱切成段,鸡蛋打碎搅匀,肉切成片后放入盐腌制,准备炒锅加油烧热,放入鸡蛋,均匀翻炒,把煎好的鸡蛋切成块后取出备用,另起炒锅加油烧热,放入葱段炒出香味后,放入肉片过油,另起炒锅加油烧热,放入卷心菜均匀翻炒后盖上盖焖大约5分钟,放入酱油,倒入肉片,均匀翻炒后放入沙茶酱,倒入粿条焖一下,最后翻炒至粿条颜色均匀后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