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覺得哪裡做的面最好吃?

靚眼看世界


中國很大,好吃的麵食很多,如北京雜醬麵,蘭州拉麵,岐山哨子面等等。而山西是麵食的王國,著名的有刀削麵,刀撥面,餄絡面,貓耳朵等等,按照山西人的話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讓你每天都不吃重樣的。先說刀削麵,刀削麵全憑刀削,中間厚兩邊薄,形似柳葉,有詩為證,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有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而且做法多樣,可炒,可燴,羊湯的,雜醬的都行。



刀撥面,刀撥面是山西一絕,撥面刀是特製的,最快一分鐘可撥一百多刀幾百條面,吃法也是多種多樣。

還有餄絡面,

貓耳朵
,揪片,等等想吃麵到山西,大美山西歡迎你。


睡夢難酬


麵條在我國是流傳非常普遍的一種美食,其實在世界範圍內,也有不少品種。如果按品種分:有掛麵、方便麵(油炸、非油炸)、雜糧面、手排面、快熟面、旗花面、蝴蝶面、手擀麵、 生鮮面、半乾面、鹼水面、烏冬麵、雞蛋麵、南方手盤面、餄烙面、拉麵、冷麵。按特色分:有上海陽春麵、蘭州拉麵、馬蘭拉麵、北京炸醬麵、河南燴麵、香港牛肉麵、漳州沙爹面、陝西臊子面、山西刀削麵、武漢熱乾麵、新疆拉條、廣式面(加鹼水)、港式面(加雞蛋)、廈門面線、日本拉麵、意大利麵、朝鮮冷麵。按做法分:有湯麵、拌麵、蒸麵、炒麵、撈麵、悶面、燴麵。

如果硬要說哪裡的麵條好吃,只能說,各有千秋,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但總會有一款適合你的麵條。下面就說幾個我喜歡吃的中外面條吧:

1、牛肉拉麵

拉麵是蘭州一帶的特產,麵條經過大幅度的抻拉,變得纖細而筋道,加入紅色的辣椒油,蘿蔔、還有牛肉麵、雞蛋絲和香菜葉,五顏六色,看上去就很有食慾。它具有“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紅(辣子)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麵條黃亮)”的特徵,且色香味美,譽滿全國。而一般蘭州拉麵的湯也是由牛骨或者羊骨熬成的,喝上一口,味道濃郁。

2、朝鮮冷麵

朝鮮冷麵,俗稱朝鮮面、韓國冷麵,是以蕎麵、澱粉、牛肉、辣椒麵、胡蘿蔔等材料製作的食物,其中尤以蕎麥麵冷麵為著稱,是馳名國內外的一種深受人們喜歡的朝鮮族傳統食品。一般是用牛肉湯或雞湯,佐以辣白菜、肉片、雞蛋、黃瓜絲、梨條等製作。食用時,先在碗內放少量涼湯與適量麵條,再放入佐料,最後再次澆湯。其麵條細質韌,湯汁涼爽,酸辣適口。

3、叻沙面

叻沙又稱喇沙(馬來語:Laksa),是一道起源於馬來西亞的麵食料理,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代表性料理,主要材料有蝦羔、蝦米、幹蔥等。正宗的新加坡加東叻沙講究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制辣椒油的辛辣味。湯頭是以咖哩湯汁混合椰漿,口味甜、鹹、辣兼而有之,是最大特色;材料則有新鮮的蛤、蝦子、咖哩粉、椰漿、魚餅、碾碎的幹蝦米、南姜、白果、乾紅辣椒、黃姜粉、香菜粉、檸檬草、胡椒粉、叻沙葉、香茅等等,再加上顏色白淨的粗米粉和辣椒醬,就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叻沙了。加東叻沙都用瓷碗盛著,不提供筷子,只給湯匙。叻沙濃辣的口味極具挑戰性,淺嚐一口,似乎耳朵裡都噴出火來,味蕾完全被濃郁糾結的鮮味、辣味、咖哩味所侵佔。

4、越南火車頭

火車頭河粉是越南河粉的代表,相傳以前的越南火車站總有河粉賣,人們也習慣在上下車時吃上一碗牛河粉,久而久之“火車頭”就成了河粉的代名詞。也有說“火車頭”的由來是河粉的美味吸引人們競相排隊爭搶購買的比喻和形容。不管哪種說法,火車頭河粉都給了咱們足夠嘗試的理由,在各種越南小吃店裡攢動的人頭,每桌都有的“火車頭”就知道這種口味清爽、酸辣鹹鮮、混合著香草味道的牛河粉是多麼招人喜歡~越南河粉的精妙之處在於慢火細熬出來的高湯,提前熬製好湯底,想吃的時候下一碗河粉,非常方便~

以上只是我個人喜好的幾種麵食,其實光中國國內的麵食說上幾天幾夜都說不完,各位朋友不妨在評論裡留言,說說你最愛的家鄉的那一碗麵吧。


蘭菊愛美食


媽媽做的手擀麵,“蒜蓉車軲轆”,想想都美,不但好吃,而且治病!你信嗎?


小時候別說上醫院了,就是吃藥也很少的,小病小災的都是家人自己處理,我小時候記得拉肚子,媽媽就是用這種麵食給我治病的,甚至現在我如果拉肚子還會先期用這個辦法,實在不行了才吃藥的。

那個時候沒什麼病毒,頂多也就是吃錯了什麼東西,引起腸炎,媽媽就會和點面,杆成大片,然後用刀拉成一公分的麵條,鍋開了,用手把麵條拉長,拉薄,下到鍋裡,滾熟了撈出,再燙點青菜,掰幾顆大蒜,放點鹽在蒜臼子裡搗碎,加點香油,醋,和煮好的面,青菜,一起拌勻了,讓我吃,辣辣的,酸酸的,鹹鹹的,可好吃了。吃了真的就好了,肚子不疼了,也不拉肚子了!



現在想想民間的偏方真的是有道理的:這麼粗壯的麵食不好消化,應該可以阻止腹瀉的,大蒜那麼大的量,裡面的大蒜素肯定會起到消毒殺菌的功能!民間其實有很多食療的辦法可以解決問題,又不傷害身體,應該把它都拾起來,傳播下去,減少西藥使用,對人是有好處的!

我是席俠客,我不是一個大廚,我只是一個超級吃貨!感恩:點贊、轉發!謝謝您!


老席說食


要說起我最愛吃的麵條,那就是姥姥做的炸醬麵了,小時候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我是在姥姥家長大的,姥姥家在北京西城的一個小院兒裡。院子雖然不大,但姥姥把它收拾的乾淨整潔,花草叢生。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小院兒裡的茉莉花,喇叭花競相開放,真是美呀!٩(๑❛ᴗ❛๑)۶記得那時候每天放學後,我便會搬個小桌子在花池旁寫作業。

這時候姥姥會笑眯眯的問我:“晚上想吃點什麼呀?!”我眨眨眼,“姥姥,咱吃炸醬麵吧!”姥姥立刻爽快地說“行,那我去買點兒菜。”那時候冰箱不是太普及菜都是當天吃,當天買的。

功夫不大姥姥就買回來了夏天的菜,種類比較多,有“芹菜,豆角,胡蘿蔔”應有盡有。

最誘人的是躺在菜籃子裡面的一條五花肉,因為那是炸醬麵的精髓。

於是姥姥便在廚房忙活起來,我便在越來越濃的香味中繼續寫作業,約莫一個小時左右,就會聽見一聲“吃飯嘍”。

過去家裡用的都是那種藍邊大瓷碗,想是專門為了吃麵而打造(#^.^#),一碗麵加上各式各樣的菜碼,紅的胡蘿蔔,綠的芹菜末,豆角丁兒。最後來上一大勺子炸醬,就算不吃就只是看著都那麼香!吃麵的時候偶爾會嚼到一塊炸醬裡面的肉丁兒,肥而不膩、焦香四溢,最好在就上一瓣蒜,此時此刻這就是珍饈美味!

如今我已年過不惑,北京的麵館也是此起彼伏,味道也是不錯,但總也吃不出當年的那個香味兒,我想那大概是家的味道吧!

這就是我印象中最好吃的麵條,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虎虎家常菜


那是13年前,我在豫西南某縣參加一個行業辦公室主任會議。南陽一家大賓館在該縣設有分支機構,會議就放在這個分支機構裡召開。來自30多家單位的辦公室主任們平時難得一聚,好不容易有了機會,勢必要切磋切磋。說實話,承辦會議的酒店非常重視這次會議的接待工作,但不知何故,做出的菜土不土、洋不洋,著實敗了大家的胃口。菜不可口,大家剩下的就只有斗酒了,結果在前3天的會期中,大家確實喝得頭暈目眩、天昏地暗。

最後一天,主辦方安排到深山一個景點參觀。參觀完畢,有人向主辦方提出,午餐不要回賓館了,不如就在這裡找個農家樂,簡單吃點算了。此語一出,大家群起響應,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午餐就定在了深山溝裡的一家農家樂。農家樂門前的地裡種著蘿蔔、白菜等尋常菜蔬,綠茵茵、水靈靈,煞是喜人。我們點了手持擀撈麵條,然後讓宰殺了兩隻散養的雞,讓燉雞湯喝。

時間不長,飯就做好了。

每人一大碗撈麵條,撈麵的臊子,是現從門前菜地裡拔的蘿蔔,洗淨切丁後與豬肉丁一起燴制而成的。這碗麵,麵條筋道,臊子醇香,吃起來非常爽口,讓人回味起小時候吃過的媽媽做的撈麵條的味道。每人吃了一碗麵,又喝了些雞湯,前幾天鬧酒所帶來的身體不適一掃而空。大家紛紛表示,這是吃過的最好吃的一頓麵條。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時時想起山溝裡的那碗撈麵條。燈紅酒綠的背後,有時還不如一些極簡單的東西,因為在這些簡單裡,有更加符合人性的東西。


騎著蝸牛追蜻蜓


河南人,一直吃的都是湯麵,像燴麵,擀麵,撈麵,第一次吃武漢熱乾麵是上大專的時候,宿舍有人吃,芝麻醬那個味感覺很香,就饞了,試試買了一份,五塊錢一大碗,份量十足,乾巴巴的面,每一根面都裹著芝麻醬,很筋道,嘗一口跟發現新大陸一樣,一吃就上癮了,往後基本天天都吃一碗,到離校都沒吃煩😜。 我嗜辣,每次都放好幾勺辣椒油,拌的碗裡紅彤彤一片,吃的直吸氣冒汗,很過癮。 每次看老闆燙麵燙綠豆芽,往碗裡飛快地放涪陵榨菜,酸豆角,小蔥,自己調的醬汁,滿滿一大勺的芝麻醬,炒香研碎的芝麻,飄著芝麻的紅彤彤的辣椒油,感覺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後來離開學校,也吃過其他熱乾麵,可能少了研碎的芝麻,可能芝麻醬放的不夠多,記憶中的味道再也不可複製。


MG529


那年夏天去山西大同遊覽,在大同的那幾天,我吃到了各種各樣的麵食,尤其是刀削麵簡直太好吃了。

刀削麵是山西很有名氣的一種麵食,師傅拿著刀片在麵糰上來回削,削出來的麵條呈三稜形,兩頭尖呈柳葉狀。麵條如同一條條飛魚飛入鍋中,在開水大鍋中起起伏伏,非常好看。

那一次我們來到一家老字號,點的是牛肉刀削麵。麵條的品相很好,標準的三稜形,一根麵條上有薄有厚,滑潤勁道。吃起來入口很爽滑,軟而不粘,柔軟中透著勁道,煮的火候剛剛好,不硬不渣,越嚼越香。

湯底偏鹹了一些,加了辣子和好多好多的醋之後好多了。果然來山西還是要吃醋的。喝著酸辣爽口的湯,吃著煮的很爛的牛肉,大口吃麵,大口吃肉,這一碗牛肉刀削麵吃的太嗨了。



蘋果味道


說感覺的話,我感覺,第一是父母做的面最好吃,比如用紅薯葉曬乾或者直接做成的紅薯葉面條,這個就是家的味道,如果沒有或者不贊成,只能說,很遺憾。

第二,老家的面最好吃,這是家鄉的味道,而家鄉的面裡面最好吃的就是開封燴麵,開封燴麵裡面最讓我回味的是尉氏燴麵,他味道獨特,那種芝麻醬的香味想起來就覺的餘味悠長,久久不能散去。



第三就是鄭州的燴麵,蕭記合記是我吃的感覺味道不錯的燴麵,清淡藥香,勁道好吃,要不是我現在不在鄭州,我立馬去吃一頓,這年頭,能吃的時候不抓緊,牙口不好的時候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想吃就沒機會了。

第四個就是蘭州拉麵,那鹼水的味道總是不定期地忍不住要去吃一碗,因為遍地都是,所以也能吃到,所以挺開心。

第五個是刀削麵,在山西吃過好多次,還是覺得自己家樓下的最好吃,尤其一根面或者大刀面什麼的,是朋友聚會時吃麵的好選擇,主要是他的面,僅就面本身而言,我是最贊成他的勁道的。

第六是餄烙面,因為上中學的時候吃過很多,所以十分懷念他的味道,麵條十分好吃,但因為很多家做的味道不同,所以得看看是哪家店,呵呵。

然後還有安徽板面,陝西臊子面,油潑面,河南漿麵條,雞蛋撈麵等等,都是我平常愛吃的面,反正是愛吃麵,不吃米可以,三天不吃麵,感覺好久沒有吃過飯。


記者馬建偉


我來自山西,麵食最多的省市,從小到大,吃過的麵食可謂數不勝數,感覺每一樣都很好吃,幾乎吃不厭吧,像刀削麵,各類澆面,以及各色炒麵,還有面做的餅,餃子等等很多很多,但是唯一讓我記憶深刻的應該是高中那時候在學校附近的一家麵店做的豬肉面了,它不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面,但是肯定是印象最深刻的面了,當時上高中,零花錢不多,每天5塊錢,那碗麵大碗6塊,小碗5塊,我幾乎都是每倆天和我兄弟去吃一次,直到高考,那時候吃那碗麵就是我們最輕鬆的時候,直到現在,仍然忘不掉啊……


想吃喵的帥魚魚


在我家!美食遍天下,常常使我們不由自主的去追隨,但是當我們真的吃過來之後,才發現還是家裡的那碗飯最香!我們新疆算北方了,主要以麵食為主。父親又是山東人,所以我猶愛麵食,在所有的麵食裡,我最喜歡麵條。我覺得麵條在生活當中就像小草在大自然裡一樣,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清水帶湯,幹拌加菜,煸炒蒸炸,無論怎麼做,少則三五分鐘,多至一兩個小時,都可以成就一道令人大快朵頤,異常欣喜的美味來。在所有的吃法裡,我最喜歡新疆拌麵。白白的瓷盤裡,手工拉出來的麵條晶瑩透亮,吃起來彈牙筋道,配上爆炒出來的汁多菜多肉多的拌菜,那叫一個爽!

新疆拌麵是所有新疆人都愛吃的一道家常麵食。大街小巷裡拌麵館子隨處可見,這幾年來新疆旅遊的人多了,許多外地人也對它讚不絕口。在新疆有一個說法,如果你問一個剛從外地回疆的人,下飛機後第一件事幹什麼,他一定回答你,去吃拌麵。對!就是這麼惹人念想!

熱愛美食的人,大多喜歡自己動手享受美味誕生的過程。我也不例外,現在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道無敵美食的做法。首先是拉麵條。像和餃子麵糰一樣用涼水,鹽,麵粉和出面團,然後保鮮膜蓋好醒松半小時,中間要再揉上兩遍。接著像分餃子劑一樣,也把麵糰分成小的面劑子,只是要比餃子劑大個三四倍,將分好的面劑子均勻的搓成小手指粗細的長條,刷上油碼在一起,蓋上保鮮膜鬆弛十五分鐘左右,就可以拉麵下鍋了。下面的水要多加一點,因為是邊拉邊下,水要一直保持沸騰狀態,所以要多加點,萬一水少了,也可以把過面的熱水加一點進去,燒開接著在再下面。拉麵的具體拉法是輕輕捏住一根面劑子兩頭,往兩頭慢慢拉長到面劑子兩倍多長時,對摺,一手輕捏兩個面頭,另一手勾住面劑子對摺處,再次輕輕拉開來,邊拉的時候,可以邊將麵條在案板上輕輕擊打,利於麵條定型。一般小面劑子對摺一次就可以了,粗點的面劑子或者喜歡細一點麵條的,可以對摺兩次拉麵。面下鍋的時候,可以單獨拉一拉個別過粗的地方,調整好再下鍋。這樣拉出的面就粗細均勻,非常好看。面出鍋後一定要在涼水裡過一過,再撈出備用。

其次是炒拌麵菜。這個菜可以隨個人喜好,葷素不限,隨意搭配。我們這兒通常是辣子、芹菜、白菜炒肉或者韭菜炒雞蛋,西紅柿炒雞蛋等等一些家常菜。我喜歡辣子和芹菜一起炒肉片偶爾還會再加點蒜薹、木耳,炒的時候會像我們這裡通常的做法一樣放點西紅柿進去,這樣炒出的菜酸辣爽口,湯汁紅豔,拌進面裡,好看又好吃。另外再配上個韭菜炒雞蛋,或者西紅柿炒雞蛋。這基本上是我家拌麵的標配。

最後一人一盤面,放上喜歡的配菜,拌一拌大口吃下第一口面時,覺得渾身都舒服!這裡必須提一下新疆人吃拌麵的一個小習慣,必須配上蒜瓣!不管在外面或還是在家裡,都必須有!尤其是男人們。所以即使前兩年大蒜最貴的時候,新疆的拌麵館子裡,大蒜仍然是免費提供的。新疆人的熱情大方也可見一斑了!怎麼樣,你也試試來一盤好吃的新疆拌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