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醫史趣聞 哈尼接骨術的由來

醫史趣聞 哈尼接骨術的由來

民間流傳著哈尼族接骨術的醫藥傳說,據說,接骨術並非哈尼族流傳下來的,而是向蜈蚣學習而得的。蜈蚣受傷後用接骨草接骨,從而啟發了哈尼族的神醫而得以流傳。

相傳,哈尼族有個著名的接骨醫生,他自採自制的接骨藥方,醫治骨折竟有意想不到的療效,被人們譽為接骨“神醫”。有趣的是,這種接骨醫術並非出於祖傳,而是“神醫蜈蚣”教給他的。

一天,這位哈尼族醫生在大樹下休息,突然間看到一條20多釐米長的大蜈蚣爬過來。他擔心蜈蚣刺傷自己,便拔出長刀,把蜈蚣斬成兩截。過了一會兒,他發現另一條雄蜈蚣爬過來了,繞著兩截屍體轉了轉,用嘴觸一下,便匆忙往草叢裡爬去了。

醫史趣聞 哈尼接骨術的由來

哈尼族醫生出於好奇心,仔細地看,只見不多久,這條雄蜈蚣嘴裡噙著一片嫩綠的葉子又爬回來了,它先把兩截蜈蚣屍體放在一起,然後將這片嫩葉覆在連接處的上面。大約過了半個多時辰,奇蹟出現了:那條被斬成兩段的蜈蚣竟然連在一起,慢慢地蠕動了幾下,爬進草叢裡。

哈尼族醫生撿起那片遺留在地上的葉子,仔細地辨別,認出這是長在一種細藤上的葉子,他猜想這種葉子可能有接骨的功能。於是,他採了一大包揹回山寨。第二天,他先將這種葉子搗碎,然後抓來一隻公雞,折斷其腿,把碎葉敷在雞腿骨上包紮好。過了三天,解開一看,雞腿骨竟然連接起來了。

醫史趣聞 哈尼接骨術的由來

據相關記載,接骨草是忍冬科植物,莖草質,葉對生,卵形小葉。春天開花,黃白色,在枝端密集成復傘狀花序,產於我國西南山區。枝、葉可入藥,有祛風溼、行血通絡的功效,能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筋脈不利。

接骨草,別名紅母雞藥,為豆科植物舞草枝葉。全年可採。小灌木,高達1.5米。莖圓柱狀,有縱溝,無毛。葉互生,羽狀複葉,小葉1~3枚;頂生小葉矩形或披針形,長5.5~10釐米,寬1~2.5釐米,先端圓形或鈍,具短尖,上面無毛,下面被緊貼的短柔毛;側生小葉很小,矩形至線形,有時不存在;葉柄長1.1~2釐米。頂生花序圓錐狀,長達24釐米,腋生花序總狀;苞片密生,闊卵形,長約6毫米,脫落;花紫紅色,長7.5毫米;萼片5,長約1.5毫米,萼齒短;花冠蝶形,龍骨瓣具距。莢果鐮形或直,節5~9個。花期秋季。生境分部生於丘陵、山坡或山溝小灌叢中。分佈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福建、臺灣等地。

化學成分含反-藏紅花酸二甲酯。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舒筋活絡。浸酒服,能強壯筋骨,治風溼骨痛。葉治跌打,接骨。

用法用量內服:1.5~3錢。

注意孕婦忌用。

摘錄《中藥大辭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