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他們同為太平軍將領 為何投降清軍後結局不一?一人被殺五人封官

1862年陳玉成兵敗被俘前曾派出軍中四個將領出徵西北,這四個人分別是:陳得才、賴文光、藍成春、梁成富。從出兵到1864年,他們基本活躍在河南和陝西境內,1863年底這支西北軍在得知首都天京和天王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時,他們果斷從陝西一路往天京奔襲,不料路上卻和清軍不斷的發生摩擦以至於這支數十萬大軍一直在湖北和安徽境內徘徊。

他們同為太平軍將領 為何投降清軍後結局不一?一人被殺五人封官

11月,陳得才的前鋒部隊黃中庸部一萬多人主動向史念祖率領的一千多安徽地方軍投降。黃中庸投降後,太平軍馬融和率軍追趕,史念祖派黃中庸阻擊,馬融和看黃中庸領大軍來,轉頭就跑。沒想到第二日馬融和單人單馬來降,投降後回軍營招撫部下七萬人繳械投降。隨後另一個將領黃文誥也率軍一萬多人投降清,不過這次投降發生了一點小衝突,黃文誥在投降的時候,其實後面有僧格林沁帶領的追兵,接收黃文誥投降的清軍和僧格林沁部下為搶奪人馬輜重發生了衝突,還好有一清軍都統出面平息。

僧格林沁因為地方官軍接納太平軍投降一事非常的生氣,他說:太平軍反叛多年,一朝失敗就率眾投降,實在是太便宜他們了,以後不準擅自納降,但還是讓之前投降的三人在軍中做了個頭目。

他們同為太平軍將領 為何投降清軍後結局不一?一人被殺五人封官

投降的太平軍三個將領在清軍迅速轉換角色,告訴他們所知道的所有太平軍行軍安排,並主動為清軍出謀劃策,建議清軍接受所有的投降,畢竟太平軍人心一散,所謂的抵抗不過是為求一生路。地方軍將領由於之前僧格林沁的勃然大怒而不敢自己拿主意,於是上報僧格林沁並得到准許。馬融和立刻引來主動投降的原陳玉成手下的羨天義倪隆懷和偏天義範立川兩人,這兩人也同樣留在軍中聽用。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會在投降後被僧格林沁留在軍中使用,祜王藍成春(參加金田起義後授殿左十五檢點,後來升春官又副丞相,後隸英王陳玉成部下,鎮守廬州三河要塞時和陳玉成一起取得三河大捷,後被封王)就是一個例外。他得知已經投降的五個將領都得到留用,想著自己在太平軍中地位較高,能得到的官位應該更高,於是率自己全部人馬向僧格林沁投降。

藍成春的如意算盤打偏了。他一進入清軍就被僧格林沁下令捆綁,審訊結束後被處死,《清史稿》對此事有相關記載:“賊首藍成春亦降,餘小頭目紛紛求撫。僧格林沁以成春乃粵中老賊,斬之以徇。未至者遂散走,而張總愚、牛洛紅、任柱、賴文光等勾結復熾。”僧格林沁殺了藍成春,讓其他打算投降的都趕緊跑了,畢竟反抗的生機可能比投降大。

他們同為太平軍將領 為何投降清軍後結局不一?一人被殺五人封官

面對著太平軍西北軍不斷的投降(黃中庸、馬融和、黃文誥、倪隆懷、範立川都是陳得才麾下),陳得才(英王陳玉成堂叔,論功封扶王)深感眾叛親離,再加上那是天京已失,幼天王洪天貴福、李秀成均被俘虜,無奈之下陳得才服毒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