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一箇中國文盲被賣到美國當僕人,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東亞系是西方最早的“漢學研究重鎮”,建系之初,“丁龍講座”一直是這個全美最早漢學系的財力支撐。那麼,丁龍究竟是誰呢?

19世紀70年代,美國為了建設太平洋鐵路,僱傭了大批華人勞工。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所以儘管做苦力工作強度大、風險大,還是有不少中國人奔赴海外謀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名叫丁龍的廣東男子,在他18歲那年,以“豬仔”的身份被販賣到了美國西部的加利福亞州做苦力。

一箇中國文盲被賣到美國當僕人,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丁龍

美國富商卡朋蒂埃是這次修建鐵路的投資者之一,他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當過律師,也曾加入淘金流,創辦加州銀行,建立了奧克蘭市。丁龍做事勤懇,待人友善,很快就得到了卡朋蒂埃的信賴,並在鐵路工程完工後,做了卡朋蒂埃的僕人。在卡朋蒂埃的家裡,丁龍負責洗衣做飯,將日常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有一天,卡朋蒂埃喝多了酒,一向脾氣暴躁的他,藉著酒勁開始大發雷霆。他將屋子裡的僕人都打跑了,還對丁龍大發脾氣,讓他馬上滾。第二天,卡朋蒂埃酒醒了,他意識到自己昨天太過失態,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心裡開始十分懊悔。卡朋蒂埃以為所有僕人都被他罵走了,但沒想到丁龍不僅沒走,還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給他做了熱騰騰的早餐。

一箇中國文盲被賣到美國當僕人,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卡朋蒂埃

卡朋蒂埃想起昨天對丁龍說的話,非常自責,他向丁龍保證會改掉壞脾氣。當問及丁龍為何不離開時,丁龍是這樣回答的:“雖然你脾氣不好,但你是個好人,而且孔子說跟了某個人就要盡職盡責,不能輕易離開。”

這是卡朋蒂埃第一次瞭解到中國的古代先哲,同時他對丁龍的所言非常感動。就這樣,丁龍便一直跟隨卡朋蒂埃,由於他做事踏實,忠心不二,很快他成為了卡朋蒂埃的管家。1890年,丁龍隨卡朋蒂埃來到美國,在那裡,他被稱為“華人幫傭”。1900年,丁龍已經成為了卡朋蒂埃的夥伴,二人的情義可見一斑。

丁龍從小出生貧苦,沒有接受什麼教育,雖然不識字,但他卻對教育有著極高的嚮往。他終生未娶,吃穿用度非常節儉,卡朋蒂埃給他發的工資,他都保存了下來。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筆錢足以安享晚年。在丁龍退休之時,卡朋蒂埃有感於這位中國僕人對自己幾十年的悉心照料,承諾答應他一個請求。


卡朋蒂埃原本以為,丁龍會要求一筆豐厚的養老金或者一個店鋪。但丁龍的回答讓卡朋蒂埃非常意外,這位淳樸善良的中國人要求卡朋蒂埃出面將自己的畢生積蓄1.2萬美元,捐獻給美國一所有名的大學,建立一個漢學系,用來研究中國文化,促進中美文化交流。

為了實現丁龍的願望,卡朋蒂埃四處奔走,與哥倫比亞大學的兩任校長交涉多年,終於讓校方同意建立了美國第一個漢學系。校方起初不願意用丁龍這樣一個無名小卒的名字來命名一個科系,他們本打算用清朝大臣李鴻章或者清朝駐美大使伍廷芳來命名。但卡朋蒂埃堅持用僕人丁龍的名字命名,他更強硬的表示,如果校方不同意,他就撤資。

一箇中國文盲被賣到美國當僕人,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

在卡朋蒂埃的堅持下,校方最終妥協,同意用丁龍的名字來命名。清朝政府聽說此事,慈禧太后曾捐贈了5000餘冊圖書。就這樣,在各方的幫助下,哥倫比亞大學建立了第一個漢學系。

卡朋蒂埃前後為大學捐款50萬美元,甚至賣掉了在紐約的豪華住宅。在丁龍的影響下,他還為中國的博濟醫學堂捐款2.5萬美元,雖然最終瀕臨破產,其晚年只能在鄉村的老家裡度過餘生,但卡朋蒂埃從未後悔。

丁龍作為美國第一代華人移民中的普通一員,卻比更多大人物的胸襟都還要寬闊。毫無疑問,丁龍是一個大寫的人,他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中美文化的史冊中,而丁龍與卡朋蒂埃的感人故事也將永遠流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