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農民起義善後的腐敗案:乾隆的寶物被掉包,近百名官員死亡

公元1781年,甘肅人蘇四十三發動了一場農民起義。這場起義本質上是一起宗教戰爭,內容乏善可陳,起因是甘肅一場宗教之間的械鬥,當地地方官員處置不力,從而爆發的起義。在鎮壓這場起義的過程中,連封疆大吏和珅和大人親自帶兵都打敗了,起義軍甚至一路威脅到了蘭州。當然後來乾隆皇帝調整了部署,最終在蘇四十三起義之後半年,將起義軍全數殲滅。

農民起義善後的腐敗案:乾隆的寶物被掉包,近百名官員死亡

平心而論,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頻發,比如我們熟知的宋朝,兩宋期間,史料記載的農民起義就有800~900起。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除了類似黃巢、朱元璋、李自成這樣的“風口上的豬”以外,其他的農民起義軍隨著起義的百姓吃飽肚子,也就懶的搭理起義軍首領了。可以說:土匪——良民——土匪之間無縫轉化,根本不是什麼大事。

甚至在《聊齋》裡,還講過這麼一個故事,說山東一個地方農民起義,起義軍投降以後,官府怕他們繼續造反,於是給他們重新編了一個戶籍,叫“盜戶”,由於害怕盜戶接著造反,所以平日裡審案子收稅什麼的,就比較偏袒他們。時間長了,普通老百姓也主動稱自己是“盜戶”。有一次這個地方有個道士抓住了一隻狐狸精,打算用五雷天心正法做烤狐狸吃,狐狸趕快給自己辯解:別,道士大爺,我是盜戶啊!可見即便在老百姓心裡,農民起義也不是啥事。

然而蘇四十三起義之所以與眾不同,卻和這場起義被鎮壓的善後有很大關係。

農民起義善後的腐敗案:乾隆的寶物被掉包,近百名官員死亡

在朝廷覆盤蘇四十三起義的時候,時任甘肅布政使的大臣王廷贊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責,主動向皇帝表示:“皇上啊,微臣願意把這些年攢的四萬兩白銀捐出,以減免微臣處理起義不當的罪過!”

乾隆四十五年的時候,和珅發明了一項重要制度“議罪銀”,在這個制度最初是為了幫助皇上弄點私房錢,比如一個官員犯罪,本該打100大板,那麼官員給皇帝行賄點銀子,打50大板就行了。這個制度一經做出,就得到了官員的響應,說到底,花錢買平安。而乾隆皇帝拿了錢,自然也不會追究大臣什麼。這個制度如何滋生腐敗的我們日後再說,但王廷贊這次的行為,卻讓乾隆皇帝大為惱火。

首先是因為甘肅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窮省,官員收入極低,布政使一年的俸祿也就500兩左右,4萬兩白銀,大概夠王廷贊攢80年的。所以乾隆一愣之下,今年過年不收禮,來,王廷贊,你說下這錢是怎麼攢的唄?

農民起義善後的腐敗案:乾隆的寶物被掉包,近百名官員死亡

徹查之下,乾隆發現,其實早在乾隆39年的時候,王廷贊前任布政使王稟望就已經開始大量貪汙國家糧餉了。為了貪汙更多,在當時甘肅地區還實施了一個叫“捐糧為監”的政策,也就是買賣國子監名額,一個名額只需要55兩銀子。等蘇四十三起義爆發後,甘肅各路官員累計貪汙金額就已經接近300萬兩白銀了。

對乾隆皇帝來說“甘肅此案,上下勾通,侵帑剝民,盈千累萬,為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沒說的,斬首吧,於是一次性被斬首的官員就達到了56名之多。而革職、杖流、畏罪自殺的人也多達數十人。

這件事完了嗎?並沒有。

農民起義善後的腐敗案:乾隆的寶物被掉包,近百名官員死亡

我們知道,晚年的乾隆皇帝偏愛奇珍異寶,在乾隆眼裡,抄家之餘,如果能給自己弄帶你奇珍異寶也是好的啊!於是當時奉命查抄官員家產的官員陳輝祖便將查抄的官員家產清單上報給了皇帝。對乾隆皇帝來說,這些官員的貪汙款本質上都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最終都要上繳國庫。但官員王稟望家裡有一對玉瓶,一座玉山卻引起了乾隆皇帝極大的興趣。當然,乾隆皇帝不好意思明說要什麼東西,只是說讓陳輝祖把查抄的銀錢火速運往京城就行。

半年後,大批的財產運往京城,乾隆皇帝仔細查驗之下,居然就沒發現這對玉瓶和玉山!反而清單裡沒有的東西,又多出了幾十樣。而且內中以銀換金、以次充好的財產比比皆是!於是乾隆皇帝馬上派親信徹查此事,這一查……

農民起義善後的腐敗案:乾隆的寶物被掉包,近百名官員死亡

原來掉包王稟望家產的人,正是封疆大吏陳輝祖!而在運送途中,各級官員接著花式盤剝,又引發了一串官員貪腐案件被牽連而出……

就這樣,一場持續不到半年的農民起義,或許連起義軍首領蘇四十三都想象不到,他的起義會帶來乾隆官場上的一次“反貪風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