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明朝陕西大地震,竟产生60%的伤亡,而背后却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1556年1月23日凌晨,明朝被一场大规模地震惊醒,地震发生在陕西省渭河谷的化州地区。在绵延数百公里的地区造成广泛的破坏,由于地震发生在凌晨,所以伤亡很大。这次地震发生在嘉靖年间,因此在历史上通常将这次地震称为“嘉靖地震”。如今,被更多的人称为1556年陕西地震。但无论其名称是什么,它都被证明是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到8级。

明朝陕西大地震,竟产生60%的伤亡,而背后却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尽管这次地震只持续了几秒钟,但它使山平了,并且使地面裂开了20多米深,并且改变了河流的路径,造成了大面积的洪水,产生了巨大的山体滑坡,并引发了持续了几天的大火,由于这次地震摧毁了大量的房屋,并导致陕西省大约60%的人员伤,另外这次地震对远在500公里之外的北京和上海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明朝陕西大地震,竟产生60%的伤亡,而背后却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至今仍可以看到始于1556年地震的一致的8米断层陡坡,表明断层线的一侧相对于另一侧上升。

正如历史年鉴所述:“ 1556年冬天,陕西和山西发生了地震灾难。在我们的华县,发生了种种不幸。山河改变了地方,道路被毁。在某些地方,地面突然上升并形成新的山丘,或者突然下沉并变成新的山谷。在其他地区,溪流瞬间爆发,或者地面破裂,新的沟壑出现。小屋,官邸,寺庙和城墙突然坍塌了。


明朝陕西大地震,竟产生60%的伤亡,而背后却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地震除了造成数十万人丧生外,还造成了重大的文化破坏。始建于709年的小雁塔,失去了顶楼。自11世纪以来,中国的碑林博物馆收藏了数量丰富的碑石和石雕,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被称为“唐石经典”的藏品,这是由一组114块共计65万汉字组成的碑石群。

余震大约持续了六个月,不断有人伤亡,之所以死亡人数之所以特别高,是因为陕西及周边地区的大多数人口都利用柔软的黄土挖建造了窑洞的原因,这种建筑非常容易倒塌。

明朝陕西大地震,竟产生60%的伤亡,而背后却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这样的房屋具有夏季凉爽而冬季温暖的优点,但是其具有特别容易受到地震活动影响的缺点。地震发生时,窑洞的倒塌以及整个山坡倒塌并掩埋了整个窑洞群。地震结束时,约有83万人遇难,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明朝陕西大地震,竟产生60%的伤亡,而背后却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这是1556年的陕西地震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也是历史上第三次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仅次于1931年的洪水和1887年的黄河洪水,陕西地震造成的破坏成本可能无法用现代的方法来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