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嗎?

新大風歌


在我們的鄉村生活中有許多鄉村諺語。許多諺語通過太陽術語的變化來判斷未來的天氣。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經過嚴格的分析,衛星和科學家也對氣候進行了預測。但是,當科學技術以前不是很發達的時候,特別是在農村,更多的是通過生活經驗的總結來判斷。

比如,農村的老人常說:“二月不是九日,豬和狗都快餓死了。”這是什麼意思?今年二月沒有“九”嗎?

二月不是九月,飢餓的豬和狗。這大致意味著,如果農曆二月份已經過了“九號”時期,預計今年的收成會比較差,家裡飼養的牲畜也會受到影響。但我國農村有一個習俗,就是每年從冬至開始算起9天。一個9天的計數是“19”,最多是9981天。也就是說,在冬至開始的81天裡,將有“九”階段。“九”以後,就沒有“九”了。

根據計算,219的冬至是在11月27日,81天后,直到2020年2月18日。因此,今年不是“二月不是九月”,但許多專家表示,今年暖冬的概率很大,現在華南許多地方白天的氣溫高達24℃。由於春天的緣故,氣候恢復得比較快。

人們常說,“1929年,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在冰上行走。看沿河的柳樹。七九江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到處耕牛。寒冷的天氣通常在3949年。今年3949年是從2020年1月9日到1月26日,正好是中國的農曆月,也是春節。

但今年,即使3949天的氣溫還比較高,實際上也不利於農村許多農作物的生長。暖冬將導致更多病蟲卵在土壤中順利存活,這將對明年春天農作物的生長產生一定影響,還會有更多的害蟲。

總之,從2020年開始,去年各地的愛情溫度要高得多。但對於南方人來說,如果他們想提前過一個寒冷的冬天,他們將再次陷入困境。而且往往暖冬的到來也會導致晚春出現寒冷。氣候異常不利於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因此,農民應提前採取預防措施,防止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風險。


一般


過去農村不僅有民俗文化,還有諺語和民謠。古人根據農時制定了“二十四節氣”,又創作了《九九消寒歌》,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數九歌》。農村老話“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道理?今年的2月有“九”嗎.過去農村不僅有民俗文化,還有諺語和民謠。古人根據農時制定了“二十四節氣”,又創作了《九九消寒歌》,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數九歌》。我生活在北方,一到冬天就特別冷。小時候,奶奶就教我唱《數九歌》。開始也不明白什麼意思,記得前兩句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奶奶告訴我從冬至那天開始數九,每九天稱作“一九”,以此類推,直到“九九”,一共有八十一天。

古時候,農村人都使用農曆計時法,俗稱“陰曆”,題中的二月指的就是農曆。古人按照月亮的圓缺制定的歷法,這樣跟陽曆總會有一些時間差。奶奶告訴我冬至定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前後,但農曆總在11月。農村還有句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無雪也無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這句俗語流傳甚廣,人們總結出來冬至的農曆時間不同,來年的氣候也就不同。古時候處於農耕時代,人們是靠天吃飯的。天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如果有的年份,冬至那天在農曆十一月上旬的話,數到九九結束,沒到農曆二月份呢,就已經數完了。所以就有了2月沒九這一說法。

這還得從數九歌說起,數九歌最後一句是“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古人就按照二十四節氣從事農業生產勞動,數九結束了,春天就來了,氣溫已經上升,農民們迫不及待地種地了。但是我國屬於季風性氣候,受季風影響嚴重。氣溫在農曆二月份並不穩定,往往會發生寒流來襲,發生突然降溫的現象,氣溫下降幅度最大的可直接達到零度以下,這種情況俗稱“倒春寒”。在發生倒春寒之前,農民已經耕種完土地了。甚至春苗也出土了,果樹大面積開花啦。降溫導致莊稼凍死凍傷,爛秧爛苗,嚴重影響糧食收成。人沒有足夠的糧食吃,面臨著饑荒,哪裡還有餘糧餵豬狗呢?它們可不就得餓死了!


讀書是福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話是說如果農曆二月沒有冬至以後的數九,那麼證明那一年的年頭不會太好,也就是說農作物收成不好。我往前翻了一下日曆,2019年農曆二月也沒有出九,也還在九里,按理說2019年應該好年頭,各種農作物應該豐收,可我的家鄉今年大旱,花生到秋天收的時候,基本沒有成果,導致今年花生油價上漲。就連地瓜和玉米,也都因為乾旱而減產。由此可斷定,糧食是否豐收,年頭好不好,跟二月有沒有九關係不大。



農村老人說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根據節氣來斷定氣候跟農業的關係。通常情況下,農曆2月份一般是陽曆的3月份,也就是我們農村人說的陽春三月。假如冬至開始的數九,在2月份以前就結束了,也就是說出九了,那就證明春天提前來到了,用農村人的話說是春脖子比較短。造成二月沒九的原因是冬至在11月初,那樣的話,九九八十一天就結束在正月底。


老人們都說冬在頭,這個冬天是一個暖冬,暖冬也就意味著冬天少雪或者沒雪,冬天不下雪對各種農作物自然很不利,而且暖冬有益害蟲生存。農民們初冬深翻土地,就是為了寒冷的冬天將害蟲消滅。而暖冬卻為害蟲提供了生存的機會,為第二年農作物埋下禍根。暖冬的第二個缺點是有可能造成第二年春天倒春寒。就像今年冬天,溫度一直趨於零上,有的時候竟然在零上七八度,這對於北方的冬天來說,實在是太不正常了,這就為明年倒春寒埋下了伏筆。


翻看了一下日曆,鼠年的農曆二月也是陽曆的二月,不過鼠年二月還沒有出九,尚在九里,農曆二月初一那天正好是八九第一天,也就是說農曆二月還有十八天才出九。再加上鼠年閏四月,所以明年的春脖子很長,有利於農民們展開農業生產。既然鼠年2月有九,那就預示著明年是一個好年頭,期待著鼠年農民們能夠大豐收。


靈子


鼠年農曆正月初一為2020年2月23日,正好為“八九”第一天,因而2020年農曆二月包括八九和九九,並不符合題主所說這句老話之情況。而至於農曆二月是否有數九天,過去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多靠天而行,往往在長期農業生產經驗中總結了一些常識規律,可以作為後人靠天吃飯的一種參考數據,儘量避免不利年景出現,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下面結合這句農諺老話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關於“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裡“九”指冬九,即數九寒天,一共81天,是過去人們計算寒天至春暖花開時間的一種常用方法,一般是從每年冬至節氣開始,推算出81天,到了來年春分前後便九盡春深日暖、桃花開了!因此,數九天一般處於冬至和春分節氣之間,而農曆二月為仲春,即春季的第二個月,因處在春季中間,一般伴隨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是大地春暖、草長鶯飛、萬物生機盎然之時。不過,因二十四節氣和農曆年紀年方式不同,之間會相差11天,因而農曆月份會通過閏月方式彌補差異,使得二十四節氣更替一輪後,進入下一年節氣更換時會處在不同的農曆時間點上。

由於咱們國家陰陽曆結合方式紀年,使得生活和生產方式上會有一些變化,畢竟驚蟄節氣會出現在數九天期間,會反映春節冷暖早晚。例如“二月有九”,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因驚蟄節氣也出現於農歷二月仲春期間,一般代表這時天氣回暖、春雷開始,冬眠的昆蟲也開始活動,同時,此時也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時節,人們會在春暖花開時陸續開展春耕。由於春耕和昆蟲活動開始時間差不多,使得農作物播種後可以有一定時間緩衝期,多利於農作物萌芽出苗。

反之,若是“二月沒九”的年份,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使得驚蟄節氣出現在農曆正月裡,也就是說還沒到仲春季節已迎來回暖春雷、萬物復甦之時,即代表這年春天回暖時間比較早,在農戶春耕前就已出現春暖花開、昆蟲驚醒,這樣等到人們陸續開展春忙時,地裡害蟲經過甦醒期已非常活躍,往往會啃食農戶剛剛播種的農作物種子,使得缺苗、苗弱而糧食收穫難保,以至於人們吃不夠,也沒餘糧再餵豬狗等家畜,自然“餓死豬狗”!



另外,遇到“二月沒九”的年份,因初春便迎來天氣回暖,可能這種年份裡春季容易冷暖反覆無常,使得倒春寒影響或將頻繁。例如2018年便是農曆正月二十五出“數九天”,符合“二月沒九”這種情況,並在那年春季中後期遭遇了倒春寒影響,嚴重抑制了春忙農作物生長,使得那年凍害影響較重,夏收小麥減產特別明顯。不過,好在現如今的農業生產在氣象預報、溫室大棚、異地供應、農業預防管理措施和糧食來源多元化方面已有很大進步,使得一季農作物歉收並不會造成太大的糧食危機,因此,這句農諺只是過去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寫照,而對於現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只能是一種參考數據,可以儘量提前預防,儘量保障種植效益,一般很難再影響人們的溫飽問題!(以上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今天是1月7號,是農曆的臘月十三,是“二九”的第八天。農村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話要怎麼樣理解呢?鼠年二月有“九”嗎?


其實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非常直觀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裡面“二月”不是說的陽曆年的說法,而是農曆年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曆二月。“沒九”,這說的是沒有數九天,數九天是從一九開始到九九,共八十一天。那麼這句話就好理解了。農曆二月沒有數九天的話,就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農民家裡的缺糧減產,豬狗等牲畜都會餓死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沒有九就會出現莊稼減產或者絕收,農民都可能要餓肚子。

那農曆的二月有“九”嗎?我們來算字算,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這天開始的,冬至這天也就是一九的第一天,這樣九天一個九來算:


一九:12月22號~12月30號;二九:12月31號~1月8號;三九:1月9號~1月17號;四九:1月18號~1月26號;五九:1月27號~2月4號;六九:2月5號~2月13號;七九:2月14號~2月22號;八九:2月23號~3月2號;九九:3月3號~3月11號。

我們來看下農曆的二月份是從陽曆的2月23號開始的,這樣看來,農曆二月是從“八九”第一天開始的,所以說,農曆二月是含有兩個“九”的,今年二月是有九的。那是不是預示著今年農業豐收呢,豬狗不用餓死呢?其實這個也很難說,但是不管什麼情況現在餓死豬狗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農民不種糧,除去打工賺錢也能買到便宜的糧食吃。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農村老人說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話說的就是關於耕種時間和收成的俗話。

二月有沒有九呢?這個我們先來看看數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

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歌是從冬至日,也就是每年的12月23日開始數的,每過一個九,就是數一次,一共數9個九,共八十一天。按照公曆來算,基本上每年都會在第二年的陽曆3月3日到3月12日為最後一個九。一般到了陽曆3月份時,已經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農民伯伯們也開始準備新一年的耕種了。

而二月有沒有九呢,這裡的二月,主要是指農曆二月。比如今年,陽曆的3月3日,在農曆是處在二月初十,也就是說今年的二月是有九的,算是一個好收成的年份。農民豐收了,自然有餘量來餵豬狗等家禽了。

二月有沒有九,到底數不數九,這裡主要反映的就是立春是在春節前還是在春節後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立春都是每年的陽曆2月4日左右。如果春節在立春前,那麼過完春節後,農民們會早點而且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農耕的各種事宜。而如果春節在立春後,農民們在春種前的準備會相對少點。在農村裡,對於春節的看重程度是很高的。而且由於春節的特殊意義,節前各種為春節忙碌,而節後又會有一段長時間的休閒。

像我們這邊,過去的農村一般進入臘月後,就開始為春節準備了,各種忙碌,是無法顧及到農耕田地方面的。而春節期間,又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和人情往來的繁瑣事情,比如走親戚,當地的廟會活動,家族活動等。一般來說,都是過來元宵,最早也會在初十後才開始去為新一年的農耕準備。

當春節來得比較早,農曆二月有九時,農民們為新一年的春耕會準備得比較充足。如,把田地翻耕起來後多晾曬點時間,這樣有利於提高收成。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農民伯伯們不可以在春節來得比較晚時,為了春耕而在春節期間,如大年初三開始準備春耕事宜呢?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農村裡的習俗和各種人情往來擺在那裡。在過去的農村,春節時走親拜訪都是必須的,而且那時候的親戚又特別說。你要是在大年初三時,牽牛去犁田,會被當成異類的。

總得來說,二月有沒有九,取決於春節來的早還是晚。早春節的話,來年春耕因為準備得充足,收成好,人能填飽肚子時,就會有餘量去多照顧豬狗等家禽。而春節來得晚,春耕準備不足,收成不如意時,連人都吃不飽,哪有餘量來照顧家禽,那自然就會餓死豬狗了。



村哥小凡


近期因忙,總是復晚。

關於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一俗語。亦有多人回覆,我今提筆只作以補充吧。

不套路數,簡說幾句:二月沒九,是說立春過早的緣故。這種現象是立春一般都立在了臘月的二十至二十四日之間(無論大小進)。因為打春總是打在五九尾六九頭上,這樣到九盡時,尚未到二月天氣。其實,應該說二月也是有九的,這個九就在十九之中。只是人們一千多年來習慣了運用九九歌而丟掉了十九這一說。真正的民間俗語還有一說,即是七九八九抬頭看柳,九九楊落地,十九杏花開。立春早就標誌著冬至早,也就是交九早。它的問題是春立的早而春天確來的晚,即節到了而季節未到。這樣的過早立春的情況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半之前,天氣易幹,寒氣不浸,易導至暖冬和麥苗旺長。到年底時,天氣容易變化多雨雪。不但如此,因為打春早一旬以上,極易打亂季節的氣溫變化。所以這樣的年景,十年有九年會出現過罷年的返春現象,多為正月十五到二月初旬期間,天氣驟冷,北風南下,或大雪紛飛,或冰雨地下。在這麥苗正抬頭返青的時候,來了一場極不尋常的大寒潮流。因此,一般田地禾苗會一場寒霜而凍幹凍死。即是凍不死,也再難抬頭,到從發新芽長起時,抽青穗也經不起後期的乾熱風。所以糧食即是不絕收也會嚴重減產,給人們造成重大生活災害。不但如此,即是牲口豬狗也易得病或瘟疫。而老人和小孩也易感冒,肺炎,咳嗽,發燒及心臟和心腦血管的病變發生。因此是為災年,莊稼無收成,人也易疾患而何況豬狗呢?


福自福地來wjf


二月沒九說的是農曆中的日期。一月二月沒九就說明少了一天,少了一天耕地的收入就會少,然後收入一少家裡面的糧食什麼的都會少,就形容豬和狗都會餓死。


這就句話中的“沒九”,就要說起民俗中的數九了,“數九”就是在農村老家冬天都會說,當數完十個九以後,冬天也就結束了,春天就正式的來到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從冬至的時候開始數起,數完了八十一天以後,就可以開始下地幹活了,人們也就開始了一年的農耕生活。

而這句俗語中的的二月說的也是陰曆二月份,可能有些人搞不清楚農曆和公曆的區別,一般國家通用的日期是公曆也就是陽曆,而在農村人們通常的習慣使用的陰曆也就是農曆,農曆是根據月球圍繞地球的時間來計算的。由於用農曆來計算的話月大是30天,而月小是29天,這樣算下來今年2019年也就只有355天,大家都知道一年是365或者366天的,為了彌補農曆的不足,於是古人就研究出了24節氣,而王大爺口中的俗語就是和這24節氣有關。


俗話說的:“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無雪也無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這句俗語就是老百姓自己按著農曆總結出來的。如果冬至能夠在農曆十一月上旬開始的話,那在二月的時候,九就已經基本數完了;但在中旬或者下旬的話,那九肯定還數不完,所以一年來說豐收的概率比欠收的概率要大得多。2019年的時候,等到3月12日,才能夠把九數完,也就是說二月肯定還是有九可以數的,完全不用擔心沒九可數。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形容這一年農曆中二月沒有九,然後收入低的連家裡的豬狗都會餓死。這句話主要是按照陰曆和節氣出現的。


鄉村探尋


在我們農村生活中有很多農村諺語,不少諺語是通過節氣變化來判斷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的。但是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氣候也被我國通過衛星以及科學家經過嚴格分析以後做出的預判,但是在以前科學技術還不太發達的時候,特別是農村地區,那麼更多的是通過生活經驗總結判斷。

比如農村老人常說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是啥意思?今年鼠年二月沒有“九”嗎?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個大致意思就是在農曆二月份的時候如果已經過了“數九”的時間段,那麼今年的收成預計會比較差,家庭飼養的牲畜都要遭殃。而我國農村都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在每年的冬至開始就開始數九,一個九天為“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也就是說從冬至開始往後的81天裡都是“數九”階段,過了數九階段就是沒有“九”的意思了。

而通過計算得知,二0一九年冬至是在十一月廿七,往後數81天,一直到2020年農曆二月十八才結束。因此今年並不是“二月沒九”,但是不少專家說今年是暖冬的概率很大,而且現在我國南方多地白天氣溫就高達24℃,由於春天,氣候回升比較快。



人們常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而數九寒天往往是在三九四九階段,今年的三九四九時間段為陽曆2020年1月9日到1月26日,這個時間段剛好為我國農曆臘月,而且也是春節期間。

但是今年來看,即便三九四九天依然各地氣溫比較高,這個其實對於農村很多農作物生長反而不利,暖冬會導致土壤中更多病蟲卵順利越冬,對來年春天農作物生長有一定影響,蟲害會比較多。



總之,進入2020年以來目前各地氣溫相愛去年來說高出不少。而對於南方人而言,要想提早寒風刺骨的寒冬估計又要泡湯了。而往往暖冬的到來也會導致倒春寒的發生,氣候的反常是不太利於農作物正常生長的。因此作為農民應該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防範氣候突變帶來的影響和風險。

更多農資訊歡迎點擊關注,鄉村波比每天為你提供最實用的三農知識。

鄉村波比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農村俗語中的"二月"應指的是農曆二月,而"九"則是指數九寒天的九。

大家知道,從每年的冬至開始進九,每隔九天為一個九,共九個九,八十一天。從一九的冬至開始,標誌著冬天寒冷氣候的到來,到九九最後一天的結束,意味著冬去春來,溫度將逐漸回升。


莊稼收成的好壞,與氣候、種植技術等有著非常大的關係,病蟲害的輕重對莊稼的生長和收成有著很大的影響,而病蟲害發生的輕重則與數九天的的溫度,以及開春的早遲有著直接的關係。

數九天氣候比較寒冷,則寄生在土壤中、枯枝雜草內的各種病菌和鑽入土壤下、其它植物中越冬的各類害蟲,凍死的會更多,來年的稼莊少受病蟲害侵涉,收成就相對要好一些。

害蟲有一種天然的本能,在寒冷到來之前,就會鑽入土壤或一些枯枝雜草堆之中躲寒越冬,在數九天過完冬天,氣溫回升時再出來活動。

如果在農曆二月份到來之前,數九天就已經結來,則預示著春天悄然來臨,氣溫、地溫開始回升,躲藏在隱閉之處過冬的害蟲、就會過早地出來活動:覓食、繁殖。因此,莊稼早早地受到害蟲侵涉,並且,害蟲由於過早繁殖,害蟲數量較大,對莊稼危害也大;各種病菌也會同害蟲一樣過多繁殖,危害莊稼。

而在過去沒有農藥的年代,農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各種病蟲害危害莊稼,加之過去本身產量就低,收穫上來的莊稼恐怕連人都難以吃飽,豬、狗也只有捱餓的份了。因此,農村老人才用:"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來形容糧食欠收,年成不好。

如今,雖有各種農藥來治理各種病蟲害,但良好的氣候也是農作物易於豐收的一個條件,農民還是盼著二月有"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