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七絕,七言,七韻怎麼區分?

月牡丹


問題:七絕,七言,七韻怎麼區分?


前言

簡單說一下:

七言,是每句七個字的詩。

七絕,是每句七個字的詩,但是隻有四句。包括近體七絕和古體七絕。

七韻,一般是是押了七個韻腳的詩(首句押韻例外)。

如果想深入瞭解,可以繼續往下看幾首詩例子。

一、七韻

一般來說押了七處韻腳的詩,就是七韻詩(格律詩首句押韻的例外),與一句話有幾個字沒有關係,與是不是格律詩也沒有關係。

1、四韻詩

如果押四處韻是四韻詩。

例如南北朝·陳叔寶的《同管記陸瑜七夕四韻詩》押平韻,而且是一首古體詩:

河漢言清淺,相望恨煙【宵】。雲生劍氣沒,槎還客宿【遙】。

月上仍為鏡,星連可作【橋】。唯當有今夕,一夜不迢【迢】 。

南北朝·庾信《冬狩行四韻連句應詔詩》押仄韻,也是古體詩:

三川羽檄馳,六郡良家【選】。觀兵細柳城,校獵長楊【苑】。
驚雉逐鷹飛,騰猿看箭【轉】。鳴笳河曲還,猶憶南皮【返】 。
唐·元稹《初除浙東妻有阻色因以四韻曉之》是一首七言律詩: 
嫁時五月歸巴地,今日雙旌上越【州】。興慶首行千命婦 ,會稽旁帶六諸【侯】。
海樓翡翠閒相逐,鏡水鴛鴦煖共【遊】。我有主恩羞未報,君於此外更何【求】。

2、六韻

六韻酬令狐相公春日尋花見寄六韻(唐·白居易)  

病臥帝王【州】,花時不得【遊】。老應隨日至,春肯為人【留】。粉壞杏將謝,火繁桃尚【稠】。白飄僧院地,紅落酒家【樓。空裡雪相似,晚來風不【休】。吟君悵望句,如到曲江【頭。

這首詩首句也押韻,實際押了七個韻,第一句押韻並不是那麼重要,可以不押韻,可以押鄰韻。也歸為六韻詩。

宋·孫應時《送趙清臣善湘明府民謠六韻》,也是首句押韻。
秘圖山上古姚【州】,山色江光簇畫【樓】。更鼓分明庭少事,桁楊閒冷獄無【囚】。民言總信清如水,天賜常教大有【秋】。人物襟懷何灑落,詞章翰墨更風【流】。朝廷久合登劉向,父老知難挽鄧【侯】。翠竇新泉探靜樂,公名長與此泉【流】。

3、七韻

唐德宗李適有一首《中和節賜群臣宴賦七韻》

東風變梅柳,萬匯生春【光】。
中和紀月令,方與天地【長】。  
耽樂豈予尚,懿茲時景【良】。
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  
君臣永終始,交泰符陰【陽】。
曲沼水新碧,華林桃稍【芳】。  
勝賞信多歡,戒之在無【荒】。

這首詩在雙數句押了七個韻腳。

4、100韻

唐·白居易有《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押了100個韻。

南去經三楚,東來過五湖。山頭看候館,水面問征途。
地遠窮江界,天低極海隅。飄零同落葉,浩蕩似乘桴.......... 略

但這不是最長的 。

常見的韻,一般指雙數句的押韻,因此六韻一定是12句,二十韻是40句,100韻一定是200句。

二、七言

上面的詩例可以看出來,一句七個字的詩,就是七言詩。

格律詩中,四句的是律絕句( 不符合格律的絕句屬於古體詩),另有八句的七律,八句以上七言排律。

不是格律詩的七言詩,都是七言古體詩,例如曹丕《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三、七絕

每句七個字、一共四句的就是七絕。有七言古絕句:

《洛橋晚望 》唐朝 孟郊 (押仄韻)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有七言律絕句:

《涼州詞二首·其一》唐代: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結束語

需要注意的是七言詩是“齊言詩”,每句必須七個字,長短不一的不是七言詩。例如李白《蜀道難》雖然有七言的句子,但不是七言詩,屬於雜言詩。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七絕,七言,七韻怎樣區分?且聽老四一一道來。

我們先說七絕。

七絕是唐代後形成的近體詩的一種。因為最初有人讓為是截取七律中的四句而成詩,所以又稱為七截。

七絕每句七個字,全詩共二十八字。講平仄粘,但任一聯都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二四句必須押平聲韻,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再說說七韻。

七韻也叫七言排律。和七絕、七律一樣每句七個字。但詩比七律更長,必須十句以上。有的十二句,十六句,三十二句甚至更長都可以。也是首句押不押韻都可以。通篇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不可變韻!粘對平仄規律和七絕相同。

最後說七言就簡單啦。

凡是每句七個字的詩都叫七言詩!當然包括了七絕、七韻、七律等律詩,也包括了七個字的古樂府詩,甚至七個字的打油詩都是!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不對之處希望大家指正。謝謝大家。[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桃江老四


七絕,七言,七韻怎麼區分?

我國古代的詩歌,如《詩經》、《楚辭》、《漢魏樂府》、《古風》等,本來是比較自由的,沒有所謂平仄、對仗、聲韻等嚴格約束的。

到了南北朝時期,詩歌創作逐漸向格律化方向發展。

到了唐朝,詩歌格律才成熟並定型化。唐朝人把這種格律詩叫“近體詩”。也叫格律詩。

題主所說的“七絕”,就是“近體詩”(格律詩)中的一種。

言是指字。每句五個字的詩,叫“五言詩”,每句七個字的詩叫“七言詩”。

五言詩和七言詩,都是“絕句”四句,“律詩”八句。“七絕”,是“格律詩”中“七言詩”的一種。

近體詩的格律,可以概括為四句話:“限字限句有定數;平仄相間要協調;對仗恰當求工整;用韻韻部要統一。”

七絕,只限四句,每句七字,每首二十八字。二、四句要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般來講,第一句平起平收或仄起平收的也要押韻。)

“七律”,限定為八句,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中間三四句、五六句、必須為對仗詩聯。二、四、六、八句未尾的字,必須押韻。(第一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一般說來,第一句平起平收或仄起平收的也要押韻)。

七言詩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格律詩中所要求的對仗句,是使它字數相等,結構一致,詞性相同,平仄相對,內容對稱(或相反,或相關),而互相映襯補充,互相烘托渲染,產生修辭上的對稱美,形式美,音節美。七言絕句,可以前兩句對仗,可以後兩句對仗,可以前兩句對仗後兩句也對仗,也可以四句完全不對仗。

平仄、對仗和押韻的運用,古今都有專門的書籍介紹和論述,不再贅述。

至於七韻,那是排律中的一種形式。這種詩全詩十四句,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句不押韻,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句押韻。也就是說,全詩押韻七次,故稱“七韻”。(全詩十二句,押韻六次的,叫六韻;全詩十六句,押韻八次的,叫八韻等)。唐代詩人李適有古詩《中和節賜群臣宴賦七韻》,可查閱。


善利萬物


路過,快速答題。

七絕,七言,七韻怎麼區分?

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需要區分。

七言

七言,是指七字一句的詩的形式。只要一首詩,單句都是七個字的,我們就可以稱之為七言詩。老派的教七言古詩,新派的叫七言新詩。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叫七言古體,簡稱“七古”,遵守平仄格律的叫做七言格律詩。

而七言格律詩又分為三種,四句的絕句格式,就叫做“七絕”,八句的格律詩,叫做“七律”,十句以上的格律詩,就叫做“七言排律”。

七絕

七絕是七言詩其中的一種最短小精悍的格式,整首詩只有四七二十八個字,還必須遵守近體格律詩平仄相替、相對、相粘的規則。

七絕是中國古詩中最流行的詩體。記住七絕是七言律絕的簡稱,而不是七言絕句的簡稱。七言絕句還包括七言古絕,即不遵守平仄格律的七言絕句。

七韻

七韻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實際上,在格律名詞中有“韻”這個概念,但是並沒有“七韻”這個說法。不過不排除有時候會出現這個詞。那是那種情況下會出現呢?

組詩的情況下。而且是寫了一組七首詩,每一首還押不同的韻腳。

比如說我去爬泰山,詩興大發,一口氣寫了七首詩(注意:是不是七言,是不是格律都不管),而且這七首詩押的韻是不同韻部的,那麼我就可以為我這一組詩取一個統一的標題:《泰山七韻》。

這個“七韻”,實際上是指七首詩的意思。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要區分七絕,七言和七韻,我們先弄明白七絕,七言和七韻各自的寫作要求。

“七絕”是指格律詩的七言絕句,簡稱“七言絕句”,又簡稱“七絕”。 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它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近體詩範疇。“七絕”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七言”是指格律詩的七言詩,是中國詩歌體裁之一,簡稱“七言律詩”,又簡稱“七言詩”和“七言”。起源於楚辭和漢代的民間歌謠。不過,漢、魏之際七言詩發展滯後,在南北朝時期至隋漸有發展,直到唐代,才發達起來,成為中國古典詩歌又一種主要形式。“七言”全詩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

“七韻”是指格律詩的韻腳,押韻,是格律詩要遵守的重要組成部分。稱“七言韻律詩”,又簡稱“七韻”。

以上說明:“七絕,七言,七韻”之間的關係。從時間上應該是先有了“七言”詩(始於戰國楚人屈原的《楚辭》),後有了“七絕”(始於南朝樂府,定型、成熟於唐代)。也就是說,沒有“七言”不可能有“七絕”。“七絕”的定型成熟,敦促了“七言”的快速發達。

“七言”對詩的多寡要求是八句以上,而“七絕”要求不能超過四句。無論是“七言”還是“七絕”,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要求,那就是都需要押韻。“七言”要求一三五七可以不韻,但二四六八押韻。“七絕”要求一二四句押韻,三句可以不押韻。但是,在韻腳押韻上還是有嚴格要求的。

“七韻”是為“七言”“七絕”錦上添花的。“七韻”在“七言”“七絕”每一個字都是有要求的。

例如,七言絕句格律。它們分為兩大類:平起式類分兩種:⑴平起平收,首句押韻;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而仄起式類也分兩種:⑴仄起平收,首句押韻;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韻。

基本句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平仄,(稱之為平仄腳)

平平仄仄平仄平。(稱之為仄平腳)

平平平仄仄仄仄,(稱之為仄仄腳)

仄仄仄平平平平。(稱之為平平腳)

總之,“七絕,七言和七韻”互相間的發展脈絡和關係是很明顯的。“七絕”是四句詩;“七言”起步就是八句詩,還可以繼續;而“七韻”是為“七絕”“七言”合生押韻的,是緊密相聯的,不可或缺的,每一句,每個字都要符合格律詩“七絕”和“七言”的韻腳,要押韻,“七韻”能夠使“七絕”“七言”詩更有節奏,韻律和美感。


言者青青


七絕分七言古絕和七言律絕。

一字為一言,七字為七言。七言分七言古絕、律絕、律詩、排律。

七言古絕屬於古體詩,不講究平仄,押仄聲韻、平聲韻、鄰韻均可,同一首詩內可以換韻,可以非對仗重複用字。例如張若虛“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

何處春江無月明。

——“平”、“明”韻尾都是“ing ”,而“生”的韻尾是“eng ”,大致相近的韻腳字稱為“鄰韻”。

“海”、“灩灩”都是非對仗重複用字。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在古人詩作中,陰平、陽平聲調統稱為“平”,上聲、去聲和古入聲字及相應方言聲調統稱為“仄”。

上例中的“甸”、“霰”、“見”,都是去聲(都是普通話的第四聲),屬於仄聲韻,韻尾都是“ian ”,雖在同一韻部,但不是格律詩要求押的平聲韻。

首句第二字和末字是格律詩平仄押韻句式重要分類依據。第二字是平聲字,稱之為“平起”;第二字是仄聲字,稱之為“仄起”;末字是平聲字,稱之為“押韻”;是“仄聲字”,稱之為“不入韻(即不押韻)”。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塵”、“人”韻尾都是“en ”,而“輪”的韻尾是“un ”,前後二者韻尾相近,屬於“鄰韻”。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似”(去聲)、“水”(上聲)屬於仄聲;韻尾分別是“i ”、“ui ”,屬於“鄰韻”。

同一首詩內,分別押了“ing ”、“eng ”、“ian ”、“en ”、“un ”、“i ”、“ui ”等不同的韻,稱之為“換韻 。

上詩例中,除“代代”、“年年”屬於對仗重複用字外,“月”、“江”、“人”等字都是非對仗重複用字。

律絕、律詩、排律統稱為格律詩。

“替對粘韻”是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分水嶺和試金石。

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的用字組句原理,簡稱為“替”。

例如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中提出的“平仄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格律詩平仄押韻的四種基本正格句式,都是從“平仄竿”上截取的。下面括號內是從“平仄竿”上截取出來的七言格律詩首句基本正格句式。

平起式兩種:

①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②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起式兩種:

③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④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從上述四種首句基本正格平仄押韻句式中,不難明白:“一三五不論”是在有效規避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條件下,依據“前寬後嚴,仄寬平嚴”的詩界潛規則而認可的“變格”,而非七言格律詩正格。例如:

仄仄平平平仄仄(三仄中)

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平中)

上下句雙數位置平仄相反,簡稱為“對”。

上下句為一聯,上句第二句與下句第一句平仄相同,簡稱為“粘”。

末字平聲且在同一首詩中不能使用仄聲韻或換韻,因鄰韻不在同一韻部,本質上屬於換韻範疇,簡稱為“韻”。古體詩中的仄聲韻、換韻、鄰韻在格律詩中,本質上都屬於“出韻”。

失替、失對、失粘、出韻的屬於七言古體詩,而不是七言格律詩。

詞牌中幾處押韻為幾韻,七處押韻就是七韻。例如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悽緊,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

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

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望故鄉渺邈,

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杆處,

正恁凝愁!

——“秋”、“樓”、“休”、“流”、“收”、“留”、“舟”等七處押韻,稱之為“八韻”。


碧水青松隨筆


這個問題細說起來很多,就簡單從聯繫和區別說一說吧:

聯繫:七律即七言律詩的簡稱。所以七律屬於七言中的一種。

區別: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頜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對偶。

七絕屬於近體詩。每首四句,每句七個字,共二十八個字。從句數、字數來說剛好是七言律詩的一半;就其平仄來說,七言絕句的格式,恰好是七言律詩第一種格式的前半首和後半首。

七言包括七言歌行體、七言律詩、七言絕句。

七言歌行體是特殊體例,首創於魏文帝草曹丕的《燕歌行》。是一類可以配樂歌唱的詩歌體裁,一般句數不定,而每句字數是固定的。在詩題中常見有“歌”、“行”的字樣。




BH星雨


【詩中:七絕、七言、七韻之區分】

文章/趙大君

七絕

七絕,它屬於近體詩。每首詩之四句,每句均為七個字,一共有二十八個字。

七言絕句的模式,恰好是七言律詩第一種模式的前半首與後半首。

七言

七言包涵的內容為七言歌行體、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就講究個“歌”與“行”,是一類可以配樂歌唱之詩歌體裁,一般來說句數不定,但每句字數是固定的。

七韻

詩中之韻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個字,一共五十六個字。一般情況下,逢偶句押平聲韻(其第一句押韻可有可無),一韻到底,其當中不能換韻。

七韻之格律較為嚴格,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句要與五、句對偶。


趙大


七言

七言就是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詩八句,每句七個字。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例如,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七絕

七絕就是七言絕句的簡稱,每首詩四句,每句七個字。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七韻

韻指詩歌的押韻,通常指句子某個字的全部和部分韻母,與其他句子某個字的全部和部分韻母相同或者讀音相近。有的較長的詩歌,中間是換韻的。換幾次韻,就是幾韻。不換韻的詩歌,比如律詩、絕句不換韻。這時候,幾韻,基本就是指幾首詩。七韻,就是指七首詩。




看腦圖X讀好書


七律,七絕,七言的聯繫與區別

七律,七絕,七言的聯繫:

七律即七言律詩的簡稱,所以七律屬於七言中的一種。

 

七律,七絕,七言的區別:

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對偶。

 

律詩的格律

七言律詩[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

《長征》【當代】毛澤東

紅(hónɡ)軍(jūn)不(bú)怕(pà)遠(yuǎn)徵(zhēnɡ)難(nán)。萬(wàn)水(shuǐ)千(qiān)山(shān)只(zhǐ)等(děnɡ)閒(xián)。

五(wǔ)嶺(lǐnɡ)逶(wēi)迤(yí)騰(ténɡ)細(xì)浪(lànɡ),烏(wū)蒙(ménɡ)磅(pánɡ)礴(bó)走(zǒu)泥(ní)丸(wán)。

金(jīn)沙(shā)水(shuǐ)拍(pāi)雲(yún)崖(yá)暖(nuǎn),大(dà)渡(dù)橋(qiáo)橫(hénɡ)鐵(tiě)索(suǒ)寒(hán)。

更(ɡènɡ)喜(xǐ)岷(mín)山(shān)千(qiān)裡(lǐ)雪(xuě),三(sān)軍(jūn)過(ɡuò)後(hòu)盡(jìn)開(kāi)顏(yán)。

 

七言律詩[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例如:

《錦瑟》【唐】李商隱

錦(jǐn)瑟(sè)無(wú)端(duān)五(wǔ)十(shí)弦(xián),一(yì)弦(xián)一(yì)柱(zhù)思(sī)華(huá)年(nián)。

莊(zhuānɡ)生(shēnɡ)曉(xiǎo)夢(mènɡ)迷(mí)蝴(hú)蝶(dié),望(wànɡ)帝(dì)春(chūn)心(xīn)託(tuō)杜(dù)鵑(juān)。

滄(cānɡ)海(hǎi)月(yuè)明(mínɡ)珠(zhū)有(yǒu)淚(lèi),藍(lán)田(tián)日(rì)暖(nuǎn)玉(yù)生(shēnɡ)煙(yān)。

此(cǐ)情(qínɡ)可(kě)待(dài)成(chénɡ)追(zhuī)憶(yì),只(zhǐ)是(shì)當(dānɡ)時(shí)已(yǐ)惘(wǎnɡ)然(rán)。

 

七絕屬於近體詩。每首四句,每句七個字,共二十八個字。從句數、字數來說剛好是七言律詩的一半;就其平仄來說,七言絕句的格式,恰好是七言律詩第一種格式的前半首和後半首。

 

例如:

《絕句》【唐】杜甫

兩(liǎnɡ)個(ɡè)黃(huánɡ)鸝(lí)鳴(mínɡ)翠(cuì)柳(liǔ),一(yì)行(xínɡ)白(bái)鷺(lù)上(shànɡ)青(qīnɡ)天(tiān)。窗(chuānɡ)含(hán)西(xī)嶺(lǐnɡ)千(qiān)秋(qiū)雪(xuě),門(mén)泊(bó)東(dōnɡ)吳(wú)萬(wàn)裡(lǐ)船(chuán)。

 

七言包括七言歌行體、七言律詩、七言絕句。

七言歌行體是特殊體例,歌行是古代漢族詩歌體裁之一,屬樂府詩一類,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如《大風歌》、《燕歌行》等,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在形式上並無嚴格的區別。後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

南朝宋的鮑照在模擬和學習樂府詩同時,結合以流行的“歌”、“行”,經過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鑄創造,不僅得樂府詩之風神氣骨,且自創格調,發展了七言詩,創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

明代文學家徐師曾在《詩體明辨》中對"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釋:"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燕歌行

【魏晉】曹丕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鬱陶思君未敢言。寄書浮雲往不還。涕零雨面毀形顏。誰能懷憂獨不嘆。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心肝。悲風清厲秋氣寒。羅帷徐動經秦軒。仰戴星月觀雲間。飛鳥晨鳴。聲氣可憐。留連懷顧不自存。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