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晚年不幸的老人,大多是沒有管住嘴說的管的太多導致”,有道理嗎?

農在天涯


當今很多老人因為受的教育少,沒有什麼文化,也沒有太多的興趣愛好,退休了可能就在家比較無聊,要是和年輕一代人生活在一起,就會對年輕人指手劃腳,年輕人聽到煩,導致吵嘴,所以老年人還是要豐富自已的老年生活,不要插手年輕人的事。


雨鵬Q


  • 老年人這張嘴,說得也是,沒事了,幾百年的陳年老事都翻出來擺一擺。
  • 這不,2017年,哥哥騎摩托車,把大嫂從摩托車上摔了下來。公公讓哥哥出來上班,大嫂在家裡養傷,方便照顧,和公婆一起住我家。
  • 沒事就在家閒聊,聊起2007年,哥嫂買房子用了我一萬二千塊錢沒還。差不多十年了,我和老公說不還就算了,也沒管這個事了,反正他們當時是在家公手上拿的錢,錢沒有經過我們的手。
  • 我的錢開始放孃家,因遠嫁,沒想著回老公這邊買房,早就聽說他嫂子厲害,遠香近臭,眼不見為淨。
  • 但老公怕他父母以後老了沒人管,還是回來買房。2006年開始從家公那裡借2.6 萬付首付,2007年我孃家爸寄3.8萬給家公。哥嫂2007年回去買房,以為這錢全部是家公的,因為他們從老年人那裡“借”錢從來不還。和“蘇明成”同款。
  • 老公回去裝修房子問起家公還剩1.2萬,說哥買房子取來用了。用了就用了,不還就算了,反正他認為是家公的錢,沒從我們手上拿錢。
  • 過了十來年了,過去了就算。
  • 說了也不承認。然後大哥大嫂打電話說沒借我們的錢,說我們老口子冤枉他們。
  • 這不,不相往來了。還經常找家公家婆吵架。還不養他們。
  • 老人嘛,還是管住自己的嘴。後人的事少管,免得惹麻煩。

我心向未來


雖然有那麼一點因素在裡面,但也不全是。一個原本就很孝的子女。甭說老人叨叨幾句,就是罵幾句,打兩下,他們也只一笑而過,不會放在心上。不要說上歲數的老人,就是現在的年輕父母,有幾個能跟孩子順暢溝通的。只要你說的話,他們基本上就不贊同。你不要說你家孩子不那樣,乖乖的,聽話。那是攝於你的威力,你可能不贊同,問為什麼。告訴你,只要是大人跟孩子說話總是帶有教育的口吻。試想,你就不願意聽帶教育的話,他們能愛聽嗎。跟你一樣,表面沒有啥事,可心裡一百個不樂意。這就叫代溝。

孝順子女,會理解老人,即使他叨叨的不對,最多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只要老人高興,他們會盡己所能的去滿足老人的一切要求。

不孝子女,就算老人不叨叨,他們也不會孝敬老人。想方設法的去編排老人,訴說老人的這不是那不是。他們有多孝,盡孝了還不落好等等一些屁話,好象天底下只有他們做的對,錯都推到老人身上。外人一聽添油加醋一宣傳,鬧得人人皆知,還為這樣的畜生打抱不平。說老人難侍候,倚老賣老等等。請各位想一想,一個老人,他本來是一個用人侍候的階段,他能把你怎麼地。

承認有的老人脾氣不好,罵你、吼你,那不是你是他的親人嗎,吼你兩句怎麼了,你的命就是他們給的。所以,孝順子女不計較,計較這些的就不孝。不要拿老人愛叨叨,多管閒事當理由。不孝的子女終歸是不孝,不是老人沒管住嘴引起的。只要老人沒做傷天害理事,找任何理由不管老人的子女統稱為不孝。


遊戲一場夢一場



公正永生


老人晚年過得不幸,歸根結締管事較多不錯,因為他們對孩子的牽掛從小到大放不下心,生怕他們不會理事當家過不好,生怕他們不會勤儉計劃擔誤事,生怕他們生活沒規律壞身體,生怕他們上當受騙害自已,生怕他們走錯方向無迴轉等等,裡裡外外都管著。老了沒記心,講話反反覆覆,三囑咐,四老靠,口裡念過不停,這叫做多管閒事討人厭。孩子們都長大了,成家了,有孩子了,你的任務完成了。管這麼多幹什麼?他們會生活的不用你管,他們不會生活的你管他們也不會聽,講多了,使得其反,自討苦吃,何必呢?老了閉住嘴吃點福飯,保護好身體,不給後輩添麻煩算是有點福氣了。


立三9626


晚年生活幸福指數高低影響因素很多,比如人們常說的老伴老友老房存款醫保等都會影響老年生活,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兒孫滿堂兒孫繞膝,老人只有被後輩們擁著敬著再來個四世同堂才算幸福。可是隨著經濟發展,聚族而居的農耕生活已經不復存在,人們離開故鄉離開父母到異地生活定居越來越普遍,所以能跟孩子們在一起生活往往成為了老人的奢望,而真能跟孩子晚輩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有些老人又把自己的生活觀念強加到年輕人身上,甚至拿出家長制的專橫,立規矩,每天喋喋不休,事無鉅細,要求完全按照自己標準去做,有一點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會吵鬧就會到左鄰右舍七大姑八大姨家去說,還會添油加醋訴說自己的委屈,講究年輕人的不是,讓兒女很沒面子,造成兩代人之間的矛盾與隔閡。心離開的越來越遠。

我一個學生曾經在作文裡說到過自己的奶奶,言辭裡充滿對奶奶的不滿,對媽媽的可憐,對夾在兩個女人之間唉聲嘆氣的爸爸的同情。後來我跟他聊他的作文,他說,其實奶奶也是一個可憐的人,奶奶結婚挺早的,她的婆婆九十歲才去世,奶奶被婆婆壓榨了一輩子,雖然自己也做了婆婆,但是在婆婆面前她始終像一個球一樣團著,終於等到婆婆走了,自己站直了身子,她的嘴就再也停不下來,講自己幾十年的苦,要求自己的兒女早聽自己的要孝順自己,稍有不如意的,就一哭二鬧的,還在三個兒女間搬弄口舌是非,家裡整日雞飛狗跳,最後學生的兩個伯伯都藉口投奔孩子搬家走了,幾乎斷了來往,學生的父母都是公務員,不到退休很難舉家搬遷,況且,學生的父母也不忍心把老人丟下!都這樣了,老奶奶還不消停,稍有不滿張嘴就罵,滿小區的去說兒媳婦的壞話。學生媽媽是個不大不小的領導,在這樣的小地方,被婆婆說得沒臉做人,離婚的心早有了,好在學生的爸爸是個明白人,天天給媳婦作揖鞠躬的,看在學生父親的面子,學生媽媽眼淚往肚子裡咽,這個家還這樣維持著,學生說,等他大學畢業就一定帶媽媽離開。這樣的老人真是不讓兒女省心,幸福又從何而來?

老人們,也要多多反思吧,怎樣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有時候真的取決於自己。


好日子26


我並不認可這種說法,我身邊很多的不幸老人,不是管得多,說得多,而是奉獻太多,付出太多造成的。一是退休的把退休費全給子女,自已卻出去找生活費,店面租金也給孑女,同時還幫管孫子一切費用,自已不留後路,到了不能打拼了,想要回退休金,子女不幹了。二是一些有點財富的,把一切都給了子女,自己亳無留餘,最後只好向子女要生活費,子女們不幹了,弄得可憐慘透了。


夕陽園夢507


有道理。在三年困難時期吃不飽飯,餓怕了。那時就說:大米白麵吃跑上天,油肉蛋糖就是神仙!這後來,大米白麵吃飽啦,油多就香,吃的超量,肉就更喜歡,開始偶爾吃一噸,解解饞,後來肉吃多啦,雞蛋隨便吃,一噸一大碗炒雞蛋,吃的喝水沒有味,放糖多喝的甜,淡了不好吃,多放鹽。這就沒管住嘴,肚鼓了,臉胖了身上沒勁了。上醫院一查,三高出現了,糖尿病有了。高血壓有了。心腦血管有了。這時才懂得平衡營養的科學性了,有點晚!這些不正常的心理指導是關鍵。農村最明顯,胖人是富態,有錢吃的好!農民將軍肚多啦,都是好看,美哉美哉!不久進了醫院!出院後藥成終生相"伴"!


翱翔79400


做一個受兒女尊敬的老人,這是老年人都希望的事。首先管住嘴俗語說,病從口入 禍從口出。有道理。無論你年青時有多麼精明能幹,頭腦有智慧他那隻能證明過去,看過去年輕氣盛。眼下年輕不在,氣喘吁吁,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中,偏偏嘴不老,管不住就讓人煩了,當下最好兩眼不觀兒女事,管住嘴巴見溫情,該糊塗就糊塗吧。照顧好自己少給兒女添麻煩。能幫助時也不秀手旁觀,能親熱時也不錯過,孩子們出於尊敬向你詢問一些事情,可以你經驗告訴孩子們,這是對你敬畏。這種尊重很開心,因就能力而言都比咱們強。


76小孩兒


還是那可話,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強勢的,有退休金的老人,他們的生活就會滋潤,舒逸。他們的退休金握在手裡,用在手裡。弱勢,膽小怕事的老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省吃儉用,一年到頭省下的錢給了自己的兒子媳,婦而習慣成自然的兒子媳婦便順理成章的拿著當時有些感激而已。過後也不會感到什麼,只是一切理應如此。而那些強勢的老人的下一輩只能羨慕嫉妒恨吧。生活質量總是取決於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