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把钱全部用来投资银行理财靠谱吗?你怎么看?

刘禹祺---


  我们在投资理财的时候,通常会听到一些话——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么显而易见,不是投资银行理财不靠谱,而是这种投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相应的风险较大(主要包括三大类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投资方式最好是多样化分散投资,比如有一定的比例的资金存在银行或购买货币基金,充当资金的流动性;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中风险的定期理财产品,获得稳定的收益,以填补高收益理财产品亏损;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中风险及以上风险类型的理财产品,获得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以此来抵御通货膨胀和保持资产增值。

  银行理财主要为投资者本金保障考虑,提供的理财产品较为单一的同时门槛较高。比如银行理财中大多数都是定期理财产品,产品风险类型为低风险和中低风险,目前收益率通常在5%及以下;而门槛最低1万和5万(门槛主要取决于风险类型),中风险和高风险理财产品门槛高达10万和20万,所以一般投资者而言,受资金限制投资较为单一,风险不能分散。

  如果你投资银行理财的低风险和中低风险理财产品,那么对于本金和预期收益来说,都是较为靠谱的,也适合风险评测结果为保守型和谨慎型投资者投资。

  但是如果要抵御通货膨胀和资产实质增值,或者保持资金的流动性,那么银行理财并不是理想的理财产品,更建议选择基金产品。基金产品类型众多,可以满足流动性和资产实质增值的有利条件。

  因此,并不建议把钱全部投资银行理财,该投资方式存在较大的缺陷,相应的风险过于集中的同时被放大。如果要考虑单一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那么应当选择基金产品,而不是银行理财。不过更建议,投资理财进行多样化分散投资,包括不同平台销售、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类型和期限等。


三人聚众


把钱全部用来投资银行理财产肯定不靠谱: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已经逐步打破刚兑。从明年开始“银行理财”按照资管新政,不再保本保息,损失将由投资者承担。如此一来,风险系数骤然上升。不过,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还是较小的。

另一方面,如果资金量小,可以考虑全部投银行理财产品。但是,如果资金量较大,鉴于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考虑,建议还是多元化资产配置为好。我不主张大家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而是对一些低风险理财产品进行优化配置。

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尽管已经打破了刚兑,但是收益率在5%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是很小的。不过,客户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要当心这个理财产品是不是银行帮基金、保险公司代销的产品,如果买了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那客户的投资风险还是挺大的。所以,客户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其实,客户除了拿一部分钱投资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之外,还可以有两类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差距不大的投资品:一个是大额存单,现在3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利率在4%左右。大额存单的好处是,即使客户要提前支取资金,也可以靠档计算。比如,某客户存了3年期大额存单,结果14个月后就需要提前支取了,银行此时不做活期利率计算,可以按一年期的利率计算。

另一个是结构性存款。所谓结构性存款,就是银行拿你存款的一部分去投资黄金、外汇、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如果赚到了钱,储户的收益率会更高,而如果不赚钱,就按照当前银行利率来结算。一般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也能达到4%以上。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别人都在推荐大家将部分资金投资风险更高一些的P2P、股票基金、信托、黄金等,你为什么只建议大家现在购买收益率在5%以下的投资品呢?如果是在前几年,我也会建议大家投资点高风险的品种,作为资产多元化配置的一部分,博取一点高收益。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却不能这么做。

这主要是高收益相对应的是高风险,投资者不能只看高收益,却忽视潜在的高风险。而在目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高收益投资品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对于厌恶风险的中小投资者来说,现在即使跑不赢通胀,也犯不上去冒较大的投资风险。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大家买一些收益率在5%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大额存单、国债、结构性存款,因为,风险总体可控,本金总是比较安全的。


不执著财经


您好,我是理财在路上,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理财。把钱全部投资银行理财靠谱吗?也不是说不靠谱,就是其实还有更好的投资方法。

银行理财产品根据投资对象不同,风险也不同

银行理财产品根据投资对象不同,风险和收益也不同。如果你买的是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对象是风险比较高的投资品,收益虽然高,但是也有亏损的可能。



不要看到银行理财产品就觉得保本稳定,要看风险等级,看产品说明,看投资的对象风险高低。投资中有一句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如果全部投资银行理财,存在跑输通货膨胀的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在3%左右,通货膨胀率都跑不赢。意味着如果把钱全部投资银行,一年以后钱不但没生钱,反而还缩水了。



如果购买不同风险类别的银行理财产品,那风险比较大,收益也还不能有保证,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虽然银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稳,但是如果全部钱用来投资,还是有些可惜。

可以进行资产配置,提高收益且分散风险

资产配置简单来说就是把钱放在相关性比较低的投资种类中,比如高风险的与低风险的搭配,降低风险。如果都投资低风险的,收益低,如果都投资高风险的,收益高,可是风险大。

可以做一下资产配置,比如一部分资金用来购买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债券基金,一部分可以定投指数基金或者股票基金。如果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可以再用一部分资金购买股票。



这个组合有低风险,中高风险,整体来说收益率比单纯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高,风险也不是很大。不过如果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低的话,还是选择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可以的。毕竟投资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理财在路上


把钱全部投入到银行理财靠谱不靠谱?我觉得从资金安全的角度来说,靠谱。因为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一般从R1到R4的风险级别理财产品都可以保证本金,不过银监会还是规定除存款外理财业务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息,因为只要投资就是有风险的,银行有责任向消费者揭示任何潜在的风险。所以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可控,是稳健投资者的最爱。但是很多银行理财产品门槛都是5万起,对资金要求很高。


但是从收益率来看,银行理财不太靠谱,因为目前银行理财的年化收益大概只有3.5%到4.5%左右,实在是太低了。我觉得可以投资银行理财,但是资金不要超过你所有资金的50%。剩下的资金可以投资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期理财产品,风险也是可控的,而且收益比银行理财高很多。例如理财通,支付宝,京东金融等,而且血泪理财产品门坎很低,基本无门槛。但是这类理财产品也有缺点,就是额度有限,很容易被抢光,所以手要快点。


最后,我要说的是理财没有固定套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的人想本金安全,有的追求高收益,这本身没有谁对谁错,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例如P2P,年化收益10%以上,踩雷的风险非常大。目前理财产品年化收益高于6%的,风险一定比较大,广大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识别风险。

以上文字仅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如果各位看官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中给我留言,我会认真的答复每一条留言的。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并且给我点赞,我在这里先谢谢大家了。


心境云淡风轻


我的回答是不靠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保障方面

闲钱理财!

不管你的资金是多还是少,按你的想法应该是想要稳健理财。但是不管是银行还是其他的理财产品。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用闲钱理财。


不管做什么理财,我们要做的是最少都是要保值的,但是在保值升值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需要把我们日常的保障以及少部分意外支出先预留出来。

对于家庭日常保障来说,按照你存款的 10%或者是3-6 个月的工资标准去留存资金。

对于意外风险,按照你存款的 10%-20%(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去配置一些消费型的保险。比如意外,重疾,医疗。确保一些意外来临时,可以抵御分担风险。

剩余的钱,你可以全部放到银行理财,也就可以了。


收益方面

根据问题来说,你想要的是稳健理财,或者是你不需要通过理财去赚取财富,那么这一部分对于你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了。

如果你想要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收益,还想要风险低一些的话。我建议你考虑一下指数基金、优秀的债券基金、国债等投资品,现阶段来说,应该比银行的收益要高一些。


合理的配置资产

理财的正确姿势就是合理配置资产,就像我们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按照普尔标准家庭理财资产配置来说,我们把自己的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灵活取用的钱,保命的钱,钱生钱,保值的钱。

其中灵活取用的钱,就是用来应对我们平时的一些生活开支或者是社交、人情往来等等。

保命的钱,用来购买配置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寿险等等,有关保险的原则:先消费后理财,先大人后小孩,优先家庭支柱。

钱生钱的那部分就是买一些基金,股票,房产等投资品,获得一部分收益,让钱生钱。

保值的钱,用来做一些稳健投资,比如投入货币基金或者建立教育信托基金等等,总的来说就是让这部分钱最起码要和通货膨胀率差不多,不让这部分钱贬值。


对于理财,不是简单的选一个理财产品就算了的,理财就是理生活,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我们之前的思维,让自己通过理财,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希望大家在理财的道路上有所收获


豆豆在成长


我认为不靠谱。

第一点,银行理财不保本。

银行存款类产品保证50万元以内的本息绝对安全。但是根据资管新规,银行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安全,也不保证获得确定的收益。如果把资金全部用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会面临一点小风险。

尽管如此,投资者也没必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银行理财产品总体上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平均预期收益率4.40%实现的概率比较大。如果选择不同银行的不同理财产品,或者选择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仍然有售,但是越来越少),可以分散和降低风险。

对于追求绝对安全的投资者,还是建议选择银行存款类产品,比如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或者三年期定期存款,现在的利率一般也能达到4%上下。

第二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偏低。

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4.40%左右,偏低的水平,达不到保值增值目的。如果资金量较大,可以考虑信托产品,或者指数基金定投,甚至可以参与头部网贷平台,从而提高收益率到6~8%。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颜开文


把钱全部放在银行从安全性的考虑选择来说自然自然是没问题,但是从收益的角度来说就不是个很好的选择了,可以适当考虑其它理财平台,分散投资。

银行是传统的理财平台也是主要的理财平台之一,是大部分人选择理财的首选平台。常见的银行理财业务办理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等。

收益率从高到低分别是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业务。门槛高低也不一样,大额存单需要一定的资金门槛,一般是高精致客户才能购买。

不过就算是大额存单的理财收益也并不高,一般在4%左右,如果将资金全部放在银行,每年不过赚4%左右,甚至通货膨胀都跑不赢。毕竟2019年的CPI涨幅都超过4.5%了,物价涨幅速度超过了理财收益,资产总体来看还是贬值的。

如果还是从安全性考虑,有希望资金收益可以超过通货膨胀的话,可以考虑净值型理财产品。这一类产品的特点在于低风险,有一定的期限不过收益率会稍微高一点,可以达到4.5%以上。这一类产品可以在支付宝或者微信理财通上买到。

综上,如果把钱都放在银行安全性来说自然是没问题,但是整体收益较低可能跑不过通货膨胀率。提高收益率可以考虑投资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稍微高点,可以达到4.5%以上。

觉得我的回答有价值的话,请点个赞吧。


修行路上的韭菜


只要是理财就是存在风险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投资理财的至理名言。所以把钱都投资于一款理财产品是不明智的选择。



有的人也许会说,把钱投资在不同的银行理财产品上,这样不是分散投资了吗?但不要忘记,投资需要合理配置自己的资金,理财产品通常有五个级别,中低风险以下的理财产品风险较低,收益相对也较低,收益率在3.5%-5%之间。

如果将钱全部投在中低风险以下的理财产品上,一是投资者比较操心,毕竟有一定的风险,得随时关注。而且收益与一些地方银行三年的定期差不多。另一点,短期内,例如七天的保本理财产品,收益只有1%-2%之间,那样,理财的属性就大大降低。



而且理财产品封闭期内,遇到家有急用钱的时候,是不可以取出的,所以无论如何,手里也应该有些应急钱留在手里。全部投资银行理财肯定是不靠谱的。

作为承担风险弱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坤鹏论建议留一半不动资金放在银行里,别一半资金低、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按照1:1:1的比例搭配好,当然投资需要多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最后祝君投资成功。


坤鹏论


当然不靠谱了,投资最怕的就是重仓持有,基本重仓持有的,最后都得挂,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老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无数的历史实践经验的证明。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可不是国债或者银行存款,并非保本保息的产品,特别是今年,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银行已经不允许再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了(现有的保本理财给一个过渡期到2020年)。虽然银行的理财产品99%都是R3及以下层级的低风险产品,但是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遇到极端的情况(比如金融危机),其照样可能会发生亏损的可能,所以将全部资产用来购买一个产品属于最差的一种投资方式。

合理的投资方式

合理的投资应该是对各类风险的产品进行错配,至于错配的比例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解决,比如你是个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不高,存钱不易,那么你要追求的是本金的安全,那么就投资无风险的产品(比如国债,银行存款等);如果你是个企业高管,收入高,那么可以适当错配一些中高风险产品(比如:外汇、信托、基金等等),以博取高收益。

对于我们广大的普通中间阶层人而言,我的建议是资金80%以上投放到无或低风险产品中(国债、银行存款、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等),剩余的20%可以适当投点中高风险的产品(比如6%以上的银行理财,非货币基金,甚至是10%以内的P2P产品),兼顾安全与收益。

另外投资上述各类风险的产品,最好是选择几个产品投资,而不是单单只选一个,以降低集中性风险,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重仓持有!


鲤行者


把钱全部用来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乃诸多保守型客户的投资方式,实践证明能够得到中等偏上的收益。

在金融投资领域,没有比银行理财产品性价比更高的标的了。“银行理财”风险远远低于股票、基金,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即使明年底“银行理财”按照资管新政,不再保本但有银行信誉担保,其风险还是很小。

相对于房地产投资,“银行理财”确实跑输前者。但是,投入资金量小,适合于退休老人的理财特点;还可以积少成多,形成“复利”式增长,为房款首付储备资金。

P2P等高风险产品已经“原形毕露”;股市低迷基金受此拖累。黄金变现困难,珠宝真假难辨。由此可见,组合型投资未必科学合理,“银行理财”包赢不输,“姜还是老的辣”。

所以“银行理财”,一般开始销售的一周内,基本额度都会被“一抢而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