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中东危局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执笔:周德武 @公评世界

持续三天的悼念苏莱曼尼的活动结束之后,伊朗的数十枚导弹就飞向了美国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这是伊朗对美国斩首行动的最直接回应。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形容此举是“扇了美国一个耳光”,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伊朗虽多次被外族征服、但依然保留着特有的身份认同、文化自豪感和独立的世界观”(基辛格语)。

不论美伊冲突被定义为灰犀牛还是黑天鹅,都无法掩盖世界对当前中东局势的深层忧虑。2020年第一周中东上空就被战火笼罩,可谓开年不顺。特朗普再一次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不可预测性。毕竟小布什与奥巴马都曾考虑过斩首苏莱曼尼,而终因对后果的无法预知而作罢。连美国防部的官员都对特朗普如此快地批准斩首计划而“震惊”。

美伊双方明争暗斗,伊拉克不幸成为美国和伊朗的战场。失去主权的伊拉克疼到了心里,许多人后悔当年跟着美国支持推翻萨达姆在政治上的浅薄。2003年美曾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出兵巴格达,把萨达姆送上了绞刑架,“从此把伊拉克变成了美国的奶牛”

而17年之后,美国又以苏莱曼尼准备执行一项袭击美国的计划为由,对其采取先发制人的斩首行动。情报成为美国总统手中的玩物,不能不是美国民主政治的极大讽刺。

中东危局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美军在伊拉克作战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1月6日在《纽约时报》撰文称,“即使击毙苏莱曼尼属自卫的理论成立,但在战略上也并不明智。鉴于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决策过程具有明显的草率和短视的特点,包括(2019年夏天)距离对伊朗实施打击还有10分钟时取消行动,邀请塔利班前往戴维营以及抛弃叙利亚库尔德人,令人怀疑政府是否花时间考虑过他们行为带来的第二、第三后果”。

中东从变局到乱局,从乱局变成了危局,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难辞其咎。当前的政治困境在于,如果伊朗对美国的斩首行动无动于衷,伊朗政权将无法承受汹涌的反美民意。而美国因此而被赶出中东,这种战略挫败也会让特朗普无法承受之重。

中东危局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伊朗民众反美情绪高涨

如果说谋杀伊朗苏莱曼尼的决定是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做出、有失严肃的话,而接下来是否与伊朗打一场全面的战争则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各方意见都会放上台面,其最终决策具有较大的平衡性。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说过,“每一届总统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战争”,特朗普一直以建设总统而自居,不屑于当一位战争总统。舆论认为,伊朗的导弹发射已经给了美方充足的躲避时间,有意给美国留点面子,让特朗普有台阶可下。伊朗外长扎里夫第一时间也发推,表示“行动已结束,不想升级战争”,其弦外之音足够强烈。

如果美国错判形势,把伊朗的行为理解成伊朗的无能,并借此展开羞辱行动,极有可能把中东局势推向失控的地步。不过,从最新透出的各种信息看,特朗普政府的总体反应也算相对克制,这恐怕是冲动之后的一点清醒。

中东危局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伊拉克美军人数最多的基地阿萨德空军基地被伊朗导弹袭击后的情况

这些年来,中东最不缺的就是战争。而战争的逻辑往往不是用经济公式可以丈量的。玩火者必自焚虽是规律,但战争的导火线却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说过去美国和伊朗之间的较量更多地通过代理人的话,而这一次伊朗直接向美国的基地发射导弹,其象征意义不可小觑,充分表明美伊之间的争斗已经从幕后走向前台。

毫无疑问,这场冲突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第一时间也表达了缓和紧张态势的愿望。特朗普1月9日在万众瞩目的演讲中,没有表达任何继续武力回击伊朗的计划。他在发表全国讲话时刻意降低战争的调门,称伊朗值得拥有光明而伟大的未来,强调继续强化经济制裁手段迫伊回归正常国家,届时美也愿意与之进行合作。

特朗普强调,伊朗的空袭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伊朗似乎已经退让了”。对于伊朗日前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特朗普称绝对不会允许德黑兰拥有核武器,并呼吁协议其他缔结方也撕裂这个“愚蠢”的协议。如果联想到伊朗外长扎里夫的推特内容,似乎双方还不愿意彻底摊牌。

中东危局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特朗普(中)7日与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右)会晤

美伊未来局势走向,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特朗普不希望发动大战也是客观事实。他更希望通过“极限施压”迫伊就范,在施压不成的情况下,他改而通过斩首行动以期发挥威慑作用,以赢得盟友及国内基本盘的信任。尤其是美国驻伊拉克使馆遭到围攻后,特朗普担心重蹈当年利比亚班加西领馆的覆辙,成为竞选连任的一大污点。

历史多次表明,守成大国从来不是被新兴大国打败的,而是被维护霸权的成本拖垮的,特朗普对此也有所认识,所以他在中东一直采取以退为守的策略。但特朗普为了划清与奥巴马的界限,采取了“凡是奥巴马赞成的,我就反对”的立场,把孩子与脏水一同泼掉,从而导致特朗普中东政策充满了自相矛盾。美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更是把伊朗逼到了墙角。

令人玩味的是,就在美伊两国刀光剑影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叙利亚。表面上视察俄军事基地,但眼睛盯着伊朗和美国。

特朗普的斩首行动让美国从中东全身而退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很可能长期陷入打不赢、输不起、走不了的尴尬局面,这是特朗普因冲动而付出的代价。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坐看中东云起云落。最糟的情况是,中东乱了,油价也涨了,而美国依然聚焦中国。

美国已经认定中国是头号竞争对手,这与2002年的国际环境大不相同。这两天美国政界、学界、战略界不断提醒美国领导人,不要深陷泥潭让中国渔翁得利,可见这些因素对特朗普下一步的中东政策调整都会形成制约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从最坏处着眼去谋划中东战事的可能发展方向,对于我们防范外部风险、形成有效预案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也是中东危局给我们的启示。

中东危局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作者是香港大公报副总编 公号“公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