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贵为太皇太后,死后三十七年才被安葬?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历史上非常具有争议的“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皇后

贵为太皇太后,死后三十七年才被安葬?

孝庄出生于万历四十一年,在十二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这里的侧福晋类似于普通人家的妾)。二十四岁时生下皇子福临、三十岁时,皇太极驾崩。仅为六岁的福临登基称帝,号顺治。封孝庄为圣母皇太后。四十九岁时,福临的儿子康熙即位,封孝庄为太皇太后。

孝庄死于康熙二十六年,也就是七十五岁,这时在位的康熙并没有遵照孝庄的遗嘱把她葬到孝陵附近,并且到康熙死前都是一直暂时安置在京东的安奉殿。直到雍正即位才在把安奉殿改作陵园,就是现在的昭西陵。

按道理说,孝庄的身份已经做到了女人的顶峰,太皇太后母仪天下。那为什么在其后三十七年都无法下葬,即使到最后也无法安置在清朝的皇家墓园呢?

分析历史大概有这几种因素

一:与皇太极感情不和

传闻在孝庄年轻时,并不受皇太极宠爱。与宫廷剧一样,这个时候后空由孝庄的姐姐宸妃所把持。孝庄和皇太极感情并不是很好,虽然为他产下一男三女。

到了后来,皇太极驾崩,自己的儿子六岁登基,本因被封太皇太后,这件事一直拖到顺治八年亲政之后才得以实现。

所以在后宫的权势上,孝庄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因此抗拒与皇太极合葬也算是一个原因。

贵为太皇太后,死后三十七年才被安葬?

二:孝庄早已变心,和摄政王暧昧不清

根据野史记载,顺治登基时年龄才六岁,无法正常处理国家大事,绝大权力都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上。为了保证顺治的皇位不被威胁,做为母亲的孝庄肯定是要做出许多牺牲。名义上是两位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清朝开国前期,各地都还不太稳定,掌握军权的多尔衮是很有可能取而代之的。为了稳固住多尔衮,做为女人来说就算有些暧昧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甚至在顺治五年时,还尊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这就更加使孝庄和多尔衮的关心暧昧不清。至于是否会假戏真做目前已经没有历史资料可以考据,但是康熙是否知其中原委而不愿意把孝庄与皇太极合葬,还是孝庄觉得自己不配与皇太极合葬都有可能。

三:为顺治私立皇后,加重母子隔阂

贵为太皇太后,死后三十七年才被安葬?

在福临刚刚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为皇后。但是并没有得到福临的同意,而且这位皇后的性格不好,最终被福临废后。这次举动过后,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再一次选择了自己的另外一位侄女做为皇后。可福临心中早有他人,这人就是出身汉族的董鄂氏。当时福临强烈想要册立她为皇后,可是无疾而终。董鄂氏也因此病死去世了。顺治帝母子间的感情也已经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或许最后顺治帝出家也是这一原因造成的。

总的来说,孝庄死后的安葬谜团有多方原因。或许是因为自己向往的感情,或许又因为矛盾的升级,或许是自己真的想找一个清净之地避免被打扰。一切都无法得知,只能等待新的历史证据出现才能解答这个迷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