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一次霍思燕想让嗯哼(霍思燕的儿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人,但嗯哼非常不愿意,这时霍思燕没有生气,也没有强迫嗯哼。霍思燕说,她不想强迫孩子,她希望跟嗯哼以朋友这种状态相处,并且她认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他的成长还不到这个阶段的话,自己就会选择放弃。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被试者是一对出生46周的同卵双生子A和B。格赛尔先让A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实验,B则不进行此种训练。6周后,A爬5级梯只需26秒,而B却需45秒。从第7周开始,格赛尔对B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结果B反而超过了A,只要10秒就爬上了5级梯。

为什么婴儿B后来只练习了两周就反超了练习了八周的婴儿A呢?

原来是因为46周就开始训练爬梯,婴儿的身体发育还没有达到相应水平,所以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52周的时候,婴儿的身体发育已经达到相应水平,这时候再进行训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父母要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当孩子不到这个阶段的时候要学会放弃。

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可超越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

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的过程。整个发展过程表现出若干连续的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我们都知道,孩子一般3个月时会俯卧,能用手臂撑住抬头,4~6个月会翻身,7~8个月会坐会爬,1岁左右才会站立或独立行走。那么,如果我们六个月的时候就让孩子学走路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少父母已经忘记孩子成长的阶段性,开始“拔苗助长”,不仅没有起到期望的效果,反而起到消极影响。

超越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仅起不到积极效果,反而会产生消极影响。

从前有个宋国人,很想自己的庄稼长快一点,于是就去田里把禾苗一个个拔高,一天下来十分疲惫但内心却很满足,他回到家告诉了他的儿子,结果他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萎了,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拔苗助长”助长的故事。如果父母急于求成,不能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像故事里的禾苗一样,不仅不能快速成长,还会对其造成巨大的伤害。

1、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现在有些父母比较心急,有的想让孩子快点学会走路,于是就越过让孩子爬的阶段,直接用学步车训练孩子走路,虽然能较早让孩子学会走路,但是却容易把孩子双腿压弯,还容易形成扁平足。

我曾经在舞蹈班见一个妈妈带着两岁的女儿来咨询,问女儿现在能不能学习舞蹈。虽说学习舞蹈能够锻炼形体,提升气质,但专业老师建议,学习舞蹈最好的年龄应该是七岁,过早学习舞蹈会影响儿童骨骼发育。

现在教育部禁止幼儿过早进行写字练习,也是因为会影响手部肌肉的发展。

2、打击孩子自信心,使孩子产生受挫心理。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超越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同时对心理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的家长过早让孩子学习小提琴,我们都知道小提琴是入门比较难得乐器,经过很长时间学习孩子还是没有起色,这时家长会对孩子着急,孩子自己也会丧失信心。

就像上文提到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一样,一个孩子学习了八周,而另一个孩子学习了两周就超过了他,孩子势必会产生受挫心理和畏难情绪。

3、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我曾经带幼儿园,有个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虽然几经劝说,但是这位家长孩子坚持小班就开始对女儿进行写字、算数等各种训练。到中班的时候,孩子和妈妈关系就特别差,一看到妈妈接就哭。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每天回去妈妈都让她写三篇小字还有100道算数,很讨厌妈妈,后来我和这个家长进行了沟通,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超越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教育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和反感,所以会导致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4、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现在有一个词叫做“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这是为什么呢?除了超越了孩子年龄的特点外,同时过早的学习小学知识会造成厌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父母觉得玩就是耽误时间,强迫孩子一直学习,殊不知过早的学习下一个阶段的知识,会造成孩子上课注意力分散、学习不认真等不良习惯,甚至导致孩子厌学情绪。

比如,孩子幼儿园就把小学知识学了,那么孩子上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都是已经会的知识,所以就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学习也容易粗心大意。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父母要学会尊重、学会等待、学会放弃、学会拔高。

1、学会尊重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那么如何做到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呢?一方面我们要多了解育儿知识和教育规律,做到科学养育;另一方面,我们来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 尊重孩子的行为。比如我们想让孩子学画画,但是孩子却在纸上乱涂乱画,那么我们就让他乱涂乱画,因为涂鸦正是画画的准备阶段。
  • 尊重孩子的感受。霍思燕想让嗯哼分享玩具,但是嗯哼不情愿,这时候霍思燕没有强迫,而是尊重了嗯哼的心理感受,或许这时候嗯哼内心的成长还不能接受分享。

2、学会等待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有时候让我们有所为是容易的,但是让我们学会等却很难。孩子在学习爬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等,等孩子自己站起来;当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等,逐渐等孩子自己表达;当孩子开始涂鸦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等,等孩子自己去画出斑斓色彩……如果孩子还没学会走,我们就拉着孩子跑,那么路程必定是艰辛的。

  • 学会观察。有时候静静地观察更能察觉到孩子的需要。
  • 不要打断孩子。有时候孩子还不能熟练得完成某个动作时,一定会反复尝试和练习,这时候我们不要打断孩子,更不要代替孩子去做,孩子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练习,最终就会掌握这个动作。
  •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有一个情节是嗯哼提裤子向霍思燕寻求帮助,但霍思燕并没有立马帮助他,而是鼓励嗯哼自己提裤子,嗯哼虽然提了很久,但霍思燕只是在一旁静静地陪伴,最后嗯哼终于把裤子自己提了上来。

3、学会放弃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现在家长大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期望,自己没实现的愿望统统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没气质就让孩子去学钢琴舞蹈,自己没考上好的大学就让孩子考名校。但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所以家长要学会放弃自己不合理的期望。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和学习效果并不是一种线性的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的关系,适当的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过高的动机容易产生焦虑,降低学习效率。

所以我们要学会对孩子合理地期望,放弃不合理地期望,避免拔苗助长。

4、学会拔高


霍思燕: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不到这个阶段我会选择放弃


那么是不是对孩子的教育就一点不能拔高呢?也不是,但是我们要学会适度拔高。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一个“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指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引导下所能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只要我们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适度拔高,这样是可以促进孩子成长的。这也体现了家长教育和引导的必要性。

结尾彩蛋:嗯哼最初并不愿意分享玩具,那么我们看霍思燕是怎么做的呢?

  • 沟通。霍思燕首先说:“我们留下平时经常玩的玩具,然后把平时不经常玩的玩具捐给更需要的人,你愿意吗?”
  • 开导。霍思燕用“玩具漂流”这样一种游戏的方式让嗯哼更容易接受。
  • 尊重。霍思燕告诉嗯哼,自己的玩具可以有自己决定的权利,但是如果同意的话可以互相玩。
  • 共鸣。紧接着,霍思燕拿起其中一个玩具说:“这个玩具是你最喜欢玩的,但是有很多小朋友都没玩过,也没有见过,我们要不要让他们也分享这份快乐呢?”霍思燕通过这种方法唤起嗯哼的同理心。
  • 理解。面对霍思燕的解释和开导,嗯哼仍然不愿意把玩具分享出来,这时候霍思燕并没有指责孩子,而是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就是今天不玩,以后还要玩是吗?”
  • 观察。紧接着霍思燕没有继续谈论这个事情,而是离开去倒了杯水,给了孩子独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观察嗯哼的反应。这时候嗯哼已经有点动摇了。
  • 转移注意力。“我来陪你玩会吧。”缓解嗯哼的抗拒情绪。
  • 引导。接着霍思燕说:“我们今天去当售货员好不好,把玩具卖给别人”在嗯哼不再抗拒的时候,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尝试让嗯哼参与。
  • 询问。最后霍思燕给了嗯哼一段考虑的时间后,进行询问:“我跟你商量的事情考虑得如何了?”
  • 退步。“这样好不好,我们去看看,如果你不愿意,我们再把它们带回来。”通过退一步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 鼓励。最后嗯哼终于同意主动分享玩具,霍思燕先是表达惊喜:“哇,真的吗”,紧接着通过与儿子击击掌,贴贴头来表示约定,并且通过语言鼓励“你太棒了”和身体鼓励“吻了儿子一下”,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情绪体验。



今天宝姐姐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阅读、评论和点赞,最重要的是加个关注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