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有人說美國開始走向一個逆全球化的過程?

豆腐腦吃甜的


一週之內美國對華為的連番出手,可以說給所有中國人再一次敲響了警鐘。尤其是谷歌停止與華為之間除開源之外的一切業務,更是讓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在一夜之間陷入癱瘓的風險。

當然,雖然美帝來勢洶洶,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轉圜。畢竟針對華為的打擊,本質上仍只是特朗普極限施壓的一部分。無論最後結果是中國讓步還是美國放手,只要談判最終達成,這項禁令大概率還是會解除。

但即便如此,這個事情,依然給整個中國敲響了警鐘。實際上,美國針對華為的今日之舉,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真正的逆全球化的開始。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冷戰結束後,大國間還是競爭合作佔主流的。雖然彼此間時有有摩擦,但是在更大的整體上,依然是以加深合作與工業鏈條分工為主。

但特朗普上臺後,打破了這個趨勢。尤其是挑起中美貿易摩擦,這是在全球化最重要的兩大參與者之間製造對立。而針對中國高科技龍頭企業華為的瘋狂制裁,更是單方面的將這種對立,上升到一個新高層級。

也許有些人將今日之果,歸咎於特朗普的一意孤行。但不管是不是一人之念,特朗普此舉,已經對中美經貿紐帶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種破壞之嚴重,哪怕是特朗普兩年之後大選落敗離任,也難以挽回。

而比這現實破壞更可怕的是,美國總統本身的權力,其實是受到限制的。如果特朗普所作所為,與美國主流意識高度背離,那不管特朗普本人有多驕狂,多麼執拗,這事兒他依然做不成——比如緩和美俄關係,特朗普從大選時就開始唸叨,上臺後也努力推進,但至今一事無成。

同樣是處理重量級大國關係,緩和美俄關係特朗普窮盡手段也搞不成;破壞中美關係,挑起貿易摩擦,特朗普卻一搞就成。這說明,向中國開刀——至少是經貿層面,已經在美國擁有了相當的民意和政治基礎。傳統的中美經貿合作,其給美國帶來的利益,已經越來越不足以抵消中國崛起讓美國人感受到的切身威脅。

面對美國的這種認知改變,中國該怎麼辦?

首先當然是儘量紓緩對方情緒,儘量規避摩擦衝突發生。

這當然是正確的,中國也一直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哪怕是貿易摩擦,中方也一直保持著相當剋制,並始終不放棄媾和的努力——這固然有客觀層面中方籌碼相對有限的因素,但同樣也體現出中方在主觀上的和平誠意。

但必須指出,中方的這種努力,即便能起到效果,可能也只是階段性的。或者說,它最多隻能在戰術上,延緩美國逆全球化的趨勢和對中國的經貿打擊,並不能從根本上,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很簡單。在人類科技重大突破陷入階段性瓶頸的當下,人類獲取新增資源的難度越來越大,存量資源的稀缺性由此凸顯。這種情況下,憑藉歷史因素和現有優勢,進而佔據了大量存量資源的先發國家,對後發國家的戒備和遏制意願是很難避免的。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通過全球化規則和秩序的設定,為自己壟斷主要資源,佔據核心優勢,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和支撐。

只不過,雖然身處這套美式經濟運行體系之下,中國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實力逐漸攀升,一步一步打破了傳統全球化秩序給後發國家設定的結界。

這個在美國看來是無法接受的。雖然中國不是第一個突破這層結界的經濟體。但之前的突破者——如日、韓、臺、新加坡等,體量較小,而且基本上在政治經濟層面都受美國高度控制,所以並無大礙,反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美國助力。而中國,不僅體量超級巨大,而且具有完全獨立主權。在美國看來,這種經濟體的崛起,將不可避免的威脅到自己的既得利益。既然如此,趁自己還據有優勢,通過逆全球化這種重新洗牌的方式,對全球化予以重新定義,在某種意義上其實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國作為美國眼中的最大威脅著,作為讓傳統全球化秩序變得逐漸讓美國不舒服,讓它覺得過時的罪魁禍首,自然會成為其首要打擊目標——特朗普的翻臉,或許讓這一天來的早了些,但從趨勢上看,這是不可避免的。

那麼,對這場不可避免的挑戰,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一點,應該是擺清認識。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應該以趕超,和全面反壓美國為終極目標——雖然眼下中國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但這應該是一個戰略方向,所有的步驟和佈局,也應該以此為導向。

但這其實是一種很危險的認識。如果基於這種認識,那麼中國對中美關係的根本性定位,應該是對抗——即便是合作,也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是為未來不可避免的對抗服務。

這種認識也許很提氣——尤其是在美國仗勢凌人的當下。但如果真的持這種立場,中國很有可能會步蘇聯的後塵。且不說中國當下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與美國相差太遠,完全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即便真有一天,能達到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地步,妄言全方位對抗,也是很不科學的。

為什麼這麼說?原因前面已經說了——在科技未出現重大突破(說直白點就是星際殖民成為現實之前)之前,人類獲取增量資源的能力,是跟不上人類慾望增長的腳步的。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崛起,不可避免的會引發全球資源的再分配潮流——換句話說,一部分先發國家基於歷史原因霸佔的不合理資源,會逐漸過渡到中國手中來。

這種存量再分配,勢必會引發新舊勢力之間關係的緊張——尤其是美國,作為最大既得利益者,更是會對此十分牴觸。如果中國試圖通過對抗這種激進方式來強行擠佔,那將導致中美關係驟然惡化——畢竟美國也不是傻子,中國就是再韜光養晦,其之行動也瞞不過美國的野心。

如果真出現這種局面,那麼美國勢必會搶先動手,在中國崛起完成之前,用盡全部資源將中國扼殺,哪怕為此自己傷筋動骨也在所不惜——就像一戰時英法不惜一切代價扼殺德國一樣。而以中國的能力,又不足以與美國抗衡。果真形成這種局面,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不是沒有可能的。

所以,對抗和反壓,並不應該成為中國面對美國時的終極戰略——哪怕是在美國盛氣凌人予以打壓之時,中國也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

那麼,什麼才是中國面對美國時的正確姿勢呢?其實還是合作!只不過,這裡的合作,並不是像美國所想的那樣,在他單方主導下的那種不平等合作。而是基於中國的國力,以及中美實力對比,而形成的新的平衡基礎上的新型合作——而且這種合作的內涵,會隨著中美實力對比的變化,而不斷動態調整。在這種合作理念下,中國的終極戰略目標,也不是趕超和反壓美國,而是中美之間,能在資源分配上,得到一個“公平合理”比例和份額。

當然,對於多吃多佔慣了的美國來說,這種設想,依然不會為其輕易認同,它也依然會想方設法來阻擾和破壞——就像這次貿易摩擦一樣。但這種以合作為戰略目標的柔性擠壓,終究與反壓為目標的強力對抗是不同的。不僅過程相對溫和,力度較笑,而且終極戰略對美國造成的傷害也明顯較輕。

這種情況下,美國雖然依然會打壓阻擾,但鑑於中國已然足夠強大,全面打擊縱然最後能夠成功,但也勢必導致自己傷筋動骨,基於這種對自身傷害的恐懼和擔心,他的打擊,也不可能太過決絕,更不可能不惜一切代價。

總而言之,如果是以取代為終極目標,以對抗為根本手段,那迎接中國的,自然也是美國不惜一切代價的絞殺。從歷史經驗和當下中美實力對比來看,一旦這種局面形成,那麼中國多半會像20世紀的兩個最大後發國家——德國和蘇聯那樣,縱然一時興盛,但終究會在更高等級的反作用力面前而潰敗。但如果只是以公平合理分配為追求,以合作為目標,那不僅美國作為一個國家,就很難下定不惜一切代價與中國死斗的決心,就算期間有一兩個鷹派總統,但受制於其之西式分權制衡體制,也很難將國民的意志統一到一起。

所以,對抗最多隻是手段,合作才是目的。正如美國想將中國逼到原先為美國充當廉價工廠的合作框架中那樣;中國最應該做的,應該也不是將美國反壓,而是想讓美國逐步明白現實,進而接受公平合理的合作框架——本質上來說,無論是美國的逆全球化,還是中國的正全球化,都是在現有全球化秩序根基動搖的情況下,對未來的新版全球化秩序定義權的博弈!

這或是中國應對美國逆全球化,應對當下乃至未來美國接二連三制裁,所最穩妥之應對方略!也許這種套路,沒那麼血性,尤其不能解當下被美國打擊之憤。但從長遠看,保持定力,有理有節的穩紮穩打,這可能才是中國大國崛起最有利的打開方式。

當然,這只是宏觀層面的論述。具體到微觀層面,面對特朗普當下的來勢洶洶,中國又應該做點什麼?如果應對這個挑釁?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945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海外風雲系列文章。


雲石君


為什麼有人說美國開始走向一個逆全球化的過程?

個人淺見:美國並沒走向逆全球化、孤立主義,特朗普所作其本質是要進行全球化利益再分配。

一、全球化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

全球化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其實質是國際分工的細化,使資本利潤得到最大化。再此期間,美國專注科技,引領全球第三次科技革命,將低端製造和汙染企業轉移至東亞等地區。其他地區,且只有一定條件的國家地區,才能有資格承接分工產業。使得美國在美蘇爭霸中佔據了絕對經濟優勢,成為了唯一的超級大國。

可以說,美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二、特朗普以“懟”博弈

自從特朗普上來後,一開始就跟媒體扛上了,“推特治國”的大嘴形象深入人心。其動作頻頻,懟天懟地,以“懟”來謀求利益。

懟移民問題、懟北美自由貿易組織,揚言修建邊境長城,迫使墨西哥在貿易等領域讓步;懟日韓,把親中的朴槿惠拉下臺,安、倍只能點頭哈腰讓關稅;懟歐盟,加軍費,配合圍攻北極熊。根本不顧忌國際觀感,動輒威脅退出一些自己曾經組織的機構。像個小孩子,你們不多給些玩具給我玩,我就不跟你們玩了!

他懟的實際是要求更多的利益,是一種博弈方式。

三、“鬧騰”的美國到底要什麼

特朗普的目的其實很明確,要美元迴流、製造業迴歸。

美元迴流,收割全世界羊毛。但凡有點實力的人,自然不願意答應。對面人民幣國際化,美國是越來越著急,還可能越來越瘋狂啊。

製造業迴歸,不是想回就回的。製造業資本,追求的是利潤。就目前來看,特朗普放棄美國一直標榜的自由市場思想,用政策手段,拉制造業迴歸,有用嗎?有用,但不能起到根本作用。

我們不能用以來的土辦法:以不變應萬變來應對了;一頭大象不可能永遠藏在狗熊後面。還是可以用運動戰的理念來指導:你打你打,我打我的。

你打禿子牌,我打棒子牌;你打美元、石油牌,我打中東牌;你打腳盆牌,貌似腳盆牌現在他也不好打了~你手裡有牌,我手裡也有,而且就趨勢來看,還越來越多。

就看誰不犯錯,堅持並笑到最後了!


小白思無邪


確實,最近幾年,特別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美國的保守主義日益佔據上風,漸漸地走向了一條逆全球化的過程,經濟上在全世界挑起貿易戰,在國內則收緊移民政策。

美國之所以走上逆全球化的道路,主要原因如下:

一、全球化對美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在全球化的體制下,由於第三世界國家勞動力、資源和能源更加廉價,美國的很多製造業轉移到了這些國家。產業轉移導致了就業機會的轉移,導致了美國藍領工人的失業和福利下降。特朗普上臺以後,實行了保守的經濟政策,減稅以吸引美國企業迴歸本土,對外則和各個國家討價還價,想方設法提高對他國的貿易壁壘或降低他國對美國的貿易壁壘。特朗普的保守政策使得美國經濟變得繁榮。今年上半年,美國GDP增速高達4.1%,這相對於美國龐大的經濟體量來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蘋果、埃克森等美國企業紛紛回美國投資,據估計,美國的離岸資金迴流將會達到5萬億美元。

二、開放的移民政策對美國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美國是一個傳統的移民國家。美國的移民政策非常開放,以美國的依親移民政策為例,如果一個人是美國公民,那麼非但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移民美國,父母甚至兄弟姊妹也可以移民美國。而且美國對非法移民的政策也非常寬鬆,很少遣返他們。原本這樣的政策也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近些年中東屢屢發生戰爭,大量中東難民湧入美國,激進分子也混在難民裡來到美國。他們不認同美國的文化並且訴諸暴力。比如造成49人死亡的奧蘭多槍擊事件,肇事者就是一位阿富汗移民。

因此特朗普上臺後,致力於收緊移民政策,加強對移民的檢查,對非法移民的遣送,加強對依親移民的限制。

全球化、多元文化融合、多民族和睦相處是人類美好的願望,但有時候,確實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一知


美國走向逆全球化是有其歷史根源,也有其現實原因的。

大家可能認為,特朗普上了臺,採取的政策是特朗普拍腦袋想出來的。其實,迴歸美國,提高關稅。一直是美國南北矛盾,兩黨政治的焦點。當國內矛盾不是那麼尖銳時,雙方矛盾也不是那麼突出,當國內矛盾不可調和時。兩黨矛盾的尖銳就反映了國內現實。目前,美國國內的矛盾已經非常尖銳,加之共和黨一下子取得了眾參兩院及政府的權利,由特朗普代表美國共和黨實行他的比較極端的關稅政策就不希罕了。

美國獨立後,北部的資產階級和南部的種植園主是兩個不同的利益集團。北部資產階級主張中央集權,保護關稅。而南部則主張實行聯邦制,降低關稅。而且,據此形成了資產階級的共和黨和種植園經濟的民主黨。不同的經濟結構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矛盾。北部的資本主義經濟要求國內商品的銷售市場和自由勞動力,為了發展工業而實行保護關稅,限制原料的出囗與工業品的進口。而南部的種植經濟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和自由勞動力的供給,南部因為大量的農產品需要出口,同時也需要進囗大量的工業品。於是,兩黨在關稅問題上長期爭執,只到現在。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化是民主黨觀點和奉行的政策。逆全球化一直是共和黨的宗旨和做法。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長期鬥爭中此消彼長。總的趨勢來看,民主黨略勝一籌,無論在聯邦制上還是在全球化上。到特朗普這一任,共和黨好不容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會,自然會增加關稅,走逆全球化的路子。這也是長期以來,美國國內產業空洞化,失業增加的現實造成的反彈現象。但,特朗普這樣做也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首先他侵犯了美國廣大農民的利益,造成了農產品的高度滯銷。其次他侵犯了國內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高關稅的結果是廣大消費者買單。第三,他讓一大批從事做進口貿易的人丟掉了飯碗。由於美國的產業空洞化不是一天形成的。要想恢復幾無可能,因此,美國的逆全球化的做法,希望製造業重回美國,成功的機率很小。


天太2


因為美國以“世界警察”自居,不樂意見到中國快速和平崛起。做貫了百年“老大”,當然不想被他國超越,再加上霸權主義抬頭,手上有牌,自然就會打出,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美國在經濟結構出現了問題,堂堂老大”借錢過日“,心裡並不好受,因此,那批國會的”精英們”,不惜撕破臉皮、採取異於常理之手段進行“單邊保護貿易主義”形式去訛詐世界各國。

老美是財閥國家,不少商業寡頭是靠售賣軍火生存的,一旦世界沒有戰爭,他們的企業就無法繼續運作。我們不妨設想一下;一個吃慣了肉的富人,你讓他突然間每頓去啃野菜,他肯定是接無法接受的。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而商人講求的是利益,恰恰“借貸度日”,又是他無法接受之事實。因此他們精英發現之前的那套”遊戲玩不下去了“,手上的牌也越來越少,從而“另立有利自身的規則”,從國際秩序的制定者變成破壞者,以至,開始走向逆全球化的過程。





咫嵐陳賢忠


美國🇺🇸的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特朗普執政團隊是這一原則的忠實擁躉!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全球化曾經是美國推行全球霸權的工具,當時美國是全球化的堅定推動者和最大受益者!所以美國曾經積極推動全球化進程,積極參與全球體系建設和全球事務管理,甚至被稱為世界警察👮通過全球化,美國🇺🇸把自己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影響力擴展到全世界,形成了與當年大英帝國齊名的‘美利堅治下的和平’。

其次,隨著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日益突出,世界經濟多極化趨勢逐漸取代美國主導的單極化格局,成為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主流,昔日的小跟班,歐洲,日本,加拿大等都成了經濟競爭對手,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和平發展,更是極大的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和方向,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已經有效的制衡了美國🇺🇸對全球化進程的一家獨大控制力。對此,美國🇺🇸十分不爽,統治階級更是深度擔憂,生怕被中國奪走世界領導權,因此不遺餘力的打擊排擠中國的影響力,從克林頓,小布什到奧巴馬,各界美國政府都是如此,但是收效甚微,又不得不和中國進行合作,中美兩國鬥而不破,合則兩利。

第三,到了特朗普政府時期,由於美國經濟衰退和中國的持續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已經完全改變了中美經濟力量對比關係,使美國🇺🇸倍感壓力,卻束手無策!於是,特朗普團隊就乾脆吃不了好菜,就掀翻桌子,讓大家都吃不成。既然在全球化條件下無法實現霸權利益,那就反其道行之,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徹底反全球化!比如,特朗普上臺後一系列的退群行動都是明證!

一句話總結,全球化是大勢所趨的客觀歷史進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也符合世界各國的整體利益,美國推動了這個進程,卻無法停止和改變進程。



天山道總管


因為產業空心化。 資本家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發展中國家。也就是中國。賺了就業。技術。人才。 我們的農村是養不活八億農民的。現在我們有了四億多產業工人。最後是最大的消費市場。推薦大家看一部紀錄片。記錄08年金融海嘯。忘了片名。 自己百度吧。


某某100953851


所謂逆全球化的走向過程,就是不按常規出牌。美國總是想在世界當老大,稱霸全球的底氣,有科技的軟實力,軍事的硬著陸,受保護的國家長期駐紮軍隊,並不斷向周邊的國家耀武揚威,每換一屆總統必須有一場戰爭,或假想戰爭,軍火商開始出售武器,結結實實賺一筆,國家合法徵收他們的所得稅。特朗普政府更關注是商業行情方面的經濟利益,製造了一些假想戰爭的形式,如調整太平洋東北亞局勢,朝鮮半島一度陷入緊張,並未真槍真刀的幹,變臉頻率高,一會兒是罵得很兇的敵人,一會兒想要坐下來做和談的朋友。為抑制中國經濟的發展,上調關口稅,為了自已的利益,是從來不為別人想的,有意思無意思地挑起了國際貿易戰。因為想做老大嘛,好像什麼都是美國人說了算。然而在表面強大的背後債臺高築,靠借錢過日子,這樣的政府前景並不看好。


自然風161212381


主要是WTO玩壞了,作用在下降,無法落實有關判決,現在雙邊貿易談判流行。


龍泉合作社


在全球化中大賺特賺的建制派,沒有分利益給美國中下層選民,是這些選民代表的半個美國反對建制派,怒火發在推動逆全球化,不是大賺特賺的建制派代表的半個美國要逆全球化。。

建制派推動TPP,就是明顯的繼續全球化的努力。。中下層選民選上來特朗普,立刻退出,就是兌現競選諾言。。

美國在內訌,兩方各不相讓,從大選一直到現在中期選舉,這兩派都在激烈的爭吵,國策是一面吵一面決策。。

基於此,美國最近表達出來的國策不具備深謀遠慮和穩定性這些常規的特徵,反而是小孩子耍脾氣說翻臉就翻臉。。

凡是把美國視為一個整體,要邏輯推理的,都可能誤判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