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獲取報告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

1.物聯網: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 IoT)指的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等 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進行信息交換和通 信,從而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

物聯網本質上是順應了信息技術產業過去五十年從雲端向終端不斷擴展的 大邏輯,是“服務器->PC->筆記本->手機”演化規律的自然延伸,將能大幅擴 展信息技術在全社會的滲透率,提升全社會的信息化程度以及運轉效率。

1.1 物聯網根據技術架構不同,可分為感知層、網絡層、應用 層

物聯網根據技術架構不同,可分為三層,分別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底層,是物聯網應用和發展的基礎,主要由基礎芯片、 傳感器、射頻器件等構成,負責信息的獲取;網絡層通過通信技術把感知層所 得信息進行高效傳輸,網絡層的關鍵技術,是物與物之間的通信技術,包括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其中無線傳輸是物聯網的主要應用;應用層則是將物聯網 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中。

1.2 國內市場規模將突破 2 萬億,複合增長率達 24%

物聯網演變的核心邏輯是:從計算機互連,到人與人互連,再到所有物品 互聯互通的“萬物互連”。物聯網市場的規模取決於物聯網終端的數量,相比 互聯網時代,物聯網時代的終端數量更加龐大。

從全球看,根據 Gartner 發佈的數據及預測,2017 年全球物聯網連接設備 達到 83.81 億臺,物聯網終端市場規模達到 1.69 萬億美元,預計 2020 年全球 聯網設備數量將達 204.12 億臺,物聯網終端市場規模將達到 2.93 萬億美元, 保持年均 25-30%的高速增長。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從國內看,全國物聯網近幾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十二五”期間年複合 增長率達到 25%。“十三五”以來,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到 2018 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 1.43 萬億元。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 6月底,全國物聯網終端用戶已達 4.65億戶。未來物聯網市場上漲空間可觀, 預計 2020 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 2 萬億,“十三五”期間年均複合增 長率達 24%。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1.3 三大因素驅動物聯網發展

全球物聯網正在進入實質性推進和規模化發展的階段,主要受以下三大因素驅動:

核心技術突破是物聯網發展的最直接因素

物聯網發展的主要技術主要是連接和計算。連接需要相關的通信技術,隨 著局域網、低功耗廣域網、5G 等通信網絡技術商用化進程不斷加速,為物聯 網提供泛在連接能力,物聯網網絡基礎設施迅速完善,互聯效率不斷提升,助 力開拓下游新的應用場景;其次,雲計算的普及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模組智能化集成化持續進步,自帶算法的智能模組成為標配,傳感器、MCU 和無線通信模塊三合一的單芯片集成的 32 位 MVU+開始成為大趨勢,進一步 降低了模組的功耗和體積,提高了智能和安全性。同時信息處理技術不斷突破,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注入物聯網,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根據 Gartner 發佈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物聯網技術發展已到達成熟度曲線頂點。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必要成本下降使物聯網大規模部署成為可能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相比 10 年前,傳感器價格下降了 54%,聯網 處理器價格下降了 98%,帶寬價格下降了 97%,從全球看,同樣存在傳感器、 帶寬價格大幅下降趨勢。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國家戰略佈局提供保駕護航

從國際層面看,物聯網產業具備戰略性地位,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產業發展。 由於物聯網將對生產力帶來變革性影響,以及其間接對政治、文化、經濟的推 動性作用,各國政府在國家層面都高度重視,分別在研發投入、稅收減免、標 準制定、示範應用等方面進行政策推動。(詳見附錄 1)

從國內情況看,2010 年,物聯網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年來,政府出 臺的相關法規政策不斷加強對物聯網行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持,主要體現在促進 行業技術的升級進步、優化產業資源配置、增強政府財稅支撐和扶持企業發展 等方面。其中,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 年)》明確指出我國物聯網加速進入“跨界融合、集成創新和規模化發 展”的新階段,提出強化產業生態佈局、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標準體系、 推進規模應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六大重點任務,為我 國未來 5 年物聯網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詳見附錄 2)

2.感知層是萬物互聯的基礎

感知層的主要功能是採集和捕獲外界環境或物品的狀態信息,相當於人的 皮膚和五官,具有感知功能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各類基礎芯片、傳感 器、射頻識別技術、二維碼技術、藍牙技術等。

2.1 傳感器市場空間最大,2021 年將突破 2000 億元

傳感器是一類將環境中的自然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半導體器件,以滿足信 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一般由敏感元件、轉換元 件和變換電路三部分組成。傳感器用途廣泛、品類繁多,傳感器按其工作方式, 可分為物理傳感器、化學傳感器和生物傳感器;根據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為熱 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溼敏元件、聲敏元 件、 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類。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2018 年達到 1472 億元,同比增長 13.2%,近 5 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預測未 來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 12.66%,2021 年將突破 2000 億元。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2.2 MEMS 是傳感器核心技術,引領未來發展趨勢

傳感器的未來趨勢將是基於 MEMS(微型 電子機械系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的智能傳感器。MEMS 是一種把微型機械元件與 電子電路集成在同一顆芯片上的半導體技術,尺寸在 1 微米到 100 微米量級。

MEMS 繼承了集成電路的先進製造工藝,相比傳統產品,具有微型化、成 本低、效能高、可大批量生產等優勢,產能高,良品率高。微米量級的特徵尺 寸使 MEMS 傳感器可以輕鬆勝任某些傳統機械傳感器所不能實現的功能,是 微型傳感器的主力軍,正加速應用於大眾生活及工業生產的各個方面。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根據賽迪顧問相關數據顯示,受益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醫療電子、光 通信、工業控制等多個市場的高速成長,MEMS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全球和中 國市場呈現穩步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 MEMS 市場發展最快的地區,2018 年 中國 MEMS 整體規模達到 504.3 億元,預計到 2021 年將達到 851.1 億元。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2.3 國內 MEMS 產業資源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

2018 年 MEMS 傳感器製造企業大約有 200 家,多為初創型企業,主要集中 在長三角地區,企業數量佔比超 50%,其中江蘇省佔比接近 30%,這主要得 益於長三角具有良好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硅基 MEMS 研發及代工生產線資 源較多,產業鏈完整,涵蓋設計、代工和封測的重點企業,產業區域格局也逐 漸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區域空間佈局。

2.4 壓力傳感器佔據最大市場份額

根據賽迪顧問相關數據顯示,從產品結構上,不管是全球範圍或是國內市 場,壓力傳感器均佔據最大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1%和23.3%,主要是受益於 工業與消費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其次為慣性傳感器、麥克風 MEMS 等產品領 域。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3.網絡層是萬物互聯的核心

網絡層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包括通信技術以及連接通信技 術的模組。

3.1 無線模組是連接物聯網感知層和網絡層的關鍵環節

無線模組是將芯片、存儲器、功能器件等集成在一塊線路板上,並提供標 準接口的功能模塊,各類終端藉助無線模組可以實現通信或定位功能。無線模 組按功能分為“通信模組”與“定位模組”,相對而言,通信模組的應用範圍 更廣。通信模組包括蜂窩類通信模組(2/3/4/5G/NB-IoT等)和非蜂窩類通信模組 (WiFi/藍牙/LoRa 等)。

無線模組是連接物聯網感知層和網絡層的關鍵環節,在物聯網應用過程中,幾乎每增加一個物聯網連接數,將增加 1-2 個無線模組,無線模組是實現萬物相連的硬件基礎,具有不可替代性,據國信證券估算,市場空間有望在 2022年達到 400 億元。

無線模組兼具標準化和定製化,在產業鏈中處於基礎核心地位

無線模組產業鏈的上游為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存儲芯片等基礎芯片以及電容電阻等其他生產原材料,下游是分散的各個細分應用領域,往往通過項目集成方或經銷代銷流向各個領域。中游模組供應商一般是自己採購上游材料,並負責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也有一些公司將生產外包給加工廠。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無線模組具有技術門檻和客戶門檻,兼具標準化和定製化,具體表現在:一是無線模組需對多種芯片、器件進行再設計和集成,需考慮多種通信協議/制式、體積、功耗、特殊工藝等;二是無線模組需滿足不同客戶、不同應用場景的特定需求,這就決定了上游芯片廠商涉足太深不經濟,下游客戶自行研發有難度,因此無線模組在整個產業鏈中處於核心基礎地位。

無線模組形成國際與國內第一梯隊引領,國內第二梯隊逐步壯大的競爭格局,國內有望誕生全球龍頭

全球通信模組參與者大體可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以國外企業為主,中 國只有移遠通信一家進入到第一梯隊,是國內無線通信模組龍頭企業,2018 年出貨量市佔率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佔有率達 25%,2019 年 7 月成功 IPO, 發展前景較好。國內企業大多集中在第二梯隊,包括日海智能(芯訊通)、廣 和通、有方科技、高新興(中興物聯)等在一些特定行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 業,第三梯隊則多為中小廠商。總體看,市場競爭集中度已較高,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近 10 家企業幾乎佔據了 80%-90%的市場份額。

隨著國產通信模組廠商的崛起,全球行業格局還有可能進一步改變。國產 通信模組具有成本優勢(國外廠商毛利率在 30%左右,國內廠商大多在 15%25%,整體毛利率偏低),具有較大國產替代空間,有望誕生全球龍頭。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無線通信模組國內競爭激烈,毛利率偏低,企業需具備一定市場規模,佔 據更大市場份額,才能獲得更低成本,建立市場競爭力,因此,第一梯隊和第 二梯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為我行重點營銷對象,第三梯隊企業整體規模偏 小,但個別有望突圍,營收增長較快企業值得培育。

3.2 通信技術是網絡層的關鍵技術

5G 商用,推動物聯網更快發展

網絡層的關鍵技術,是物與物之間的通信技術,現有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按 傳輸距離不同,可分為局域網和廣域網,局域網是指以 Zigbee、WiFi、藍牙等為代表的短距離傳輸技術;廣域網是包括蜂窩通信技術 2G/3G/4G 及 LPWA(低功率廣域網)技術 LoRa,Sigfox、eMTC、NB-IOT 等遠距離技術。

在近距離的物聯網通信中,主要應用藍牙、Wifi、Zigbee 等局域通信技術; 在遠距離通信中,高速率的業務採用 3G/4G/5G(eMBB)等,低速率的業務通 過 LPWA 技術來降低成本和延長續航時間。根據麥肯錫諮詢所調研的數據來 看,全球物聯網市場有大約60%以上都屬於低速率業務,因此,LPWA技術是 物聯網主要應用方向。

LPWAN 是一種滿足物聯網中遠距離通信和低功耗需求的通信技術,可分 為授權頻譜和非授權頻譜技術,其中,非授權頻譜技術(LoRa、SigFox)由 於頻譜共享的限制,只能區域小範圍使用,授權頻譜技術(NB-IoT和eMTC) 隨著全球逐步部署,已經初步具備規模效應。截至 2019年 9月,全球有57個 國家至少 114 個運營商部署了 NB-IoT 或 eMTC,有 72 個國家的 153 家運營 商在積極投資 NB-IoT 網絡。

5G 是一個包含各種頻段和通信技術的異構結構,5G 的三大應用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海量物聯(mMTC)、超高可靠低時延(uRLLC)”中,後兩個場景都指向了萬物互聯,其具有更高速率、更多連接、更低時延、更高可控,將賦能萬物智聯。2018 年 6 月,5G 標準凍結,開始進入商用階段,全球運營商大規模部署;2019 年 6 月,我國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 5G商用牌照,國內進入 5G商用元年; 2019年7月,3GPP(3G技術規範機構) 已經把當下比較熱的 NB-IoT技術定為 5G技術之一,成為滿足 5G 大規模機器連接場景需求的主要技術手段。

5G 網絡建設資金需求龐大,為我行切入運營商產業鏈合作提供機會

網絡層的建設離不開大量基站的鋪設, 5G 基站是專門提供 5G網絡服務的 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目前 5G 網絡建設進入全面落實階段。

根據 5G 標準的制定日程以及基礎建設的流程,5G 建設週期可以按先後順 序分為規劃期、建設期和應用期。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從 5G 建設的產業鏈看,三大運營商在產業鏈中佔據核心主導地位,貫穿 建設的三個階段,具有壟斷性地位,話語權強;運營商的上游設備供應商相對 分散,可分為天線設備、傳輸設備、終端設備等,總體來說,在產業鏈中處於 相對弱勢地位,基本需要通過招投標才能進入到三大運營商的供應商名單內, 三大運營商制定了規範的集採招標制度,該制度使得規模佔優和具備成功投標 經驗的供應商具備中標優勢,因此,上游供應商需具備規模和客戶資源壁壘, 才能搶佔一定市場份額,而大量基站的建設,將給上游供應商帶來較大市場空 間。

5G 基站的建設,三大運營商面臨較大資金壓力。一方面,5G 投資金額大, 根據公開渠道統計,中國移動將在今年建設 5 萬個 5G 基站,中國聯通將在今 年建設 5 萬個基站,中國電信業預計建設 4 萬個基站,合計到 2019 年底國內 將建成約 14 萬個 5G 基站。相對 4G 網絡,5G無線基站設備單價高,5G 頻率 高使得站址更密集、新增站址難度大,5G 大帶寬對傳輸網絡的需求大,因此 5G 網絡的投資成本將巨增。根據三大運營商公佈的 2019 年半年報,全年 5G 投資預算共計 410 億元,超過年初規劃,可見資金投入較大。

另一方面,“提速降費”擠壓運營商利潤,加劇 5G 投資壓力。“提速降 費”是國家對三大電信運營商提出的“提高網速、降低資費”的改革,據國資 委數據顯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提前超額完成提速降費專項任務, 2018 年全年累計讓利超過 1200 億元。提速降費為消費者和企業帶來了實惠, 同時也給三大運營商帶來巨大的資本支出壓力。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綜上,國內三大運營商在 5G 建設中具有壟斷性地位,運營商以往多通過 股權、定向增發等方式進行融資,對傳統信貸需求不明顯,但鑑於 5G 建設大 規模的投入使運營商面臨較大資金壓力,未來不排除會通過銀行進行融資,具 有一定合作空間;其次,隨著 5G 網絡建設和應用推廣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運 營商對上游基礎設施建設及採購投入快速擴大,為我行切入運營商企業的產業 鏈業務合作帶來契機。上游客群龐大、合作穩定且融資需求旺盛,是優質的供 應鏈目標客群,我行可提供基於供應商與運營商的訂單或訂單項下應收賬款提 供融資服務。

4.應用層市場空間最大,智能家居、車聯網、工業物 聯網是主戰場

物聯網應用層可分為三大主線:面向需求側的消費性物聯網、面向供給側 的生產性物聯網和智慧城市應用物聯網。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其中生產性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物聯網又合併稱為產業物聯網,據 GSMA Intelligence 預測,從 2017 年到 2025 年,產業物聯網連接數將實現 4.7 倍的 增長,消費物聯網連接數將實現 2.5 倍的增長。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4.1 智能家居是物聯網的主戰場

智能家居是以家庭居住場景為載體,以物聯網為關鍵技術,融合自動控制 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新興發展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將家 電控制、環境監控、影音娛樂、信息管理等功能有機結合,通過對家居設備線 上集中管理,提供更安全、節能、便捷、舒適以及智能化的家庭生活場景。目 前智能家居產品涵蓋智能照明燈、智能音箱、智能插座、智能開關等智能單品 和掃地機器人、智能家電等智能設備。

智能家居行業發展方向首先連接智能家居單品,隨後走向不同單品之間的聯動,最後向智能家居系統平臺發展,進行統一的運營。當前,爆款產品、設備聯動、語音交互三架引擎推動智能家居從單品智能化向智能聯動化演進。

智能家居滲透率提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五千億

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發布的《2019 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研究報 告預測,到 2019 年,消費者在智能家居相關硬件、服務和安裝費用上的支出 將達到 103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7340 億元),並將以 11%的複合年均增長 率增長到 2023年的 1570 億美元。

我國智能家居滲透率低、增速快,市場空間廣闊。根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 《2018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我國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僅為 4.9%,而同期美國智能家居滲透率達 32%,隨著近年來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 行業技術的成熟發展,我國智能家居滲透率和整體行業規模正在快速提升,滲 透率的提升將為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增長提供強勁動力。艾瑞諮詢發佈的《中國 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8 年我國的智能家居市場達到千億規模, 預計到 2020 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 5,819.3 億元。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中游企業佔據上下游整合優勢,最有可能誕生行業龍頭

智能家居產業鏈從上中下游可劃分為技術與服務、智能家居廠商與平臺、 銷售渠道與應用場景。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上游技術層面,包括硬件支持與軟件技術。硬件支持可進一步劃分為傳感 器、無線模塊、芯片、材料等;系統及軟件支持可以劃分為通信技術、大數據、 雲計算、操作系統、人工智能等技術。

中游包括智能家居設備生產廠商與平臺。智能家居主要玩家包括互聯網巨 頭、傳統家電企業和創業公司,主要的產品包括娛樂系統、安防系統、開關控 制系統、廚衛家電系統、照明系統等。而平臺則提供了將各智能家居產品連接 在一起的中介形態,如操作系統平臺、應用平臺等。

下游涵蓋了各個銷售渠道以及最終用戶。智能家居的銷售渠道多種多樣, 從是否聯網的角度可劃分為線上線下,從前裝與後裝的角度可劃分為房地產相 關渠道與商超零售渠道。

總體看,中游企業具有供應鏈整合能力,具備渠道銷售優勢,未來以構建產業鏈生態模式佈局智能家居領域,隨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最有可能產生行業龍頭企業。

中游企業形成互聯網巨頭、傳統家電和 3C 企業、創業公司三大陣營的競爭格局

從產業鏈的分析可以看到,中游企業主要集中了幾類主力玩家:互聯網巨 頭、傳統家電企業和創業公司,我們根據其在行業中的優勢和地位,可分為三 大陣營。

第一陣營是以 BAT 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實力雄厚,在互聯網技術和用戶 流量方面具備優勢,大多通過戰略投資來佈局智能家居生態。

第二陣營是家電、3C 等硬件企業。家電企業以格力、海爾、美的和 TCL 為代表, 3C 企業則以兩大智能手機巨頭華為和小米為代表,兩者的共同特點 是通過產品切入進而構建平臺,其目的在於構建平臺生態系統。

第三陣營是以創業公司為主,根據專注的領域不同又可細分為兩類,其中 一類是提供智能單品的玩家,以鹿客為代表,這類玩家瞄準一類最剛需的智能 家居單品,單點突破。另一類是提供全屋解決方案的玩家,以歐瑞博為代表, 其不僅僅是售賣智能單品,同時具備全屋智能解決能力,從產品、渠道、服務 構建壁壘,具備較大市場競爭力。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互聯網和手機巨頭企業實力雄厚,資金充足,對銀行資金需求不大,且同 業競爭激烈,合作機會不大,可從戰略投資標的切入合作;家電企業普遍具有 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銷售渠道優勢明顯,其為了打造具有市場競爭 性產品,需要投入資金研發創新產品,或有資金需求,可適當授信介入,同時 在供應鏈產品合作上具備空間,但要關注其資產負債率情況和經營現金流,避 免融資過度和經營不善;而對於初創中小企業,其可能處於市場開拓期、成長 期,資金需求大,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適當介入細分領域高成長性企業, 如初創公司歐瑞博,2018 年歐瑞博營收突破 1.8 億,同比增長 125%,增長速 度快速,2019 年獲得美的置業和紅星美凱龍 1.3 億元 C 輪戰略投資,估值 15 億,發展前景較好。

4.2 車聯網有望受益最快

車聯網(V2X)是物聯網在智能交通領域的運用,它藉助新一代信息和通 信技術,實現車內、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服務平臺的全方位網絡連 接,提升汽車智能化水平和自動駕駛能力,構建汽車和交通服務新業態,從而 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車駕乘感受, 為用戶提供智能、舒適、安全、節能、 高效的綜合服務。

汽車行業由於本身處於技術突破和轉型階段,有望在物聯網的發展中率先 受益。車聯網發展歷程僅有短短十年:2010 年車聯網開始發展;2012年出現以 安保為主的安吉星,是車聯網在最初的應用;2013 年到 2015 年市場發展雜亂, 大多數公司集中在手機互聯、OBD、汽車後裝市場;2016 年到 2018 年,開始 有汽車公司、互聯網公司、專業語音和導航公司開始合作。

目前國內車聯網智能系統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大部分車輛仍處於輔助駕駛的層面,主要功能是進行聯網輔助信息交互,下一步將朝著部分自動駕駛層面演進,在信息交互的基礎上實現協同感知。

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4500 億元,國家政策陸續出臺

在 5G 基礎設施建設、汽車電子普及、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三大基礎上, 車聯網市場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據統計,截至 2018 年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 達 2.4 億輛,同比增長 10.51%,假設至 2020 年汽車保有量以 10%的增速增 長,預測2020年我過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億。假設到2020年車聯網滲透率達 到 30%,則 2020年我國車聯網數量將達到 9000萬輛,以每輛車 5000元的硬 件+軟件產品價格來估算,車聯網市場將達到 4500 億規模。

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已經將發展車聯網作為“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在實 體經濟中應用的重要方面,並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汽車產業重點轉型方向之一。 國務院在《中國製造 2025》、《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等重要政策均提出大力發 展車聯網。(詳見附錄 3)

產業參與者眾多,關注細分領域領先企業

車聯網涉及的參與者眾多,上游包括各類元器件設備製造商;中游主要包 括終端設備製造、汽車生產商和軟件開發商;下游包括 TSP(汽車遠程服務提 供商)、系統集成商、內容服務提供商和移動通信運營商。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從產業鏈整體來看,參與者涵蓋兩大領域:製造業和服務業。

製造領域中,汽車生產商作為終端、軟件、服務的集成者,在產業鏈上具 有較大話語權。通信芯片和通信模組由於涉及通信技術,技術門檻高,主要參 與者都是行業領先企業,如華為、中興和國外的高通、英特爾等。

服務領域,通信運營商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為主,信息服務 提供商包括傳統 TSP 供應商如安吉星以及信息、內容服務提供商等初創企業。 TSP(汽車遠程服務提供商)是車聯網產業鏈的核心環節,統籌整合產業鏈其 他環節的參與者,為整車廠打造車聯網產品,內容涵蓋 TSP 服務平臺、呼叫 中心、數據中心與雲平臺等,但目前盈利模式不清晰、平臺需要規模效應等因 素導致大部分企業仍在摸索中。

從產業鏈的分析來看,建議關注汽車廠商在車聯網的佈局,上游零部件廠 商在車載智能終端具有強勢地位,可重點關注語音識別、手勢控制等新興核心 技術有應用的供應商;車規級模組技術壁壘高,關注行業領先企業如高新興。 信息服務對規模化要求較高,在導航、娛樂、數據、內容等方面可關注業內領 先企業,如車載導航地圖提供商領先企業四維圖新、高德、易圖通等企業,以 及智能系統運營商如斑馬網絡。

4.3 工業物聯網需求迫切,蘊含巨大經濟價值,但仍需較長時間 發展和培育

工業物聯網指的是物聯網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將具有感知、監控能力的 各類採集或控制傳感或控制器以及泛在技術、移動通信、智能分析等技術不斷 融入到工業生產過程各個環節,從而大幅提高製造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 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最終實現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階段。工業物聯 網是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模式帶 來深刻變革,與《中國製造 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製造”高度契合。

中國在工業物聯網發展中佔據有利地位,首先中國是全球製造業GDP第一 大國,是工業 4.0最大的應用市場,其次,中國第二產業佔比高, IT行業僅次 於美國,是唯一在工業和 IT 行業均具有優勢的國家。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根據 GE 的 1%理論,對於具有龐大規模的工業領域,在效率和成本方面 微小的提升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如在電力領域,若是 IIoT 能夠幫助行業 節約 1%的燃料,那麼它將創造 660 億美元的價值。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5G技術有望解決工業物聯網互聯互通問題。互聯互通是工業物聯網發展的 關鍵問題,由工業物聯網網絡架構圖可見,無線網絡可將生產系統相關數據傳 輸到私有云/企業專網或者互聯網中,具有重要作用。網絡連接技術的發展為工業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5G 技術廣覆蓋、大連接、低功耗、低成 本等特點有望解決工業物聯網互聯互通問題,推進工業物聯網發展。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雖然現有的多種通信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工業物聯網互聯互通的問 題,但工業控制網絡的開放性和兼容性仍有待解決,且尚不存在一種被廣泛認 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工業物聯網轉型的需求迫切,但仍需要較長時間的發展 和培育。

5.業務建議

5.1 感知層重點關注 MEMS 傳感器產業鏈

當前感知層中 MEMS 傳感器是國內最有希望的發展領域,因此我們建議優 先選擇 MEMS 傳感器細分領域領先企業進行資產投放,同時也可針對產業鏈 相關的高端設備材料進口需求提供國際貿易融資、外匯避險等服務方案。

我們從區域優勢、產品應用熱度、客戶質量、研發水平、發展潛力等維度 進行綜合評價,整理出以下相對優質的企業供參考。

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萬物互聯,萬象更新

5.2 網絡層的機會將在無線模組企業及電信運營商產業鏈

無線模組是連接物聯網感知層和網絡層的關鍵環節,國內企業當前正在迅 速縮短和國外的差距,我們建議重點佈局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等具有較強競爭 力企業,如移遠通信、 日海智能(芯訊通)、廣和通、有方科技、高新興 (中興物聯)等。

5G網絡建設使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運營商面臨資金壓力,且 其上游客群龐大,合作穩定,需求旺盛,是優質的供應鏈目標客群,銀行可提 供基於供應商與運營商的訂單或訂單項下應收賬款提供融資服務。

5.3 應用層中各領域各具特點

應用層主要包括了智能家居、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它們都各具特點。

(1)智能家居參與者主要可分為傳統家電廠商及初創企業:

 傳統家電廠商綜合實力較強,可適當介入授信,同時發掘供應鏈產品 的合作空間,但同時也要關注其資產負債率和現金流,避免過度融資 和經營不善的風險。

 高成長性的初創企業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也可給予謹慎的信貸支持, 並不斷跟蹤合作,伴隨企業一起成長。這一類型的代表企業包括提供 智能家居設備為主需求單點突破的企業代表鹿客、斑點貓;以提供全 屋解決方案為主的歐瑞博、塗鴉、綠米。

(2)車聯網業務機會分為製造領域和信息服務領域:

 製造領域汽車廠商處於產業鏈的核心地位,佔據先發優勢,建議關注 汽車廠商在車聯網的相關佈局,探索併購融資業務、上下游供應鏈金 融業務機會。硬件提供商建議關注下游銷售渠道穩定的領先企業,如 高新興。

 信息服務領域建議選取商業模式較為清晰的細分領域的領先企業,如 車載導航地圖提供商領先企業四維圖新、高德、易圖通等企業,智能 語音提供商科大訊飛等。

(3)工業物聯網部分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展現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如廣 聯達、石基信息、能科信息、漢得信息等公司。基於國內在工業物聯網領域的 比較優勢,這類企業未來發展空間較大,銀行可積極需求綜合業務合作機會。

6.風險提示

(1)技術創新風險:物聯網是一個仍需探索的新興事物,其架構的實現 需要連接大量物品並獲得數據,將會產生海量的全新數據,可能孕育大量的新 產品以及新的商業模式。因此行業的發展依賴於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由此 就帶來了兩個層面的風險:

 行業整體技術創新速度不及預期,如網絡、終端技術達不到應用要求, 則可能造成下游需求低於預期,造成行業整體發展不及預期。

 特定公司未能合理預測相關技術發展趨勢,並應用到自身的設計和產 品,則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落後。

(2)投資併購風險:物聯網相關行業資本市場運作較多,根據發展戰略 的需要,相關公司未來可能實施新的併購重組或投資,以提高產業鏈及業務拓 展效率,實現跨越式發展。如果將來選擇的投資併購標的不恰當、核心團隊出 現不利變動,或者投資併購後未能做好資源和業務整合,將存在併購投資的目 標不能實現或者不能完全實現的風險。

(3)國家政策變動風險:物聯網的有序繁榮發展需要多層次的關鍵技術 和政策配合,發展初期更多依賴政策驅動,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傳感器技術、 通信標準落地等都需要政府推動扶持。當前我國對物聯網的發展大力支持,但 未來也存在政策變動的風險。

(4)宏觀經濟放緩風險。物聯網與宏觀經濟又一定的相關性,如果宏觀 經濟放緩、投資縮緊,對行業的發展存在不利影響。

……

獲取報告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