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國事先知道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他們能守得住嗎?

日月同輝155396531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西線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代號為“霸王行動”。這次行動總計讓三百萬盟軍士兵穿越英吉利海峽,成功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並直接改變了二戰的走勢。

(諾曼底登陸劇照)

當時,盟軍想要穿過英吉利海峽從法國登陸,只有兩個比較適合的登陸點:一個是諾曼底,另一個是加來。其他地區由於地理和天氣等因素的影響,並不適合士兵登陸。

從歷史上來看,加來一直就是船隻穿越英吉利海峽後登陸法國的首選地。但盟軍指揮部在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之後,最終選擇了在諾曼底登陸。

為了減少德軍在諾曼底的防禦力量,盟軍聲東擊西,製造出要重點進攻加來的樣子。

他們不僅在內部搞了一個假的第一集團軍群,還將巴頓任命為司令,並且有意無意地讓德軍截獲己方電報,甚至還“不小心”流出重要作戰會議報告,連一般士兵都被矇在鼓裡。

德軍在研究了這些情報後,決定將防禦重心放在加來。

(巴頓將軍舊照)

那麼,德國軍隊是否看出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呢?他們為何沒能守得住呢?

第一,德軍無法抽調更多軍隊。

德國軍中就真的沒有人看穿盟軍的煙霧彈嗎?並非如此。但就算這樣,依然無法改變結果。

德國西線防禦指揮官是三大名將之一的隆美爾。雖然種種情報顯示,盟軍會在加來搶灘登陸。但隆美爾卻始終覺得不太對勁,為此,他曾向希特勒申請過,調動更多部隊在諾曼底佈防。

但由於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的失敗,德軍在東線節節敗退,開始被蘇聯人大反攻。希特勒早已經焦頭爛額,因此他從一開始就拒絕了隆美爾,並希望他能用偉大的精神,帶領部隊克服消極因素,全力爭勝。

隆美爾在諾曼底登陸行動發起當日身在柏林。有一種說法是他為了回去給妻子過生日。但實際上,隆美爾是去當面請求希特勒調兵佈防,雖然他自己也很清楚東線的戰事很不樂觀。

(隆美爾和希特勒)

第二,德國的防禦工事還未完成。

早在1943年,隆美爾就已經開始著手改造大西洋壁壘,諾曼底也是屬於大西洋壁壘的一部分。而改造壁壘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盟軍在法國的登陸行動。

假如大西洋壁壘真的完工,那麼它的防禦能力將會相當驚人。除了碉堡,地雷,反步兵鐵絲網等常規防禦工事,防空陣地和反坦克壕更是應有盡有。大西洋壁壘一旦完工,盟軍的登陸行動將會受到非常大的阻礙。

但可惜的是,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候,不僅大西洋壁壘沒有完工,而且設計圖還被法國特工偷了。盟軍對大西洋壁壘的佈防情況瞭如指掌,這也是他們選擇在諾曼底登陸的一個重要因素。

(毫無招架之力的德軍)

第三,制空權的全面壓制。

由於德國深陷蘇德戰場的泥潭,德國絕大部分的空中力量都用在了和蘇聯飛機的對轟上。

本來德國空軍在與英國的不列顛空戰中,就已經遭到重大打擊,剩餘的精英又被抽調到了蘇聯戰場上。因此,在西線的戰場上,德國只有不足1000架飛機,而且多數是破敗的飛機,真正有用的,也就300多架。

而盟軍方面,英國皇家空軍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早已經恢復狀態。再加上美國恐怖的空中支援,盟軍在登陸期間出動的飛機,據史料記載,有10000架以上。這完全是不平衡的戰鬥,在盟軍猛烈的空中炮火中,德軍根本就沒有任何還手的力量。

總而言之,德軍即使知道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畢竟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想要阻擊盟軍,也是有心無力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就算是希特勒開了掛,也不可能守得住。

看一個數字就知道了——

諾曼底戰役盟軍聯軍投入兵力近284.2萬人,傷亡近14萬人,德軍投入兵力38萬人,傷亡11.3萬人。盟軍的總兵力是德軍的七八倍,損失百分之五,而德軍損失百分之三十。而且盟軍掌握了海上、空中、後勤補給、敵後等全面優勢,德軍沒有制海權,隨後喪失制空權,只有趴在地上被人狂扁。

納粹小流氓面對英、美、法、澳、加等盟軍在D-DAY那一天的聯合行動,根本就是力量懸殊的,局勢相當於是十個彪形大漢揍一個小矮子,所以防線的失手是早晚的問題,但是從戰術上說,拖久一點,給盟軍造成更大傷亡,拖延總攻柏林的時間,是有可能的。

為什麼說諾曼底戰役德軍沒有給盟軍造成足夠傷亡?可以看一下硫磺島戰役。

美軍投入兵力11萬人,登陸艇500艘,軍艦400艘,飛機2,000架,日軍只有2.3萬人,飛機30架,坦克23輛。單純只算兵力五比一,如果算上立體戰規模,不知道是多少比一,然而,日軍給美軍造成了6,821陣亡,21,865人負傷的戰果,也就是造成了美軍三成兵力折損。

一般來說功防比是3:1,一個守軍可以拖住三個進攻士兵。 也就說38萬德軍,如果倚仗工事,以逸待勞,至少可以造成120萬美軍的傷亡,並且可以利用地利拖延騷擾。

一般來說,防禦戰打得好不好,要看硬件工事,五隊武器裝備,和軟件指揮調度。德國人在這幾方面,做得都不夠好。

諾曼底防線屬於德國苦心經營的大西洋壁壘的一部分。大西洋壁壘(Atlantikwall)自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長達2700公里,主要用來防止盟軍登陸歐洲大陸,由托特組織、弗里茲·托特和阿爾伯特·斯佩爾建造,隆美爾強化。

大西洋壁壘最早於1940年7月開始建造,只是一些基本的海岸防線,巴巴羅薩作戰開始後,德國將更多兵力投入蘇德戰爭中,需要降低西線守軍兵力,所以把西線部隊駐防換為了工事防禦,1942年3月23日,發佈第40號元首指令,正式要求建立大西洋壁壘,1943年11月,陸軍元帥隆美爾受命親自監督大西洋壁壘的建造。

大西洋壁壘本身是很變態的,德國人設計了數種碉堡、火炮陣地、防空陣地,安置了數百萬枚不同種類的地雷、延緩登陸速度和炸燬登陸艇的障礙物,反步兵的鐵絲網、反坦克的由鋼條焊接而成的捷克刺蝟、空心三角錐的惡魔方塊、還有更強大的反坦克壕、“龍牙”型障礙物等,如果都發揮作用,效果是非常好的。

然而,大西洋壁壘始終沒有建設完備,而且,1942年,一名名叫雷內·杜歇(René Duchez)的法國特工偽裝成油漆工意外偷得德軍整個大西洋壁壘設計圖,併成功將其交給盟軍,使盟軍對德軍的佈防瞭如指掌。

換句話說,德國人是早就知道盟軍會登陸的,也在準備防禦,但是準備工作不足。

接下來,工事作為硬件,配合的是軍隊,大西洋壁壘上軍隊本來就有限,而且犯了很多嚴重錯誤。

因為主要兵力都被調派到了東線,所以大西洋壁壘上守軍兵力素質不一,大多數是老弱病殘的守備師或後備役。

諾曼底戰役,盟軍集合了全部家當,美國、英國、加拿大、 澳大利亞、 新西蘭、自由法國、 自由波蘭、自由比利時、自由荷蘭、自由挪威、自由捷克斯洛伐克、希臘王國、丹麥王國的海陸空三軍集合成一股力量,但是德軍這邊只有格特·馮·倫德施泰特作為西線總司令, 埃爾溫·隆美爾、君特·馮·克魯格、 瓦爾特·莫德爾指揮B集團軍群, 弗雷德里希·多爾曼指揮第7集團軍。

還打個鬼啊,基本上就是一群壯漢欺負一個小學生。

最後,在實力懸殊已經不可能取勝了的情況下,德軍還犯了幾個致命的軟件錯誤。

1. 隆美爾集中優勢兵力防的是加萊,諾曼底沒有多少精銳。

2. 盟軍開始登陸的時候,本來如果德軍集中力量打擊登陸部隊,還是可以造成一定傷亡,然而西線司令上報希特勒的時候,希特勒這個傢伙在睡覺,而最高統帥部的約德爾元帥覺得盟軍是在聲東擊西,因此西線總司令倫德施泰特元帥沒辦法調動起決定性作用的裝甲師來反制。其實在市場花園行動裡,倫德施泰特元帥就成功的運用裝甲部隊放手了一波大敗英美。

倫德施泰特的策略和硫磺島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的策略是一樣的,在敵軍掌握了海空優勢的情況下,不把己方暴露在灘頭,而是把敵軍放進來以後集中優勢兵力打消耗戰。但是這又有個矛盾,等蒙軍都登陸,數量上又不成比例後期扛不住。

3. 最後是戰略上,德軍根本不可能和英美聯軍硬剛,所以倫德施泰特元帥主張集中德軍裝甲師,等盟軍進入縱深作戰的時候,通過機動防禦將其消滅,雖然這樣做其實也抵抗不住數量變態多的盟軍,但是總比讓裝甲師分散,被吃豆一樣消滅這樣浪費的行為更有效。但是隆美爾主張要將裝甲師靠近灘頭防禦,避免盟軍登陸,因為盟軍是一批一批登陸的,德軍只要集中優勢兵力把登陸部隊趕下海,盟軍的大部隊沒法上岸,諾曼底戰役德軍就要佔優勢,但是隆美爾沒法握起他的拳頭,首先精銳在加萊,其次裝甲師是分散的沒有集中,第三就算以上全部都有,沒有海空優勢,自己的地面部隊全是活靶子,唯一可以依靠的工事和灘頭陣地的信息已經全部被盟軍掌握。

所以最後德軍既沒有在灘頭擋住盟軍,也沒有在縱深集合裝甲師,基本上就是門戶大開。

防線、人員、戰術全面落後,就好比去考試,連筆都沒帶,告訴你什麼時候收卷,你又能怎樣?


HannibalLecter


諾曼底登陸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登陸戰。

諾曼底登陸前,德國控制整個法國北部,盟軍在此幾乎無立錐之地。諾曼底戰役打響後,盟軍一路凱旋,一個月後殲滅德軍12萬人,兩個月後,幾乎解放整個法國,直逼德國邊境,堪稱人類登陸戰歷史上的一個奇蹟。其主要原因是德國對盟軍登陸的錯誤預估。

其實希特勒曾預感諾曼底會是盟軍的登陸地,但後來改變了判斷,甚至在登陸戰打響後,希特勒認為這只是盟軍的詳攻。

實際上,就算希特勒判斷諾曼底為盟軍登陸地,德軍也未必能阻擋盟軍的登陸。因為,由於德國西線指揮官們(隆美爾、龍德施泰德、萊奧·馮·施韋彭堡格)在如何抗擊登陸戰的戰術上存在嚴重分歧,最終導致希特勒的《第40號指令:關於海岸地區的指揮權》的統一指揮權無法實現,不單影響到德軍的兵力部署,甚至損害了西線德軍的防禦能力。


五味社


關注小編,我來對這個問題做正確回答!

首先不一定能守得住,但是能在關鍵的一個星期內組織反擊把盟軍徹底趕下大海!

首先德軍在漫長的海岸線中部署了很多兵力,但是最強大的兵力並不是在諾曼底,而是在離英國最近的加萊海峽,德軍還特別部署黨衛軍駐守一線。該地區的防禦工事可以說是已經完工,而且非常完善。相反諾曼底地區防禦工事並沒有完全修復完畢,除了奧馬哈海灘相對完善其他地區海灘工事上殘缺不全,而德軍部署兵力大都為

外籍兵,戰鬥力又相對弱,以至於盟軍登陸後除了美軍在奧馬哈損失慘重其他地區相對傷亡相對一般,甚至有些所謂發現的德軍海岸炮只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木樁子!



因此若是一開始德軍就知道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德軍不會如此懈怠,反而會更加快速添加精銳兵力完善防禦工事。即便是盟軍在其強大的海空兵力優勢下強行登陸,假設成功在了各個灘頭地區也將遭遇慘勝的代價!



其次就是德軍反擊了,反擊的關鍵是在登陸後的三天。根據盟軍登陸後的歷史記錄,在D日登陸後三天英吉利海峽突然變臉爆發一場大風暴,導致登陸上岸後的部隊裝備損失慘重,一些精心製作的人工港甚至在暴風雨的施虐下徹底報廢。盟軍裝備損失甚至超過了登陸時戰鬥代來的代價!由於風暴持續的時間又長

(三天)導致盟軍海空軍無法支援,因此也無法給登陸後的部隊運送新的增援。而在D日登陸三天前盟軍也只登陸上岸了5—7個師左右!



而德軍在西線確還一共還保留100萬戰鬥兵力,但是他們是完全分散在各個地區。其精銳黨衛軍坦克部隊大都部署在加萊縱深地區。因此若是一開始就知道了登陸地點,德軍完全可以把最強部隊針對性的部署在諾曼底縱深地區!



若是德軍在情報明確已知情況下組織諾曼底防禦,而又能抓住天賜良機(風暴期間)組織部隊進行快速反擊!在雙方都沒有空軍海軍支援下,德軍完全有能力把登陸後的盟軍部隊全部殲滅在諾曼底地區的。這樣一來盟軍的諾曼底登將成為一次失敗行動!



簡單來說,情報準確性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其次能準確抓住反擊時機也很重要。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戰史中也對D日後三天“大風暴”做過針對性敘述:風暴三天時間最難熬,上岸後的我軍士兵們繃著神經警戒組織防禦工事,等待即將到來德軍的反擊,幸運的是他們始終沒有來!若是德軍能在恰到好處時機調動部隊組織反擊,在沒有海空軍支援情況下盟軍也本身將慘遭徹底的失敗。


白頭鷹醬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代號“霸王行動”。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

在諾曼底登陸前,盟軍為了減少損失,虛構了以多佛為基地的第1集團軍群,其編制比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還大,並任命巴頓任該集團軍群總司令,讓德軍以為盟軍計劃中的登陸地點是加來。這成功的吸引了德軍的注意力,減少了諾曼底登陸的抵抗。

要討論德軍提早知道諾曼底登陸能否阻止盟軍登陸,這個問題首先要確認提前多久知道,一天?一週?一個月?還是更長時間?

時間太短的話,影響肯定不大,德軍調整部署都來不及。幾十萬軍隊調整部署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

時間太久的話,德軍倒是可以做出相應部署,不過這樣未必瞞的過盟軍。有絕對空中優勢的盟軍很容易在空中偵察中發現德軍的動向,而且法國抵抗組織也可能會送出情報,那麼盟軍也可以改變做出針對性部署,畢竟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德軍也許會給盟軍造成更大的麻煩,但是也只是麻煩而已。

而且盟軍8月還有在法國南部登陸的“龍騎兵行動”,44年的德國,已經沒辦法阻止盟軍的反攻了。





不沉的經遠


當然能守得住諾曼底地區了。對於美英盟軍來說,雖然佔有海空優勢,但是地面部隊的戰鬥力,美英軍還是不如德軍,在登陸之初,由於重裝備無法及時的上陸,盟軍的攻擊部隊處於十分危險的地位。這一點就是隆美爾強調的最長的一天的原因,第一天過後盟軍的部隊在大陸上站穩腳跟,以盟軍的運輸能力,後方的增援部隊就會源源不斷的增援上來,這是德軍根本無法抵擋的。

不過德軍在諾曼底重點佈防的話,最有可能的結局是今天紀念在歐洲登陸的地點不是在諾曼底,而是在加萊了。

德軍在諾曼底增加守軍,那麼盟軍就不會在諾曼底登陸,而是改在加萊,當初選擇諾曼底登陸的一個原因就是諾曼底的守軍少於加萊,當時加萊是德軍重點設防的地區,而如果德軍增加諾曼底的守軍,那麼最方便就是從加萊抽調兵力,至於別的地方,東線首先不要惦記,那裡和蘇軍拼的天昏地暗,根本抽不出來兵來,自己還嫌手頭的兵力不夠呢。而別的地方德軍的兵力也很少,無兵可調,所以對於德軍來說,登陸地點在加萊還是諾曼底,這是一個生存與毀滅的問題。

而作為進攻一方,加萊還是諾曼底同樣是一個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但是進攻一方的主動權就體現在了這裡,盟軍是主動一方,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用多大的兵力開始進攻都是盟軍說了算,德軍只能是被動招架。在歷史中盟軍選擇了諾曼底,而如果是德軍選擇了諾曼底,那麼盟軍就會選擇加萊,那我們看到的歷史就是另一個版本了。不過估計套路差不多,盟軍情報部門肯定是想盡一切辦法把德軍的注意力吸引到諾曼底,然後登陸開始以後,盟國空軍肯定會是盡全力進行戰場遮斷,阻止德軍的增援人員和物資進入戰場。最終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以後,盟軍依舊在歐洲大陸站穩了腳跟,德國最後被蘇軍和盟軍兩隻鐵鉗夾碎。


有痰


如果希特勒和德國最高統帥部預判盟軍在諾曼底,而不是加萊,併成功的掩飾,果斷的投入做為預備隊的裝甲兵團和西部大量戰術空軍,一定可以大規模圍殲、重創盟軍登陸部隊,迫使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時間推遲1至2年,並讓盟軍在意大利的處境,變的十分艱難。東部蘇軍也將舉步維艱,從而使二戰結束滯後。但是德國必將戰敗這一點毋庸置疑!只是笑談而已。歷史沒有也許。


荷昇


諾曼底登陸德軍是已經預料到的,隆美爾就是希特勒特意安排到諾曼底進行反登陸部署的,只是那個時候德軍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沒有足夠的人員和物資用來部署周密的防線。有一段隆美爾和希特勒的對話可以為證,隆美爾向希特勒要每天供應諾曼底防線一萬顆水雷總計一百萬顆部署在附近海域,但是這個時候隆美爾自己也清楚希特勒不可能滿足他的要求。


LOVING476


應該守得住,盟軍當時動員起來參加諾曼底登陸的部隊只有40萬,而整個法國海岸線有80個德國師,要是全部布暑在諾曼底則盟軍沒機會,否則就不必搞什麼“欺騙戰術”了。


照影吹笙


以當時盟軍的絕對海空實力,即使變成強攻,西線德軍崩潰也是遲早的事情,只不過這樣一來,東線紅軍估計會獨佔德國,並有可能染指西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