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紹興有個奇特習俗,迎客不開正門讓客人從後門進,幾百年一直如此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乃禮儀之邦,自古以來注重禮儀與制度,什麼事能做,什麼不能做都有著一套完整的規範。“走後門”在中文字典中,本意為房子或院子等後面的門,引喻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達到某種目的,是一個貶義詞。所以中國人都開正門,方便自己和迎接客人的進出。不過在國內有一個地方,他們迎接客人從來不開正門,而是讓客人從後門進,而且來訪客人也樂意走後門,幾百年來一直如此,聽上去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

這個地方就是有著2500多年曆史的古城浙江紹興。說到紹興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酒鄉、水鄉、橋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稱;有著“蘭亭、禹陵、魯迅故里、沈園 、 蔡元培故居、王羲之故居 、賀知章故居等著名文化古蹟。

水鄉紹興,一個棲息於江南邊緣,事不張揚的千年古城,佔齊了江南花紅、柳綠、翠竹、三月春雨綿綿;佔齊了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屋簷呢喃燕子;紹興的美如詩如畫,令人神往。

據瞭解,紹興境內大小河流總長達到1900多公里,遍佈整個紹興。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的河道被填掉了,但當你走進紹興時,仍能看到四通八達的水路和那伴隨著搖櫓聲的烏篷船。這是一種文化,也是紹興人的一種習慣,也成為紹興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紹興的人家,依水而生,住在水邊,吃水、用水、乘舟而行於水,這一方水孕育著紹興人的個性和文化,也有了紹興獨有的詞語“水後門”。此行我來到紹興王陽明故里,在這裡當地人為我解釋“水後門”這個只有老紹興才瞭解的詞語,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王陽明故里,沿水岸邊有一排黑瓦白牆的老房,從牆面那斑駁的痕跡可以看出它的年紀應該已經不小了。據當地人介紹,這幾間房分別是清初、清末、民國時期所造,雖年代不同,但款式基本差不多,而且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水後門”。

“水後門”指是從水面進入的後門。按中國的習俗,後門一般為小門,但在這裡後門造得和前大門一樣的氣派。由於紹興獨特的水域優勢,在過去大部分人家都依河而建,而水路上的船也成為了最好的交通工作,因此以前的紹興人出行全靠烏篷船。

遍佈整個紹興的河道上,到處是一座座高聳的石拱橋,這些橋走路可以,要想讓交通工具上下橋可得費很大的力氣,何況老底子交通工具也沒有現在發達,所以紹興也就放棄了牛車、馬車等,一心只用船出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後門”成為了紹興人進入房屋的主要通道。據當地人介紹,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紹興人只開“水後門”,親朋好友走的也都是後門,這走“後門”已經成為紹興人的一種習慣。

如今時代發展,陸路交通也發達了,但對於紹興人來說,烏篷船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種割捨不掉的鄉愁。“水後門”雖然走的少了,但它依然是紹興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洗衣洗菜,涼曬東西,這是他們家的枕水後花園,也是遊客眼裡一道獨特的風景。作者簡介:寒殘一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