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80年前的江南水鄉,老照片中回顧它的曾經歲月


紹興,公元前490年春秋時越國都城,迄今已經有2500多年,因其境內有座會稽山,故紹興歷史上也被稱為會稽。圖為30年代後期俯瞰紹興全城。

隋唐時期的紹興是江南重鎮,地位重要於蘇杭二地,所謂“會稽天下本無儔,任取蘇杭作輩流”說的既是如此。圖片中的烏篷船是紹興“三烏”,餘二分別是烏乾菜和烏氈帽。

紹興境內河網縱橫交錯,主要湖泊有30多個,名副其實的江南水鄉,紹興這個名字是南宋時期宋高宗趙構取得,小橋流水遍佈橋樑的紹興,因水潤人出過很多名人,譬如陸游、魯迅、秋瑾等。

圖為紹興禹陵,相傳4000多年前治水的大禹在紹興死後葬於會稽山下,禹陵包括禹陵、禹祠和禹王廟三處,如今祭祀大禹陵典禮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紹興是著名的酒鄉,而東浦又是紹興黃酒的發祥地。千年歷史的東浦古鎮是典型的江南小鎮——粉牆黛瓦、流水人家。酒是東浦的靈魂,鎮內酒坊眾多,似乎從圖片中就聞到了酒香四溢。

紹興黃酒在歷史上早已成名,戰國時期《呂氏春秋》就有對其的記載。而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更是把紹興黃酒比作謙謙君子溫厚長者。紹興作為中國第一黃酒產地實至名歸。圖為工人正在封酒罈。

圖為紹興府山望海亭,望海亭建在府山的最高點,由范蠡建於公元前490年,唐代易名為望海亭,1997年重建時恢復舊名飛翼樓。圖片中80年前的風景如今依舊在府山公園可以領略到。

紹興三江閘大東橋,三江閘建於明嘉靖1537年,此處正好是錢塘江、錢清江和曹娥江的三江匯合處,故得此名。

圖片中是紹興的迎恩門,又名西郭門,是水陸兩用城門。千百年來,它是由杭州方向進入紹興的必經門戶,位置相當重要,如今的迎恩門是2000年原址重建的。

圖為紹興東郭門,可以看到當時的廣告都做到城牆上了。1938年2月因抗日戰爭需要,全部城牆和城門被拆除,意味著這組照片至少是拍攝於1938年2月之前。

紹興郊外的祖孫三人,畫面是那樣的恬靜和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