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定陵地宮考古開挖現場,皇帝本尊時隔幾百年後重現人間


1956年-195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此後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築,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出土時,孝端皇后上蓋緞被,屍體身下鋪一床織金緞被,再往下有四層褥墊,其中一層褥墊上綴著100枚“消災延壽”金錢。

。皇后頭戴黑紗尖形棕帽,裝飾著金簪,上身穿繡龍方補黃綢夾衣,下身穿黃色纏枝蓮花緞夾褲,足蹬黃緞鞋,腰間繫著繡雲龍紋長裙。神宗的棺槨內塞滿了各種陪葬品,最上層蓋的是織錦被,被下放著袍服和織飾匹料,屍體的下面墊著一條錦被,被下還有9層被褥,其中一件被褥上綴著17枚“吉祥如意”金錢。

神宗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刺繡袞服,腰繫玉帶,下身穿黃素綾褲,足蹬紅素緞高繡靴。經過仔細清理分類,共發現各種珍貴金器數百件,其中以帝、後的金冠最為精美;各種袍料、匹料和服飾用品達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和皇后的羅地灑線繡百子衣最為珍貴。


明朝初期開國皇帝朱元璋勵精圖治,生活節儉,嚴禁緙絲製作服飾,因為緙絲工藝複雜,成本高昂,熟練織工一日只能完成一寸,製作一件長衣的緙絲面料需要連續不斷織造10年之久。自明朝宣德年間開始,緙絲才在皇室奢侈之風作用下重現世間,而神宗皇帝的袞服需要再加上孔雀羽、真金絲線等等工序,可謂絕代奢華。

定陵地下宮殿出土了各類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銀器、玉器、珠寶、金冠、鳳冠、兗服、冕旒、百子衣等。明定陵的發現,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其地宮結構堪稱明代皇陵規制的代表。

大明定陵地宮考古開挖現場,皇帝本尊時隔幾百年後重現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