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三甲医院,两虎相争,博士为何“逃离”?

地市级三甲医院却存在博士被迫“逃离”的逆现象。“强基层”是新医改的重心之一,高学历人才下沉基层是众望所归,然而,基层“招人难留人更难”的新闻屡见不鲜。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博士医生来到地市级医院,又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被迫逃离呢?

三甲医院,两虎相争,博士为何“逃离”?

“一山不容二虎”

谈起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博士医生纷纷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科里的主任。他们一致认为,顶头的主任们“心胸狭隘”、“小农意识强烈”、“背后使*”、“穿小鞋”是导致他们出走的直接原因。

张博士举例说,她曾欲开展一项本地区尚属空白的临床项目,且得到了医院高层领导的认可,然而,该项目的实施却遭到科主任的阻挠。

“新技术的开展涉及到科室经济核算和人员调配,需要科里行政主任签字,但他就是不签。”说起这些,张博士至今仍十分气愤,只得感慨,“在这里,真做不了事情。”

从事外科的王博士说,他曾想开展一项新的手术,相关报告递交给主任,但迟迟不见答复,后来被告知,报告找不到了,自己的心血被无视。他告诉记者,自己其实无意威胁主任的位置,只是想做点事情而已,但总是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各种阻力就像铜墙铁壁令他无法突破。

李博士也不免发出感叹,作为一名副主任,对于科室的人才建设、未来发展,他曾进行过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他打趣道,“这样的计划仍锁在抽屉里。”而原因也与老主任有关,“老主任有行政权力,对学科很有价值的东西,他自己干不出来,也不让你干。”尤其令他心寒的是,他是科室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10余名硕士,没有一个能留在自己科里工作,因为只有主任才能在新员工招聘中拍板。

泌尿外科杨博士被主任“发配”到门诊,不能负责病房、没有手术机会;肾内科许博士被“充军”到血透室当技师,还被主任恶言相向……博士遭遇不公平待遇的例子,在这家医院层出不穷。张博士还补充介绍说,主任们通常是提拔后就会一直在位,直到干不动为止,有些退休后名义上到了二线,但舍不得放弃科室采购、人事等权利,仍暗地里扮演着“太上皇”的角色。

与慷慨激昂的博士生相比,作为旁观者,张博士的同事郑硕士道出了主任排斥博士医生的部分原因:“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科室,必须以能力服人。能力体现在哪里?高难度手术、新技术、科研项目当然是重要指标。而这样的资源是有限的,一山不容二虎。”

三甲医院,两虎相争,博士为何“逃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