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南充马癞子牛肉,充满民族风情的川味小吃

四川南充有很多以牛肉为主料制成的风味食品

,1988年出版的《川味小吃》就收录了南充地区的挂挂牛肉、阆中熏牛肉、马癞子干牛肉、牛肉焦饼、红灯笼软酥牛肉、白灯笼麻辣牛肉、五香烤牛肉等名品,这跟当地独特的民族饮食风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的马癞子干牛肉,正是老字号“马癞子牛肉”的一个重要品种,在该字号下,还有罐罐牛肉和挂挂牛肉,并称为马癞子的三大牛肉制品,历史最长的要数罐罐牛肉,它也是马癞子的发家品种,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

南充马癞子牛肉,充满民族风情的川味小吃

南充

马癞子牛肉的来历

清代前期,随着各地移民入川,来自陕甘一带的回族同胞陆续进入南充等地,尤其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期间,陕甘反清起义失败的回民迁至该区,进一步增加了南充、阆中等地的回民数量,其特有的饮食习俗也逐渐发展成当地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癞子牛肉的创始人本名马兴顺,其祖辈就是在清代后期由陕入川的回民。《南充县志》对此有记载,生于1870年的马兴顺,家境贫寒,头上曾生过疥疮(俗称癞子),故又有马癞子的绰号,十来岁便开始独自谋生,在清真宰房的资助下,每日赊得二三十斤新鲜黄牛肉,沿袭本族食俗做成罐罐牛肉沿街叫卖。

南充马癞子牛肉,充满民族风情的川味小吃

大西街老照片

起初因技术不过硬,做出的牛肉口感和味道都欠佳,生意并不好。后经回族老师傅指点,才习得烹制牛肉之真诀,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制作出了色泽金黄、油润铮亮、浓香四溢的优质牛肉,再以陶罐煨制入味,耙软适口,鲜热味美,获得顾客青睐,名气逐渐打响,众人因其原有绰号,习称之为“马癞子牛肉”

南充城内有条非常古老的街道叫大西街,一度是城市的交通要道。大西街始建于明朝,因老城的大西门得名。上世纪六十年代,大西街的街名曾有过中断,它与另一条老街正西街合并为援越街,八十年代初才又改回大西街。马兴顺见牛肉生意越来越好,于是便在大西街摆了个摊位定点销售,“马癞子牛肉”牌号正式登场

南充马癞子牛肉,充满民族风情的川味小吃

罐罐牛肉

家常味的罐罐牛肉

大西街马癞子的罐罐牛肉之所以受人欢迎,与其严格选料和精心制作密不可分。

首先要选用优质黄牛的带肥后腿肉,剔尽筋杂,切为两斤重的块子。锅中盛清水,下花椒、老姜、葱结等调料,同时加入八角、草果等香料。再将大块牛肉下锅煮至八成熟,捞出切成小块,将锅中煮过牛肉的汤汁打尽浮沫,以作原汤备用。

另锅下清油烧热,加入盐、葱头、老姜、花椒、胡椒、桂皮、金酱、冰糖、红油豆瓣、大头菜酱油等料,炒香后掺入清水,同时下牛肉(水须淹过牛肉约4厘米),武火烧沸后,改以微火慢炖两个钟头,最后加入化牛油即成。

食用时,将之前煮头道牛肉的原汤烧开,把芋儿或萝卜切块,下锅煮熟,与炖好的牛肉一起分别舀入陶制小罐内,最后每罐撒上少许蒜苗,在摊子上煨起恭候食客享用,如此煮、炖、烧、煨制后的牛肉更加耙和入味,香气也愈发浓烈。

南充马癞子牛肉,充满民族风情的川味小吃

罐罐牛肉

挂挂牛肉与干牛肉

1939年,69岁的马兴顺因病去世,他的两个儿子马伯高和马商高继承其衣钵,继续在大西街经营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兄弟二人不仅将父亲做罐罐牛肉的方法传承下来,还开发出了许多新品种,如挂挂牛肉、干牛肉、粉蒸牛肉、凉拌牛肉、凉拌牛杂、牛肉酥饼等。

挂挂牛肉是将牛舌、牛肚、蹄筋原料经过两道卤制后的细长牛肉条,因成品的串挂形态得名。制作时先将原料下入清水锅,同时加八角、草果、姜、葱等料同煮,熟后捞出晾凉,切成粗约1厘米见方的细条。另将山奈、陈皮、肉桂、紫草等二十味中草药洗净,用细纱布包好做成卤料包备用。

锅内下菜油烧热,依次加入清水、口蘑酱油、冰糖及卤料包,大火烧开后放进切好的牛舌肚条,再次卤耙入味,收汁后取出均匀刷上花椒油,以麻绳或蔑丝串成串,挂起晾干即可,成品金黄透亮,耙软香糯,味厚细长的牛肉条子,食用起来别具特色。

南充马癞子牛肉,充满民族风情的川味小吃

干牛肉

干牛肉也是马癞子后来新增的品种,将优质牛腿肉切成粗约5厘米见方的大条子,加料码味后入缸以卵石压之,除尽血水,再以柏枝烟熏至外皮黝黑,复下锅卤至耙软,最后晾凉刷上花椒油即成。与挂挂牛肉相比,干牛肉多了几分熏香和酥嫩,风味浓郁且便于存放。

在五十年代中后期的饮食业改造中,马癞子牛肉并入南充回民餐馆。六十年代前后,因原料供应困难,马癞子牛肉被迫停产。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政府才采取措施恢复了这一老字号。

南充马癞子牛肉,充满民族风情的川味小吃

回锅牛肉

创始人、老味道、城市记忆

南充马癞子牛肉是以创始人绰号命名的民间食品,譬如早年成都的王胖鸭、痣胡子包子,都是指的创制人的外表特征。再如成都的赖汤圆、郭汤圆、钟水饺、古月胡三合泥、哑巴牛肉焦饼,温江的程抄手,重庆的高豆花、吴抄手之类,亦是人名入菜名的杰出代表。

这类川味小吃,没有阳春白雪的华丽外衣,也没有名人名家的吹拉弹唱和神迹仙踪的玄乎传说。他们拥有的,只是在特定环境中创习的谋生技能,打破地域的隔离,时间的流逝,甚至民族的界限,依靠手领心悟口口相传,把对川人和川味的理解,化作一款款质朴纯粹的小吃,平凡中蕴含着柴米油盐人间烟火,最能体现某个阶段的时代风貌和饮食特征。

今天,或许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已显得氤氲朦胧,或许他们的食摊和店铺早就随风而逝,但他们的老味道,仍然恪守在拥趸们的内心深处挥之不去,无论在或不在,无论变与未变,他们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依旧让人铭心刻骨,让城市熠熠生辉。

(全文完)

南充马癞子牛肉,充满民族风情的川味小吃

马癞子牛肉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