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南懷瑾:從來名士多耽酒,未有神仙不讀書

朱熹為什麼要研究《參同契》呢?據說朱夫子在福建武夷山講學的時候,剛好有一個道家南宗的白玉蟾,也在武夷山修道,有很多徒弟,後世稱他為南宗祖師。既然稱他祖師,差不多也是神仙了。一個道家,一個儒家,二人門下都有大批弟子。人類的好奇,古今中外都是一樣,這些儒家年輕的讀書人,每天都聽子曰、子曰,聽了半天,沒有怎麼樣。可是看到人家那邊修煉神仙丹道工夫的,不是紅光滿面就是臉上發青發烏,覺得總有一套,奇怪呀!就偷偷跑過去聽。

南懷瑾:從來名士多耽酒,未有神仙不讀書

朱熹總是講那是異端,你們不要亂去聽。後來弟子們告訴朱夫子,白老師那裡的確有些怪事情,他有先知之明,是有道之人。朱夫子說,他“偶中爾”!也就是說瞎貓撞到死老鼠,給他碰巧碰對了。這個話當然是在他自己的補習班裡對自己學生講的,可是那個白玉蟾老師,也沒有出門就知道了。第二天白老師就叫學生來約朱夫子,兩校同學聯歡去郊遊。朱夫子也很高興,就同意了。一去郊遊,這可好了!下起雨來,大家沒有帶雨傘都淋溼了。可是白老師雖在雨中,他走過的地方四面沒有雨,身上也不溼。朱夫子忍不住了問:“白老師呀,你這個是什麼道理呀?”白玉蟾笑笑說:“偶中爾!”這一個“偶中爾”,朱熹臉面就掛不住了,心想我昨天說給學生聽的話,他怎麼知道?而且今天馬上回敬我一個耳光一樣。

南懷瑾:從來名士多耽酒,未有神仙不讀書

這個很奇怪,因此朱熹開始研究《參同契》。朱熹經常偷偷研究佛、研究道,這是公開的秘密,誰不想活得長命,誰不想變成超人?只是面子上死不肯承認。所以我對宋儒不論哪一位,始終有一點不認同:學問道德宋儒沒有話講,就只有一樣不好,明明借用了佛家、道家的學理,來說明儒家的道理,然後翻臉批評他兩家都是異端,都是騙人。宋儒搞的這一套,叫什麼聖賢之學呀!

說到朱熹批評佛道兩家的話,似乎內行又很外行。譬如他做了道家與佛家的比較,講了很內行的話,在朱熹文集裡頭都有。

南懷瑾:從來名士多耽酒,未有神仙不讀書

他說道家修道是“形神相守”,這個對道家就超過普通的瞭解,這是說修煉神仙之道,可以修到返老還童長生不死。怎麼叫“形神相守”呢?道家認為這個身體是形體,等於是個機器,這個機器的電能是道家所稱的元神,是我們靈魂生命的根本,那是電能,就像電燈有了電能才發亮。所以只要我們這個肉體存在,那個元神就在我們身上。身上每個細胞每個地方都通元神的,人老形體衰了,這個機器用壞了,神也不通就離開了。道家所以能夠返老還童長生不死,他做的工夫就是把形與神凝結在一塊,這就叫煉丹。

南懷瑾:從來名士多耽酒,未有神仙不讀書

佛家不同,佛家講涅槃,生死都是空的嘛,時間到了,打個坐就走了。所以朱熹說佛家是“形神相離”,學佛的人求空,把肉體都看空了,使神和身體分離,這是朱熹的批評。表面上一看,佛家、道家都駁他不了,他不簡單的呀! 道家、佛家的修煉工夫和學理,他還是做過研究的。

朱熹的學問沒有話講,但他對於白骨觀沒有深入研究,批評白骨觀不是究竟。他說學佛的喜歡修白骨觀,所以覺得這個世界是痛苦的,沒有意思,不想留戀,而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他不同意這個觀念,又認為白骨觀在佛家工夫是下層的,當然他沒有寫他認為高的工夫是什麼。其實他沒寫的下一句,就是認為人的生命是可以留在這個世界上的。不過他老兄同我們一樣沒有留住,朱熹在他的傳記裡有好幾條是他對《參同契》、對道家學問研究的結果,他下意識地承認,人的壽命是可以修的。

南懷瑾:從來名士多耽酒,未有神仙不讀書

第二點關於儒家與佛道的關係,我常常提一句話,讀書人都愛好仙佛。尤其中國過去的讀書人,你查他一生的歷史、文章、詩集,都記載有幾個和尚道士的朋友,好像不交幾個這種朋友,就沒有學術地位。就像很多現代人,要認識電視電影明星,才表示自己交際廣泛一樣。當年想認識和尚道士,是表示自己清高,所以文集詩集裡,幾乎每一個人都談到與佛道人士交往的事。知識分子都好仙佛之道,但是知識分子很難修成功,因為學問好,慾望就多,煩惱就大,叫他放下來打坐修道,想是想,辦不到。可是反過來看歷代神仙傳、《高僧傳》,我們卻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仙佛的學問都很好。所以如清代詩人舒位有句詩說:“由來富貴原如夢, 未有神仙不讀書。”這是真正的名言,青年同學要想學神仙的,書一定要讀好才有希望。

南懷瑾:從來名士多耽酒,未有神仙不讀書

我曾經把這個詩第一句改了,寫了一副對聯送給一個喜歡喝酒的文人朋友,他是富貴中人,所以上一句就改成“由來名士都耽酒”,一般名士都喜歡喝酒的,下一句還是“未有神仙不讀書”,因為學神仙許多是愛讀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