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石”破天驚,榆林深藏華夏源頭謎團

黃河邊都是寶藏,尤其是黃河中游,黃土高原腹地,是華夏文明發源地。在陝西榆林,沿黃公路,時不時冒出秦長城、明長城等的路標,彷彿和厚重的歷史擦肩而過。更遠的歷史藏在榆林神木高家堡鎮的黃河支流禿尾河畔,有一座沉寂了4000多年的超大型史前遺址——石峁遺址。石峁遺址坐落在一片連綿起伏的山坡上,遠看像一座廢棄的石頭城。貌不驚人,卻大有來頭:始建於距今4300年,廢棄於至今約3800年。光是這“年歲”,就讓人進入它的領地時,不由自主屏住了呼吸——都說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這些散落的碎石,就藏著華夏文明源頭的密碼呢!

“石”破天惊,榆林深藏华夏源头谜团

古城內的一處庭院

“行走黃河採訪組” 姜峰 攝

走在石峁遺址城牆間,彷彿能感受到4000年前的熱鬧和井然有序。石頭城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重城垣構成,石砌城垣總長度約10公里,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目前開放的僅有外城東門這一區域。外城東門居於古城制高點,佈局嚴謹、結構複雜,佔地2500多平方米,是古城重要的軍事防禦建築。雖然現已看不到完整城垣的恢弘氣勢,但從保存下來的牆壁一角可以看出,上古時期的居民似乎也是“處女座強迫症患者”:大小均等的石塊砌得整整齊齊,連城牆的邊角都被精確地打磨成90度……據介紹,這些石頭都是就地取材,再以草和泥壘起。

“石”破天惊,榆林深藏华夏源头谜团

布整齊的一處城牆

“行走黃河採訪組” 姜峰 攝

4000年前沒有“豆腐渣工程”,古城很“耐用”,使用了500年之久。這些石頭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城牆牆體上,我們看到有多處凹陷,據介紹,這些洞裡原先穿插著紝木,用來聯結和拉扯分散的石頭。宋代《營造法式》中記載,築城時,城每高五尺,橫用紝木一排。而比宋代要“老”得太多的石峁古城,城牆中的紝木竟與這記載相似,體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高超建造技術和成熟的城建理念。

“石”破天惊,榆林深藏华夏源头谜团

外城東門的制高點

“行走黃河採訪組” 姜峰 攝

外城東門還發現了集中埋藏人頭骨的遺蹟,數量達百餘具之多,都是年輕女性,年齡在16至24歲之間,多有明顯砍伐和燒灼痕跡。看來,石峁先民曾舉行過複雜的祭祀禮儀活動,這些女性或悲催地成了殉葬者。石峁古城依山而建,隨山起伏。穿過外城東門,才算進入古城內城區。內城區內,設有皇城臺。根據考古發現,從外城東門通往內城東門,有一條連接皇城臺的大道,連接宮城,這也首開了中軸建築之先河——皇城臺依託山勢層層築起,內外城環套佈局。看來,中國曆代君王對“中軸線”“對稱美”的執著,源頭在此。皇城臺等處還未開放,考古工作者正系統進行考古發掘。石峁遺址已發掘出眾多玉器、石器、骨器、彩繪陶等。玉器數量約有萬件。城門建造時,為了祈求城牆安全永固,上古先人有意放入玉器,藏玉於牆。這或許印證了古文獻中“玉門瑤臺”的存在。古城內還發現了數千塊鑲嵌在城牆內的石雕。這些石雕,以前是人們嚴肅正經的精神信仰,現在,非常有潛力成為新的文物表情包。

“石”破天惊,榆林深藏华夏源头谜团

石峁的發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石”破天驚,有學者認為,石峁或許是黃帝部族的都邑。這裡曾經生活著龐大的智慧族群,擁有眾多發明和藝術創造,被譽為本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史前考古之一。如今,它是一座業已消失的上古都邑,是史前時代最為宏偉的城池。其設計者、建造者是誰,因何而廢棄,石峁先民去了哪裡……有太多的謎團值得追問。據悉,要將這400萬平方米麵積的大型遺址細細發掘整理,可能需要100年!我們慢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