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關東山的古老營生——放山

放山,祖祖輩輩的財富夢,隨著時代變遷,在慢慢演變

放山,在東北是一個古老的營生。也是關東山古老的習俗。

放山可以追朔到隋唐以前或者更遠。那時人們就懷揣著發財夢,在關東山的深山老林,演繹出許多動人的神話故事。放山在東北,是一道獨一無二的特殊的風景。

放山最鼎盛的時期,大概在宋元明清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放山達到鼎盛。

據說,一幫一夥的關里老客,懷揣著發財美夢,撇家舍業來到關東山深山密林,放棒槌。這些懷揣發財美夢的關里老客,在深山密林風餐露宿,吃盡了人間苦頭,演繹出關東山深山密林豐富多彩的故事。

傳說,早年間,有一個山東老客,懷揣著發財夢,到深山老林放山。他風餐露宿在深山老林轉悠,最後竟迷了路,走不出林子,活活餓死在深山老林。

臨死前,他在樹上用刀刻下一行字:“家住山東萊陽河西村,蹁江過海來挖參,三天吃個蝲蝲蛄,你說傷心不傷心……若有君子到此處,幫我捎信給家人……”

從此,那老客死後,在關東山成了山神。在後來的放山習俗裡,都要尊重這位山神,尊這位山神為“老把頭”。

“老把頭”主宰放山一切事宜,包括指引方向和拿到大貨。


關東山的古老營生——放山

放山有許多規矩,每一個參加放山的人必須遵從。這些規矩,一直流傳至今,沒有多大變化。

一般情況下,放山把頭把放山隊伍組織起來之後,要讓大夥帶足進山的糧食和防雨工具,因為進山後說不上遇上什麼天氣,放山隊伍要帶上祭品,鞭炮和燒紙之類。喜歡抽菸和喝酒的人要帶足菸酒。

參加放山的人每人要帶一把腰刀,進山之後,一是用來防身,二是用來砍標記,以防嘛達山。參把頭要帶上鹿骨籤子剪刀,毛刷和紅毛線連著的兩枚“乾隆”銅錢之類。

參把頭要德高望重的山裡通擔當。對山裡熟,拉的開山頭,又懂山裡山規才行。

放山隊伍組織起來之後,一切準備停當,進山之前,要聚餐一次,稱作“攏山”,攏山一般在參把頭家進行,意思是大家聚攏在一起進山發財。

從這一天起,參把頭在隊伍中,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隊伍中的任何人,都要根據參把頭一言一行行事,否則,違反者,輕則警告,重則逐出隊伍。

放山隊伍可大可小,大則幾十人,小則幾人,單獨一個人也可以。但無論人員多少,進山就要守山裡規矩,俗稱“山規”。

山規就是山裡人制定的法則。無論什麼人,只要進山,就要遵守這個法則。

在山裡,聽到有人喊山,無論認識不認識都要“接山”,接山是人家喊一聲,你聽到後要回一聲。這可能有人迷路,也可能本幫中有人想判斷方向。

接山後可指引迷路者出山。如果誰在山裡迷路,餓了,見到有蹌子,可進去找吃的,無論主人在不在,只要有吃的,隨便吃,即使主人回來,也不怪罪。但不能拿走。拿走主人知道,輕則被打,重則打殘或處死,這在從前社會都不為過。

放山規矩特多。

放山隊伍一出門,就要遵守規矩:碰到娃娃標誌能拿到大貨,這是放山隊伍最高興看到的,碰到老鼠稱“小媳婦”,標誌能拿到不太值錢的一般貨。碰到蛇要喊“錢串子”。

進山後,不能隨便誇這個好那個好,誇好你就要帶著。放山就是放山,不準亂撿東西,胡說八道。否則逐出隊伍。

到達要放山的目的地後,大家把行李放下來,參把頭把大家召集在一棵古老樹下,把隨身帶來的三塊磚頭支成一個“門”字形,權作山神廟,把帶來的祭品供上,參把頭帶領,大家嚴肅虔誠地祭山,祈求山神爺老把頭保佑,讓他們順順利利拿到“大貨”,不出意外,不嘛達山,發財回家。

祭罷山神後,大家分工搭帳篷,支灶做飯,撿柴。參把頭作為權威,什麼也不用幹,按上一袋旱菸,悠閒自得地品。

在過去,放山搭帳篷是個苦活,大家要用帶來的刀鋸砍樹支帳篷,因為在山裡待很長時間,少則十幾天,多則一月。帳篷要搭的嚴嚴實實不漏雨水。

現在則方便多了,有現成的摺疊帳篷和摺疊床,到地頭支起來就成。現在放山不再步行向山裡跋涉。一律摩托和進山機動車輛,進山帶的物資充足,可以長時間待在山裡。現在放山似乎成了一種休閒。

忙乎了一春一夏,掛鋤後到山裡拿到拿不到貨不打緊,在原始生態的森林裡,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原始生態之美,也權當休閒。


關東山的古老營生——放山

第二天早飯後,參把頭把大家召集一起,依舊嚴肅地站在那棵樹下,參把頭把一根很漂亮的木棍,在樹上敲三下,叫做“開山”。

開山是一種儀式,是正式放山時必做的事。參把頭那根木棍,是放山隊伍裡最高權杖,有時是進山後現削而成,有時是參把頭常年使用的,特別拿到“大貨”的時候。這根木棍被當做寶貝一樣保存。這根木棍,要放在山神爺老把頭那裡保管,任何人,不允許踩踏,步下和詆譭。

開山儀式結束之後,根據參把頭安排,大家一字排開,相距五七米遠,按參把頭指定方向慢慢向前找尋。每個人手中都要拿一個木棍,這是進山後各自就削定的,用來撥草和打草驚蛇。

隊伍要不時地互相喊一聲,一般有人喊一聲:“哎”,立即就會有人回聲:“哎”。不允許有人喊問不回答。這樣有利於大家在森林裡辨別距離,以防有人走失。

在深山老林穿梭一天,天晚的時候,大家回到駐地。“火頭軍”做好了晚飯,大家累了一天,到小溪裡洗手吃飯。

有個規矩,不能在盆裡洗手,在盆裡洗手叫“金盆洗手”。早晨起來,也不能洗臉洗手,洗乾淨意即“乾淨”之意,乾淨意即拿不到棒槌。可現在年輕人不管老規矩那一套,該怎麼洗臉就怎麼洗臉,該怎麼洗手就怎麼洗手。

進山放山,酒是少不了的,乘著森林傍晚涼習習晚風,遙望著森林美景,愜意地喝著小酒,真是神仙過的日子。天晚下來,古老放山年月,大家點上一塊明子,談天說地,最多的說些男女葷事,直到困了,躺倒鋪上,呼呼睡去。一夜無話。

現在的放山隊伍放山,一律現代化裝備。大家進山之後,首先安裝太陽能照明設備,夜晚降臨,每個帳篷裡燈火通明。比起老輩人放山夜晚黑咕隆咚,現代人則幸福多了。年輕人用智能手機和小平板上網,玩微信和QQ。放山,成了一種到森林裡休閒的方式。

關東山的古老營生——放山

第三天,放山隊伍依老把頭安排,繼續頭一天工作。這時,如果放山隊伍中誰發現人參,則要喊一聲:“棒槌!”稱作喊山。這時,旁邊有人聽到,就會立即回道:“幾品葉?”稱作回山。

這喊山和回山有個規矩,喊山人喊山後,不只幫里人可以接山,就是山裡任何人都可以接山,“接山”後,接山人就有了從這一苗參中分紅的權力。

這個規矩是誰定的,似乎沒人能考究清楚。我想,大概是古老的放山人,在茫茫原始森林裡,懷著發財夢而來,互相利益均沾的方式罷。但此規矩僅限於放山。

喊山人喊山後,聽到有人接山,就要把看到的幾品葉說幾品葉。不能亂說。不能看不到人參撒謊亂喊,亂喊會受到山神爺懲罰。

在喊山接山結束之後,參把頭會來到跟前,首先給人參紮上紅繩。紅繩兩端系兩枚古銅錢。

據說,人參常年接受森林山水之氣,容易化成人形,表面看是苗人參,可富有有靈氣的人參見人後容易逃遁。特別千年老山參,非常狡猾。紮上紅繩後,人參就被定住。

參把頭給人參紮上紅繩後,大家開始清理挖參的場子清除地面雜物,挖參也不能說“挖”,要說“抬”,“抬參”。如果是苗大貨,還要燃放鞭炮,慶祝山神爺恩賜。抬參是個細緻活,也是個技術活。稍有不慎,就容易弄壞。

人參的一根一須都不能弄掉,甚至連一絲細微的毛毫都不能弄掉。所以這活必須參把頭小心細緻地幹。稍不小心弄壞一點,這苗參就會去掉不少價格。

挖參有挖參的專用工具,小刀、斧子、剪刀,鹿骨籤子等,都有參把頭耐心細緻地操作。挖一苗參,要很長時間。如果是大貨,所用時間更長。

這期間,有人給參把頭打下手,有人在周圍細細地找,看能不能再找到大貨。有時運氣好,還真能找到新的大貨。參把頭也能從參榔頭上判斷哪個方向有沒有貨存在。

參榔頭是人參結的種籽,圓球型,單粒腎型,每粒兩個籽。人參種籽紅色,非常美麗。常常在榔頭的下邊有一兩個小枝,上面頂著參籽。俗稱為“兆頭”。

參把頭就是根據兆頭所指方向指揮大家仔細尋找。無論他們找到找不到新的棒槌,人參“抬”出來後,就要立即回營地,火頭軍立即生活做飯,改善生活。參把頭則把新挖的人參供在“山神廟”前,大家跟著參把頭,齊刷刷跪下來,拜謝山神爺恩賜。

第二天,大家要到挖參的地方,細細找一遍,俗稱“壓埯子”。參把頭則把人參種籽搓去皮,再種在山上。以防森林裡人參資源斷絕。然後到一棵紅松樹下,對準挖參的方向砍去皮,參是幾品葉,砍幾刀,如果砍六刀,則標誌拿到大貨。多少年後,有人放山來到這裡,根據標記,會細細尋找。這個標記,也稱“兆頭”

挖到大貨,大家要拔寨回家,稱作“不能貪心”。人們從拔寨回家隊伍人的臉上,就能看出,拿沒拿到“大貨”。如果放山隊伍一直沒拿到大貨,則直到物資罄盡才會拔寨下山。

關東山的古老營生——放山

2015年8月,白山鎮農場屯劉金光等四人放得一苗大貨,賣得57萬,每人分得14萬,剩下1萬,請全村人打了牙祭。

2019年夏,紅星屯宋亞東和潘為順等三人,放得一苗大貨,用微信曬到網上,被長春一客商以58萬9千元價格買走,每人分得19萬,剩下1.9萬捐給村裡孤寡老人和貧困戶。也算傳承了“有財大家分”古老放山人的習俗。

茫茫關東山林海,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寶藏,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代子孫的天然財富,我們祖祖輩輩都要好好愛護和珍惜。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