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儿童用药问题广受关注,如何推动我国儿童哮喘合理用药?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更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高峰期。作为儿童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疾病,哮喘的防治问题日益严峻。近日,多位儿科临床专家就儿童哮喘的防治及病因进行分析并联合呼吁,儿童群体的用药安全不容忽视,需兼顾药品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专家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缩小版,在用药时应尽量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的剂型。孟鲁司特钠作为一种选择性高、耐受性好的强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有多种专供儿童使用剂型,临床可用于儿童哮喘病的预防和长期治疗。   

哮喘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

儿童哮喘比例高于成人

  根据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2013年在《中华儿科杂志》发布的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主要城市城区0~ 14岁儿童哮喘总患病率为3.02%,与2000年全国调查的结果比较,增加了52.8%。此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域和不同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仍有近1/3患儿未得到及时和准确诊断,哮喘的用药和管理状况亟待改进。

儿童用药问题广受关注,如何推动我国儿童哮喘合理用药?

  “儿童哮喘作为慢性疾病,在我国庞大的儿童人口基数上,现存儿童哮喘患者数量非常多。2020年预估还会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我相信这个数据可能还在不断地升高,因为成人哮喘的最新发病率也达到四点多,而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一定会比成人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陈志敏分析认为。

儿童用药问题广受关注,如何推动我国儿童哮喘合理用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 赵德育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赵德育介绍道,哮喘的发作具有季节性,在季节交替时容易出现过敏状况,患儿会显著增多。“在儿童哮喘的高发时期,可以预防性用药,包括可以临时吸入激素或者临时使用孟鲁司特钠预防。有文献证实,比如在高发前期,口服孟鲁司特钠可以预防一定的喘息的发作。”   

儿童不是成人缩小版

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有效

  由于儿童专用药不足,很多患儿在服药时都被当成“缩小版的成人”对待,存在着巨大的用药安全风险。“用量基本靠猜,用法基本靠掰”,是国内绝大多数儿童药品的用药现状。  

  《2017年国家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来自医疗机构报告123.7万份,其中0至14岁儿童患者相关的报告12.9万份,占10.5%。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占87.3%,呼吸系统用药排在了前三位。

儿童用药问题广受关注,如何推动我国儿童哮喘合理用药?

  “对于儿童的药物来说,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有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洪建国表示:“在中国,儿童药物剂型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他看来,儿童不是“小”的成人,所以很难在儿童成长期做临床研究。但孟鲁司特钠是少有的几个在儿童群体中做过临床研究的药物,所以它既有四毫克的颗粒剂及咀嚼片剂型,也有五毫克的咀嚼片剂型。   

标签外用药有风险

儿童药急需开发新剂型

  “从规范的角度来看,儿童就应该用儿童的药。”洪建国举例说明道,如果某个药物没有儿童剂型,用量应根据患儿体重计算,如果一片药物含量是0.5克,儿童只需0.25克,“掰一半”看似可行,但从医学角度来说,这是标签外(off-label)使用。  

  此时患儿需要承担标签外用药的风险,因为有些药物是缓释剂型,掰开破坏了药品的结构,不再发挥缓释作用。“这也是全球性问题,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适合儿童的剂型很少。”对此,专家呼吁,儿童用药急需新剂型的开发研究。“希望能有更多剂型方便儿童使用,包括儿童糖浆、颗粒剂、分散片、咀嚼片等。比如孟鲁司特钠,成人是吞服的片剂,儿童剂型则做成颗粒剂及咀嚼片。”  

  除药物剂型匮乏外,在赵德育看来,儿童哮喘的诊断也是当前临床面临的另一挑战。“儿童哮喘的诊断全部都是临床诊断,因为没有别的检查可以参考。患儿反复的喘息在临床上就要考虑哮喘,但是很多疾病也会喘,所以如果按哮喘治疗无效,就得考虑其他问题。对于每个医生来讲,鉴别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验。”


■刘芳菲 章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