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昆明古代山水人文榜单中,为何西山居高不下,答案藏在这些诗文里

昆明西山并不只是一座山,而是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挂榜山、大青山、观音山等山峰组成的山脉,自北向南绵亘24公里,远远望去就像一位躺在滇池边小憩的少女,南端的观音山如少女秀发,挂榜山似少女头顶,再往北少女胸、腹、腿的形态十分逼真,于是人们又将西山称为“睡美人山”或“卧佛山”。因为山中草木繁茂、清幽秀美、景色极佳,在古代也被誉为“滇中第一佳境”。

昆明古代山水人文榜单中,为何西山居高不下,答案藏在这些诗文里

远眺昆明西山

西山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唐代称为“碧鸡山”,后来也叫做“太华山”,到了近代,因位于昆明城的西边,于是人们就将它简单直白地叫做“西山”,并且沿用至今。

一直以来,到过西山的名人雅士,都不会吝啬对它的赞许,在很多关于昆明的山水人文的排行榜中,它都处于高阶段位。与现代各种网络榜单不同,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将各地较为突出的山水风貌、人文景观综合在一起,逐渐形成各地的“八景”“名山”之类的称谓,这些称谓可以理解为当地的山水人文排行榜,在与昆明有关的榜单中,西山只要出现大多跻身榜单前列。

西山都上了哪些山水人文榜单?

昆明古代山水人文榜单中,为何西山居高不下,答案藏在这些诗文里

登上西山俯瞰滇池

  • 元代,初居“昆明八景”榜首

元代,诗人王升,在游历昆明各地山水后,写下了展现昆明完整人文风光的《滇池赋》,其中,“碧鸡”“金马”“玉案”“商山”“五华”“三市”“双塔”“一桥”这八个蕴含自然风光、人文韵味的景色描写,被当时的人们奉为“昆明八景”的代表,地处昆明城西的碧鸡山(即西山)位居八景排行榜首位。

《滇池赋》中关于“昆明八景”的描写如下:碧鸡峭拔而岌嶪,金马逶迤而玲珑,玉案峨峨而耸翠,商山隐隐而攒穹,五华钟造化之秀,三市当闾闫之冲,双塔挺擎天之势,一桥横贯日之虹。

昆明古代山水人文榜单中,为何西山居高不下,答案藏在这些诗文里

西山后山景色

  • 明代,位列“滇阳六景”前二

明洪武年间,日裔僧人机先在游历了昆明各地的山水景色后,仍旧十分眷恋,于是将这些美景以诗歌的形式写成了《滇阳六景》,即滇池夜月、碧鸡秋色、金马朝晖、玉案晴岚、螺峰拥翠、龙池跃金,他还为每一个景都配了描写的诗文。这一次,描写昆明西山的“碧鸡秋色”位列第二。

《滇阳六景》中对“碧鸡秋色”的描写是这样的:碧鸡西望水天虚,漠漠秋光画不如。翠碧烟华摇浪处,丹崖树色著霜初。前朝有阁今游鹿,落日何人独钓鱼。却讶维舟湓浦上,芙蓉九叠看匡庐。

昆明古代山水人文榜单中,为何西山居高不下,答案藏在这些诗文里

西山脚下杨升庵纪念馆

  • 明代,跻身“云南四大风景名山”之列

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从昆明地区的榜单跻身全省前四之列。

这一次,昆明西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明代大文人杨升庵也被西山的秀美山色所折服,不仅写下了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的雄奇险峻,还定居西山脚下的“碧峣精舍”直至终老。

西山之所以能跻身“云南四大风景名山”,与它自然、人文的完美结合密不可分,这在杨升庵所写的诗句中能够领略到: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为什么西山总能跻身昆明山水人文榜单?

昆明古代山水人文榜单中,为何西山居高不下,答案藏在这些诗文里

从西山俯瞰滇池

  • 一水抱城西·优异的地理位置,交通往返便利

西山地处昆明城西,和金马山、长虫山、棋盘山、玉案山等其他同样规模较大的山脉相比,与昆明城的距离并不算远,很适宜当天出城游玩。

从前,昆明城中有通往滇池的小舟,也有从滇池通往西山脚下的往返船只,相较从昆明城里去往其他方向的山中游历只能步行或骑马,选择去西山游玩是很便捷的,正因此如,西山成为了古人游玩的首选和大众所熟知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昆明山水风貌榜里必不可少一个。

  • 峭拔而岌嶪·险秀的自然风光,一山两景不同

昆明西山紧邻中国三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滇池,自古以来,大山大水的结合一定会产生非凡的山水风光,而西山广阔绵延且东面临水的独特优势,也形成了前山游览山水人文,后山徒步登高峰的两种体验。

昆明古代山水人文榜单中,为何西山居高不下,答案藏在这些诗文里

西山上的华亭寺

  • 拄杖僧归苍茫外·纷繁的古今人文,充盈山中内涵

唐代以来,昆明城里的达官贵人以及修行避世的高僧、道士,都喜欢在西山上选址建造避暑台、私家别墅、庙宇,“华亭寺”“梁王避暑台”“太华寺”“三清阁”等古迹、名刹就是这样建成的。

此外,很多文人墨客畅游山中的时候,都会留下大量赞咏西山景韵的楹联、题刻,其中不乏杨升庵、袁嘉谷这类大文人。

到了近代,与云南、昆明历史文化相关的聂耳、张天虚、柏希文等爱国志士也长眠于西山,这些纷繁多样的古今人文色彩,也在不断充盈着昆明西山的文化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