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專訪|赴南蘇丹維和隊員:除了瘧疾,還要防範劇毒昆蟲

11月29日,江蘇省興化市沙溝鎮舉行了一場追悼會,沉痛悼念維和英雄付森。

23歲的維和士兵付森執行任務中感染惡性瘧原蟲,導致回國突發惡性瘧疾,雖然進行了積極治療但仍不幸離世。

中國維和戰士付森因執行維和任務時染病,最終不幸去世。這一消息使我維和官兵的健康狀況立刻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維和部隊出國執行維和任務是一種什麼樣的經歷?會遇到哪些危險?健康狀況面臨怎樣的挑戰?又如何應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曾赴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的解放軍中部戰區83集團軍某旅季金金營長。

在今年的國慶閱兵中,維和部隊方隊首次參閱,成為本次閱兵的一大亮點,成為當時大眾關注和討論的熱點。維和英雄的離世讓國人的目光再次轉向這群頭帶藍盔維護世界和平的軍人。

維和部隊方隊首次參閱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擔當。

1992年4月16日,中國首次派出聯合國維和部隊赴柬埔寨金邊,這是我國第一次派遣部隊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根據官方資料,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軍隊已累計參加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近4萬人次,13名中國軍人犧牲在維和一線。目前,仍有2500多名中國官兵在聯合國7個任務區和相關維和機構執行任務。

专访|赴南苏丹维和队员:除了疟疾,还要防范剧毒昆虫

聯合國能力評估組對中國維和部隊給予高度讚揚 本文圖片均由 受訪者供圖

此外,中國已正式宣佈建立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建設8000人的維和待命部隊並通過聯合國組織的考核評估。

今年9月24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向媒體表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兵力最多的國家,中國軍隊將一如既往堅定支持聯合國維和事業,用堅毅與奉獻書寫維護和平的大國擔當,用行動與實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風險無處不在”

澎湃新聞:你是什麼時候前往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出征前心情是什麼樣的?

季營長:我參加的第八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任務,這批維和部隊以工兵為主,還有一些警衛、醫療力量,以第83集團軍為主組建,共268人。我們在2017年9月11日舉行了出征誓師大會,然後搭乘民航客機前往南蘇丹,2019年9月圓滿完成任務後回國。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執行維和任務,出征前的心情還是比較複雜的,既有為國出征的自豪,又有對南蘇丹複雜環境的一些擔心,還有對親人朋友的不捨。

澎湃新聞:畢竟是第一次出國執行維和任務,心情複雜也是人之常情。維和這一任務和平常為了適應這次任務你們有沒有做一些相應的準備?

季營長:維和任務有一定的特殊性,出征之前會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打無準備之仗”。從2017年7月份集中組建維和大隊到9月下旬踏上征程,準備了3個月時間。針對性進行了戰鬥體能、實彈射擊、戰場救護、維和英語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維和大隊裡有工兵、警衛和醫療等人員,戰鬥體能、實彈射擊等水平不在同一個層次,為了這次維和任務就要強化這方面的訓練,增強體能,提高戰鬥技能。在異國他鄉,學習維和英語也是非常重要,這也要強化訓練。

专访|赴南苏丹维和队员:除了疟疾,还要防范剧毒昆虫

維和開訓動員現場

澎湃新聞:雖然說在國內進行了針對性訓練,但在當地維和的親身體驗還是從你們踏上南蘇丹的那一刻起。抵達南蘇丹第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季營長:抵達南蘇丹的那一刻,內心有些激動和興奮,此外還有的是對這一年生活的未知與好奇。我們第一天在朱巴過渡營,在這個素有“世界火爐”之稱的南蘇丹,讓我深深感受到“熱情過度”的太陽,火辣辣的讓我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大蒸箱,我的皮膚感到一種輕度灼燒感,這裡最高溫度可以達到45度,常年在30度以上,室外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遮陰的地方。

在過渡營看到多國維和部隊和國旗,讓我更加感受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責任,在這裡我就是代表中國。從朱巴過渡營出發至瓦烏,飛機飛過原始森林,從上空鳥瞰這個南蘇丹第二大都市,地面上看不到高樓大廈,沒有柏油馬路,沒有川流不息的車輛,只能看到坑坑窪窪的馬路和雜亂叢生的灌木,偶爾路上有一些車輛和旁邊零星坐落的茅草屋。整體上感覺是戰亂讓當地比較破敗。

澎湃新聞:在維和過程中主要有哪些任務?

季營長:主要執行長達670餘公里的南蘇丹補給線路施工,此外還有板房搭建、大本營警戒崗樓搭建、難民營防衛設施構建、垃圾處理場挖掘、機場路燈及設施輔助維修等任務。日常工作還有包括參加聯南蘇團(聯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組織的各種會議和活動。

专访|赴南苏丹维和队员:除了疟疾,还要防范剧毒昆虫

維和任務中聯合指揮

澎湃新聞:執行維和任務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危險?哪個危險你最擔心?

季營長:第一個危險就是當地戰亂導致各個武裝之間關係比較緊張,“蘇丹人民解放運動”與反對派容易爆發武裝衝突,施工過程中經常碰到載有火箭筒、機槍等武器和全副武裝的士兵的皮卡。補給線施工中,線路遠,草原、叢林密佈,當地外出活動經常帶刀、帶標槍,甚至帶AK-47自動步槍,衝突或意外傷害風險較大。

第二個是當地環境帶來的風險,這個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比較惡劣,蚊蟲、老鼠、蟑螂活動猖獗,垃圾眾多,病毒容易傳播肆虐,比如最近大家討論的導致維和士兵去世的瘧疾。瘧疾是經按蚊(編注:蚊子的一種,又稱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在南蘇丹被蚊蟲叮咬感染的多一些。惡性瘧原蟲感染可迅速發展成威脅生命瘧疾,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非常高。除了瘧疾,當地毒蛇、蜜蜂、蠍子等毒蟲活動也頻繁,一不小心就會咬人、蜇人,毒性劇烈,造成腫脹、高燒,救治不及也可能危及生命。

社會環境主要是當地通信條件差,外出執行任務經常性出現通聯不暢問題。當地路況較差,施工點與營區距離較遠,車機故障時,很容易耽誤到夜裡,周邊危機也比較多,人身、車機安全沒保障。

長年的內戰導致民眾長期處於貧困狀態,食物比較匱乏,車輛通行時,一些小孩子跟車、扒車,索要食物,而我們有自己的任務,這種跟車扒車就比較危險。總體來說,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可以說是無處在。

专访|赴南苏丹维和队员:除了疟疾,还要防范剧毒昆虫

瓦烏至通季道路施工

舉著砍刀、AK-47步槍走來的當地人

澎湃新聞: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哪一次危險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季營長:一次補給線施工中,臨近中午開飯,大部隊和保護部隊已撤回至補給點,指揮自卸車倒最後一車土,出現車輛意外熄火,拋錨在路上,檢查發現電瓶線斷開,正在維修時,遇到一大批當地人舉著砍刀、標槍、AK-47步槍,從遠處走來,當時內心還是有點忐忑的,但為了保護戰友和裝備,堅持堅守在戰位上用對講機報告情況,當看到距離兩米左右一個黑人姑娘舉起手衝我們打招呼時,我們揮手回應,保護部隊的孟加拉國士兵拿著上膛的自動步槍往這邊趕來。

澎湃新聞:對於中國維和部隊,當地居民是什麼樣的態度?

季營長:為當地政府打通城市之間的交通補給線,為瓦烏市居民維修城市通道,為當地難民營構築完善的壕溝鐵絲網防禦體系,為超級營地搭設板房建設哨樓,為當地機場修路安裝路燈。此外,我們還為當地村鎮捐贈圖書和食物。

當地民眾和官員對我們的印象是勤勞勇敢,裝備先進,能吃苦能幹活,能為他們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做貢獻。春節期間,我們組織過中國年,與當地居民進行過伙食評比和節目表演,增進了友誼。

专访|赴南苏丹维和队员:除了疟疾,还要防范剧毒昆虫

施工途中對當地受傷人員實施人道主義救援

澎湃新聞:回國後回顧這次維和任務有什麼感覺?如果再次需要你去維和,你還會去嗎?

季營長:最深的感觸是祖國國泰民安,家人豐衣足食,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出去體驗了才知道社會安定和和平的重要性。我們維和軍人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聯合國的高度讚譽,也受到駐在國民眾的廣泛歡迎,展現了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擔當。

如果再次接到召喚,我必義無反顧再次踏上維和的征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