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全世界4.3%的貨物都要通過的巴拿馬運河,而危及已經來臨

眾所周知,巴拿馬運河是全球海上交通的咽喉,目前全世界約4.3%的貨物均通過該運河運往各國,而運河的收入也佔到巴拿馬財政收入的八分之一。因此對巴拿馬而言,水就是錢。

  人類歷史至今為止的三大人工運河工程,即蘇伊士運河、中國京杭大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則是其中最艱鉅的工程。近代巴拿馬的歷史完全和運河交織在一起,即由運河而生,整個國家的命運與運河息息相關。

全世界4.3%的貨物都要通過的巴拿馬運河,而危及已經來臨

  近年來,隨著巴拿馬城的人口增加和通過運河的船舶逐年攀升,加通湖的水位在逐年走低。船舶從太平洋進入運河後,為了調節兩大洋的海平面差,每艘船都需要加通湖放水2億加侖,才能通過船閘進入大西洋。因此在旱季加通湖的水位平均每月降低幅度可達80釐米之多。

  今年因遇大旱,許多必須通過巴拿馬運河船舶的載貨量都受到了限制,因此運河管理局的收入也減少了數百萬美元之多。今年7月以後,因水位回升至24.7米以上,所以尚未對巴拿馬型貨輪的通航產生影響。但從2014年以來,因連年乾旱,今後旱季時間可能會持續延長。如果這一狀況不能有所緩解的話,那全球的供應鏈都可能遭受巨大的衝擊。

  一旦巴拿馬運河的通航受到明顯制約,則繞行麥哲倫海峽的費用和時間都是難以想象的,全球各大海運公司對此前景感到不寒而慄。而修建連接兩大洋的鐵路,是遠水不解近渴,即便建成這樣的兩洋鐵路,貨物卸船裝車運輸後再卸車裝船,這筆費用也相當驚人。

全世界4.3%的貨物都要通過的巴拿馬運河,而危及已經來臨

  巴拿馬城市民已明顯感覺到氣候的顯著變化。以往每年到了雨季,每天降雨時間都在三四小時,而如今往往一個小時雨就停了,以至運河地區的年均降雨量已連續六年低於常年。今年則提前一個月進入了旱季,而旱季的結束又晚了一個月。這些年巴拿馬的乾旱顯然與厄爾尼諾現象密切相關,而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並不明顯,卻同樣旱魔肆虐,這顯然是反常的。

  氣象學家警告到,如果赤道附近的東太平洋海面水溫如所預計的那樣,早於其他地區出現上升的話,則今後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頻率將明顯加快,到2100年可能增加到每10年發生一次,其頻率為目前的兩倍。

  加通湖水位的下降也影響到了巴拿馬運河的拓寬計劃。由於新建船閘投入使用,所以2016年開始該運河得以通航新巴拿馬型貨輪。巴拿馬政府本欲繼續擴建運河,以便使更大的船舶也能通過運河,但水位的下降只能暫且擱置這一計劃。

全世界4.3%的貨物都要通過的巴拿馬運河,而危及已經來臨

  既然加通湖的水位下降是由於氣候變化造成的,全球各大航運公司則寄希望於全球變暖繼續加劇,從而使得北冰洋的冰山進一步融化,具備全年通航條件,這樣通過北極航線就可完全消除這一掣肘因素。例如從上海前往紐約,如果可經由北極航線的話,其航程僅為1.55萬公里,比通過巴拿馬運河可縮短4000公里。

  巴拿馬政府為了維持運河的通航能力,已出臺了許多措施,如停止了加通湖的水力發電,還打算另行開挖三個湖泊,以向巴拿馬城市民提供生活用水。因為加通湖已不能再加深了,否則有引發附近的山體發生滑坡之虞。但不論採取什麼對策,巴拿馬人民都必須付出不同程度的代價。

來源:中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陳鴻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