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背信棄義,窮兵黷武,天主孝子法蘭西!十字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十字軍東征,是西歐中世紀曆史上不得不提的重要事件。自公元1095年烏爾班二世在克勒芒會議號召全歐洲向東奪取聖地耶路撒冷起,到公元1291年十字軍最後的城市阿克城淪陷為止,共有8次十字軍東征運動,西歐國家中,法國、神聖羅馬帝國、英格蘭、挪威、匈牙利、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等西歐勢力都捲入其中,雖然有像英格蘭和神聖羅馬帝國這樣取得輝煌戰果的勢力存在,但這些勢力中,也有一個害人不淺的國家,那就是法國。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法國對於十字軍的創傷,那可以這麼說,法國在十字軍東征的行為,直接導致了近200年十字軍運動的徹底失敗,同時也葬送了歐洲與中東在那個時代就和平相處的希望。

背信棄義,窮兵黷武,天主孝子法蘭西!十字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法國勢力從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起就是十字軍的主力

如果把麾下諸侯也算在內的話,法國應該算是最早參加十字軍的國家,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名義上的領袖于格,就是當時的法國國王腓力一世的弟弟,雖然只是一個掛名的統帥。而實際上法國國王親自參加的十字軍,則是第二次、第三次、第七次和第八次共四次十字軍東征。然而,法國國王每次出現,都沒有為十字軍取得有效的成果,而第三次和第七次東征,更對十字軍本身造成了重創,尤其是第七次十字軍東征,法國更是為十字軍的徹底覆滅奠定了基礎。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以後,以法國、神聖羅馬帝國和意大利諾曼王朝為主的諸侯們在耶路撒冷等地建立了四大國家,其中尤以耶路撒冷王國最強大,另外的特里波利伯爵領、安條克公國、埃德薩伯爵領和王國一道形成了互相保護的局面。包括第二次東征及之後的東征,基本都是在捍衛和恢復這四個國家。

背信棄義,窮兵黷武,天主孝子法蘭西!十字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虎頭蛇尾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法國國王第一次在十字軍的世界參戰,就是公元1146年發起的第二次東征。第二次東征,主要是因為四大國家中的埃德薩伯爵領被佔領所致,法王路易七世於是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一同出兵,準備奪回埃德薩。雖然兩者都是西歐最顯赫的帝王,但在戰場上卻紛紛走向失敗,先是康拉德在小亞細亞中伏兵,後來又是路易七世和王后在耶路撒冷參觀,導致戰機被厭惡,最後進攻大馬士革不利,不得不草草結束征戰,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然而,如果和後續法國國王們的表現相比,你會發現,這不是法國國王坑十字軍的巔峰,這才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公元1187年,聖城耶路撒冷被梟雄薩拉丁的大軍奪取,這個消息立刻震動全歐州,隨後,英格蘭、法國、神聖羅馬帝國紛紛組織動員起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遂爆發。這時的法國國王,是路易七世的兒子腓力二世,而英格蘭國王,則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獅心王”理查。第三次十字軍主力於1191年6月與包圍阿克城的耶路撒冷王國殘部會合,此時,由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意外溺死,因此十字軍主力僅剩下了英軍和法軍。

背信棄義,窮兵黷武,天主孝子法蘭西!十字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被腓力二世坑害的“獅心王”理查

但是,僅僅在抵達中東地區三個月不到的情況下,腓力二世便在留下部隊後匆匆回國,於是十字軍的主帥便只剩下了英格蘭王理查一人。腓力二世在回法國的路上,還順便前往羅馬拜會教皇,成功讓教皇不因自己提前回國而懲罰自己。那麼,腓力二世回國之後幹了什麼呢?說老實話,真的非常無恥。回國後的腓力二世,立刻開始侵吞其它參加十字軍的臨近諸侯的領地,還鼓動英王理查的弟弟約翰發動叛亂,然後他自己又趁機介入英格蘭內戰,本來教皇承諾,所有參加十字軍的諸侯,都收到教廷的保護,可法王勢力強大,其它諸侯又都在參加十字軍,結果就拿腓力二世毫無辦法,因此,當英王等人在中東奮戰之時,法王就在歐洲抄他們老巢,另外,腓力二世之前還和理查簽訂有十字軍戰鬥結束前互不侵犯的“君子之約”。

所以,當十字軍主力在“獅心王”理查的帶領下接連在阿爾蘇夫和雅法擊敗薩拉丁的部隊後,眼看著就要在公元1192年春天對耶路撒冷發動決勝一擊時,理查收到國內的消息,弟弟約翰的叛軍在法國人的幫助下,已經將理查的部隊壓制得死死的,老巢失火的情況下,“獅心王”理查只好匆匆和薩拉丁簽訂和平條約,然後火速回國,近1年的努力於是打了水漂。

背信棄義,窮兵黷武,天主孝子法蘭西!十字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腓力二世

背信棄義的腓力二世聽說理查從耶路撒冷離開,於是做好了準備,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以及奧地利公爵聯手,抓捕了試圖偽裝成聖殿騎士穿越歐洲大陸回國的理查。後來,理查在被囚禁1年又3個月後,因為沒有正當理由處置,最終被釋放。回國後的理查結束了內亂,又與腓力二世爆發常年累月的戰鬥。由於理查的軍事能力遠強於腓力二世,因此,直到公元1194年理查去世之前,法國都在被英格蘭痛打,但是,理查死後,他的弟弟約翰繼位,結果反倒被腓力二世打個落花流水,因此,勢力大幅度削弱的英格蘭,再也無法參加十字軍了。

因此,法國在腓力二世期間的一系列行為,對於西方基督世界而言,可真是痛擊我的隊友,捍衛我的敵人呀。

但是,這就是法國最坑害十字軍的事情了嗎?如果真的這麼想,那就太小看敗事能力十分優越的法國了,陰謀害人的法國,其實還沒有真心實意幫助十字軍的法國傷害大。

背信棄義,窮兵黷武,天主孝子法蘭西!十字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路易九世,憑一己之力“終結”了十字軍的男人

腓力二世去世後,繼位的是路易八世,但他比較短命,因此王位很快落到了腓力二世的孫子路易九世身上。路易九世這個國王是一個模範國王,這倒不是因為他治國能力有多高,而是因為他對於宗教非常虔誠,因此相當受到羅馬教廷的推崇。路易九世有一次得了重病,眼看著就要不行了,結果他暗自發誓,說只要上帝保佑他痊癒,那麼他就會親自率領十字軍進行東征,後來他的病確實也好了,因此他便開始著手東征事宜。

公元1249年,路易九世帶領的法國十字軍合計2.5萬人抵達埃及達米埃塔附近。路易九世組織的這次十字軍東征,歷史上算是第七次十字軍東征,他之前登陸地中海塞浦路斯島修整時,東面的耶路撒冷王國等地方勢力,就派出了使節前來拜見法國國王,不過,這些人並不是來和法王商討軍事戰略的,恰恰相反,他們希望路易九世能夠率領軍隊返回,不要進行東征。

背信棄義,窮兵黷武,天主孝子法蘭西!十字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即使是兇殘的聖殿騎士,也不怎麼希望重開戰端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20年前的1229年時,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的統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就已經和統治中東的阿尤布王朝簽訂了和平協議,將耶路撒冷變成了一座由基督教主導,但卻對所有宗教開放的自由城市,同時,耶路撒冷王國也獲得了不少曾被薩拉丁佔領的土地,由於薩拉丁建立的阿尤布王朝勢力也很強,因此耶路撒冷王國等勢力已經極為滿足當時局勢了,並且,耶路撒冷王國和阿尤布王朝在保持和平的情況下,互通的貿易也讓雙方受益頗豐,就連歷史上一以直對其它宗教殘忍嗜殺的聖殿騎士們,在這期間都與阿尤布王朝勢力有著十分和諧的關係,換而言之,此時突然殺出來的路易九世,完全就是一個攪屎棍。

不過信仰虔誠的路易九世完全沒有理會地方勢力的請求,因此,他自顧自地帶著大軍就前往阿尤布王朝的老巢埃及去了,由於他的十字軍受到教皇承認,因此,駐紮在阿克城的三大騎士團,即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不得不派出主力跟隨路易九世一起出徵。

背信棄義,窮兵黷武,天主孝子法蘭西!十字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路易九世的十字軍慘敗

路易九世這個人,後來被羅馬教廷封為聖人,叫做“聖路易”,不過他並不是因為十字軍的軍事成就而加封,僅僅只是因為他的信仰而已,教廷如此欣賞這位國王,但都不能憑藉一點點軍事成就來紀念他,可想而知他的軍事能力如何了。登上埃及土地的法國十字軍的結局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前所未有的慘敗,就連路易九世自己都成了俘虜,連他的王后,都不得不為了贖回他而四處奔波籌集經費,他的2.5萬大軍僅有4800人倖存,剩下的人不是戰死就是成了奴隸,他坑自己的法軍也就算了,關鍵是,作為耶路撒冷王國支柱的三大騎士團,也因為路易九世的戰敗而近乎全滅,於是耶路撒冷王國本就不強的實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路易九世後來又組織了一次東征,這就是第八次十字軍東征,目標是北非突尼斯。還好這次他在真正開始大戰前就病死了,否則他這種為信仰而窮兵黷武的行為不知還要坑害多少人。由於除了路易九世之外,大多數貴族並不想參與東征,於是法軍很快就和敵人簽訂了和平協議,隨後火速撤回了法國。路易九世添的亂,在他生前來看,主要就是基本摧毀了三大騎士團的主力,但是,更為惡劣的後果,在他死後才漸漸明顯。在第七次十字軍東征中,為了抵擋路易九世的軍隊,本就陷入內亂的阿尤布王朝不得不分出大量精力來對付法國,結果卻導致了馬穆魯克王朝的崛起,後者與開明的阿尤布王朝相比,是一個極具侵略性的政權,因此,馬穆魯克王朝一改阿尤布王朝的溫和政策,開始全面掃蕩沿海殘餘十字軍,最終將十字軍勢力徹底逐出了中東。

背信棄義,窮兵黷武,天主孝子法蘭西!十字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縱有三大騎士團團結拼死抵抗,阿克城亦告淪陷,200年十字軍走向終結

另外,由於路易九世接連兩次東征的失敗,特別是第七次東征的慘敗,導致了其它西歐諸侯更加喪失了參與東征的信心,於是,當十字軍最後的武裝力量在阿克城拼死抵抗時,全歐州幾乎沒有一兵一卒來支援這座城市。因此,在公元1291年5月18日,阿克城淪陷,十字軍最後的據點被拔除,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運動徹底終結。

其實,如果不考慮法王的影響的話,法國諸侯在歷代十字軍運動中其實貢獻非常大,可是賴上了自家的“神仙”國王,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歷代十字軍的努力都葬送掉了。不過,在我個人看來,相比較一心專注權謀的腓力二世,所謂的“聖路易”更加令人感到噁心,自己一手打破了中東地區難得的和平,同時葬送兩大宗教力量和平共處的機會,這樣一位國王,居然還能被封聖,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