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1939年,一地主带老百姓焚香跪迎日军,当场被杀得鸡犬不留

1942年10月20日,万余日伪军袭占沁源县城。由薄一波、陈赓、牛佩琮、安子文、王新亭等人组成的太岳区党委领导班子赶在日军之前,深入群众展开动员,将沁源县城及临屯公路、二沁大道两侧5公里范围内32个村镇、2300余户人家,共约16000余名群众悉数转移到深山里,将主要交通线附近1600平方公里的地区变成了“无人区“。

在转移前,群众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彻底的坚壁清野,带不走的东西或毁掉,或藏起来,连各村的水井也都悉数填平或倒入粪便,井上的辘轳和碾盘上的转轴都被拆除,真正做到了“不给鬼子留下一粒粮、一根草、一滴水”。不过严格说起来,留给鬼子的“礼物”还是有的,而且数量还不少——不少地方在村里镇外、房前屋后,埋下了各种土地雷。如此组织力、动员力,是国民党所望尘莫及的。

铁了心要将沁源变成“剿共模范区”的日军为与我争夺群众,破天荒地换上副伪善面孔,大搞所谓“怀柔政策”。

1939年,一地主带老百姓焚香跪迎日军,当场被杀得鸡犬不留

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是打人民战争的不二法门。

客观地说,“怀柔政策”着实毒辣,一时间很容易迷惑部分觉悟不高的群众。尤其是这次撤离仓卒,百姓们带出来的衣物、被褥、粮食并不多。加之沁源县境内95%的房屋都在那几年的日军反复“扫荡”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因此从交通沿线转移出来的16000余名群众,刚开始只能被安置到别的村里挤一挤。几间不大的房里住进百余人是常态。甚至有不少人不得不在气温只有零下十几度的夜间,露宿在山头。时间一长,群众面临的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因此有些难以御寒过冬的群众,一度产生了回去过冬的念头。

及时察觉到部分群众思想波动的太岳军区党委和沁源县委,在积极向群众讲时事,宣传长期围困敌人的斗争方针的同时,还于1942年12月初在山圪梁上展开了一场空前的“万人大讨论”,主题只有一个:是回自家热炕头上给敌人“维持”,还是在饥饿与寒冷中围困敌人?

1939年,一地主带老百姓焚香跪迎日军,当场被杀得鸡犬不留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里,连儿童都组织起来了。

经过热烈讨论,群众最后达成共识:“不回去!在这里啃石头,喝泉水,也不回去'‘‘维持’敌人!”因为他们太清楚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了。

1938年春,日军九路围攻晋东南地区,敌军第一次“扫荡”沁源,占驻城关7昼夜,将城关附近村镇财物洗劫一空,杀死群众112人,俘走47人;1939年6月,敌人第2次围攻沁源,杀死群众1547人,俘去545人;1940年10月,日伪军“扫荡”沁源15天,烧毁全县99%的房屋,残杀男女老幼4981人;1941年8月,日军对沁源进行第5次“扫荡”,在炭窑内用瓦斯熏死逃难群众186人……

当日本鬼子的“顺民”就能活下去吗?1939年时,某村曾有地主受鬼子欺骗,带着受蒙蔽的老百姓焚香跪迎日军,却被当场杀得全村鸡犬不留。朱鹤沟村一家大地主,曾在鬼子“扫荡”前拒绝跑反,认为“谁来了都照样纳粮”。结果他的顺从,换来的却是大儿媳妇被日军强奸,家里好几口人被杀的结果。再温情脉脉的谎言,也敌不过血淋淋的事实。经过大讨论,就连群众中的地主、二流子、鸦片烟鬼,这些传统观念里的“落后群众”,也都统一了认识。

思想工作做通了固然好,但还要切实解决群众生存难题,这场空前规模的大围困才能继续下去。沁源县委发动群众打窑洞,部队指战员也来帮忙。终于赶在年底前,在全县范围内打了5000多孔窑洞,让撤离群众搬进了新家。群众在房前屋后竖起了“正气村”、“坚定沟”的牌子。这些新地名,被太岳军区一一标注在了作战地图上。县委书记刘开基在检查安置工作时,在山沟里遇到几个鼻头冻得发紫的孩子,便问他们“想不想回家”。一个孩子坚定地回答:“这里就是家!”

鉴于围困开始20余天后,群众带出来的粮食差不多吃尽了。太岳军区党委发出号召,邻县人民在自己也遭受日军“扫荡”和天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均出口粮,接济处境更困难的沁源群众。太岳军区机关、部队也节衣缩食,与群众共渡时艰。开春后,太岳根据地政府向转移出来的群众发放贷款,组织大家开荒。平均每个劳力获得了2亩以上土地。春耕开始后,太岳军区党委提出了“劳武结合,游击生产”的号召。白天,部队和群众扛枪下地,在离敌人据点较远的地方耕种;晚上,摸到敌人据点附近抢耕抢种。据点里的敌人发现了,部队就和敌人对射,掩护老百姓耕种。

1939年,一地主带老百姓焚香跪迎日军,当场被杀得鸡犬不留

武器再简陋,也要和鬼子死磕到底。

为满足群众生活所需,沁源县委还在15个避难群众相对集中的地方,组织山头集市。举办集市的地点选择在有森林的山头,便于放哨民兵监视敌人,一有敌情可以很快分散转移。集市贸易的时间选下午日头偏西至日落之前,由各个居民点上的干部负责组织。为了搞好山头集市,县委派人秘密到平遥、霍县、安泽等地买回盐、布匹、药品、肥皂、农具和粮食,原价或降价卖给群众,用这种特殊的贸易缓解山里群众的生活困难。

1939年,一地主带老百姓焚香跪迎日军,当场被杀得鸡犬不留

鬼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只能龟缩在据点里和交通线上。

持续时间长达883天、全县军民均参与其中的沁源围困战,之所以能取得最终胜利,日军残暴激起民愤仅仅是一方面。群众的抗日热情再高涨,也只有在能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后才有可能坚持下来。中共空前的组织力、动员力,以及能切实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各级干部、党员均能起模范带头作用,这才能真正凝聚起人力,这才是战胜强敌的根本所在。

1939年,一地主带老百姓焚香跪迎日军,当场被杀得鸡犬不留

沁源围困战,以我抗日军民的胜利而告终。

而这些,恰恰是日军和国民党方面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不去发动民众,只会横征暴敛抓壮丁,而壮丁们要经历九死一生才有可能见到日军,死在国民政府手里的壮丁居然数倍于牺牲在抗日正面战场上的,这个德性的国民政府日后短短三年就被人民扫荡到东南沿海那个小岛上苟延残喘,那是必然的。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