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慈禧没有想到的,刺马案让曾国藩这条落水狗,居然扳回了一局

进入我的圈子,里面有很多免费的文章。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慈禧没有想到的,刺马案让曾国藩这条落水狗,居然扳回了一局

慈禧是一个连儿子同治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的女人,她那么强势,怎么会白白输给曾国藩呢?她早就想除掉曾国藩这个眼中钉,只是由于曾国藩防得很严,朝廷找不到借口。天津教案发生后,大清国上下一片对曾国藩的声讨,未尝不是慈禧授意的,目的就是要把曾国藩整垮整臭。

但是慈禧没有想到的,刺马案,让曾国藩这条落水狗,居然扳回了一局。

马新贻死了,具体死在谁的手里,其实大家都明白,可是谁都有证据,不敢明说。这个时候,无论派谁去,都是一个死字,满朝上下,没人敢去江南。如果放任湘军派系的人继续这么下去,慈禧也不甘心,可是她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出来,整治这种情况的发生。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迫于形势,慈禧不得不让曾国藩重新回到江南,当两江总督。曾国藩历经多年的苦熬,五十八岁之后,身体每况愈下,积劳成疾,眼睛都瞎了一只。在天津教案中遭遇朋友的背叛,对曾国藩的心理伤害非常大,以至于他躺了两三个月,在儿子曾纪泽的精心护理之下,才换过劲来。

曾国藩后期政治生涯,核心目标是兴办洋务,渐图自强。他知道,所谓洋务不是办几个工厂就算完成的。他曾为江南制造局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设翻译馆。他说:“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


慈禧没有想到的,刺马案让曾国藩这条落水狗,居然扳回了一局

因此,他聘青英国人伟烈亚力、傅兰雅,美国人林乐知、玛高温等人,大批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先后达160种,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因此成为晚清时期中国的翻译中心,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都曾读过不少制造局翻译的书,对他们的维新思想的形成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早在1868年9月,曾国藩在北上赴京的途中,写信给曾纪泽谈及此事:“李相(李鸿章时为协办大学士,故称李相)创立上海、金陵两机器局,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厥功甚伟。余思宏其绪而大其规,如添翻译馆、造地球,皆是一串之事。 ”可见在曾国藩看来,洋务是一个整体、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两件孤立的事。

这一串之事中,也包括派员留学。

向曾国藩提出留学计划的是一个名叫容闳的特殊人物。

容闳是广东人,幼年家里因为贫困,不得已把他送到洋人的学校——澳门教会办的“马礼逊学校”读书。后来他居然得以随美国老师到美国,并考进了有名的耶鲁大学读书。1854年,容闳回国,试图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曾国藩和容闳认识的时间是同治二年(1863 ),那时曾国藩创建的安庆军械所需要采购西洋机器,在他人的推荐下,曾国藩召见容闳,并派他到美国去购买机器机床。容闳由此与普国藩相识相知,对曾国藩深具好感。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曾文正者,于余有知己之感,而其识量能力,足以谋中国进化者也。”

曾国藩办理天津教案的时候,容闳担任翻译工作。容闳趁这个机会,向曾国藩提出他的留学计划,曾国藩欣然赞同。1870年10月 ,曾国藩向朝廷提出派人赴西方留学的事。他认为:

外国技术之精,为中国所未逮,如舆图算法、步天测海、制造机器等事,无一不与造船练兵相为表里。其制则广立书院,分科肄业,凡民无不有学,其学皆专门名....其国家于军政船政,皆视为身心性命之学。如俄罗斯初无轮船,国主(即彼得大帝)易服微行,亲入邻国船厂,学得其法。乾隆间,其世子又至英国书院肄业数年,今则俄人巨炮大船,不亚于英法各国,此其明效。

换句话说,西方国家军事上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的科学技术厉害。他们的地理学、数学、测绘学、工业技术,无不与军事相关。他们设有许多大学,大学里设了许多学科,凡是百姓,都可以有机会学习,所以出了许多学术大家。他们把科学技术当成身心性命之学。所以当初俄罗斯没有先进的轮船,彼得大帝就微服私行到欧洲,亲自到造船厂学习技术。中国乾隆年间,俄罗斯皇子又到英国留学。所以如今俄国人的军事技术不输于英法各国。


慈禧没有想到的,刺马案让曾国藩这条落水狗,居然扳回了一局

曾国藩一直将他的想法说给朋友和同僚们听,在他的努力下,大清的洋务运动开始了。1871年8月18日,曾国藩从直隶总督再次回任两江总督半年多后,与李鸿章联衔将此事正式上奏。奏折的名称为《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习技艺以培人才》:“今中国欲仿效其意而精通其法,当此风气既开,似宜亟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

派人留洋是一件大事,考虑到大清的将来不可缺乏人才,慈禧同意了。但是慈禧很抠,不愿拿钱出来,所以先前一些留洋的人,都不是官费,而是自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人才的发展,到了后来,慈禧一看情况不妙,才同意公费留洋,那时,距离大清覆灭已经不远了。

老病缠身的曾国藩,还是强撑病体做了一件事,就是历时两个月的大阅兵。八月初九日,他的脚部浮肿已经很厉害,浮肿已经蔓延到膝盖以上,“脚肿愈甚,常服之袜已不能入,肥而复硬,且似已肿过膝上者”。但他还是于八月十三日自金陵出发,经扬州、常州、苏州、上海等地,将水陆各军巡阅一遍。在阅兵的末尾,曾国藩还特意到了上海,参观和检查制造局。十月十四日,他乘坐江南机器总局制造的“恬吉轮”(即中国第一艘自造兵船) ,观看了水军的演习操练,次日乘船回到南京。

这次旅行让他检阅了兴办洋务的成果,看到军队进展迅速,感觉非常欣慰,但同时长途操劳也让他非常疲惫。回到南京后第六天,他梦中小解,竟湿被褥,自己感叹“老年衰弱乃至此极。”十一月三日,因腹泻甚至拉在了裤子上。然而他仍然每日照常工作,从不休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把自己逼到了极限,也让自己的生命终于抵达了终点。

曾国藩家族有脑血管病的基因。曾国藩的祖父普玉屏因脑溢血而瘫痪在床,父亲曾麟书也是因脑血管病去世,母亲江太夫人得的则是急性脑溢血。

慈禧没有想到的,刺马案让曾国藩这条落水狗,居然扳回了一局

就在他去世之前的一个月,他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他一死,湘军派系的人没有了领头羊,紫禁城内的慈禧就可以无所忌惮地对湘军派系的人下手,于是,他紧急召见了李鸿章。他与李鸿章谈起了往事,让李鸿章记住两点:其一,不要像他那样,在攻克天京之后为了避嫌马上裁撤湘军,自毁长城,寒了将帅们的心,这无异于自杀。裁撤湘军之后,自己成了被剪翼的鸟,而湘军众将成了秋后落叶。最后自己因剿捻无功,遭受了一生最大的羞辱。因而,他告诉李鸿章,千万不可像他那样,迫于压力削弱淮军,即手里的军队不能放松。其二,就是让李鸿章多多培植种子。像左宗棠、彭玉麟、郭嵩焘、刘长佑、沈葆桢等,这些都是优秀的人才。

满人一直排斥汉人,但是汉人要和满人斗,得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才行。有李鸿章和左宗棠在,好歹给湘军派系的人,留点余地,不至于让慈禧太后赶尽杀绝。

最后,曾国藩和李鸿章谈论了关于办洋务的事情。曾国藩只强调了一点“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送走李鸿章之后,曾国藩不禁感叹起来,他想起了对自己恩重如山的道光帝,想起了自己的背后靠山穆彰阿,想起了自己为大清国付出的一切..... 道光帝对他厚爱有加,而后来上任的咸丰帝却对他处处提防,没有信任可言。没有人为他说话,办起事来处处碰壁,尤其当他身赴战场时,咸丰和慈禧对他不停地打击和提防,让他更加想念道光帝和穆彰阿。(预知曾国藩给自己留下什么招数,请看下一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