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大明是怎樣被昏庸的朱由檢親手送上不歸路的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於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年號崇禎(1627年-1644年),後世稱為崇禎帝。

大明是怎樣被昏庸的朱由檢親手送上不歸路的

朱由檢在他的哥哥在位時原本是信王,自小就長在深宮裡,他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體弱多病,自少年時期就身體不好,而且熹宗作為一位皇帝,不喜愛朝政卻痴迷於木匠,加上當時正是魏忠賢之黨異常猖狂的時期,閹黨不斷禍亂朝政,在明熹宗駕崩之後,信王根據兄終弟及的傳統,坐上了本來不是他的王位,而此時的大明江山,已經搖搖欲墜,朱由檢其實是接手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

世人評價朱由檢時,往往都會說他是明朝為數不多的明君。確實,朱由檢的確是比明朝的前幾位皇帝在政事方面表現的更為出色,更何況他十七歲便坐上了皇位,可以說是年少有為。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朱由檢即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肅清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魏忠賢在熹宗在位時期,謀權篡位,以私利殺害了不少無辜百姓,以權謀私,大肆斂財,幾乎架空了明熹宗的權利,魏忠賢之流的猖獗讓當時明朝的官場上可以說是一片黑暗,而朱由檢肅清閹黨,無疑是為當時明朝的官場帶來了一絲光明。他重用了很多有才之人,自己也非常的勤於政事,常常徹夜不眠的批閱奏摺,處理公文,一篇《罪己詔》更是表明了他想要復興大明王朝的強烈願望。然而為何明朝還是亡國在他的手上了呢?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吊,正統意義上的明王朝滅亡了,後人在評論崇禎皇帝時,有一種論調特別受人尊崇,那就是“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很多人都認為崇禎皇帝勤勉有加,為病入膏肓的大明拼命續命,並沒有歷史上那些亡國之君的荒淫腐敗之相,彷彿一切的錯都是崇禎朝的大臣們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大明是怎樣被昏庸的朱由檢親手送上不歸路的

首先朱由檢即位時的明朝已將是千瘡百孔,因為明朝長期的混亂統治,導致當時國庫十分空虛,國家財政不夠,而朱由檢為了擴充國家財政又增加了額外的賦稅,這讓當時的百姓和商人都苦不堪言,民心有怨氣,不愛戴皇帝,自然統治難以為繼;雖然朱由檢想大力擴充財政,但是當時的明朝又連年自然災害,百姓收不上糧食,連飯都沒得吃,哪裡來的錢交稅,而且明朝末期又發生了巨大的瘟疫,這讓積貧積弱的明王朝更是雪上加霜,財政的空虛又讓朱由檢有心無力,讓明朝末期的皇室十分貧窮。百姓生活的苦難,自然少不了農名起義的頻發,朱由檢在位十七年,與農名起義的鬥爭就有十七年,他先是與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鬥爭,後由於李自成的起義軍鬥爭,打來打去,極大的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實力,長時間的鬥爭,和明王朝的不得民心,使得起義軍不斷壯大,最終被李自成滅國。

其實大明王朝在朱由檢的手上並不是非亡不可,朱由檢面對的問題主要是兩個,一是西北地區的“流賊”,就是農民起義軍隊,李自成、張獻忠等,二是來自東北地區不斷壯大的後金(清朝)。崇禎皇帝同時面對著這兩大強有力的對手,拆東牆補西牆,最終兩邊都沒堵上。

但是,在崇禎年間,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嗎?其實,至少有兩次機會,崇禎皇帝可以挽回局面,或者至少可以為大明王朝再爭取幾十年時間。

第一次是崇禎十五年(1642年),大明王朝同時面對農民軍和滿清內外交困已久,不堪重負的兵部尚書陳新甲派遣使者與清朝議和,後此時被崇禎皇帝知道,召見陳新甲,之後崇禎皇帝默許陳新甲與清方議和,其實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當時雖然清朝已經在東北佔據了有利的地位,關外幾乎已經全部喪失,但是皇太極並沒有入主中原的想法,而且皇太極終其一生也未能正面突破山海關。

如果能以山海關為界,先與清廷議和,平定內亂後休養生息,再與皇太極一爭高下,關外之地失而復得也未可知。即使不能收復關外之地,但是至少能力保關內不遭受滿清鐵騎的踐踏,不致使華夏民族衣冠淪喪。可惜,最終秘密和談的消息被言官們得知,言官們紛紛上書彈劾陳新甲,愛面子的崇禎皇帝只好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陳新甲,最終和談也不了了之,崇禎皇帝只得繼續兩面作戰。

大明是怎樣被昏庸的朱由檢親手送上不歸路的


第二次是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陝西西安稱帝,並率大軍一路東征,一路上勢如破竹,李自成一月份從西安出發,三月份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其實,這一段時間,朱由檢完全有時間進行轉移,崇禎皇帝可以遷都到南京,明朝有個先天優勢,明朝是兩都制,南京有一套備用班子,只要皇帝南下,到了南京以後政府機構可以照常運作,而且當時南方還有相當多的兵力可堪調用,與李自成劃江而治、甚至劃淮而治都是很有可能的。

從後面南明的歷史中就可以看出,清軍消滅了李自成之後南下,南明尚有江北四鎮、湖南何騰蛟、福建鄭芝龍等兵力,再加上崇禎皇帝無可置疑的正統身份,南方軍民必定跟隨崇禎一起抗擊以異族身份入侵的清兵。

而且,南下之後的朱由檢還有一個優勢,雖然說出來很多人要罵人,但是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南下之後朱由檢雖然丟掉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但是也是丟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西北與河南遭到流賊的破壞,山東則經常遭到滿清的侵略,此時的北方已經是一個爛攤子了,全靠江南的財政支持,如果沒有北方的拖累,朱由檢完全可以憑藉南方的經濟和兵力,鞏固長江或者淮河防線,而且李自成將會夾在朱由檢和滿清之間,南下之後的崇禎皇帝將會處在一個十分有利的位置,反而是李自成將要承受南北雙方的壓力。如果崇禎皇帝能夠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果斷拋棄北方,將一舉扭轉兩面作戰的不利局面,而且能夠利用江南的經濟構築堅固的防線,再圖恢復也未可知。

大明是怎樣被昏庸的朱由檢親手送上不歸路的


有人說,明朝276年“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些品質能夠做到固然好,但是也應該審時度勢。“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崇禎皇帝是不割地,但是自己死後明朝的全部領土都成了滿清的,這就是不割地?崇禎皇帝是死社稷了,但是留下的百姓呢?任由他們被異族欺凌?任由民族文化和傳統遭到敵人的摧毀?難道這就是一個帝王應該做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