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太平天国运动时,若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能否推翻清朝?

英姿飒爽段老大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起义活动遍及17省,历时14年之久,最终在曾国藩建立的湘军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绞杀中宣告覆灭。那么如果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能否推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呢?

答案是即使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依然无法推翻清朝。诚然太平军将士作战勇猛,战术灵活,即使在失败前夕,太平军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依然值得褒奖,例如被围17个月的安庆保卫战和围困26个月的天京保卫战,太平军将士忍受着缺衣少穿,弹尽粮绝的困难,跟湘军死磕到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但从推翻清朝来说,主要在于战略决策失误、内部矛盾加剧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战略决策失误

1852年12月,太平军攻占湖北省城武昌,洪秀全和罗大纲等人主张进兵河南,兵锋直指北京。不料执掌军政大权的东王杨秀清听信蒋老水手之言,选择顺江东下,直捣南京。这项战略失误让清王朝获得喘息之机,从而举全国之力敌江南一隅,结果不言而喻。定都南京后,林凤祥、李开芳率孤军北伐更是损兵折将,得不偿失,被李秀成认为是“误国之首”。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青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青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李秀成自述》如果太平军进兵河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兵锋势不可挡之机直扑北京,很可能推翻清朝,改写中国历史。退一步来说,如果攻占金陵后,杨秀清能够率主力北伐,也有一定概率能推翻清朝。即使定都南京,如能妥善经营,先定江南,徐图中原,也不是没有机会像朱元璋一样取得北伐大业,只可惜太平天国无论哪一条都没能做好。

内部矛盾加剧

这是历代农民起义运动的通病,但在太平天国凸显得尤为严重。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为基础建立的农民政权,是洪秀全模仿西方基督教义形成的一个宗教信仰体系。拜上帝教所宣扬的“男女平等”和“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口号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贫苦农民推翻清王朝的奋斗决心。

五、误应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相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李秀成自述》

但洪秀全自称天父次子,杨秀清、萧朝贵又取得代天父、天兄传言的特权,使得拜上帝教偏离了正确轨道,也为后来的内讧埋下重大隐患。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西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及一大批广西老兄弟命丧黄泉,翼王石达开率部西征,太平天国陷入四分五裂,人才凋敝的窘境。

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

太平天国尊奉天父为独一真神,太平军沿途毁庙灭佛,把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劈开当柴烧,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对立,从而将知识分子推向清王朝。曾国藩《讨粤匪檄》称“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号召广大读书士子挺身而出,剿灭叛乱“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朱元璋起兵后四处延揽人才,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因此而加入军中效力,李自成有举人牛金星、李岩辅佐。反观太平天国,洪秀全、冯云山考个秀才都屡试不第,石达开“自幼不喜读书”,杨秀清则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最有学问的是《资政新篇》作者洪仁玕,其次是靠捐纳获得监生头衔的韦昌辉。这里并不是说古代科举取中的一定就是人才,但却可以肯定其中不乏当时的社会精英,是推翻清朝的中坚力量。历史学家钱穆说“他们又到处焚毁孔庙,孔子的书被称为妖书,他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推翻,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洪杨还是要失败。”又说“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个人认为是极其中肯的一番评价,即使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还是会失败,依然无法推翻清朝。


历史茶坊


太平天国运动时,若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也不能推翻清朝。


因为太平天国自己在迅速衰亡


天京事变的发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关键点,也是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还有三点是太平天国不能推翻清朝的更本原因

其一,定都天京的错误性


1853年太平天国决定定都在天京的时候,就是在给自己挖坟墓。为什么这么说呢?

罗大纲当初一直反对定都南京的理由是:“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类矣!”如果在和平的年代,在封建时代来看,南京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长江边上,水路发达,离江南这样富裕的地方很近,京城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钱粮,


然而,在当时那样动荡的年代里,四处都是虎视眈眈的清军,南京除了依靠长江,没有其他的战略优势,而且选定这个地方,这无疑是在告诉别人:“我在这,老巢都在这。”最后不就是湘军集中干了天京好几年,天京就陷落了。


其二,缺少优质的参谋团队


洪秀全起家是依靠着宗教的力量,而且由于自己多年科举的不愉快经历,对孔孟之道恨之入骨,一旦得势就打压传统读书人心中孔子圣人的形象,烧毁孔庙之类的地方,将传统治国之道踩在脚底。


一个政权想要长久,是必须要接受知识分子的加入、辅佐,看看历代开国皇帝,那个身边不是文臣武将云集?如果刘邦没有张亮、萧何、陈平,如果刘秀没有韩歆,如果李渊没有裴寂、唐俭,他们会成功吗?小佛觉得有点困难。

洪秀全们的种种做法,是自绝于知识分子,是非常让知识分子寒心,根本不能吸引优秀的知识分子加入(在太平天国留有名的”知识分子“,基本上是私塾教书先生居多)。


其三,外国列强选择支持清政府


太平天国创业之初,外国列强在保持中立态度的情况下,其实是有意愿接触太平天国,他们好奇太平天国这个信奉基督教的新政权是不是不同于清朝,是不是不会闭关锁国,是不是可以给他们带去更大的利益时,洪秀全一语惊人:“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万事爷哥朕做作主,弟们踊跃建万功(感情就是要列强乖乖的听自己的,帮自己干掉清朝)”随后,太平天国高层直接拒绝承认列强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此处应该点赞),列强们见这架势,还没有清政府好欺负,果断选择支持清政府。

列强选择支持清政府后,默许自己人去帮忙创办洋枪队,帮助清朝守上海,卖给清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


如果,太平天国在以上三个因素中做了其中一两个正确的选择,哪怕有曾国藩的存在,历史恐怕会被改写。


路之意


我以为,就算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依然会失败,原因如下。

第一、农民阶层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他们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一旦有了地盘就难免会堕入历史的轮回,继续称帝,实行封建制度。

第二、军事实力的差距。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军队人数,太平军都远不如清军。另外,太平军多草莽出身,多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在战斗技术以及战斗素养等方面与清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第三、天平天国的内部之争。自从天京变乱后,太平军的主要将领死的死,出走的出走,元气大伤。

基于以上几点,所以我认为就算没有曾国藩,太平军仍然会败。


青枫雨霜


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有没有曾国藩!而是内部血腥的矛盾与争斗!是自己打倒了自己!就是一个洪秀全定都以后除了美女陪伴荒淫无度就没有什么啦!当初就是没有曾国藩,还有李国藩,王国藩!太平天国最终注定失败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自己比清王朝后期更加腐朽腐败透顶造成的!!!!!!!


圣山一佛尊天法师890


你看看太平天国那个作死的劲儿就知道了

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即便没有曾国藩,还有王国藩,李国藩

我们严肃点

定都天京后,整个太平天国集团迅速走向腐败,与群众相脱离,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天京事变,沉重打击太平天国势力,使得它迅速走向衰落。变乱后,以洪秀全为首的统治层非但不吸取教训,反而愈加争斗不止,加速腐败没落。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地主武装相比清朝满族武装拥有更为强大的战斗力。


漫漫史话


没有曾国藩还会有张国藩李国藩,还有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诸人,太平天国是邪教,是在群众中站不住脚的,所以必然失败


兖矿中都客


清朝若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也难推翻大清王朝。因为大清朝还有:李鸿章.左仲棠,都是很厉害的大臣。


万向东99307397


太平天国的衰落不是因为曾国藩或是谁,而是亡于内讧。也就是说,不是因为太平天国内讧的话,曾国藩、左宗棠也挽救不了清朝。


真诚地看着你


太平天国前期从广西到南京势如破竹,但是占领南京后迅速坠落腐化,内讧不断。最主要的是拜上帝教与士大夫阶层严重对立,不得人心,所以即便没有曾国藩也不可能推翻清朝,最好的例子就是北伐失败,猛将石达开出走后也在四川被剿灭,这两支队伍都与曾国藩没有关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