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王朝》鄔思道如何會知曉叛軍主力藏匿在法輪寺呢?

歷史茶坊


西北大軍一直在西北盤桓,雍正皇帝當時已經揭不開鍋了。可是年羹堯這邊遲遲找不到羅卜藏丹津的藏身之處。

十萬大軍居然能夠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消失,這本身就是一件比較奇葩的事情。到底是年羹堯不想找他們決戰,還是真的找不到呢?

01年羹堯取代胤禵成為大將軍,這是雍正拿皇位在賭。

雍正是不可能讓自己的兄弟們再掌握兵權的,胤禵一旦再次掌握兵權,極有可能引起兵變,到時候內部混亂起來,可就沒辦法控制了。

所以雍正就想了辦法,用年羹堯取代了胤禵。年羹堯好歹也是多年帶兵出身,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人物。不過他並沒有統領數十萬大軍的經歷,這次的機會,可以說是雍正在考驗年羹堯,也可以說是雍正在拿自己的皇位去做賭博。

所有阿哥們都在看雍正的笑話,只要年羹堯打了敗仗,那雍正就沒有臉再呆在皇位之上。而且到時候,雍正也絕對沒有可能再有機會呆在皇位上。

各路阿哥們會聯合起來逼宮,就算雍正不下臺,也不會再掌握實權。朝中官員對雍正的領導能力,也會產生質疑,這就是雍正最擔心的地方。

可是他必須要去賭,因為除了年羹堯,雍正壓根就沒人可以再用了。忠心的李衛和田文鏡倒是有,可是他們都不善於打仗,唯一善於打仗的,就是年羹堯了。

所以雍正只能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押在年羹堯身上。只要年羹堯能夠大獲全勝,他這個皇位也算是能夠坐穩了。

02年羹堯是真的找不到羅卜藏丹津嗎?

年羹堯在西北已經找了足足一年時間,20萬大軍每天所消耗的糧草是非常可怕的。不過這不算什麼,因為年羹堯的待遇,是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

做了大將軍以後的年羹堯,終於意識到了什麼叫做權力。他能走到今天,一方面是因為雍正的提拔,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自己比較懂得為官之道,學會了鑽營之術。

年羹堯在西北,完全就是一方帝王,他不要看任何人的臉色,生殺予奪的權力,簡直比皇帝還要大。

皇帝殺個人還要審幾遍,可是年羹堯殺個人,跟捏死一隻螞蟻沒什麼區別。為什麼年羹堯遲遲不跟羅卜藏丹津決戰,有兩種說法。

  1. 第一種說法,也就是年羹堯報奏給雍正的說法,一直沒辦法確定敵人隱藏的位置。20萬大軍找了一年都沒找到對手在哪兒,這比李廣迷路還要尷尬。
  2. 第二種說法,年羹堯是在拖延時間。每拖延一天,那麼他在西北的特權就能夠多行使一天,他也能多一天時間撈錢。

現在來看,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可以結合起來看。首先就是年羹堯一直找不到羅卜藏丹津,可能找了半年終於找到了。後來他發現,尋找的這段時間,他能夠撈不少錢,所以就繼續拖延,這麼一拖,就拖了足足半年時間。

03鄔思道的到來,其實是在提醒年羹堯。

如果上面的說法成立的話,那麼年羹堯便是其心可誅。雍正每天頂著那麼大的壓力,就是盼望著年羹堯把仗打完。

每天所花費的軍餉嚇死人,雍正甚至抄了江南幾個康熙的老熟人的家,才給年羹堯湊齊了軍餉,可能曹雪芹要恨死年羹堯了。

可是年羹堯卻為了一己私利,將戰局一拖再拖,事情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但是年羹堯絲毫沒有察覺,依舊還是我行我素。

做個土皇帝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呢?何況還比皇帝要舒服的多,只要羅卜藏丹津存在一天,那麼年羹堯就能夠在西北多做一天土皇帝。

這個時候鄔思道替河南押解軍糧來了,這表面上是來押解軍糧,實際上是來給雍正解圍的。誰都看出了年羹堯的貪婪,但是這件事不好放在明處來說。

就算雍正懷疑年羹堯有擁兵自重的想法,可是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他總不能不相信自己親自任命的大將軍吧?這豈不是讓其他兄弟看笑話?

鄔思道前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醒年羹堯,差不多得了,別得寸進尺了。可是年羹堯似乎還想拖一拖,就故作不明地表示為難,因為他壓根就找不到羅卜藏丹津的藏身處。

鄔思道卻一語道破,叛軍就在法輪寺。既然已經為年羹堯指明瞭方向,那年羹堯如果再推脫,可就真的不像話了。所以年羹堯只好帶著大軍圍剿了叛軍。

04那麼鄔思道為什麼能夠知道叛軍在法輪寺呢?

很多人說這是導演安排的,不過我們可以仔細分析一下。當時的羅卜藏丹津手裡也有十萬大軍,不是一個小規模的人馬。

20萬的大清鐵騎,在西北轉了一年都沒有找到羅卜藏丹津的位置,可見這幫人躲在了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

那麼西北隱蔽的地方有很多,為什麼鄔思道會看中法輪寺這個地方呢?因為十萬大軍需要源源不斷的糧草,這跟雍正所擔心的一樣。

雍正每天都在發愁,手裡的20萬大軍每天的糧草該如何供給,同樣的問題,羅卜藏丹津也有。

可是為什麼羅卜藏丹津的十萬大軍,偏偏不動聲色地就有了這麼多糧草呢?答案只有一個,這幫叛軍,躲在了當地人居住的地方。

極有可能是跟當地人混在了一起,而且得到了當地人的資助,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支撐一年時間,卻沒有露面。

這件事鄔思道看得出來,年羹堯也能看得出來。所以我認為法輪寺就是這麼一個當地人較多的聚集地,年羹堯最初肯定是萬萬想不到,羅卜藏丹津居然這麼大膽子。

可是後來想通了這一點以後,也就沒有執著地再往前走一步了。這就是為什麼鄔思道能夠發現叛軍位置的主要原因。

05雍正皇帝知道年羹堯擁兵自重嗎?

我估計雍正當時已經有所察覺,年羹堯的20萬大軍,不可能連叛軍的一點影子都摸不著,唯一的解釋,那就是年羹堯包藏禍心。

不過雍正對年羹堯非常瞭解,他明白年羹堯就算是膽子再大,也沒有謀逆之心。他只是想要藉助大將軍這個位置,在西北多撈點錢。

那麼雍正為什麼不揭穿年羹堯呢?三個原因。

  1. 第一,年羹堯事關重大,手握20萬雄兵,一旦現在揭穿年羹堯,可能就會引起兵變。對手尚未消滅,自己就先亂了,這不是雍正想要的。
  2. 第二,年羹堯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是雍正一手提拔上來的大將軍。如果年羹堯在這個時候被雍正拿下,那麼雍正的那些兄弟們,又會藉此諷刺雍正一番。
  3. 第三,就算雍正排除心理障礙拿下了年羹堯,那這一仗也沒法打下去了。主帥都被抓了,軍心自然是不穩的。軍心不穩的情況下打仗,不可能獲勝。

所以雍正一直忍著,直到他忍不住了才會爆發。而且在擊敗羅卜藏丹津之前,他是絕對不會忍不住的。畢竟國家大義,比他個人的好惡要重要的多。

結局:年羹堯慘淡收場,法輪寺時就埋下了禍根。

年羹堯的結局是比較悲慘的,其實這個時候就已經埋下了禍根。在鄔思道點撥過他以後,年羹堯終於意識到了,如果皇帝撐不下去了,那他這個大將軍也是會當到頭的。

所以年羹堯只好帶兵平叛,最終消滅叛軍班師回朝。這件事得到了雍正的大加讚賞,雍正甚至將年羹堯看做自己的恩人,是大清國的恩人。

年羹堯本人其實對西北的職位還是比較留戀的,為此他向雍正提出了一系列比較過分的要求,這些都被雍正一一答應。

不過雍正已經非常不高興了,畢竟年羹堯回來以後,並沒有顯得謙虛小心,反而狂妄自大,看來歷史書都讀到了狗肚子裡去了。

難道蕭何、徐達的智慧他就一點也沒有學會?他還真的沒有學會。所以這直接導致了雍正對年羹堯下手。

雍正將年羹堯從大將軍,一路往下貶,一直貶謫成為了看城門的小吏。年羹堯最終還是逃不過被雍正賜死的下場,其實這是雍正所有情緒的集中爆發,從年羹堯找不到法輪寺開始,雍正本就打算髮作了。


江湖小曉生


已經有很多人分析過“燈下黑”的故事了,在這裡,我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鄔思道為什麼知曉叛軍主力藏在法輪寺?他一不是主帥,二不是謀臣,三不是兵士,他哪裡知道?他根本就不知道。

但是他知道有一個人一定知道,這個人就是主帥年羹堯。

為什麼說鄔思道知道年羹堯知道叛軍的主力,這當然來源於曾經的經歷。江夏鎮事件是鄔思道瞭解年羹堯的開始,從那一刻起,鄔思道就知道年羹堯殺伐太重,堅決果毅,難以控制。於是,鄔思道建議派出李衛對年羹堯進行監視,以便控制年羹堯。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年羹堯送禮事件。年羹堯共計送禮四次,包括給上書房大臣張廷玉,每一次送禮的動機並不單純,張廷玉能看出年羹堯的“慧根”,自然也逃不過鄔思道的眼睛。這說明什麼?說明年羹堯雖是雍正府邸的奴才,但是卻有著“擇良木而棲”的投機心態。

第三件事,老四胤禛給年家抬旗之後,遇上西北平叛的事兒,鄔思道建議舉薦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年羹堯則出任陝甘總督,以牽制老十四在西北的兵馬。但是,年羹堯回京之後,沒有首先到老四胤禛那裡,卻跟著老十四跑到八爺府上去了。像年羹堯這樣的人,難道真的連“忠心事主”這點規矩都不懂嗎?明明就是在向老四胤禛尋求更高的價碼和賭注嘛。害的鄔思道連忙將心有愛的年秋月讓給老四胤禛做側福晉,以牢牢拴住年羹堯蠢蠢欲動的野心。

有了這三件事,換做是誰也基本看透了年羹堯。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隨時在進行著政治選擇和博弈,以便換取更大的價值和利益。

西北的戰事幾乎掏空了大清的國庫,即使雍正成立了軍機處,也難以維持繼續戰爭帶來的巨大消耗,如果西北的戰事沒有一個大勝的結果,雍正的位子只恐難以坐穩。這就是最大的政治時局。

也該鄔思道出馬了,因為時局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年羹堯對利益的博弈很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結局,鄔思道既然將胤禛送上了帝王寶座,同樣也能送佛送到西,再送他一程。

很顯然,年羹堯手握雄兵,養寇自重。鄔思道看得很真切。

你當真以為雍正皇帝不知道年羹堯的動機嗎?當然知道,要不然,也不會去迎娶年秋月了。那既然知道年羹堯的動機,為什麼雍正又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呢?因為雍正的手裡除了個老十三就再沒有可勝任之人了。老十四倒是行,可不是一路人啊,用老十四的風險比年羹堯更大。雍正那會兒還離不開老十三,故不可能派老十三出征。

可以說,雍正是把寶全部壓在了年羹堯的身上,希望通過這一戰的勝利,來奠定自己的統治基礎。有人說,雍正就不怕年羹堯反嗎?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雍正擔心的並不是年羹堯養寇自重,他擔心的是年羹堯因為養寇自重而導致國家會因為這場戰爭被拖垮,從而使得自己的統治無法穩定,岌岌可危之下被八爺黨或者其他政治勢力所顛覆。

他並不害怕年羹堯反,因為他可以通過曾經牽制老十四的辦法牽制年羹堯。

當雍正的統治無法繼續或者被顛覆,年羹堯同樣會遭遇厄運的到來,也就是說,年羹堯的命運實際上和雍正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鄔思道必須為他點破這個關口,而要突破這個關口,唯一的辦法就是年羹堯對羅布贊旦增進行決戰,結束這場消耗戰。

叛軍的主力在哪裡對於鄔思道或者雍正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快速結束這場戰爭,以確保雍正岌岌可危的統治基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鄔思道希望年羹堯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糧道是解決叛軍生存的血脈,作為領兵多年的大將軍,為什麼就不知道斷糧道,還是在鄔思道的提醒下恍然大悟,這個戲也演得太過了吧?所以,鄔思道顯然是看透了年羹堯的心理,他哪裡是不知道叛軍的主力在何處啊,分明就是養著叛軍尋求自重啊。

在鄔思道的點破之下,年羹堯應該是明白了與雍正利益關係共同體的原理。所以,大家都是明白人,隨鄔思道往哪裡指,叛軍就該在哪裡。你說是“燈下黑”的法輪寺,好吧,就在那裡。你若指向別處,結果當然也是一個樣。

其實,鄔思道真的不知道叛軍主力在哪裡。但是他知道,年羹堯一定曉得。


青燈問史


鄔思道給年羹堯指出叛軍的藏身之處,他給過理由,就是所謂的“燈下黑”。

年羹堯忽視了“最危險的地方,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這條至理名言。


不過這個理由貌似很牽強。因為鄔思道去西寧大營之前,他一直待在離青海有千里之遙的河南,前線的具體情況他並不清楚。然而他剛到西寧,跟年羹堯隨便聊了幾句,在地圖上隨便看了幾眼,居然就能非常肯定的指出叛軍位置就在法輪寺。

這未免太扯了!

畢竟,硬要說“燈下黑”,那西寧周圍可以躲藏的地方太多了,可以“燈下黑”的地方多了去了。憑什麼就認定是法輪寺呢?


所以,要解釋清楚鄔思道為什麼知道叛軍躲藏的位置,就不能只看電視劇。真正的答案要從原著小說中尋找。

在原著小說中,作者是這樣解釋的。

正當年羹堯在為苦於無法找到叛軍藏身之處而焦頭爛額時,一個叫汪景祺的人走進了他的大帥營帳。

PS:汪景祺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年羹堯的幕僚。不過這人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沒有出現。在小說中,他原先是索額圖的謀士,索額圖倒臺後又投奔胤禩。他之所以要幫助年羹堯找出叛軍,是因為他窺探出年羹堯有當叛徒的潛質,想拉攏年羹堯叛亂。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小說中汪景祺也不確定叛軍的位置,他其實也是猜的。

汪景祺對年羹堯說:我估計叛軍就在離大營只有幾十裡外的“塔爾寺”。(原著小說中叫塔爾寺,電視劇裡面改為法輪寺)

年羹堯反問:你憑何認定就在塔爾寺?

汪回答到:我有三個理由。

第一,如今青海四周已被圍得水洩不通,羅布藏丹增雖然是遊牧部落,但他們也照樣離不開糧食。而現如今他們能堅持住,即證明他們現在有吃有喝。

第二,為什麼他們能有吃有喝?因為塔爾寺裡有吃有喝!

第三,為什麼塔爾寺有吃有喝呢?因為塔爾寺是先帝敕封的黃教總寺,它不但有在青海籌糧和去內地買糧的權力,並且它還能得到朝廷調撥的糧食。換而言之就是說,羅布藏丹增現在吃的糧食,就是你年羹堯撥給塔爾寺的皇糧!

說到這裡,答案就一目瞭然了。原著中汪景祺對叛軍位置的猜測,主要有兩點依據。

①:喇嘛和尚這些修佛之人也會叛亂,但年羹堯卻疏忽大意了,導致他沒想到和尚喇嘛也參加了叛亂。

②: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年羹堯只盯著遠處,卻忽略了叛軍恰恰就躲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應該說,第一點才是最關鍵的。因為這才是年羹堯忽視了“燈下黑”的大前提。

然而,如此關鍵的線索依據,當年央視在拍電視劇時,卻把它刪掉了。只強調年羹堯被“燈下黑”了,卻不解釋他為什麼會被“燈下黑”,繼而又導致當鄔思道指出叛軍躲藏在法輪寺時,觀眾們一頭霧水,表示看不懂。

可能,電視劇版的編劇是想突出鄔思道的神機妙算,但說實話,這個改動很突兀,說服力不如原著小說。

畢竟鄔思道是從河南來的,作為遠在千里之外的人,隨便看一眼地圖就能判斷出叛軍的位置在哪裡,這也未免太玄幻了吧?

這恐怕只有《三國演義》裡面,半神半妖的諸葛亮才有這種本事吧?


總結。《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關於年羹堯平定羅布藏旦丹增叛亂的情節,是基於原著小說改編的。改編的較為差強人意,不是很精彩。劇情除了凸顯鄔思道的厲害之外,其他人都淪為了陪襯,尤其是年羹堯這位清朝名將被黑的最慘,除了殺人就是罵娘,完全看不出名將該有的風采。

另外,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小說,都不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歷史上真實的年羹堯平羅卜藏丹津叛亂,遠比電視劇和小說要簡單的多。年羹堯從出兵到剿滅叛軍,僅僅用了三個月時間而已,可謂是摧枯拉朽。

當然了,電視劇也不是全無亮點。鄔思道提到的“燈下黑”,在當時確有其事。

比如原著小說中提到的的塔爾寺,在現實中真正存在。這座寺位於現在的湟中縣城,離西寧市區的直線距離不到五十里。

雍正元年,羅卜藏丹津叛亂時,身為西北地區佛教中心和黃教聖地的塔爾寺就參與了叛亂,這讓年羹堯也非常驚訝。


(現在的塔爾寺)

當然,叛亂最後被年羹堯剿滅了。


Mer86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鄔思道知道叛軍主力藏在哪?鄔思道:我瞎蒙的!

一、

年羹堯是何許人也?

年羹堯是雍正帝在府邸時的包衣奴才,是雍正帝的鐵桿部下之一,也為雍正帝的即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他骨子裡又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之所以這樣說,完全在於他的種種表現:

別的人樹立威信往往靠個人魅力,比如老十三胤祥,或者是顯赫的家世,皇子們都是這個類型,而年羹堯樹立威信只有兩條,那就是蘿蔔和大棒。

聽我的,給你蘿蔔吃,不聽我的,那就只能大棒伺候,要麼站隊效忠,要麼金錢開路。這也是年羹堯長期以來的為人之道和做事的原則,他打算要主子知道的事情,即使花再多錢,殺再多人,都要讓主子知道,他不想讓主子知道的事情,即使跪死在院子裡,也半個字不吐。

他後來當上大將軍以後,開始飛揚跋扈起來,這其實也比較好理解,有一種小人得志的感覺。但凡一個人掌握了一項獨有的權力,他往往會把這項權力發揮到極致,年羹堯就是這樣一個人。

只是在那個特定的時期,要想打贏仗,也確實需要這樣的人,並且年羹堯之所以變成這樣,雍正帝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比如他表面是追逃犯,實際上是借報老四胤禛在江夏鎮下馬之辱的仇,竟然血洗了江夏鎮,這跟老四胤禛當年放下的一句話有很大關係:

“以後誰也不許再提江夏鎮!”

當然,順便自己也發了一筆小財,但是他隻字沒提!

比如剛出任大將軍後,為樹立軍威,竟然白白犧牲掉富寧安的幾萬兵馬,連老十三胤祥都看不過去了,結果雍正帝一句話就懟回來了: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啊。再說了,為了大局,有時候也不得不這樣做!”

甚至因為老九胤禟跟雍正帝不合,年羹堯就敢讓他當眾下跪……

二、

雍正帝的憂慮:

由於西北戰事遲遲沒有進展,雍正帝愁的天天燒香拜佛,並多次催促年羹堯速速決戰。

要知道,此時的國庫已經被掏空;而雍正帝先前的追繳戶部欠款也以諾敏案的爆發而失敗;好不容易舉行一次科舉考試,還牽扯出一個科場舞弊案;老八胤禩一夥還通過鑄新錢,賺取中間的差價……

為了打贏仗,雍正帝不惜讓李衛抄了幾名大員的家,這其中就包括了曹雪芹家,即使這樣,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了。

朝中大臣,尤其是老八胤禩一夥的,就等著雍正帝崩盤呢,一旦崩盤,天下大亂……

年羹堯這邊則對叛軍主力形成了合圍之勢,用他們的話講叫“關門打狗”之勢,只是遲遲找不到叛軍主力藏在哪!

這時候的年羹堯痛斥手下,說的是:

“你們知道整個大軍一天要花多少銀子?二十多萬,就這樣拖下去,就連皇上也坐不穩了。”

也就是表面上年羹堯也替雍正帝著急,甚至下令殺掉那幾個沒有打探到敵情的士兵,看起來是那樣的憂心忡忡。

其實,他完全是裝的,他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在做樣子給別人看,大家仔細看他殺探子兵之前是跟誰說話呢?

正是伊興阿:

“伊興阿,派去的探子都回來了嗎?”

“回大將軍,都回來了,仍然沒有叛軍的下落。”

“斬!都給我斬了!”

而伊興阿是誰呢?

是雍正帝安插的眼線啊,之前老九胤禟帶去的十名侍衛被年羹堯收買後,也是伊興阿彙報雍正帝的。後來除掉年羹堯大將軍職位的時候,張廷玉也是派人給伊興阿將軍送的密信。

三、

年羹堯為什麼遲遲不決戰?

年羹堯此時想的卻與別人不一樣,他要最大限度的鞏固自己的大將軍位置,尤其是在西北四省的位置。

所以,不到最後關頭,他是不會跟叛軍決戰的,說到底他就是在探雍正帝的底,到底能支撐他到什麼時候,支撐的越長,他在西北的地位越鞏固,況且這時候他的大將軍位置並不穩!

他本想讓那些西北官員們也簇擁在他的手下,結果就出現了甘肅巡撫範時捷求見,年羹堯聽了他的彙報以後讓他回去的,結果他一句話惹毛了年羹堯:

“我已將我們甘肅的難處,稟告了嶽鍾琪將軍,請他駐守松潘……”

年羹堯此時的內心是憤怒的,你竟然稟告嶽鍾琪,難道不知道我才是大將軍?你這個巡撫還想不想當了?

於是甘肅巡撫範時捷直接摘了帽子,說不幹了,回家伺候老母去了……

然後年羹堯就氣得拿刀扎帽子,其實他扎的不是帽子,是自己的位置,因為糧草就要供不上了,而自己還沒有完全掌握權力。

果然如此,因為鄔思道已經來了,留給年羹堯樹立威信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鄔思道也算跟年羹堯是老交情,倆人寒暄完後,直接就步入正題了,鄔思道先問:

“你知道……找不到叛軍決戰,是有什麼樣的後果嗎?”

年羹堯當然知道啊,再不決戰,皇上的位置也不穩了啊。

鄔思道又講了目前朝廷的難處,意思就是告訴年羹堯,是時候該決戰了,再不決戰,一旦雍正帝崩了,你的大將軍生涯也到頭了。

隨後年羹堯為自己找藉口說找不到叛軍主力決戰啊!

四、

破局者鄔思道:

年羹堯辯解一番後,突然就拔出了佩刀撫摸,以此立志,但是鄔思道一句話就給他點了題:

“你處處算無遺策,為什麼就沒有想到我軍需要龐大的軍餉開支,難道叛軍就不需要軍餉開支?”

我們仔細看年羹堯的表情,他是先斜了鄔思道一眼,隨後眼珠明顯的一轉,一副被人識破心機的表情。

被戳破心思的年羹堯眼睛左右轉個不停,隨後惡狠狠地對鄔思道說:

“我要立刻截斷內地運往青海的糧道,就是餓死青海的全省人也在所不惜!”

這年羹堯實在是狠,為了辯解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目的很簡單,你鄔思道說的好啊,到時候青海全省的人都餓死了,別怪我!

最後鄔思道實在是沒轍了,索性直接表明了態度:

“你為什麼不問問我,叛軍的主力在哪呢?”

隨後倆人看了一張地圖,大家仔細看這張地圖,總共就沒有標註幾個地點,頂多一隻手就能數過來,而且法輪寺標註的那麼大,年羹堯怎麼可能不派人去看呢?

而且法輪寺總共多少人?每個月有多少糧食運過去,他不知道嗎?

所以當鄔思道指出叛軍主力就在法輪寺的時候,年羹堯的眼睛明顯的一閃,他知道,到了決戰的時候了。

看到年羹堯一臉迷惑的樣子,鄔思道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這就叫燈下黑!”

你以為這是說發現不了叛軍嗎?當然不是,他其實說的是年羹堯的心思,不要被燈下的黑暗矇蔽了自己,再拖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

而鄔思道之所以能指出叛軍所在地,一方面他是臨時分析的,另一方面則完全是瞎蒙,因為他和年羹堯話說到這個份上,叛軍主力在哪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年羹堯已經明白了自己的處境,說的再明白點,叛軍的糧草是不是就是年羹堯提供的呢?他是不是在養寇自重呢?這玩意誰說的清?

而叛軍真打起來是要命的,年羹堯萬不會拿大軍開玩笑,所以,即使鄔思道沒有蒙對,年羹堯也會找到叛軍決戰的,說到底這倆高手過招,只不過是演了一場雙方都心知肚明的戲而已!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在《雍正王朝》裡,不但鄔思道知道叛軍主力藏在法輪寺,甚至雍正、年羹堯、嶽鍾琪也知道;連西寧種大白菜的老兵也知道。但是打完了仗,年羹堯的白菜就吃不完了,只能吃菜心不嫌浪費了。

西北平叛打仗,年羹堯算的賬和別人不一樣。


在劇中,茫茫大漠,年羹堯抓耳撓腮地一批批地往外派斥候去找叛軍主力,可翻遍了西北,都沒有找到叛軍主力。這其實都是做給雍正和朝廷看的。

年羹堯何許人也,不必贅述。但是在《雍正王朝》中花了那麼多鏡頭給他做註解,就是為了說明他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角色。從四川到安徽,殺了江夏鎮那麼多人,為的是幾百萬兩銀子。

朝廷供應軍餉是年羹堯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而在西北二十萬大軍集結在一起,隨時準備和叛軍主力決戰。可是年羹堯真的急著決戰嗎?非也。每天全國的糧草都往西北運,大軍一天消耗的糧草都在幾十萬兩銀子。但是這些銀子真的都用於大軍了嗎?


顯然沒有,否則就沒有那段甘肅巡撫範時捷多次跟年羹堯要帳篷而不得,最後因為求年羹堯未果,而去找嶽鍾琪,最後惹惱年羹堯,而被迫辭官的事情了。

年羹堯甚至還藉著飲食的名義,做著生意。

那麼軍費裡的這大部分錢哪去了?從後來的年羹堯的伙伕口中得知,年大將軍在西寧專門有塊地給他種大白菜,每天從四川運送瓜果蔬菜的也約有幾千人。


而年羹堯在西北啃的啥?沒錯,羊腿。而年羹堯在後堂設宴請胤禟吃的伙食,也沒見著多珍貴。

那這些問題就來了,年羹堯的菜種給誰吃了?在軍隊裡,幾千人的伙伕班從來都不是供應一個人伙食的,而是可以供應十萬人的伙食。而這些人根本不是供應伙食給年羹堯的二十萬兵馬的。


他們實際上是在做生意,和誰做生意?和西寧的那些喇嘛們。可是那些喇嘛們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大消費力,但是圍困半年之久。西寧的叛軍們有這個消費力,十萬人馬也是要吃飯的。

年羹堯打死也不能和叛軍直接交易。當年袁崇煥、毛文龍和蒙古和後金做糧食買賣,最終這事永遠說不清,成為了罪證。所以年羹堯也沒那麼傻,他只和喇嘛做生意,至於喇嘛和其他誰做生意,說破大天賴不到自己身上。

而朝廷為了西北平叛立威,幾乎把全天下的銀子和糧草都往西北運。而年羹堯從中吃點回扣,拿出來繼續做生意,擴大自己的財富。這對於年羹堯而言,是“最佳賺錢模式”。沒有比這個更完美的模式了。


但是萬事都有臨界點,是鄔思道出馬的時候了。

河南的糧草只籌到一個零頭,只有5000石。意味著天下糧草即將枯竭,這就不能夠長期維持年羹堯想要的狀態了。而雍正此刻也已經騎虎難下了,既無法和年羹堯撕破臉,也無法繼續供應下去了。所以鄔思道知道,只有自己出麵點出問題癥結,又避免撕破臉,給各方都留足面子。


所以鄔思道押運糧草到了西寧大營的時候,和年羹堯坐下來的第一句話就直奔主題,是時候該動手了,天下糧草差不多了,人也都得罪光了,你現在如果不打或者打不好,大家就都玩不下去了,皇上位子也坐不穩,你就更要完蛋啦。

看到年羹堯開始猶豫了,鄔思道乾脆把話說深點,亮工啊,當初你誤就誤在沒有切斷叛軍的糧草啊。年羹堯聽到這話,緊張起來,青海早就水洩不通了,這糧道豈不是故意放的嗎?這個明眼人只要往這個方向一想,特別是雍正如果也往這個方向想一下,年羹堯你就是千古罪人啊。


但是年羹堯立馬開始賭咒發誓,就算是餓死全青海,也不讓一粒糧食流進來。以證明這的確是個疏忽。

但是立馬槍頭一轉,我每天都在找叛軍主力,可是就是找不到。不但給自己解套,還故意把難題拋出去。你看不是我不想打,而是的確找不到敵軍主力。


鄔思道呵呵一笑,我知道。因為鄔思道只要找到喇嘛們在哪?就能找到叛軍主力在哪?法輪寺周邊又有水流經過,正好可以屯兵。

鄔思道給年羹堯留足了面子,指出年羹堯思維定勢。

叛軍駐紮的法輪寺離年羹堯大營不足百里,這就是“燈下黑”,意思就是“利用對方的思維定勢,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

實際上年羹堯的“思維定勢”並不是看不到叛軍究竟在哪裡。而是在於他一直在算小賬,他如何利益最大化,從而忽略了“崩盤”的危險。

剿了叛軍簡單,但是一旦羅卜臧丹增的叛軍被剿滅。朝廷供應的軍餉糧草即將逐步縮減。而自己在這塊的收益將大幅縮水;


而叛軍被剿滅後,自己種的幾千畝大白菜就得自己消費了,光吃菜心也是猴年馬月吃完?養的豬也就吃一塊小炒肉,不知何年吃完?更關鍵的是,這部分收入也將大幅縮水。

所以在水洩不通的地方,羅卜臧丹增最終還是神奇地帶著部分人馬逃跑了。而換來的是整個西北的防務軍費不能縮減,即便雍正親自開口,也被年羹堯給否了。

在當上撫遠大將軍,準備與叛軍開戰之前,年羹堯的名望和利益達到了巔峰。但是自從開戰以後,年羹堯的利益逐步被縮減。到後來雍正竟然拍了個孫嘉誠來搞“火耗歸公”。年羹堯與雍正的共同利益就越來越少,方向也就越來越不一致了。



炒米視角


年羹堯是否知道叛軍就藏匿在法輪寺,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這裡先給大家講一個正史中關於年羹堯的故事。年羹堯在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的期間,在一次勘測地形的過程中,無意中發現很遠很遠的地方突然有一群鳥從樹林中飛出,這個時候年羹堯馬上意識到,此時無風,而鳥群受驚逃走必然是有人進入,於是馬上派兵前往,直接消滅了一股叛軍。這個故事說明,年羹堯是非常聰明,並且是非常善於把握戰場局勢的一名文武全才。

《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堯亦是如此,實際上年羹堯不會不知道叛軍主力在哪裡。一方面,年羹堯已經在西北任職多年,也與準格爾和青海地區的叛軍打了多年的交道,對於西北地區的風土人情、宗教勢力影響等等必然是非常的瞭解,不可能對於叛軍主力的動向沒有任何反應;另一方面,年羹堯已經派去了探馬,就是用排除法也能確認叛軍的位置了。

既然年羹堯已經知道了叛軍主力在法輪寺,那麼為何派出去的探馬和斥候,以及其他的將領沒有發現和察覺呢,特別是雍正派去的伊興阿等人,也沒有發現叛軍主力的動向呢?

一來,年羹堯作為軍隊統帥,在安排軍事行動和探查方向的時候,必然是可以避開了法輪寺等地區,這樣就不會是的目標予以暴露;

二來,在信奉藏傳佛教的青海地區,內地而來的軍事必然不敢在寺廟地區貿然造次,引起不必要的民族和宗教衝突,這也使得寺廟成為了叛軍最好的保護。

三來,法輪寺離著西寧太近了,這個位置反而為人所忽略。

可是年羹堯就是按兵不動,不去找叛軍進行決戰的原因就是在於,此時的年羹堯並不想就此終止這場戰爭,只有戰爭繼續打下去,繼續增加雍正的負擔,增加雍正的危機感,才能在自己獲勝之後,得到雍正更多的封賞與回饋。更為重要的,年羹堯更是需要藉助戰爭來不斷打壓身邊其他勢力包括雍正的親信,同時培植自己的力量,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成為西北的“土皇帝”。

所以,面對近在咫尺的叛軍主力,年羹堯選擇了拖而不打,這樣就讓國家繼續因為西北的戰事,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年羹堯的部眾們無法找到的叛軍,卻讓鄔思道一語點破了。

以河南巡撫田文鏡府上押糧官身份出現的鄔思道,第一次進入青海地區,確敏銳的感受到了叛軍位置的所在。

首先,鄔思道非常清楚此時年羹堯的想法。

鄔思道與年羹堯交情非常之深,兩人的關係也是非常的密切,因而鄔思道對與年羹堯是非常瞭解的,不是年羹堯不知道叛軍在哪兒,而是不願意儘快結束這場戰爭,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代價而沽,殊不知,這樣一拖就把雍正陷入到了極為不利的境地。

其次,鄔思道準確的判斷出叛軍必然與宗教勢力有聯繫。

年羹堯已經掐斷了青海所有的出入口,在青海實施了戒嚴,也就是說一般的貿易和物資交流都受到了限制,但是叛軍還能夠繼續維持,並且是在沒有大規模的進行軍事轉移、暴露大軍蹤跡的情況下完成的,必然是就地補給。

能在這個時期做到這一點的只有青海的寺廟和宗教勢力了,一方面便於隱蔽,另一方面則可以不受影響的繼續從內地徵集糧草,再加上年羹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讓叛軍撐到了現在。

再次,鄔思道料算到了叛軍的距離不會遠。

這就又要提到年羹堯了,叛軍的距離如果過遠,那麼年羹堯必然進行中軍大帳的轉移,以求能夠在他想要消滅叛軍的時候儘快消滅叛軍,以免除後顧之憂,增添新的不必要麻煩。

所以,鄔思道認識到,此時的叛軍主力必然是在距離年羹堯並不遠的寺廟地區,而法輪寺就此進入了鄔思道的視線之中。

鄔思道的一句“燈下黑”讓年羹堯即可出兵,平定了叛亂。

鄔思道並沒有直接道破年羹堯的“虛偽”,而是在與年羹堯的交談中,拿來一盞燈,放在地圖上,這個時候燈柱的影子正好將法輪寺完全遮住,而年羹堯也心照不宣的明白了鄔思道的用意。

一方面,此時的雍正因為年羹堯在西北的戰事不利,已經到了極為不利的境地,在這樣拖下去雍正垮臺了,年羹堯自己的必然也將無法自保,鄔思道這是催促年羹堯出兵,為的是要年羹堯幫助雍正穩定皇位,更是要年羹堯藉此以自保。

另一方面,鄔思道用這招燈下黑,也是在提醒年羹堯,年羹堯玩兒了一手燈下黑,“藏住了”叛軍,但是雍正也在玩兒燈下黑,年羹堯自以為是西北的土皇帝,但是一切依然能為雍正所掌握,他這也是要年羹堯你能調整自己,好自為之。

最終,年羹堯明白鄔思道的第一層意思,帶兵迅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但是年羹堯並沒有願意接受鄔思道的第二層意思,居功自傲,最終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


雍親王府


鄔思道不可能知道叛軍主力藏在哪,但鄔思道斷定年羹堯知道。

青藏高原接近200萬平方公里,您要是去過,一定會明白,當地部落的10萬兵馬找個地方躲起來,故意不讓找到,是根本找不到的。

我十幾年前,在青藏高原呆過大半年,有高速公路,越野車隊,衛星電話,氧氣機,高原反應藥物這些現代設施和保障,還有嚮導,到牧區找個小地方都千辛萬苦,數次遇到生命危險。一個鄉到另一個鄉,通常幾百公里,一個村到另一個村,幾百裡地很正常,路上一旦遇上強對流,壞天氣,車壞了,就是等死,憑運氣,這還是現代。沒去過西部的現代人,不會明白這些情況,也很難想象。

電視劇那時候是清雍正朝,人口更少,地方更荒涼,行動更不便,保障更少,風險更多。

所以年羹堯說找不到叛軍,誰也不會懷疑,那太正常了。

鄔思道不是西北人,要說他僅憑推斷,能知道叛軍在那,除非他是神仙。西北當地人,除了熟悉地形,還有特殊的生存技能,那些生存手段出了西北,很難想象。

但鄔思道太瞭解年羹堯了,年羹堯在西北大營飛揚跋扈,窮奢極欲,說明了他對平叛,已經胸有成竹,只是在拖延時間,謀求他想要的資本。

電視劇裡的年羹堯,除了西北大營,和貶到杭州臨死前的表現,除了這兩段的飛揚跋扈。還有很多別的劇情,康熙朝的表現,九子奪嫡時的表現,任西北巡撫總督的表現,初任大將軍時的奏章與表現,都顯示他是個隱忍,謹慎的人。看電視的都能看出來,何況曾與他朝夕相處的鄔思道。開始囂張跋扈,說明他已經胸有成竹,形勢不明時,年羹堯始終是個隱忍,謹慎的人。

鄔思道斷定他在拖延,他想等到朝廷瀕臨崩潰再出手,才會政績最大化,所以見面一句“燈下黑”,已道出玄機。燈下黑,說的不是叛軍,是年羹堯。

另外,《雍正王朝》裡,對於鄔思道的每個謀略,因為所以都交代的很清楚,唯有這次,一句燈下黑,沒有別的交代了,說明什麼?他知道的是年羹堯,不是叛軍在哪。

鄔思道已經看出來了,年羹堯還敢再拖嗎?年羹堯其實更怕鄔思道是雍正派來的,那樣徹底玩砸了。

只針對電視劇,不針對正史。


杜新治


鄔先生之所以知曉叛軍的藏身之地法輪寺,主要是年羹堯沒有斷絕青海通往內地的糧道,叛軍在往西北走私糧食的過程中,暴露了法輪寺。

有關法輪寺的情況,年羹堯應當是清楚的。

羅布藏丹增、阿拉布坦拉扯起來的叛軍,人數足足有十幾萬人之多。這麼一大堆人聚集在法輪寺一地,要想對周圍一點都不造成動靜,幾乎是不可能的。

時間久了,難道年羹堯會一點都察覺不出蛛絲馬跡來?

唯一的解釋,就是年羹堯故意向朝廷隱瞞叛軍的方位動態。為的就是避免雍正胡亂干涉青海前線的戰事,以便讓自己能夠準確捕捉到最有把握的決戰時機。

年羹堯的考慮極有道理。

當初傳爾丹之所以兵敗,就是因為康熙太過渴望一場勝利,兵部一天一道命令催促他與叛軍決戰,因而導致傳爾丹輕敵冒進、一敗塗地。這次富寧安擅自率領8萬人馬單獨行動,又被叛軍包了餃子,可見叛軍的戰鬥力十分彪悍,不是輕易能夠擊敗的。

真實情形也正如年羹堯所料。雍正曾頂不住前線每天鉅額的軍餉、軍糧消耗,想改動一下年羹堯的用兵方略,要不是通曉帶兵的十三爺阻止,雍正這個軍事“門外漢”保不齊就要胡亂干涉了。

這一戰,年羹堯是輸不起的,甚至連雍正都輸不起。年羹堯要打贏,就必須立足於青海戰局的真實情況,尋找最有利於自己的戰機。

而在戰機出現之前,年羹堯最好是連叛軍主力的位置都假裝找不到。否則雍正和朝廷的言官們,勢必會天天給年羹堯巨大的壓力,逼他與叛軍決戰。

對法輪寺的叛軍,年羹堯也不能逼得太急。他之所以不切斷內地通往青海的糧道,為的就是給叛軍“一條生路”。如若讓這十幾萬人吃不上飯,他們勢必餓急了跑出來與年羹堯打仗。在沒有全勝的把握之前,年羹堯不希望看到與叛軍交戰的情況出現。


再來看看叛軍四周,新疆、西藏等地本身也是自給自足都困難的貧瘠之地;南面的四川有嶽鍾琪在松潘一帶的兵馬,年羹堯有此安排,為的就是阻攔叛軍去騷擾他出任過總督的四川大本營;再往北,各蒙古部落也不是很好惹,叛軍不會輕易朝這個方向出動。

看來看去,也只有陝西、河南一帶,能夠通過走私途徑獲取叛軍需要的糧食。

鄔先生也許就是通過這些走私路線,最後得知的叛軍主力藏身之地——法輪寺。而且,他也大概猜到了年羹堯此時心裡的打算。


於是,鄔先生主動向田文鏡接下了押解糧草去青海的差事,目的就是要到西北軍營說動年羹堯與叛軍決戰。

鄔先生雖然沒有面對面明說,但幾句話下來,年羹堯竟然發現鄔先生對西北的情形知道得一清二楚,甚至連法輪寺藏有叛軍的機密也都知道,所以當即明白自己是再也拖延不下去了,只能孤注一擲得出兵決戰了。


劇透歷史


年大將軍頓兵西北,日耗23萬兩白銀,糧草無數,以致天下困頓!2萬擔軍糧派到了田文鏡處,而河南省實在繳不起,作為拿八千兩銀子一年年薪的鄔思道,當然看在眼內,為主分憂了!自動請纓押還糧草也在情理之中。他老人家不穿官服,平民打扮,與微服私訪差不多!就是一個化妝偵查的!這樣,沿路的叛軍看這個平民打扮的外地老人家臉生,而且是殘疾人!提防之心當然放下了,以鄔思道的道行,扮演平民的叛軍當然逃不過他的法眼了!再者,環顧年大將軍的防區只有法輪寺具備擁有水、草、糧等作戰物資。物資儲存在寺廟裡誰也發現不了!而且,他們是當地的遊牧騎兵,年大將軍派出去的偵查兵個個都是熟人!想發現這些物資根本不可能!鄔思道指的:燈下黑!就是這種情況。叛軍幾萬人馬選擇這裡就是為了可以隨時對年大將軍的中軍大營發動致命一擊!一舉擊垮清朝在西北的最後軍事為量!總之,鄔先生來得及時,在叛軍動手前,先下手為強一舉殲滅!保住了大西北永遠留在中國的版圖內,為西北停止殺戮創造條件!所以,一進大帳氣定神閒,一聲:亮工!就真是威鎮西北,在大西北敢叫“亮工”的人就是活得不奈煩了!能叫亮工者,整個西北唯有帝師鄔思道而爾!但是,在指導老年破敵的同時,也犯了雍正的大忌!以白丁之身,沒有請示皇帝,就指揮年軍部隊,動了雍正軍權!後來,雍正趁黃河發大水,秘密到河南,就是為了鄔思道,但是聰明人鄔先生早已經聞風先遁,隱居而存身去了!


畢生高人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裡是神一般的人物,對於藏在法輪寺的叛軍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當時的鄔思道正在河南做田文鏡的師爺,得知河南送糧官悉數都被年羹堯殺了,沒人再敢去送糧,這時鄔思道自告奮勇承擔起了運糧的重任去了年羹堯那裡。


對於鄔思道的到來,年羹堯是想不到的。基於他們過去的交情,年羹堯自然是不會為難鄔思道的。年羹堯腦海裡也馬上有了一種錯覺,是不是雍正給鄔思道密旨,讓鄔思道來的。而鄔思道和年羹堯推心置腹之下,鄔思道很快點明瞭叛軍的位置,就是離自己大軍不遠處的法輪寺。有了鄔思道的“提醒”,年羹堯很快和叛軍決戰,並取得了西北大捷。



而遠在河南的鄔思道,一來到西北大營就告訴年羹堯叛軍的位置,那鄔思道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很簡單。青海的十幾萬叛軍不可能每天都在移動,肯定是固定在一個地方“潛伏”起來,而這些叛軍又都是有宗教信仰的,隱藏在法輪寺這種地方再合適不過了;再者十幾萬叛軍基本上是以騎兵為主,法輪寺附近的草皮一天天減少、馬糞一天多起來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當然,與其說是鄔思道“提醒”年羹堯,還不如說這是鄔思道在暗示年羹堯。


當時年羹堯已經把青海翻了個底朝天,就是沒有找到叛軍的主力,這正常嗎?要知道青海本來就是一個貧瘠的地區,要想養活十幾萬叛軍,每天得多少糧食和草料。而糧食和草料在青海估計早就吃光了,只能靠外面運進來。但是整個青海都被年羹堯包圍住了,要想從外面運送足夠養活十幾萬大軍的糧食進來,自然瞞不過年羹堯的耳目。



那為何年羹堯又不有所行動呢?


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養寇自重”。年羹堯此時在西北已經活成了“西北王”的樣子,連蒙古王公大臣見了年羹堯都要下跪,這是何等的榮耀。而年羹堯為何會受到這份禮遇,還不是因為被雍正寄予厚望,手握重兵,到西北來平叛的嗎?如果哪天叛軍被消滅了,自己豈不是就要被打回原形了嗎?


所以西北戰事久拖不決,遲遲等不到決戰時刻。而年羹堯的大軍每天吃喝拉撒,則是全國各地為年羹堯在買單,這也是鄔思道為什麼以運糧官的身份前來的原因。



至於年羹堯為何會聽從鄔思道的“建議”與叛軍決戰,還是因為年羹堯是知道鄔思道的底細的。此次鄔思道前來,說不定就是雍正的授意,所以年羹堯不得不聽從。況且西北戰事已經拖了這麼久,再不決戰會惹毛雍正的,所以鄔思道的“及時”“提醒”,也為自己決戰找到了理由。


對此,你認為叛軍藏在法輪寺附近嗎?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