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日本戰敗時為何蘇聯沒有派兵進駐日本國?

餘家大院1


不是蘇聯不想,而是美國不讓

早在1943年的《開羅宣言》中,盟國對日本的領土就作出了限定,要求日本放棄所有侵略所得領土,而在《波茨坦公告》中,盟國更是明確規定:“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因此在戰後的規劃中,日本版圖只有本土四島。至於被日本佔據的滿洲、臺灣、澎湖列島要歸還中國,朝鮮半島則獨立,蘇聯也要拿回在日俄戰爭丟失的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

很多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在二戰中所有的對日宣言都是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聯合發表的,蘇聯即便是參與其中,但是也絕不在文件上署名,這其中原因是由於當時的蘇聯並沒有對日本宣戰。雖然美蘇同處於反法西斯同盟,但是蘇聯在二戰的絕大部分時間內都與日本保持了和平。

在佔領中國東北後,日本曾一度想要北上進攻蘇聯拿下西伯利亞。在1938年和1939年日軍與蘇軍在張鼓峰和諾門罕發生了兩次較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這兩次衝突都是以日軍失敗告終。

不過在這兩次戰役中,蘇軍都是以優勢兵力擊敗的日軍,蘇軍的傷亡也是遠遠高於日軍,但還是讓日軍見識到了蘇軍的戰鬥力。而且日本也發現即便是經歷了數次大清洗,但蘇軍的戰鬥力並沒有之前想象的那麼不堪。

這兩場戰役的規模是比較小的,總體來說日蘇都是在試探對方,蘇軍雖然小勝,可是對日本還是非常忌憚,日本也絕不會因為這兩次小挫而懼怕蘇聯。

但是後來日本還是放棄了北上戰略,日本軍部認為西伯利亞太過荒涼,無法提供大量的戰爭資源,因而選擇南下與美英開戰。

1941年4月13日,日本和蘇聯在莫斯科簽訂《蘇日中立條約》,日本暫時放棄北上攻打蘇聯的企圖,並承認蘇聯對外蒙古的控制,蘇聯也宣佈與偽滿洲國建交,並撤銷一切對華援助。自此蘇聯和日本進入和平時期,之後日本得以集中全力與中美開戰,而蘇聯則可以專心對付德國。(《蘇日中立條約》簽署現場)

到1945年年初時,德國的失敗已成定局,美國開始尋求蘇聯對日本作戰。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和丘吉爾一直遊說斯大林參與對日作戰,為此斯大林也是獅子大開口,提出了大量交換條件,例如在戰後將東歐劃入蘇聯勢力範圍,蘇聯將拿回整個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另外美英也要承認外蒙古獨立。

由於在1944年的豫湘桂會戰中失敗,美英對於國軍非常失望,鑑於國軍在正面戰場很難鋼過日軍,對日本的牽制有限,於是美英更加迫切希望蘇聯參戰,而對於斯大林的要求,羅斯福和丘吉爾最後也是全部答應。在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後,斯大林答應在結束對德戰爭三個月內對日本宣戰,三方就此達成協議。

1945年3月美軍開始進攻日本本土,沖繩戰役正式打響。此戰美軍在兵力和武器佔優的情況下,打了整整三個月,在付出了巨大傷亡後才拿下衝繩。

沖繩之戰顯示了日本法西斯最後的瘋狂,美軍被迫暫時停止了對日本的進攻,準備等待蘇聯參戰,然後南北夾擊日本。

不過斯大林卻並不願意迅速介入戰爭,斯大林還是希望美軍能在前面多消耗一些日軍,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按照美蘇的約定,蘇聯要在結束對德戰爭後的三個月內對日宣戰。德國是在5月8日投降的,也就是說蘇聯只要在8月8日之前對日本宣戰就可以,而斯大林就選在在8月8日對日本宣戰,在斯大林心中,蘇聯越晚參戰越好。

1945年8月8日傍晚,蘇聯正式通知日本駐莫斯科大使,表示蘇聯要遵守盟國的義務對日宣戰,當天午夜蘇軍發動代號“八月風暴”的軍事行動,進攻駐守在中國東北、庫頁島、千島群島上的日軍。

由於當時已經進入戰爭末期,日軍精銳部隊早已損失殆盡,戰爭資源也被消耗的所剩無幾,面對著士氣正旺的蘇聯紅軍,駐守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一潰千里,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軍在守島方面還是非常有經驗的,對於海軍實力薄弱的蘇聯,在千島群島上的進展還是非常緩慢的。(千島群島地理位置)

但是就在蘇聯對日宣戰的前兩天,美國在廣島投下了一枚原子彈,給當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而在蘇聯對日作戰的次日,美國又在長崎投放了一枚原子彈,日本政府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佈投降。

此時蘇軍正在千島群島的佔守島上與日軍苦戰,直到19日日本守軍才得知了天皇投降的消息,但是日軍仍舊沒有投降的意願。日軍當時在島上囤積了充足的武器彈藥,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倘若日軍負隅頑抗,蘇軍一時半會還真不下佔守島。然而到了8月23日,駐守在佔守島上的日軍接到了投降的命令,島上日軍終於放棄抵抗,蘇軍佔領佔守島。

在拿下佔守島之後蘇軍繼續南下,到8月底佔領了北千島群島。8月28日蘇軍進攻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8月28日凌晨,蘇聯紅軍在北方四島中的擇捉島登陸,1.35萬日本守軍不戰而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徹底結束,但此時蘇軍仍舊沒有結束在千島群島的軍事行動。到9月5日蘇軍佔領北方四島,並且準備登陸北海道。

根據美蘇之間的協議,日本戰後是有中美英蘇四國共同佔領的,其中蘇聯佔據日本北海道和本州島東北部地區。雖然此時日本已經投降,但斯大林仍舊要求蘇軍按照原計劃接管日本。

(中美英蘇佔領區示意圖)

可是讓蘇軍意想不到的是,正當蘇軍要進駐北海道時,早已控制北海道的美軍卻拒絕蘇軍入境。盟軍駐日本最高司令麥克阿瑟認為日本是美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絕不可能讓蘇軍摘桃子,因此禁止蘇軍接管北海道。

麥克阿瑟的行為讓斯大林非常生氣,他找到杜魯門要求美國政府給個說法。但是杜魯門卻和麥克阿瑟互相踢皮球,反正就是不理斯大林這個茬。

對此斯大林最後也是沒了脾氣,由於當時蘇軍實力不及美軍,斯大林也沒敢強行登陸日本,最後蘇軍放棄了對日本的佔領,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日本由最開始的四家佔領變成了美軍一家獨佔。

不過雖然沒有完全達到之前的戰略目標,但是蘇聯還是收復了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併成功的迫使國民政府認為了外蒙古公投,也算是撿了個大便宜。


千佛山車神


1945年8月8日,蘇軍150萬大軍分3路向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曾經日軍的陸軍之花關東軍土崩瓦解,近10萬人被殲滅,數十萬人投降,蘇軍隨即將兵鋒指向朝鮮半島和庫頁島。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蘇軍有軍事佔領日本的想法

蘇聯對土地有著偏執的追求,早在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的時候就曾邀請過蘇聯,然而那時候的蘇聯臉皮還比較薄,直到9月17日波蘭政府流亡國外的時候蘇軍才發兵四十萬與德軍共同瓜分波蘭。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同年12月,蘇軍強迫芬蘭割地不成徹底拉下了臉面,悍然入侵芬蘭,最終割走了芬蘭十分之一的領土和大城市維堡,之後又強迫羅馬尼亞割讓北部領土。


早在1945年5月德軍投降之後,根據雅爾塔協議的精神,多國共同佔領德國,將德國分成四塊分別佔領,蘇聯便是其中之一。8月15日,隨著日本的投降,蘇聯也想效仿,來一出東亞版四國軍事佔領,它的目標直指日本北海道。

被美國人坑了


蘇軍展開8月風暴行動後進展順利,在朝鮮半島方向蘇軍也是所向披靡,當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蘇軍前鋒部隊已經通過三八線,準備進佔整個朝鮮半島。而此時此刻的美軍正在離日本本土幾百英里外的沖繩島,對於蘇軍此時展開的軍事行動美軍雖然不願意見到,但也毫無辦法。無奈之下,美軍緊急制定了總命令第1條,並通報給蘇聯,要求以北緯38度線為界。三八線以北由蘇軍受降,三八線以南由美軍受降。斯大林表示同意,並迅速撤回了已經通過三八線的蘇軍,以表示尊重。


斯大林的座右銘是誰的軍隊到了哪裡,那裡的土地就應該由誰佔領,對於此時的蘇聯而言,朝鮮半島如同一隻即將煮熟的鴨子,按照斯大林的脾性,到嘴的肥肉怎麼可能他給飛了呢?原來按照美軍制定的總命令第1條三八線以北都應該由蘇軍受降並實行軍事佔領,斯大林垂涎三尺朝思暮想的日本北海道和千島群島,都在三八線以北,斯大林打算以朝鮮半島南部,換取千島群島和北海道。

斯大林沒有意識到美軍可以不要朝鮮半島,但不可能讓蘇軍登上日本,46萬美軍緊急登陸日本後,讓美國政府有了足夠的自信,對蘇政策也已趨強硬,雖承認蘇軍佔領千島群島,卻拒絕了蘇軍朝思暮想的北海道。

深感被騙,卻毫無辦法


深感被騙了斯大林火冒三丈,決定撇開美軍,不管美軍是否贊成蘇軍都要軍事佔領日本,他下令蘇軍海陸空三軍做好準備全力進駐北海道。對此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態度強硬,表示只要有蘇軍登陸北海道,就逮捕蘇軍全部駐日代表,蘇聯最終放棄進佔日本。

斯大林並不是一個輕易就能被嚇到的人,1941年的時候,德軍已經攻到離莫斯科幾十公里外他都沒被嚇到,為何麥克阿瑟一句話就讓他停止了行動呢?我想大體有三個原因:

一,經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軍雖有天下第一的陸軍,但是其海空軍和美軍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海軍。蘇聯海軍缺乏大型軍艦,尤其是航空母艦更是一艘都沒有,美軍在二戰期間,總共建造包括護航航母在內共計100多艘航空母艦,如果蘇聯執意強行登陸北海道,那麼無異於以卵擊石。

二,美蘇一旦大規模交火,第3次世界大戰可能就會到來,斯大林並不想擔負起這個責任。

三,原子彈給斯大林帶來太多的威懾,當胖子和小男孩在廣島長崎分別爆炸後,數十萬人殞命,斯大林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其實心裡焦急的很,導致他緊急命令蘇聯的科學家全力研製原子彈。


龍武驍衛


我個人認為吧,如果當時蘇聯和美國拿戰敗的日本同樣當做德國那樣一分為二中間建堵“柏林牆”的話,那恐怕會直接導致所謂“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其實日本於1945年8月無條件投降後,按照戰後協議的話,日本也是被分割為四部分的(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分別由中、蘇、美、英獲勝四大國各領一塊,但是歷史上的這四個國家卻並未將這“刀俎”上的日本劃而割之,中國無暇顧及,便著手開始了內戰;英國傷亡慘重,無暇東顧。最後只剩下了最為強悍的蘇聯和美國,但是蘇聯不是不想進兵日本,畢竟當時也有綜合因素在左右著蘇聯……


1945年8月6日,“小男孩”從空中落下,瞬間巨大的蘑菇雲從廣島市中心爆炸開來;8月9日,就在日本人民對“小男孩”的恐懼還未解除之際,緊接著“胖子”又在長崎市中心炸開了花。8月15日,日本向全世界宣佈無條件投降。而後,根據《波茨坦公告》,也就是上一段我們所述說的,日本根據公告理應被強行分割為四部分,但是最終四國當中卻只有僅有美國自己派兵進駐了日本。

那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蘇聯為何不跨越日本海,登陸日本島,與美國“共分日本”呢?

第一點:究其根本還是蘇聯實力不如美國,雖然日本處於東亞海島,蘇聯距離日本之近遠超美國,但是當時二戰剛剛結束,而蘇聯身為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軍中的老大哥,光在蘇德戰爭之中便損兵將近3千萬,這個數字後大吧?(德軍也損失近1300萬人)


退一萬步講,當時的蘇聯雖然說早在1936年就已經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實現了由落後的農業國向先進的工業國的蛻變。可以說就在蘇聯開始步入高速發展軌道之際,不幸的是,卻隨即被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協議》並很大程度上拉入二戰泥潭,難以自拔。蘇德戰爭雖然說蘇聯勝利了,但實際意義來講,卻是蘇德雙方的兩敗俱傷,蘇聯也的確是勉強獲勝,大傷元氣。隨後蘇聯大軍進軍柏林,與此同時還分兵越南戰場和中國戰場。如此損耗,蘇聯也是實力銳減,面對二戰中最為盛氣凌人的美國,蘇聯還是得“養精蘊銳,避其鋒芒”啊!


第二點:日本國內在投降前夕,還準備執行一億玉碎計劃,如果日本得知自己將被蘇美佔領,必然爆發最好的抵抗,蘇聯和美國都討不到好處。即便美國獨自向日本駐軍了,但是卻絲毫沒有發動戰爭的意圖,名義上是為了遏制日本軍國主義氣焰的囂張,實則是為了控制日本成為其遠東傀儡。


小鎮月明


事實上,日本戰敗後,蘇聯一直在謀求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和管理,但由於受到美國的阻撓,蘇聯的企圖未能如願。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就遠東問題簽署了《雅爾塔協定》。儘管該協議讓蘇聯在遠東獲得了很大的權益,但協定中卻並未提及日本戰敗後的管理問題。然而美國卻利用與日本交戰的機會,佔領了日本本土以及大量極具戰略地位的島嶼。回過神來的蘇聯突然發現日本有被美國單獨控制的風險,因此蘇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開始謀求在日本的地位。

▲雅爾塔協定“三巨頭”


日本投降前夕,蘇聯提議由美蘇分任日本佔領區總司令,意圖複製德國模式。美國顯然不願蘇聯插手日本事宜,所以斷然拒絕了蘇聯的建議,最終任命麥克阿瑟為佔領區總司令,並由中、美、英、蘇四國成立管制委員會。出於對蘇聯的忌憚,美國從開始就沒有邀請蘇聯出兵佔領日本。

▲盟軍受降儀式


沒撈到好處的蘇聯人又豈能善罷甘休?於是蘇聯又提出了兩點新的意見:一、千島群島由蘇軍受降;二、北海道北部由蘇聯佔領。為了安撫蘇聯,美國同意了第一點意見,但在第二點意見上卻產生了分歧。就在雙方還扯皮之時,蘇聯卻迅速出兵佔領了千島群島,雙方的協商也就不了了之。

儘管美蘇雙方在日本問題上並沒有達成一致性意見,但美國佔領控制日本的腳步卻並沒有停止。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雖然蘇聯一直在阻止美國在日本的壟斷地位,但隨著冷戰的加劇,蘇聯的企圖並未能如願,最後也只能被迫接受現實。

▲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總之一句話,蘇聯不是不想派兵進駐日本,但日本畢竟處於美軍的實際控制之下,不經美國點頭而貿然出兵,極有可能造成軍事衝突!


關注歷史文齋,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戰情解碼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發表廣播,宣佈接受波茲坦公告,即日起無條件投降。

作為二戰戰敗國,理論上來說,盟國應該仿效德國模式,把日本分為若干區域,由戰勝國瓜分才對。

但最終日本由美國完全佔領,其他國家被排除在外,這是為什麼呢?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美國的意願。美國是太平洋戰爭的受害者、勝利者,當然,也是對日作戰勝利的最重要國家,於情於理,美國都對處理日本有絕對發言權。

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我決定,對日本的佔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者劃分佔領區,我不想給俄國人任何機會,讓他們像在德國和奧地利那樣去行動。”

杜魯門是冷戰的狂熱推手,二戰尚未結束就開始了對蘇聯的遏制計劃,在日本問題上有此想法並不奇怪。

美國不想給其他國家機會,其他國家難道就這麼放棄好機會嗎?

作為人類歷史上對領土最為貪婪的國家,蘇聯當然想分一杯羹,不然也不至於日本都投降了還對關東軍大開殺戒。

而日本有也意願引入蘇聯,畢竟被一個老大強姦和被兩個老大強姦差不多,有兩個老大還能互相制衡,自己漁翁得利。一度有傳言稱美國在日本投下三顆原子彈,有一顆未爆炸被日本政府轉交蘇聯。這一傳言可信度很低,但日本有意分化佔領國卻並非空穴來風。

但當時的蘇聯重心在歐洲,忙著搶佔東歐勢力範圍,遠東地區遙不可及,加上蘇聯海軍幾乎為零,要想在日本本土登陸,還得大費周章,乾脆送個人情給美國。據說蘇聯曾提出要日本北海道,被美國拒絕。即便如此,蘇聯也還是趁機搶佔了日本北方四島。

時至今日,北方四島依舊是俄羅斯和日本外交關係中的疙瘩,最近普京有讓步傾向,釋放出交還北方四島與日本的信息,後續如何,有待觀察。

至於在香港東南亞被打的屁滾尿流的英國,此時正忙於從百廢待興中重建,萬里之遙的日本顧不過來,乾脆一起委託給老表美國。至於中國、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之流,能收回國土就心滿意足了,佔領日本本土也就是當個笑話自娛自樂。

如此這般,美國就受之不恭了。



日慕鄉關


二戰末期法西斯邪惡力量最終潰敗是必然的,法西斯聯盟最初由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三國組成,在二戰進行過程中,意大利因為綜合因素於1943年退出法西斯戰線。


似乎意大利的退出為其之後在二戰結束所受的懲罰作了一些保障,然而作為失敗者的德國和日本,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則數倍於意大利,尤其是德國戰敗後的命運。不知道大家可曾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德國“柏林牆”的建立既是二戰結束的標誌,深層意義來講,更是美蘇“大國冷戰意志”的體現。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的分而治之,可以說是美蘇對峙的具體提現。對於德國的控制,美國和蘇聯姑且可以說是旗鼓相當,平分秋色吧!但在兩大國對待戰敗日本的態度和成效上來看,美國還是略勝一籌的!


1939年9月,伴隨著德軍閃擊波蘭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1939年~1941年6月,這個階段是法西斯邪惡力量最為猖狂的時期。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二戰充斥到整個歐洲;1941年12月太平洋戰場的開闢,二戰規模擴大到全球水平。隨著蘇聯和美國兩個大國的加入,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在即似乎就更為提前了。早在雅爾塔會議的內容當中,就曾有過這樣的規定:戰敗後的日本接受應有的制裁,由蘇聯佔領北海道、美國佔領本州、中國佔領四國島、英國佔領九州島。那麼既然已經有了這樣的規定,為何蘇聯還是不曾派兵進駐日本呢?


其一:非其不想,而是美國所逼

二戰結束後,美國率先派兵進駐了日本,兵貴神速的美軍在速度上比美國更搶得了先機。再看同時期的中國和英國:①中國當時剛剛取得了“14年抗戰”的勝利,而且中國軍民本身並不具備侵略的性質,故面對日本的國土毫不在乎;②英國在二戰時期元氣大傷,國內盡呈敗落凋敝之態,因此,英國更加無暇東顧。然而對於同美國野心不相上下的蘇聯而言,斯大林怎可輕易放過日本這隻煮熟的鴨子?蘇聯最終沒有派兵進駐日本,究其根本還是迫於美國的壓力。


其二:非其不願,而是國情所迫

1945年,千島戰役後,蘇聯將日本擊潰。與此同時,蘇聯將日本下轄的千島群島和庫頁島所佔領。然而慾望總是無限的,斯大林在控制兩島後,便意圖趁勢進攻,進而佔領北海道島。如果沒有美國的反對的話,也許斯大林就能輕鬆實現這個目的,不過美國最終還是插手了。另外,蘇聯之所以拿不下日本,還有幾點重要原因。①蘇德戰爭後的蘇聯,國內經濟恢復緩慢,幾乎停滯;②持續數幾年戰爭的蘇聯人民,早已對戰爭產生了厭惡情緒。綜上所述,蘇聯沒有選擇攻佔日本北海道島,總歸還是迫於當時的綜合國力


尚武菌


蘇聯軍隊進駐日本國土,就是和美國的直接軍事對抗,就是戰爭,因為佔領日本的美國軍隊的太平洋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已經放言,拒絕蘇聯軍隊在日本國土的任何存在。

如果蘇聯軍隊想登陸日本本土,就是和美國的戰爭,面對麥克阿瑟的戰爭威脅,攜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勝之餘威的蘇聯也不敢造次,只好認慫了。畢竟戰爭要結束了,正是分享戰後勝利果實,大國間要進行饕餮盛宴的時候,誰都不想再發生戰爭。

是美國率先登陸日本本土,並全境軍事佔領日本的,美國人是付出生命和鮮血的代價的,蘇聯人想撿現成的便宜,商人出身的美國肯定不會答應的。美國人的態度很直接,蘇聯也想軍隊進駐日本,那隻能是用蘇聯人的生命和鮮血換來。

這就是強盜遇到土匪,強盜和土匪的對話和爭奪就是這樣,就是看誰比誰更兇狠,誰比誰的嗓門高,很多時候,比兇狠,比嗓門高,就能威懾住對方,能用眼神鎮住對方,就不用動手。


松間山水畫


盟軍雅爾塔會議就商定:蘇聯在完成戰勝德國後三個內揮師東進,包圍被殲滅駐守在中國東北三省稱為“滿州”的日本關東軍及駐朝鮮的曰本駐軍,作為對蘇軍參加對曰作戰的回報1.將曰本北方四島割讓蘇聯2.將關東軍海軍大連、旅順軍港交由蘇軍控制3.東北中長鐵路交由蘇聯控制4.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北方金日成成立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劃規蘇聯勢力範圍,南邊由李承宛總統成立韓國,劃規美國勢力範圍。美國,英國,澳大尼亞,中國等可派兵進駐日本,並沒有包刮蘇聯可派兵進駐;蘇聯紅軍在進攻登陸曰本北方四島後,曾有強行登陸曰本北海道地區打算,遭到駐日美軍麥克阿瑟將軍的斷然拒絕:他要把抓住的每一名蘇軍在冰冷的海水裡嗆死!


薦商12345678


日本主要是美國打下來的啊當然美國駐紮了,蘇聯也分好處拿了四塊地產啊,就沒派兵駐紮了。


夏天的風201085742


蘇聯事先與美國達成了協議,日本全境由美軍佔領並管理。中國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半島北緯38度線以北由蘇軍佔領並管轄。所以蘇聯二戰結束後沒有派軍隊進駐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