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1945年8月15日,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接受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日本戰敗後,美軍接管了日本。駐日美軍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考慮到日本的歷史原因、民族情感和政治環境,決定保留日本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天皇制度。但同年11月,一個名叫熊澤寬道的日本男子,向麥克阿瑟遞交了請願書,宣稱自己才是日本的正統天皇。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這件事引起了麥克阿瑟的好奇心,他立即派人前去與熊澤寬道碰面,以瞭解詳細情況。此後媒體也將這件事報道了出來,日本國內一片譁然,深居宮內的日本皇室也如坐針氈。在“熊澤天皇”的帶頭作用之下,日本又冒出了多位天皇,比如:“外村天皇”、“三浦天皇”、“長濱天皇”、“佐渡天皇”和“橫倉天皇”等。他們紛紛宣稱,自己才是皇室正統,宮裡的那位裕仁是個“偽天子”。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我們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去證實,這些自稱天皇的人的真實身份,但細究日本的歷史會發現,他們說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皇室之中,皇權繼承的合法性,與繼承人的能力、朝臣的支持等因素不直接相關。唯一能夠賦予新君主合法性的,是老君主的主動承認和指定,哪怕接班人是個傻子,比如晉惠帝司馬衷。百姓受苦受難幾乎易子相食,他卻來了一句“何不食肉糜”?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一、元日戰爭與幕府倒臺

那麼日本皇室的正統,到底在哪裡呢?這還得從中國的元朝說起。1264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鼎燕京,建國大元。1266年,忽必烈要求屬國高麗譴使日本,希望與日本“通好”。但忽必烈的外教願望,並沒有得到日本方面的有效回應,即便是以戰爭相威脅。此時的日本正處於鎌倉時代中期,但幕府將軍惟康親王卻並無實權,掌握實權的是權臣北條氏。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時任執政北條時宗認為元朝“書辭無理”,拒絕接受忽必烈的要求。與此同時,北條時宗積極備戰,應對即將到來的元朝軍隊。1274年第一次元日戰爭爆發,元朝與高麗組成共計3.23萬人的聯軍直撲日本肥前沿海諸島,並斬殺了幾百名日本武士。輕而易舉就在九州島登陸,但日軍憑藉頑強的戰鬥意志、藉助九州島崎嶇的地形,使得元軍始終無法突破日軍防線進入九州的腹地。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戰至酣處,元軍將領被日軍射中,為防日軍偷襲而撤回船上修整。但誰也沒有料到,這天夜裡突然起了颱風,元軍艦隊損失慘重只能撤退回國。第一次元日戰爭,以元軍的無功而返而宣告結束,幕府的統治進一步強化。幕府認為元軍不會善罷甘休,於是繼續積極備戰,準備應對可能到來的第二次元日戰爭。忽必烈也不甘心因為颱風而失敗,也在籌劃第二次入侵。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1279年,元軍在崖山擊潰南宋最後的抵抗力量,徹底統一中國。1281年春,忽必烈調集蒙古人4.5萬、漢人10萬、高麗人5萬,組成20萬的大軍意圖一舉征服日本。但是在臺風面前,只能是“來得多,送得多”,元朝大軍再次遭遇颱風,這場颱風持續了兩天,摧毀了元軍的大部分船隻。這場拯救了日本的颱風,被其命名為“神風”,二戰中的“神風特攻隊”便是得名於此。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日本雖然僥倖獲勝,但元軍的兩次入侵,也讓原本就資源匱乏的日本,在全國經濟和軍事的雙重重壓下,將資源消耗到了極限。架空天皇而獲得統治權的鎌倉幕府,一方面獲得了繼續統治日本的藉口,畢竟戰爭的勝利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被戰爭消耗掉財富的鎌倉幕府,也拿不出任何的財務來賞賜給支持其統治的大名和武士。有功卻不受賞,鎌倉幕府的統治開始動搖。

二、倒幕運動與南北分裂

在鎌倉時代(1192年—1333年)之前,日本的實際統治權還掌握在中央貴族手中,因為當時的都城為平安京,所以也成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原本地位地下的武士,登上了日本的政治舞臺,武士們以“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為思想核心,並形成了“武士道”,影響後世的日本近千年。1318年,第96代天皇后醍醐天皇即位,決心倒幕。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眾多抗元有功卻不受賞的勢力,開始選擇支持沒有實權的天皇。1324年,後醍醐天皇開始第一次倒幕,但不幸失敗,支持天皇的主要大臣也被鎌倉幕府流放。1331年,後醍醐天皇第二次倒幕,但倒幕武裝卻沒能擊敗幕府的武裝,甚至連天皇本人也被流放,這便是“元弘之亂”。但倒幕勢力中的護良親王、楠木正成、赤松則村等人,卻依舊錶示效忠於後醍醐天皇。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1333年,後醍醐天皇在名和長年等人的幫助下,從被流放的隱岐島逃離,在眾人的擁護下舉兵討幕。天皇帶頭討幕所帶來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各地豪族紛紛開始加入這場倒幕運動,企圖分一杯羹。鎌倉幕府派大將足利高氏帶兵迎敵,同為幕府家臣的足利高氏早已不滿北條氏專權,帶兵倒戈攻下鎌倉。鎌倉幕府的最後一代執權北條高時兵敗自殺,鎌倉幕府退出歷史舞臺。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後醍醐天皇掌權後終於推行新政,但他只顧著重用公卿貴族,完全忽視了下層武士在倒幕運動中的功勞,招致了武士階層的不滿。倒幕大將足利尊氏有意自己開設幕府,便乘機逼迫後醍醐天皇退位,改立光明天皇。日本的實權在短暫迴歸天皇之後,再度落入了武將的手中,足利尊氏如願以償地建立了室町幕府,這便是北朝之始。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但被廢的後醍醐天皇不僅逃了出來,還帶著象徵皇權的“三神器”,他前往吉野在支持者的擁護下建立南朝。1336年,日本的南北朝對峙時期正式形成,是為“一天二帝南北京”。“三神器”在古代日本的政治意義,和傳國玉璽在中國是一樣的,其影響力甚至還要超過中國的玉璽。南北朝的大致格局是,南朝具備正統地位,但北朝在現實的實力面前卻更勝一籌。

三、南北統一與正統之爭

就像中國古代的南北朝一樣,南朝是西晉帝統衣冠南渡之後所延續的,比北朝更加具備正統地位。但是在現實的國家實力面前,正統不正統卻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作用。從控制的土地面積上來看,當時全日本並沒有包括北方的北海道島,南朝控制的領土包括四國、九州二島全部,以及三分之一的本州島,面積是北朝的1.5倍。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但面積的大小不代表實力的強弱,在56年的對峙中,北朝的國力超過了南朝。1392年,室町幕府第三任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開始謀求南北統一,他瞞著北朝後小松天皇向南朝後龜山天皇允諾了三個條件:

第一、“三神器”轉交北朝後小松天皇;

第二、統一後的皇位由兩位天皇和後人輪流繼承;

第三、各國土地歸屬後龜山流所有,但長講堂領地則歸後小松流。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這三個條件,在確保日本統一的基礎上,讓南朝佔據了很大的便宜,因此後龜山天皇便欣然接受了。但是足利義滿一個野心家,還是北朝的實際統治者,怎麼可能給敵對的南朝這麼多的好處,所以這壓根就是一個圈套。畢竟足利義滿早就把自己當成了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他不僅接受了明朝頒發的“日本國王”金印,還在回書中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滿”。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所以對他來說,無論是正統的南朝天皇還是自己所控制的北朝天皇,都是自己實現政治抱負的棋子而已。所以對後龜山天皇的承諾拒不履行,也是意料之中的。因為已經交出了象徵皇權的“三神器”,所以後龜山天皇只能屈服北朝的統治。1392年,日本的南北朝時代以南朝失敗而結束,北朝不是正統的後小松天皇成為了唯一的天皇。值得一提的是,“一休哥”就是後小松天皇的私生子。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那麼,對於南北朝的正統之爭,日本和中國分別是怎麼看待的呢?早在1374年時,足利義滿多次以“日本徵夷將軍源義滿”的名義嚮明朝朝貢,希望與明朝建立貿易聯繫。但朱元璋拒絕了他的請求,他認為足利義滿所在的“持明系”不是日本的正統,所以果斷拒絕了。但朱棣登基後情況轉變了,北朝的皇位是搶來的,自己的皇位也是搶來的,所以朱棣承認了統一後的北朝的正統地位。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相比於中國的看法,日本對自己的看法更加重要。在南北對峙期間,雙方互相斥責對方為“偽朝”。16世紀,德川光國編纂《大日本史》,讚美擁護後醍醐天皇倒幕的將領楠木正成,使之成為了日本忠君精神的一個化身。日本民間對楠木正成的喜愛,大致相當於關二爺在中國民間的地位。所以圍繞楠木正成的正統爭論,一直在持續發酵。南朝的確是正統,但贏的卻是北朝。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所以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幾乎全社會都在爭論正統的問題。為了鞏固統治、轉移矛盾,明治天皇索性宣佈:滅亡的南朝為正統,他所在北朝天皇一系不再列入天皇系譜。正因如此,才會有文章開頭“熊澤天皇”宣稱自己是南朝天皇后裔、是日本皇室正統的“鬧劇”。1946年1月18日,《星條報》發表了標題為《他才是真正的日本天皇》的頭條新聞,美國政界為之震驚。

一天二帝南北京:“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的正統之爭

由於擔心日本因為正統之爭陷入混亂,從而損害美國在日本和遠東的利益,白宮責令麥克阿瑟拿出解決方案。要知道從南北朝統一到日本戰敗投降,多少日本人為了天皇拋頭顱灑熱血,誰願意接受自己的祖先和家人為一個冒牌天皇盡忠的事實?所以在充分考慮了美國的在日利益、日本的政治環境和民族情感後,麥克阿瑟宣佈只承認裕仁天皇的北朝系。1966年,熊澤寬道因胰腺癌逝世,正統之爭悄然謝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