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紂王揹負千古罵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麼說!

作為中國有名的暴君,紂王揹負著千古罵名,古往今來人們不斷對他口誅筆伐。按照史書記載,邏輯應該是這樣:正因紂王亂政,所以800諸侯和周武王代表正義替天行道,消滅了紂王。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800諸侯是虛數,但也代表了很大的數字,為何這麼多諸侯群起造反?難道紂王真是惡貫滿盈?

隨著甲骨文的出土,一個真實的紂王慢慢浮出了水面。紂王揹負千古罵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麼說!

紂王揹負千古罵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麼說!

先來看一看紂王的罪行,主要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周武王討伐檄文,一部分是司馬遷的記載。

牧野之戰前,周武王和姜子牙發出了討伐檄文,上面寫了一些罪狀,《史記·十二本紀·周本紀》中記載:

今殷王紂維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昬棄其家國,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於百姓,以奸軌於商國。

注:《尚書·堯典》中記載,中國早期社會只有貴族有姓,因此稱百官之族為百姓,戰國之後的“百姓”才泛指平民,這一點很重要。

紂王揹負千古罵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麼說!

簡單的說,就是紂王聽信婦人之言,拋棄祖宗祭祀制度,不重用親人,而使用犯罪或奴隸,對官員很殘暴之類。

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還記載了紂王的一系列罪狀,比如:

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紂愈淫亂不止!

總得來說,紂王“遠賢臣,近小人”,聽信婦人之言(聽妲己的話),拋棄祖先的祭祀制度,殘暴的對待百姓,生活作風很淫亂之類。

紂王揹負千古罵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麼說!

那麼,在甲骨文中,又是如何描述紂王這些“罪行”的呢?

甲骨文合集·630記載:“癸酉卜,貞,多妣獻小臣卅、小妾卅於帚。”

這一段話晦澀難懂,大概意思是俘虜了一批西土戰俘,紂王沒有把他們殺掉祭祀,而是組織起來表演歌舞代替祭祀。在甲骨文中,還有一些類似的記載,說明紂王改革了祭祀制度。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歌舞表演也是一種祭祀?考古學家研究認為,這還真是中亞的一種祭祀方式,古代文獻中記載為“株離之舞”。《史記》中記載的“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其實就是這種中亞祭祀方式。

按照商朝的祭祀方式,祭祀時是要有“犧牲品”的,也就是要殺俘。但紂王使用這一種祭祀方式之後,就不再殺人,所以甲骨文中記載,紂王因祭祀殺人不過數十人。

紂王揹負千古罵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麼說!

按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觀點來看,不管紂王採用中亞祭祀方式對不對,少殺人這一點就應該表揚。然而“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紂王改革了祭祀制度,卻讓諸侯內心恐懼。原因很簡單,祭祀就代表了國家,改變祭祀制度這就相當於祭祀斷絕,國家就自然要滅亡了,所以諸侯們認為紂王有罪。用現代眼光來看,紂王思想太人性化,諸侯們太保守殘忍。

在古代社會,中國有一個“二王三恪制”,就是新朝建立之後,往往冊封前朝的最後兩代,或最後三代,為了表示不斷絕前朝的祭祀,也有收買人心的意思。比如曹奐禪位給司馬炎之後,被冊封為陳留王,保持曹氏的宗廟祭祀,朝廷給予尊重,不會干涉陳留王國。

從紂王改革祭祀制度來看,使用“淫亂”取代殺人的祭祀方式,就變成了兩個罪行,一是紂王淫亂,一是紂王“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

紂王揹負千古罵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麼說!

在甲骨文中,還不時的出現“小臣某某”,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就是周武王和諸侯討伐紂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不重要親人或賢臣。

所謂“小臣”,就是奴隸或低微之人。也就是說,紂王經常重用這些“小臣”,而不重用比干、微子、箕子這些親人,所以遭到強烈反對。用今天眼光來看,紂王這是打破血統,不拘一格用人才,所謂“唯才是舉”也,屬於進步思想。

在歷史上聲名赫赫的比干、微子、箕子等這些人,就一定是“賢臣”“能臣”,恐怕不見得。其實,古代很多牛人都是出身貧寒,比如百里奚等人,紂王重用低微之人,未必就一定是錯誤。然而,周武王卻將紂王任用“小臣”,說成任用“奸軌”

紂王揹負千古罵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麼說!

至於紂王“唯婦人言是用”,殘暴對待百姓之類,甲骨文中沒有詳細解釋,但從“歷史是勝利者的宣言”這一角度來看,可能也有一些內情,並非史書記載的那麼簡單。其實,上文解釋了,當時所謂百姓都是官員,因此紂王可能是懲處反對他的官員,而不是殘暴對待平民,屬於上層的政治鬥爭。

總而言之,從甲骨文揭示的內情來看,紂王揹負的千古罵名,不能說100%冤枉,但冤枉的成分肯定不少!所以,有學者研究之後感慨,紂王蒙冤3000年,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就因為改革的步伐太大了,對自己太自信了,所以才導致諸侯群起反對,以及周武王趁虛而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