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纣王背负千古骂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么说!

作为中国有名的暴君,纣王背负着千古骂名,古往今来人们不断对他口诛笔伐。按照史书记载,逻辑应该是这样:正因纣王乱政,所以800诸侯和周武王代表正义替天行道,消灭了纣王。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800诸侯是虚数,但也代表了很大的数字,为何这么多诸侯群起造反?难道纣王真是恶贯满盈?

随着甲骨文的出土,一个真实的纣王慢慢浮出了水面。纣王背负千古骂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么说!

纣王背负千古骂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么说!

先来看一看纣王的罪行,主要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周武王讨伐檄文,一部分是司马迁的记载。

牧野之战前,周武王和姜子牙发出了讨伐檄文,上面写了一些罪状,《史记·十二本纪·周本纪》中记载:

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昬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

注:《尚书·尧典》中记载,中国早期社会只有贵族有姓,因此称百官之族为百姓,战国之后的“百姓”才泛指平民,这一点很重要。

纣王背负千古骂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么说!

简单的说,就是纣王听信妇人之言,抛弃祖宗祭祀制度,不重用亲人,而使用犯罪或奴隶,对官员很残暴之类。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还记载了纣王的一系列罪状,比如:

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纣愈淫乱不止!

总得来说,纣王“远贤臣,近小人”,听信妇人之言(听妲己的话),抛弃祖先的祭祀制度,残暴的对待百姓,生活作风很淫乱之类。

纣王背负千古骂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么说!

那么,在甲骨文中,又是如何描述纣王这些“罪行”的呢?

甲骨文合集·630记载:“癸酉卜,贞,多妣献小臣卅、小妾卅于帚。”

这一段话晦涩难懂,大概意思是俘虏了一批西土战俘,纣王没有把他们杀掉祭祀,而是组织起来表演歌舞代替祭祀。在甲骨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记载,说明纣王改革了祭祀制度。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歌舞表演也是一种祭祀?考古学家研究认为,这还真是中亚的一种祭祀方式,古代文献中记载为“株离之舞”。《史记》中记载的“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其实就是这种中亚祭祀方式。

按照商朝的祭祀方式,祭祀时是要有“牺牲品”的,也就是要杀俘。但纣王使用这一种祭祀方式之后,就不再杀人,所以甲骨文中记载,纣王因祭祀杀人不过数十人。

纣王背负千古骂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么说!

按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观点来看,不管纣王采用中亚祭祀方式对不对,少杀人这一点就应该表扬。然而“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纣王改革了祭祀制度,却让诸侯内心恐惧。原因很简单,祭祀就代表了国家,改变祭祀制度这就相当于祭祀断绝,国家就自然要灭亡了,所以诸侯们认为纣王有罪。用现代眼光来看,纣王思想太人性化,诸侯们太保守残忍。

在古代社会,中国有一个“二王三恪制”,就是新朝建立之后,往往册封前朝的最后两代,或最后三代,为了表示不断绝前朝的祭祀,也有收买人心的意思。比如曹奂禅位给司马炎之后,被册封为陈留王,保持曹氏的宗庙祭祀,朝廷给予尊重,不会干涉陈留王国。

从纣王改革祭祀制度来看,使用“淫乱”取代杀人的祭祀方式,就变成了两个罪行,一是纣王淫乱,一是纣王“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

纣王背负千古骂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么说!

在甲骨文中,还不时的出现“小臣某某”,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就是周武王和诸侯讨伐纣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重要亲人或贤臣。

所谓“小臣”,就是奴隶或低微之人。也就是说,纣王经常重用这些“小臣”,而不重用比干、微子、箕子这些亲人,所以遭到强烈反对。用今天眼光来看,纣王这是打破血统,不拘一格用人才,所谓“唯才是举”也,属于进步思想。

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比干、微子、箕子等这些人,就一定是“贤臣”“能臣”,恐怕不见得。其实,古代很多牛人都是出身贫寒,比如百里奚等人,纣王重用低微之人,未必就一定是错误。然而,周武王却将纣王任用“小臣”,说成任用“奸轨”

纣王背负千古骂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么说!

至于纣王“唯妇人言是用”,残暴对待百姓之类,甲骨文中没有详细解释,但从“历史是胜利者的宣言”这一角度来看,可能也有一些内情,并非史书记载的那么简单。其实,上文解释了,当时所谓百姓都是官员,因此纣王可能是惩处反对他的官员,而不是残暴对待平民,属于上层的政治斗争。

总而言之,从甲骨文揭示的内情来看,纣王背负的千古骂名,不能说100%冤枉,但冤枉的成分肯定不少!所以,有学者研究之后感慨,纣王蒙冤3000年,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就因为改革的步伐太大了,对自己太自信了,所以才导致诸侯群起反对,以及周武王趁虚而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