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馬東、常遠、侯耀華都生於相聲世家,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相聲演員?

用戶7014061022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說父輩做什麼下一輩就必須做什麼,而馬東、常遠、侯耀華三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



馬東是天生的註定不會從事相聲

兩點註定了馬東不會從事相聲:

第一,父親馬季不讓他學

相聲圈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地方,各種明的暗的條條槓槓太多,即使滿腹才華都有可能寸步難行,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郭德綱。而馬季作為平民子弟,從年少學藝到聲名遠播,中間吃過多少苦難可以想象,可能並不會比郭德綱少多少。所以,馬季一直都不想讓馬東學相聲。

除了學相聲苦,還有兩個層面也是馬季不願意馬東的原因。

一是相聲圈有兒子不能拜自己父親為師的規矩,必須拜別的名家。而作為馬季的兒子,如果要拜師,一想到相聲圈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不要說馬季,我們讀者想想都會頭疼。

二是當時劇場相聲還沒起來,主流相聲已經落寞,而且要進入主流相聲圈已經越來越困難,即使利用影響力把馬東安排進去了,馬東依然可能會阻礙重重。

所以,綜合起來看,無論從那一方面來說,馬季不願讓馬東接班都合情合理說的過去。



第二,馬東自己也不想學,對相聲還有牴觸心理

馬季年輕的時候是相聲圈頂樑柱,業務能力強,所以也非常忙,忙的程度超乎想象,馬東三歲前都是在保姆家過的。即使稍大後接回了家,馬季陪馬東的日子也是非常少,所以馬東童年雖然衣食無憂,但是並不完整,所以馬東心裡一直有些陰影,自此對相聲相當牴觸,認為父親只關心相聲不關心自己。

所以,馬東一直有一些“恨”相聲,這也情有可原,完全可以理解,所以即使有獨天得厚的優勢,他也從沒有動過學相聲的念頭。

就是因為這兩個原因,馬東沒有成為一名相聲演員,但是說句實話,基因還是存在的,馬東偶爾講過幾次相聲那表演功底還真不錯。


侯耀華是父親侯寶林不讓學




侯寶林一直不讓自己的兒子學相聲,原因都是一樣的,學相聲太苦,不想讓自己趟這趟渾水,侯耀文那是自己偷偷學的,大了之後已經阻止不了,況且天賦還不錯。侯耀華大了以後也不是沒動過這個腦筋,但一是因為沒天賦,二是因為戴眼鏡,侯寶林認為戴眼鏡不適合講相聲,所以侯耀華自此作罷!

侯寶林走了之後,侯耀華認為侯派相聲必須有人接班,才拜師常寶華,最後開始收徒。其實他的目的很清楚,他也並不是喜歡相聲,相聲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塊招牌吧。


常遠那是純粹的自己不想學



可能是天生的不喜歡,也可能是爺爺常寶華對他過於嚴格,總之,常遠是從小時候就開始不喜歡相聲了,即使他6歲就跟隨爺爺上過央視春晚。

舉個例子,小時候的常遠只要一接到要和爺爺演出的電話,就會開始失眠與緊張不安,這個狀態要持續到演出結束。常遠的童年記憶裡,爺孫之樂幾乎是沒有的,幾乎全部是學藝與排練。所以長大之後,他一直找不到說相聲的感覺。

直到他愛上了表演,他才覺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而加入開心麻花更是讓他如魚得水,從此就專心喜劇表演。從他的表現來看,他的選擇是對的!以他的才華,從事喜劇比講相聲更有前途。


從事什麼行業,都要講究天賦和機緣,強扭的瓜不甜。而馬東、侯耀華、常遠三人雖然現在不講相聲,但是各自發展都不錯。這讓我想起了一句電視劇臺詞:

一個人要成功,就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世界!


電影基本法


寫字可以練,幽默學不來!相聲這個行當看則平常,實則不然!不是是個人就能登臺表演!所謂教的曲唱不來,就是這個意思!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能吟!詩書並不會挑人,但相聲忒能選料,天生幽默風趣又有語言天賦的人就是說相聲的料。

之所以如此肯定,放眼當下相聲圈,老一輩相聲藝人已經給出了答案!相聲百年,浪裡淘沙!幾代人的演義,相聲圈叫得出口、稱得上大家的不就那麼幾個嗎?也就是說,相聲藝術的成就並沒有形成過去電視所推崇的規模和高度!在我們的規則裡,唱歌演戲上電視的人,只要能堅持活得更久,一定會成為藝術家或大師。

侯二做為侯門子弟,蔭庇護所的紈絝子弟,繼承了侯寶林大師的臉!卻沒有得到他老子骨子裡的幽默!說白了,不是這塊兒料!馬東不去說相聲,聽說是馬季先生並不希望子承父業!只因看破相聲圈兒裡一直存在的汙垢之事!這一點現在的相聲圈同樣存在!當然,相聲做為一門職業藝術,有喜歡的也就有不喜歡的!誰也不能強加彼身!

說到常遠!更不應該強人所難!新社會新氣象,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理想!不說相聲的後代誰又知道成不了其它行業的翹楚?再者說!子承父業這個東西本身就是封建社會不公和王權的枷鎖!並不是很適應現代社會!更何況,常氏相聲是否真的那麼受歡迎,還有待商榷。

相聲相承,也不是滿口高大上的為藝術獻身!最初的相聲,無非只是一門吃飯的技藝!靠此技藝養家餬口並無它求!發展到現在味道也就變了,如果相聲還有靈魂!不也只有郭德綱能說出“江山父母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這樣的理想造句嗎?





邊陲後主


馬東是相聲名家馬季的兒子,常遠是相聲名家常寶華的孫子,侯耀華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兒子。三人同樣是相聲名門之後,又同樣的沒有從事相聲。

有人說侯耀華說自己是相聲演員,他只能算一個半路出家、借點名頭的假相聲演員吧!為什麼他們都沒能說相聲呢?這還是要分開來看的。


馬東沒有學習相聲主要是因為馬季沒打算讓他學。一來馬季說到“我熱愛相聲,但討厭說相聲這些人”,對於那些只會歌功頌德的相聲人馬季真的不喜歡,怎麼可能讓兒子去做這個。二來馬季認為馬東不是這塊料,看著就不像一個說相聲的。三來馬季太忙了,沒有時間教授馬東相聲。

而馬東從小就沒有打算學習相聲,他對相聲並沒有什麼興趣。於是他學習計算機,出國留學,後來又從事脫口秀主持。現如今也是成功人士!


常遠不學相聲完全是因為不喜歡。常遠從小被爺爺常寶華逼著學習相聲,對相聲產生了很大的牴觸情緒。據常遠自己說“那個時候一聽說要和爺爺出去演出,就會心煩到失眠”。後來常遠發現表演比說相聲有意思的多,既然只是為了給觀眾帶來快樂,換一種形式也未嘗不可。於是他轉行學習表演,併成功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之後加入開心麻花公司。

現在的常遠是一名喜劇演員,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小品,都有自己的特色。給觀眾帶來了不好的笑聲,也算完成了爺爺的心願。


侯耀華沒從事相聲是因為侯寶林大師不允許他學習。本來侯寶林對自己的兒子都有要求,不許他們學習相聲。就是因為這個行當太辛苦。可是侯耀文就常常的偷學,沒辦法才從事相聲。


侯耀華主要是因為從小就帶眼鏡,侯寶林就說這個樣子怎麼說相聲。不戴眼鏡看不清觀眾,帶了眼鏡又影響形象,堅決不允許他學相聲。而且侯耀華本身也不是特別感興趣,就沒有深入學習。


直到侯耀文去世以後,侯耀華認為侯家的相聲必須有人繼承,於是他才拜師常寶華,開始說相聲。當然了,更多的就是要一個相聲演員的名分,以便能夠收一些弟子,傳承侯家的相聲。


雨天論娛樂


有餘力則學文


阿勇心語


馬季先生是中國相聲界的藝術大師,馬東是馬季先生的兒子。小時候馬東去澳洲留學,回國之後從事節目主持人工作。由於少時國外留學的緣故,對相聲並不十分感冒,但是由於遺傳了馬季先生的好口才,機智幽默隨機應變的能力可以完美駕馭主持工作,包括現在大火的奇葩說足以見識到馬東的支持功力。

常遠是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長孫,現在是開心麻花的簽約演員。6歲數時就和爺爺常寶華在春晚搭檔表演相聲《爺孫對話》。但是在09年首次出演開心麻花的舞臺劇《書桌裡的銅鑼灣》開始,常遠就在舞臺劇和小品的表演路上越走越遠,包括後面參演的電影《夏洛特煩惱》等影視作品。但還是在喜劇的路上發光發熱。

侯耀華是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兒子,從小就想做一名相聲演員,但是他父親不希望他從事表演行當,希望侯耀華有一技之長,結果侯耀華聽父親的話去工廠當了一名工人,一干十四年。文革過後,侯耀華首次創作並演出了相聲《江青獻醜計》,單被侯耀文先生評價是一人一句的對口詞。後來由於出演了著名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火起來了,並且參演了很多電視劇,貌似心並不在相聲上面。近年來的口碑越來越差,也不愛惜羽毛,各種醜聞負面新聞不斷,虛假廣告,遺產爭奪,乾女兒,那還有心思發揚相聲藝術,在小丑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總結一下,他們三個,一個醉心主持當老闆,一個熱愛小品影視舞臺,還有一個名聲都不在意了還能在意什麼。個人愚見,希望可以採納。





Terry2082


祖上餘蔭靠不住


隨便123840952


這個問題明顯帶套路,根本目的是想通過大家得到侯耀華不是相聲演員的結論。雖說主業不是相聲演員,但馬東,常遠,都在春晚說過相聲,至於侯二先生,既然已有明確師承關係,也只能認定是相聲演員了。借用一個笑話,常寶華,侯耀華,王自健爺仨一起聊天,侯對常說,我徒弟可比你徒弟強多了。回頭對王說,我師父比你師父可強多了。


依然97687587


人們有一個普遍的毛病 : 太容易到手的東西不受待見,白給的東西不受珍惜。藝術界,戲曲界,武術界等行當都有這種現象 : 子弟們打小就整天有人在耳朵邊叨叨說他們將來要子承父業,成為大傢什麼的。聽多了,就煩了,犟脾氣一上來,偏就不學了。有的犟不過,被送給同行當徒弟,因為有天份,從小耳濡目染,也能成名成家。有的如這幾位,就“逆反”到別的行當上去了。正常現象。


山右1


我來說兩句,說相聲不是學手藝,門裡出身沒啥可遺傳的因素,要的是智商反應,智商高嘴皮子溜就可以說相聲,學手藝可以天天手把手地教。


老頑石sjg


什麼行業都要天賦。強扭的瓜不甜。不是誰都適合當官,有些人會把命送掉。相聲好學,難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