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祕的薩滿舞

我見到黑龍江省饒河縣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薩滿舞的傳承人葛玉霞時,身著薩滿服的她正在準備登上被赫哲人稱為歡樂吉祥的“烏日貢(赫哲族語吉祥如意的意思)”大會的舞臺表演薩滿舞。細細打量葛玉霞,只見她身著多彩的薩滿服飾,高雅迷人的氣質讓人對過去結繩記事的赫哲族有了全新的認識,恍惚間,我彷彿看到薩滿的化身從遙遠黑龍江畔的原始森林中向我們舞動著走來……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赫哲族人居住的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漁鄉,饒河縣四排漁鄉,畫山繡水,美不勝收。為了保護生態化境,如今的赫哲人,許多人走下了捕魚船,有的發展服務業、有的從事民族文化傳播事業,在開放發展的路上迅跑。赫哲族人巧打旅遊牌,做足赫哲族文化的文章,開發樺皮畫、做魚皮衣,這些民族特色濃郁的產品深受國內外遊客青睞。於是,國內的遊客紛至沓來,人們來赫哲族漁鄉聽漁歌、品江魚,醉倒在赫哲人的熱情之中,上一頓的酒勁還沒解,這一頓的好酒又擺上了桌,自然,有剎生魚相伴還有神秘莫測的薩滿舞。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巴哈恩都力民都

愛機哈特布衣尼

民扎嫩扎嫩西特

愛機班特布衣尼

刻拉都恩都力畢勒

恩都力刻拉都畢勒衣

哎!…… …… ”

晚霞映紅烏蘇里江的時候,神采奕奕的赫哲人葛玉霞跳起了薩滿舞,她邊舞邊唱。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葛玉霞告訴我們說,這些拗口的字句是薩滿舞的唱詞。赫哲語的大意是:“神哪!給我們幸福吧!給我們子孫幸福吧!有神在我們身邊,我們子孫萬代生活越來越美好!”

赫哲族和赫哲人為什麼信奉薩滿教呢?薩滿教為何又以薩滿舞的形式流傳至今呢?據歷史記載,赫哲族薩滿舞“跳鹿神”(溫吉尼)流傳至今經歷了從需求再到需求這樣一個不平凡的歷程。眾所周知,赫哲人久居三江流域,這些區域在解放前是遠離城鄉的地方,沒有交通,沒有醫療,人們遇有疾病,疫情,除了靠生命的力量抵禦,剩下的就靠向薩滿求助,這就是赫哲人對薩滿的需求。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葛玉霞介紹說,過去,赫哲族人認為,小孩一生下來就有“魂鳥(哈您初坎)”,一切疾病都是由鬼怪拽走人的魂靈造成的。因此,他們篤信薩滿才能治療百病,於是有了病便找薩滿跳神。赫哲族的先祖所居之地屬於薩滿文化區。在他們的神話世界中,動植物、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祖先等,凡是在人們的經驗範圍中出現過的事物都有其自己的神靈,人們通過相應的儀式來祭祀它們,以祈求它們或者幫助人類,或者不要給人類帶來危險、災難。這是多麼美好的期待啊。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隨著時間的流逝,薩滿舞因此成為赫哲族求神佑護、驅鬼辟邪、免除災難,讓老百姓幸福安康的重要儀式,表現出赫哲族挑戰自然災害、疾病、惡勢力,並與之抗爭的勇氣和意志。

有了需求的土壤,薩滿教和薩滿舞在赫哲人集聚的地方成長著,壯大著。赫哲族以薩滿文化為精神淵源,形成了以薩滿舞為主幹的生活寄託以及文化基礎,後來,這也成為赫哲族舞蹈藝術的來源和脈絡。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我在一次烏日貢大會上,欣賞到以葛玉霞,吳寶臣等為代表的赫哲族薩滿舞傳承人以矯健的身手,他們向人們展示了薩滿舞的風采和魅力——

只見他們進入薩滿跳神時的境界,全副神裝,胸前背後掛著銅鏡,腰繫腰鈴,脖子上掛著布克春、薩日卡、額其和三種神,“愛米”供在舞臺上。作為薩滿的他們,手拿神鼓以通神;還有神刀、神杖、龍頭杖等神具和祭具,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尤其神鼓神咒的聲音,很容易將人引入幻境……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在薩滿舞蹈中,頭部的表現形式比較鮮明,其中頭飾主要為羽毛和鹿角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在原始社會中都具有某些通神的神秘色彩,而不是簡單的裝飾物。薩滿舞蹈語言是豐富多彩的,不僅不同舞者的舞蹈語言各有特點,而且薩滿在整個巫術活動的過程中的舞蹈語言也是變化多樣的,群舞的動作比較簡單,畫面儘管舞者很多,但動作變化不多,大多與祈禱動作相似。據介紹,跳神時除薩滿外,還有“二神”也是其助手。治病時“二神”在病人背後,兩手扶病人的肩上,薩滿請神邊敲鼓邊唱邊說,依次猜測是什麼鬼作祟,據說猜中了,“二神”便發覺病人的雙肩抖動,告訴薩滿請神驅鬼“。葛玉霞向我們介紹著薩滿舞的特點,輔之以肢體動作。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薩滿於春、秋時節“跳鹿神”,也稱跳太平神。意思是求神驅鬼消災求福,保護全村人丁興旺,祈求漁獵豐收,有群眾集體參加,是很隆重的宗教儀式。具體時間由薩滿確定,預先通知大家,如有還願者準備祭品。“跳鹿神”之日,薩滿全副神裝,請年輕力壯者手執鳩神杆、鷹神、神偶、神刀擊鼓,從薩滿家中邊跳邊唱鳩神歌而出。在屯中跳,到其他人屋內跳,所去人家早有安排,其戶數為單數,甚至有的去幾十裡以外的村屯跳,據說可趕走藏在各村屯裡的鬼怪和病魔,以保護人口平安。原來患病許願而病癒,求子許願得子者,都在跳太平神時還願,顯得更加熱鬧。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葛玉霞告訴說,薩滿共分三派:河神派,神帽的鹿角各一枝;獨角龍派、神帽的鹿角左右各二枝;江神派,神帽的鹿角左右各三枝。當看到其神帽上的鹿角枝數多少,即知其派別;見到其鹿角枝的叉數多少,即知其品級高低。由於居住區域不同,其能力大小,所執行的神職也各異。薩滿舞是薩滿信仰最為典型的表現形式,為巫師在祭祀、請神、治病等活動中所做的的舞蹈表演。薩滿舞在禱詞、咒語、吟唱和鼓聲中進行,主要舞段在表現神靈附體時跳出,這時鼓聲急促,舞蹈激烈,充滿神秘色彩。薩滿舞在舞蹈語言、舞蹈道具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反映出漁獵社會發展階段的狀態、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如今,隨著赫哲人的科學知識的普及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經很少有人找薩滿跳神,就連薩滿也幾乎找不到了,薩滿舞開始作為赫哲族民間藝術流傳。赫哲族薩滿舞作為薩滿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宗教功能在現代社會中因理性精神和現代社會制度而逐漸喪失,但其作為民族傳統和藝術的積澱卻在現代社會中通過教育、文藝創作、表演、文化遺產的保護等形式而獲得發展,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赫哲族的薩滿舞,服飾華彩、繪畫詭奇、史詩雄渾、圖騰獰麗、音樂激昂、舞蹈飄揚,堪稱“東北絕唱”。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然而,讓人憂心忡忡的是,半個多世紀來,赫哲人無論從生活方式還是生產方式上,都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山中無野獸了,江裡的魚也越捕越少。至於薩滿舞,能夠舞動的人也是越來越稀缺。中國黑龍江流域是薩滿文化的發源地,作為蘊藏著豐富絢麗的薩滿文化資源的赫哲族,薩滿舞大有失傳成為“絕唱”的跡象。

為了搶救頻臨失傳的薩滿舞,黑龍江省將薩滿舞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項目進行挖掘、傳承以及保護。黑龍江省全力支持赫哲族打造了“烏日貢”大會這個民族文化展示和傳承的舞臺,光大赫哲族文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是“烏日貢”大會,使赫哲族薩滿舞開始以多種形式參與到現代赫哲族舞、乃至於我國民族民間舞蹈體系的建設中,成為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一個富有特色的成分。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作為民族文化傳承主體的赫哲族人,積極加入到搶救薩滿舞的行列之中。葛玉霞和吳寶臣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如今葛玉霞最親近的學生便是自己的女兒,葛玉霞希望並相信女兒這代年輕人赫哲人能將赫哲族的薩滿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2007年,黑龍江省政府授予葛玉霞“赫哲族薩滿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舉辦的赫哲族烏日貢大會上,我看到了年輕的赫哲人集體表演薩滿舞時的動人景象,整個薩滿舞表演氣勢宏大,招式到位,令人震撼。有了這樣的傳承,薩滿舞的內容將更加豐富,形式將更加引人,展示出獨特的赫哲族文化魅力,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更加燦爛輝煌。

黑龍江文化奇觀:赫哲族神秘的薩滿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