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诸葛亮吊孝周瑜时,为何没有被江东将士杀害,真的是因为哭的惨吗?

爱老歌的人


正史中吊孝周瑜不是诸葛亮而是庞统,在《三国演义》中庞统的事被移植到诸葛亮身上由此变成了经典故事。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突出诸葛亮,这就是主角光环,自然也不能让江东将士杀掉诸葛亮了。

沿着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思路,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江东不杀死前来吊孝的诸葛亮。

一、江东有人想杀,但畏惧赵云在而没有动手

周瑜死后,诸葛亮打算去吊丧,刘备就劝导说“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

话虽这么说,诸葛亮去时还是带了保镖的,“乃与赵云引五百军”,赶巴丘吊丧。

就是这个安排救了诸葛亮一命。

《三国演义》记载:“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

所以,江东的人尤其是周瑜的部将,不是不想杀诸葛亮,而是畏惧赵云这个超级保镖而没敢动手。

二、剧情需要,突出诸葛亮的才华和人格

如何突出诸葛亮的才华?自然是通过吊孝时的祭文了。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诸葛亮吊孝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

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这一篇祭文言辞华丽,情真意切,很好的表达了诸葛亮的文才。

如何突出诸葛亮的人格?

诸葛亮在度祭文后“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表现的十分悲切,更说“从此天下,更无知音”,连鲁肃都被打动了,说“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连本想杀诸葛亮的众将都说:“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

这一番吊孝,表现了诸葛亮的待人的真挚和大度,反观周瑜到变成了气量狭小之人了。

三、剧情需要,孙刘结盟抗曹的战略可不能变

孙刘结盟,既然是盟友,作为孙权一方的重要人物病逝刘备一方自然要派人吊孝,既然是吊孝,孙权一方如果此时动手杀掉前来吊孝之人,一是会导致孙刘联盟破裂,二是失去道义支持。

无论这么说,杀掉吊孝之人都是不道德的,因小失大,罗贯中自然不会这么写,而且他安排的是诸葛亮前来吊孝,主角光环,自然不会让诸葛亮就这样遭到杀害的,即便是江东的人真动手了,罗贯中也有后招把诸葛亮给“救出来”。


微史春秋


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在气死周瑜之后,又去吊孝。诸葛亮何等人也,简直就是人精。在没有十分把握的前提下,是不会贸然前去送死。请看下面分析:


孙刘联盟

经历了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刚刚稳定,在这时候如果东吴杀害诸葛亮,那么孙刘联盟必然解体,最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估计曹操早就统一了三国。

鲁肃的作用

周瑜死后,鲁肃接替了周瑜的职位,是东吴的军事最高长官,而鲁肃从一开始就全力支持孙刘联盟,鲁肃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战略家,鲁肃与诸葛亮的关系也是非常好,所以鲁肃一定不会让士兵动手杀死诸葛亮,破坏联盟。

诸葛亮的真诚

诸葛亮在吊孝周瑜的那段戏,堪称经典,对于周瑜的赞美、评价都是非常高,而且情真意切,感动了整个东吴,所以东吴的将领和士兵以及孙权都不忍心杀害诸葛亮,诸葛亮的哭可以看做是真哭。因为诸葛亮心里清楚,周瑜既是敌人又是知己,同时周瑜也是孙刘联盟的支持者,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诸葛亮也是非常欣赏周瑜的才华。

刘备的实力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先后占据了荆州西部的几个重要郡,再加上关羽、张飞、赵云几位大将,早已不是当初的刘皇叔,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如果此时诸葛亮被杀,那么孙刘之间必定有一场恶战。


总之,诸葛亮去吊孝,是为了孙刘联盟,东吴不杀诸葛亮,也是为了孙刘联盟。


青年源泉


诸葛亮在周瑜死的时候,三国演义上说诸葛亮前去悼念!当时气氛确实紧张,众将都拔出宝剑,要杀死诸葛亮,鲁肃赶忙制止大家,但是众怒难平,可是诸葛亮神态自若,满身孝服,一进门就大呼‘公瑾啊!你怎么负我啊,咱们说好要共灭曹贼,你为何先我而去?’声声悲切!走到灵堂,扑通一声跪下,声泪俱下‘公瑾啊,公瑾,你我阴阳两隔,痛哉啊,痛哉,上天为何绝我良友?’,并大呼:‘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我心实痛……’。说到伤心处不由的泪流满面,捶胸顿足,‘上天绝我知音,从此失我良友’!哭声悲切,有私哀嚎!哭的那些大将无不跟着落泪,窃窃私语,看来周瑜是肚量太小,诸葛亮才是实在!其实诸葛亮开始的确是在假哭,可是哭到后来,想起周瑜平时交往,确实是自己的知音,从此没了对手!也是很伤心的,也就真的伤心了!这可能救东吴人没杀诸葛亮的原因。谢谢大家。





张思远33


诸葛亮三气周瑜被传为“佳话”。“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更是被后世评谈!然而,这些都是虚构的情节。罗贯中之“演义”,为了褒扬诸葛亮,可谓是费尽心机的加冠加冕。

既然“三气周瑜”是虚构的小说情节,诸葛亮吊孝也就是子虚乌有的了。好比《水浒》中宋江等一百单八位好汉,任凭施耐庵怎么吹怎么捧,到头了终归要还于史实,尊重史实!

诸葛亮吊孝一样的,既然不是史实,罗先生也就不能让孔明被江东将士杀了吧!

问题中:诸葛亮吊孝周瑜时是不是因为哭的惨,才没有被江东将士杀掉。这显然是根据“演义”而提的假设。

周瑜提领江东多年,对于孙氏家族的贡献可谓是劳苦功高。十多年的都督,在江东的威望无人可攀比,无人不敬服!

诸葛亮气死了周瑜,又跑来吊孝祭灵!在江东将士心里,此等“无耻之徒”,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

才华横溢的诸葛孔明,一番呼天喊地的哀嚎、一篇肝肠寸断的祭词、一句“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哭得人人悲戚、个个伤怀!哭得鲁肃等江东将士心酸泪奔!人人都道孔明与公瑾不和,然孔明视公瑾为知音!真是公瑾量小还是孔明不肖?江东等人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吊君”、“哭君”、“哀君”,哪一条不是实事求事?那一句不感人肺腑?哪一声不如泣如诉如哀啼?

诸葛亮如此掏心掏肺的表白,江东诸将还可以动粗吗?周公瑾之死于孙吴于刘汉都是重大损失,孔明更是痛失“知音”!

两家相争,各为其主。周瑜气量狭窄,郁气而亡,与孔明何干?江东将士如要为难诸葛亮,岂不是等于坐实了周瑜小气?况且,新任都督鲁肃一力主张联刘抗曹,面对诚心诚意前来吊孝的诸葛亮,就算是多有气也得忍住啊!

鲁肃之言:这就是权谋家!

诸葛亮屌孝周瑜,得以保全性命,靠的是一番诚心表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痛哭流涕,使之江东将士弃剑哀啼!

当然了,这是“演义”里的事,在下据演义为凭,回答的好与不好,与任何史记贤达之言无关。

在此,恭候您的评判指正。








上善若水36526


先从史书记载的事件来看看:



首先,周瑜死于公元210年,那时的诸葛亮刚出茅茅庐,官职也仅是个协助关羽镇守荆州的军师中郎将,当然也没有这烧那烧的那些虚构的事迹。虽然曾被刘备派去游说江东达成联盟,但他主要说服的是孙权,与群儒没啥关系,也没有多少接触,因此谈不上舌战。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其实历史就这么简单,诸葛亮去了,说服了(实际上是被周瑜说服的)孙权,联盟成功。

当然,孙权的确是需要面对“群儒”,因为“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仪,意与权同”。

这时,周瑜向孙权详细分析了目前形势。据《三国志•周瑜传》载:周瑜对孙权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得到周瑜鲁肃的支持和听取了周瑜的分析后,孙权果断下定了决心:“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真正主战舌战群儒(其实不用战,也没有战,周瑜在江东可是一言九鼎的人物)的是周瑜鲁肃,与诸葛亮没多大关系。因此,他在江东并没有遇到直接的阻力,也不可能与江东诸臣,尤其是周瑜结下什么梁子。周瑜作为东吴方面的三军总司令,也不会对一个使者多加关注,哪怕他是荆州名士。而且,《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的诸多“多智而近妖”的事迹,纯属子虚乌有,也就不可能引发任何人(包括周瑜)的嫉妒之心,因此,也就谈不上后来有人要杀他。

其次,周瑜死时刘备派往东吴送丧的是庞统庞士元,并非不在刘备身边的诸葛亮。去都没去,怎么杀他?

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绩、劭谓统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深与统相结而还。”

可见,《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吊丧仅仅是作者罗贯中先生移花接木的把庞统干的事移植到诸葛亮身上并加以渲染后的虚构故事,并没有任何依据。因此,题设的问题并不成立。如果一定要问,那就需要了解为什么罗贯中先生不这么编?这恐怕要问小说家本人了。



当然,作为文学巨匠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能流传到今天依然被后人追捧,自然是有其独到的功力。这其中,历史逻辑的合理自然是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超,各路英雄都以招揽天下英杰为首要任务,凡有雄心(当然,也可以说是野心)的各路枭雄,无不对外显示其求贤若渴,宽仁纳士之心,皇叔刘备躬身屈就,三顾茅庐的事情就不说了,大家应该耳熟能详。曹操也是想尽办法在延揽人才,甚至一改数百年汉朝德才兼备的选才标准,以唯才是举作为人才方略。不仅容忍弥衡这类的才学流氓,也容留了孔融这样的恃才傲物,处处相悖而行,到处阴阳怪气的狂悖之徒。甚至连杀子之仇的张绣贾诩也奉为上宾。大势所趋,孙权怎么可能相悖而行?

当然,这些事情在《三国演义》中因为贬曹的需要,都被描写成虚伪的作秀,在这里就不去讨论这些是非了,有一点是必须要肯定的,大家都是思贤若渴,因此至少是表面上对外要表现出这个样子。

在这个大环境下,江东雄主孙权怎么可能被罗贯中先生写成害名士杀使者的昏聩暴虐之人?孙权并不是本土势力,对他而言,要想在江东站住脚,围住各方人才对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从孙权的角度讲,也决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更何况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还是孙权的高级幕僚,就更不可能了。单从这个逻辑说,罗贯中先生作为一代大师,也决计不会这么去写。

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联蜀抗曹是大势所趋,无论诸葛亮在蜀汉的身份是尊是卑,毕竟他是盟友使者,又是来吊丧的,杀他与理不合,会被天下人唾弃。孙权,即便是小说里的人物,也不会这样塑造。



说了那么多,总结一下其实很简单:历史上没人要杀他,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去江东吊丧;小说中也不能这么写,因为这种行为不合当时的伦理逻辑。

最后说几句:《三国演义》是本伟大的传世作品,但那是本小说,仅仅是小说。很多情节都是编出来的故事。对一个编出来的故事设问“如果”和“为什么”,只可能产生另一个故事,得继续编,但原作者显然编不了了,因为他已经去世600多年了。


众里寻她仟百渡


说实在的,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我一点都不喜欢。

先是作为刘备的使者去联吴抗曹。他走的时候跟刘备说,他去的目的是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南北两军火并。“南军胜则取荆州,北军胜则取江东”。

这是啥?一幅小人嘴脸。面对生死存亡大是大非,还在想怎么谋害友军火中取栗,跟鲁肃比起来层次太差。中国人就崇拜这种人,难怪满大街都是骗子。

这一次江东吊孝,又是“周瑜在我尚且不惧,现在周瑜已死,能奈我何?”出发点就是去把友军当傻x骗着玩的。到了柴桑,扭捏作态,没有一句发自肺腑。玩弄小把戏小聪明,其嘴脸令人作呕。

小聪明得利于一时,大智慧才能取胜于长久。吃亏是福,别净想着学人家怎么不要脸。这个没头的,你再不要脸,自然有比你更不要脸的人。

做人要慎独,自己先不能把自己看扁了。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诸葛亮给周瑜吊孝,诸葛亮明知道周瑜的死和他有非常大的关系,他还敢去给周瑜吊孝,那是因为诸葛亮有非常大的把握,他知道去给周瑜吊孝一定会没有生命危险的。


第一,孙刘联盟,当时曹操自然是势力最大的军事集团,孙刘可以生存下去的关键就是因为孙刘联盟的存在,如果当时江东把诸葛亮杀了,毫无疑问,孙刘联盟肯定破裂了,刘备肯定会给诸葛亮报仇,而江东诸将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会有多大,他们断然不敢杀诸葛亮还毁了孙刘联盟,这样做的后果估计孙权和刘备都的灭亡。

第二,鲁肃的保护,周瑜死后,鲁肃担任东吴的大都督,也就是江东最高的军事长官,鲁肃具有极强的战略眼光,他在江东一直强调孙刘联盟的重要性,只要有他在,肯定不会让诸葛亮死在江东的,而且,鲁肃和诸葛亮的私人关系也是很好的。



第三,诸葛亮的那一篇感人的吊文,诸葛亮在周瑜灵前,放声大哭,还为周瑜写了一篇吊文,内容感人至深,江东诸将皆都留下了眼泪,人家看到诸葛亮悲伤的表演,自然也就释怀了。


第四,赵云的保护,赵云做为保镖陪诸葛亮一起参加了周瑜的葬礼,当时,有江东武将想动手杀掉诸葛亮,但是,看到赵云在诸葛亮身边,也就没敢动手,他们也都知道赵云的本事,知道自己打不过赵云,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总之,诸葛亮参加周瑜的葬礼就是为了孙刘联盟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当时了,东吴这边为了孙刘联盟继续进行下去,肯定也会保护诸葛亮的安全的,因为周瑜刚刚去逝,江东失去一大将,如果在和刘备决裂,势必会影响东吴的政权的,所以诸葛亮给周瑜吊孝,一定会安全的返回荆州的。


精品影视馆


罗贯中想安排江东众将杀了诸葛亮,但一考虑既然编到这了,诸葛亮一死,后面就没法写了。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江东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况也知周郎无有气量。当然孔明也真是真心哭奠周瑜。有道是"有手不打上门客"。


田長旺


吊孝周瑜的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