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曾是放牛娃,4次艱辛創業尋“賺大錢”好活計,現財富超1100億!

如果問我國國產車企,誰最有機會躋身世界十強行列,那最有機會的,莫過於吉利汽車了。因為吉利旗下品牌2018年的累計銷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14萬量,相比排名第十的日本鈴木僅差100萬輛。

當然在外界看來,吉利能有今天輝煌的成就,甚至有機會躋身全球十強車企,離不開吉利總裁李書福常年累月的艱苦奮鬥,以及他超前的全球化戰略眼光。但是要知道早年的李書福只不過是一個放牛的孩子,沒有任何背景,要達到今日的輝煌,他得經歷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白手起家的李書福的經歷吧。

曾是放牛娃,4次艱辛創業尋“賺大錢”好活計,現財富超1100億!

李書福何許人也?他為什麼稱自己是放牛娃?

李書福,浙江台州人,1963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裡,早先曾就讀於湖北長江職業學院,後來才考取了學士學位,碩士學位以及博士學位。“我是在浙江台州大山裡的一個平窮小村子裡長大的”李書福說,“家裡有四個兄弟”。

整個孩提時代,李書福都在浙江台州度過,“我上學的時候,當了很久的放牛娃,利用暑假給人放牛,一天一毛五。好傢伙,一暑假下來就是差不多十元,對我來講是一筆大錢,讓我比同學有錢多了”李書福自述。

因為家裡實在掏不起學費了,剛剛高中畢業的李書福決定不再求學,19歲的他嘗試著初入商海。“我給父親說想去做照相生意,於是父親幫我湊來了120元錢”李書福說。

“很多人提到我初次創業都說是做照相館起家的,其實根本不是,就是拿120元買了個小相機,騎個破自行車滿大街拉著人照相”李書福並不願意與人多提這段回憶,但不可否認,照相的生意帶給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半年賺到的1000元,讓他開了自己的照相館。

曾是放牛娃,4次艱辛創業尋“賺大錢”好活計,現財富超1100億!

4次艱難轉行,終尋能“賺大錢”的工作

“要想賺錢,一別怕吃苦,二別怕窮,三一定要非常想致富”所以李書福敢拼敢闖,非常豁得出去。李書福在開照相館期間,為了省錢,經常買一些便宜零件自己組裝相機,在洗相片期間,他發現用藥水可以把廢棄相機零件中的金屬銅、銀這些東西分離出來,變廢為寶,於是就做起了“淘金者”。開始大家都不願做這種工作,但後來看李書福做的不錯,紛紛效仿,技術又被人學會了,出現了激烈的競爭,李書福不得不開啟了艱難的轉行之路。

80年代,隨著電冰箱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嗅覺”敏銳的李書福又打起了生產電冰箱配件的主意。光研製產品就花費了400個日日夜夜,反覆失敗、反覆總結,手掌都被磨得沒有一塊完整的皮膚,身心俱疲,見人還沒法伸手。

後來研究試生產成功了,但生產地方又出現問題,因為各種原因,來回搬遷了3次,每次還都是通過人力,用手拉著冰箱跟“蝸牛”一樣轉移。但辛苦終是有回報的,北極花冰箱在80年代挺成功的,年營業額能達4、5千呢。

曾是放牛娃,4次艱辛創業尋“賺大錢”好活計,現財富超1100億!

1992因沒被提名,28歲的李書福離開了熟悉的電冰箱企業,轉做裝潢。裝潢材料給李書福帶來了巨大的成功,產品不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且出口到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但“好景不長”,這些自主創新成果又被別人所竊取了,李書福“欲哭無淚”,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第三次謀求轉型。

就這樣1993年李書福創辦了名為吉利的企業開始做摩托車,而吉利也是全中國第一個研究生產摩托車的民營企業。後來不幸的是,很多人發現,吉利公司的摩托車供不應求,企業搞得紅紅火火,自然又有許多企業跟著學。於是幾年間,摩托車公司,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李書福只能再次選擇退出了這一領域,第四次轉型。

曾是放牛娃,4次艱辛創業尋“賺大錢”好活計,現財富超1100億!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恐怕就都知道了,吉利放棄摩托車轉型做汽車,那一年李書福都35歲了,而且汽車行業幾乎被西方壟斷,所以根本不被大家看好,說這條路太艱辛了。但李書福就是不認輸,而且這次他吸取了前幾次的經驗教訓,加大科技投入,想方設法培養科技人才,每年投入數百億研發費用,如此一來才做到“厚積薄發”,有了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吉利集團。

曾是放牛娃,4次艱辛創業尋“賺大錢”好活計,現財富超1100億!

李書福家族的財富目前已經超過1100億,今日吉利集團的成功離不開當年李書福多次“被逼無奈”轉型卻從未選擇放棄的精神,更離不開他的不怕吃苦、不怕受窮以及強烈想要致富的願景。

所以,各位小夥伴對曾是“放牛娃”,現資產超1100億的吉利總裁李書福,那白手起家、跌宕起伏的創業過程有著怎樣的感慨呢?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