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瞧一瞧,六类太上皇的嘴脸

“太上皇”,一般是指皇帝职业,老子不干了,退居二线,让儿子干,是皇帝的皇帝。情形有:一是自己老了,精神体力不支;二是儿子迫不及待,抢班夺权;三是干得腻了,自己不想干;四是推卸责任,忙不迭地交权;五是外在因素,阴差阳错;六是儿子打下江山,老子跟着沾光。这六类太上皇的嘴脸,翻出来,放一块,排成队,一副“历史人物”扑克牌似的,有好牌,也有臭牌,各式各样的,像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一样。

瞧一瞧,六类太上皇的嘴脸

一是自己老了,精神体力不支。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等。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干了六十一年,实在是人老眼花,直至驾崩。他也是我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干了六十年,觉得自己不能逾越,超过祖父任皇帝的时间,于是在干满六十年便退位,自己清闲,做太上皇。

瞧一瞧,六类太上皇的嘴脸

二是儿子迫不及待,抢班夺权。“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长兄皇太子李建民和四弟齐王李元吉,逼着老子李渊皇帝立他为新任皇太子,随后继承皇位。李渊只好干太上皇,一边凉快去了。

三是干得腻了,自己不想干。最具代表性的是北周皇帝宇文赟,这位小家伙皇帝才干一年就嫌烦了,下诏让六岁的长子宇文阐干,自己一头扎进后宫,吃喝玩乐当“太上皇”。要知道这位荒唐小家伙,年纪轻轻的才二十一岁。结果是纵欲过度,一年后便一命呜呼了。

瞧一瞧,六类太上皇的嘴脸

四是推卸责任,忙不迭地交权。画家皇帝宋徽宗赵佶,皇帝职业干得不太专业,画画写写搞艺术这类活儿可以,但“瘦金体”和“花石纲”是挡不住金人的铁蹄。金人过了黄河,兵临开封城下,宋徽宗便忙不迭地交权给太子赵恒,自己做太上皇,跑到后宫藏在女人堆里,想推卸亡国的责任。金军不予理睬,依旧与钦宗赵恒一块抓了,双双成了金人的俘虏。最后客死在金地五国城。

瞧一瞧,六类太上皇的嘴脸

五是外在因素,阴差阳错。明英宗朱祁镇,属于活宝一个,也是干太上皇中的一个特例之一,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兄弟之间的事情。朱祁镇自以为了不起,亲信太监王振,结果土木堡之变,被敌方瓦剌人抓去当了俘虏。瓦剌人把他作为宝贝似的,以为抓在手里,能讨换个大价钱。可是,大明朝不予理会,你抓走一个,我们就另立一个,其弟朱祁钰登基称帝。明英宗朱祁镇成了二百五,掉了价,臭狍屎,你拿着呗。瓦剌人没有了发大财的机会,最后只换得了一些小钱。朱祁镇又回来了,这可难坏了大明朝,一国不能有两个皇帝。妥协的办法是封朱祁镇为“太上皇”,现任皇帝就将他锁在南宫里干“太上皇”。这是兄弟间的皇权交易,但传奇的是什么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家伙与外敌斗争落不了好处,窝里斗中倒是占尽便宜和好处。七年后,其弟明代宗朱祁钰干皇帝干上瘾了,想让自己的一脉继续干,导致宫廷发生“夺门之变”,即南宫复辟,朱祁镇又重新成了新皇帝。

瞧一瞧,六类太上皇的嘴脸

六是儿子打下江山,老子跟着沾光。这是特殊的例子,历史上只有一次,那就是汉高帝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唯一未曾做过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还有一个在这儿提一下,太上皇称号首次出现是在秦朝,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楚,生前只是小秦国的王,死后被追尊为大秦帝国的太上皇。

瞧一瞧,六类太上皇的嘴脸

皇帝职业,选手若能像百米接力,一棒一棒的向着目标飞奔,那就是天下之幸,百姓之福。但如遇上二百五,可就遭了,殃及的不仅是他本人,而是天下和黎民。想想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对国,对家,对民,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该是多么的重要。(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