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興寧曾氏簡歷

興寧曾氏宗親們或許很多人都聽過廣新公這位祖先,也很多人都聽過他是興寧曾氏的開基始祖。但你知道興寧曾氏的來龍去脈嗎?軒軒查閱了大量的文獻,整理了這篇關於興寧曾氏的簡歷。望興寧曾氏宗親們傳閱,瞭解興寧曾氏。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曾氏起源(譜源)

曾氏遠祖出自黃帝,姓姬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伯鯀,鯀妻女嬉生禹,禹為夏氏部落長,因治水有功,並幫助舜治理國家,舜老了,把天下讓給禹,禹生啟,啟於公元前2205年建立夏朝。啟生仲康,仲康生相,相生少康。公元前2059年,夏朝第五個帝少康封次子曲烈鄫(今山東蒼山縣西北)建立鄫國,其子孫以國為姓。經夏,商,週三代,於公元前567年被莒國所滅。太子巫奔魯去鄫之邑是為曾氏之受姓之始。

黃帝—昌意—顓頊—鯀—禹—啟—仲康—相—少康—曲烈


曾氏的遠祖(遠祖世系)

從曲烈分封建立鄫國至太子巫改為曾姓,經歷五十四代,巫生夭,夭生阜 fù,阜生點,點生參。參為58代。清朝《武城曾氏重修族譜》以曲烈至點公凡五十七為遠祖。

曲烈公(1代)—炫忠公—......—巫公—夭公—阜公—點公(57代)—參公(58代)

合族總系

從參公(開派祖)至十五派曾據,包括據公之弟同派十人中的任何一派共十五代的世系為合族總系,合族總系是全國曾氏共同祖先。

曾參(1派)—元—西—....—寶—琰yan—據(15派)


太宗世系

太宗世系指一代到三十四代珪、舊、略三大房系出現之前的世系,因是主流曾氏的共同祖先,所以稱太宗世系。分為兩個階段:從一代到十五代,居山東南武城為一個階段;從十五代到三十三代,居江西吉陽為第二個階段。根據族譜記載如下:

曾參(1代)—元—西—......—丞(33代)—珪—寬—莊—慶—①偉(南宗)②駢(東宗)

【廣新公宗脈是略公後裔】

【武城派】

【堂號:三省堂】

拓展閱讀

雖說曾氏廣新公是興寧曾氏的開基始祖,但並不是說興寧的曾氏都是廣新公的後裔。興寧的曾氏一部分是裕振公的後裔,還有一部分是佑孫公的另外倆個兒子廣淵公、廣泰公的後裔。這一點一定要認識,現在興寧的《中華曾氏興寧續譜》就是由裕振公、佑孫公(廣新公之父)兩大房合合力重修而成。注:佑孫公、裕振公都為54派曾氏。

佑孫公房裔孫衍播遷徙路線:山東嘉祥縣—吉安—南豐—寧化縣—潮陽市—華城—興寧黃陂(廣新公)

裕振公房裔孫衍播遷徙路線:山東嘉祥縣—吉安—南豐—寧化縣—蕉嶺—徑南、徑心、洋裡等

作為廣新公的後裔,關於廣新公的簡單傳記還是很有必要了解的。以下是根據族譜記載,整理的,希望興寧的曾氏宗親認真閱讀。這個對了解廣新公及其後裔很有幫助。

曾氏廣新公傳

興寧曾氏開基始祖:一世祖

依據四修、五修譜記載:廣新,佑孫四子。字成德,號一柯,年末隨父母徙居廣東長樂縣(今五華),因兵亂又徙嘉應州興寧北廂龍歸洞立業,按公南宋遷居廣東力修善行,隱德不仕,光前裕後,據大成老譜葬龍歸洞黃陂約走馬嶺戌山兼乾放甲水,配錢氏,葬西廂白鶴池,繼娶李氏,三娶古氏,俱葬石壁乾隆庚寅。裔孫舉人資身等迎歸,錢妣葬新公墳左邊。仍請李古二妣合葬大坪白鶴池魚嚴鰍表觜形.康熙癸酉裔孫舉人運亮等重修。後因石姓築牆壓墳,以致結訟縣府省,先後入案。乾隆八年石尚友移伊父棺沾葬,裔孫國學彤恭等合族呈告,上憲行文,州王審擬,尚友徒罪,乾隆四十九年石善友糾族毀界碎表築牆壓墳,裔孫舉人繼開等呈告上憲,丙午秋彭鑑泉紳耆等將牆為墳地、勸和兩家,立有合同,永不成訟。生子九:壽、成、信、慶、章、榮、德、賢、良。

公卒葬興寧黃陂龍歸洞徑口走馬嶺,戌山兼乾,辰向,放甲水公墓墳地由於土地變革,平整耕地被廢。七十年代的土地管理權的變遷。八、九十年代新公後裔為紀念先祖,曾多次申請逐級主管部門(民政局、廳,直至民政部),民政部同意恢復祖墳,但由於歷史等諸多原因,暫未恢復,新公後裔仍以不懈的努力實現這一夙願。祖妣錢氏原葬興寧大坪白鶴池。清乾隆庚寅歲,裔孫舉人資深等迎歸錢妣葬於廣新公墳左邊。仍請李、古兩祖妣合葬白鶴池,魚嚴鰍表咀形,清康熙癸酉歲裔孫舉人運會、邑庫運亮、國學紹先、士瑤等重修,後於公元1974年因平整耕地,兩妣墳墓被掘。追至公元1992年由黃陂、黃槐裔孫,從大坪白鶴池迎回古、李兩祖妣全骸,遷至黃陂粒坑九子石嶺布前安葬,蓮葉遮龜形,申山兼坤放甲水。1992年,9月16日墳竣,香港曾氏宗親聯誼會代表團及江西擴田、廣東惠陽、五華、興寧、河源等地裔孫參加公祭。

廣新公祠於民國十七年秋,在黃陂放坑口,將原有獅形曾改建三棟兩橫祖祠一座。

【興寧黃陂廣新公祠】

【即:曾氏宗祠】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曾氏宗祠祖宗牌】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廣新

始祖

廣新配錢氏,繼娶李氏、三娶古氏;生子九:壽甫、成甫、信甫、慶甫、章甫、榮甫、德甫、賢甫、良甫。

壽甫

壽甫配姚氏,繼娶李氏

生子五:文光、文彩、文亮、文清、文用,裔衍梅縣、蕉嶺,江西曠田、芳田等地;

成甫

成甫配劉氏,繼娶蕭氏

生子四:文祥、文富、文教、文海,居興寧羅浮石壩、龍川長坑等地,

信甫

信甫配淩氏,繼娶周氏

生子三:文罕、文南、文楨,從原鄉黃陂龍歸洞徙下村黃竹隔,裔衍興寧黃陂,羅浮、刁坊,東源縣仙塘、義合,龍川縣聯亨、大塘、大埔三河,增城、潮陽以及廣西賀縣等地,

慶甫

慶甫配黃氏

生子三:文山、文海、文斌,居原鄉天洋徑口韮萊湖,裔衍興寧牛屎頭、庵坑裡、合水、龍川縣鶴市、樂田、東源縣曾田、石湖、黃田、黃土洞、紫金,增城,博羅以及江西興國,廣西賀縣等地;

章甫

章甫配博氏,繼娶張氏

生子五:文化、文及、文萬、文方、文民,居原鄉興寧龍歸洞邱坑,裔衍大隴田、三家村、合水等地;

榮甫

榮甫配毛氏

生子二:文興、文遐,居原鄉興寧黃陂、秋坑、裔衍潮陽、增城等地;

德甫

德甫配李氏

德甫配李氏,生子三:文通、文達、文敬、裔衍興寧黃陂、黃槐、羅崗、羅浮、大坪、葉塘、葉南,龍川縣鐵場、秀嶺、石坑、鹿頸崗,東源縣回龍、船塘、黃田、仙塘、紫金、博羅,增城以及江西,廣西,湖南,四川等地;

(相傳德甫公房是留在黃陂徑口守廣新墓地,德甫公墓位於徑口村,俗稱:二世祖)

賢甫

賢甫配黃氏,繼娶錢氏,三娶刁氏

生子五:文孟、文遠、文運、文柯、文鹹,由興寧黃陂徙惠州府(今河源市)和平縣竹林(今彭寨)立業,裔衍和平縣彭寨、秀溪等地;

良甫

良甫配鄔氏,繼娶鄧氏,三娶鍾氏,四娶劉氏,五娶聶氏,六娶錢氏

生子十四:文恭、文寬、文信、文敏、文惠、文智、文略、文聰、文政、文貴、文奇、文諒、文德、文礦。良甫從興寧黃陂遷居長樂縣七都(河口)葬梅縣石坑。裔孫繁衍除本縣大壩、水寨、河東、橫陂、梅林、華城、新橋、雙頭、歧嶺等十餘鎮外,主要向西遷,衍居東源縣黃田、柳城、回龍、義含、曾田、藍口、東埔、仙塘、博羅公莊,惠陽縣淡水,深圳市坪山,增城鄭村以及廣州市,連平,曲江、英德,新豐,翁源,乳源等地,還有與五華鄰近的梅縣梅西、興寧附城、蕉嶺、平遠、陸豐、大埔以及廣西、福建、四川、臺灣等省。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以下是軒軒整理的曾氏統一字輩資料,民間還有很多未統一的字輩,我們這邊暫時不做討論,以後有機會再出專題。

【曾氏統一字輩來源】

在清聖祖玄燁帝繼位後,極力推崇聖人儒家思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山東曲阜,專程拜謁孔廟降皇恩,御賜孔姓派字“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四句20字定輩序。 因曾子、顏回和孟子都是孔子的嫡系弟子和嫡孫高徒,有的還將孔子的思想發揚廣大,曾、顏、孟三姓遂與孔姓齊名,所以,清帝御准此三姓同用御賜派字。曾姓從第63派(孔姓從第61派、顏姓從第62派、孟姓從第64派)、御賜派字從第6字開始與孔、顏、孟三姓合用取名。 至此,曾氏眾房系的子孫的背字在一些房系得到統一。 從參公開派計算,曾氏族派延續到了第77派。

(63派)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77派)。 (舊派字)

【高貴的孔、曾、顏、孟】

1774年2月17日(乾隆三十八年),高宗弘曆帝承先帝之遺風,舉孔孟之精華,繼續推崇儒家思想,因而對“四姓”更加關愛,於是詔告天下:凡孔、曾、顏、孟家族後裔都必須按先帝所御賜之20字取名,否則,不準入其家譜,“四姓”家譜得到了帝王的肯定。 如此皇恩,讓孔、曾、顏、孟四姓在除此之外的其它姓氏中更顯高貴,更具神聖性。

【曾氏字輩續賜】

道光年間,為了讓儒家思想更為皇室所用,藉此提高孔、曾、孟、顏後裔的社會地位,宣宗旻寧帝又為孔、曾、顏、孟家族後裔續賜派字“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兩句10字定輩序。 曾氏族派從此又延續到第87派。

(78派)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87派)。 (新派字)

【三省門第;一貫家聲】

—曾氏宗祠“三省堂”通用堂聯


曾氏家規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曾氏祖訓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曾氏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